• 沒有找到結果。

回顧日本戰後之國民主義

第四章 戰後國民主義的思索

第一節 回顧日本戰後之國民主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第四章 戰後國民主義的思索

第一節 回顧日本戰後之國民主義

正式進入戰後日本的國民主義觀察前,不妨暫且回顧戰前國民主義的總結。

對丸山來說,戰後的遠東的國民主義運動正方興未艾,而日本卻是「已知數」。

明治維新後,成功建立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國民主義可謂日本支配政權的結 晶。敗戰以後,對日本的國家體制與內在動力來說,可謂宛若「體味」般的存 在。452

1930 年後,法西斯勢力蔓延於世界舞台,但日本未如德國與義大利般,具 有由下而上的法西斯革命,僅有若干政府組織成員的替換,與政治中心的轉移,

本質上仍維持著舊有的全體主義。蓋日本的「立憲主義」中,本來就含有高度 的國民主義色彩。憲法底下「萬邦無比的國體」一旦有所需要,可以作為強韌 的精神/物質統合力量,解消派系對立乃至群眾抗爭。453

歐洲的近代民族國家,在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天主教所象徵的中世界解體 後,方告誕生。最早歐洲的民族意識統攝在共同的基督整體-Corpus Christianum 之下。從最初的文化共同體,再漸次的多元分裂為一個個民族國家。然而東洋 並不存在前述意義下的國際社會(International Community),而是複數並存的文 化圈間偶然的交流著。是以東洋諸國可謂被歐洲強制納入前稱的國際社會,在 此壓迫過程中開展出樸素的民族情感。而這種民族情感的表現,多始於舊時代 的特權階級。彼等旨在防止傳統的政治社會制度,遭到歐洲基督教與產業主義 的滲透。此和歐洲舊支配階級,貴族採取世界主義,而擔任新興中產階級的民

452 丸山真男著,〈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收錄於《丸山真男集第五巻》, 頁 90。

453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族主義旗手,適為對照。因此,前近代的民族主義展現為「攘夷」思想。然而 就歐洲的產業、軍備與技術來看,舊世界要有效抵擋新世界,知識分子痛切意 識到:如果不將新世界的文明納為己用,無非是緣木求魚。454

然而這對既有的支配階級而言,無非是雙重矛盾。蓋若廣納新世界的諸般 思維與制度,無異對既有體制帶來強烈衝擊,適以招致自身權力的削減。為避 免此矛盾,決定吸納歐洲文明之事,限於產業、技術與軍備等物質文明;至於 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或政治的理論,則盡力防止。這般區分最早見於橋 本左內之「取彼之器械藝術,存我之仁義忠孝」,漸成為耳熟能詳的「和魂洋才」。

455而日本在此精粹上,成功打造東洋最早的中央集權民族國家。

由於中國無法打破此困局,累遭列強帝國主義之侵略。於是發展出反帝國 主義民族主義,當中課與變革舊社會政治體制的任務,如此的意識形態則由孫 文、蔣介石與毛澤東一路承繼,成為中國民族主義之傳統。反觀日本,打倒德 川體制掌握統一國家權力者,仍舊是封建勢力自身。為了對抗西歐諸國的壓力,

急速在國內解消封建的分權制度,而將其納入天皇的權威之下,在富國強兵的 政策下遂行現代化。至於近代化的範圍與方式,則緊跟於盡速鞏固新政府支配 之方針。殖產興業的政策造成日本社會經濟上的巨大落差,一方面殘留了廣大 的封建因子,如農業生產方式與土地利用關係,他方則獨厚特殊的工業部門,

形成早期巨大的獨佔市場。這些矛盾在國內妨礙民主主義的發展,不斷產生低 工資與家父長制勞動關係的問題,對外則早早肇致軍事與帝國主義的膨脹。

以此為背景的日本民族主義,自有「玄洋社」以來,除少數案例外,皆非 支配體制的反對黨,而是內蘊於支配體制,刺激其膨脹主義的運動。因此,與 其說是與社會革命結合,不如說是與反革命、反民主主義結合。丸山認為這某

454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1。

455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種程度反映出,過往近代化中社會階級底層的政治與經濟要求。456此徵乎明治 二十年代的自由民權運動的反歐化、保存國粹運動,乃至 1930 年後右翼分子的 行止,可見農村荒蕪造成農民反資本主義的傾向。最後這些危險的要素,或被 統治階級彈壓或被去核心,但卻保留喬維尼主義(chauvinisme)457與膨脹主義 的部分加以利用,造成明治維新以後最強而有力的寡頭政權。民間的民族主義 團體,缺乏自主性與獨立性的下場,淪為軍部官僚的外圍團體。在如此的環境 下,民主與革命的民族主義未在日本扎根。上述的歷史背景,可謂日本民族主 義乃至國家情感的意識形態之寫照。

維新後,支配國民的封建或家父長式意識形態遭到清算,被轉化為西歐政 治經濟組織的精神支柱。由於政府不期待國民自發地產生統一意識,是以不得 不從國民教育著手。封建家父長式的忠誠被自由與平等的國民連帶意識取代,

傳統的忠誠感情動員朝國民統一的最高象徵-天皇-集中。在這個意義下,忠 君重於愛國,愛國可謂忠君的投射。天皇在家族國家觀底下,成為最高的家長,

據此而來的愛國心,帶有強烈初級集團原始愛情的擴大乃至投射性格。這帶來 集團內外道德趨向的分裂,產生既自大又自卑的壓抑性格,對外部集團既恐懼 又輕蔑。這種心理可視為幕末「攘夷思想」的特徵,而傳統的道德在軍國主義 的教育下,更強化這種心態。

帝國國民的愛國心透過教育,建立在對外戰爭的勝利與帝國疆域的擴張,

而仰賴對外戰果,造成愛國心內含極大的脆弱性格。這也解釋何以日本的民族 主義,缺乏近代民族主義觀念的原因。丸山認為法國大革命產生的近代民族主 義,一方面作為部落主義的延長,具有此不合理卻自然的面向,但他方卻不止 於此,而有高度自律的動機,有著如 Joseph Ernest Renan(1823-1892)所謂的

「國民每日投票」(une plebiscite de )。為此丸山評論道:

456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3。

457 意為偏狹的民族主義,或者排外的愛國主義。出自崇拜拿破崙一世的法國軍人 Chauvi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日本國民的統一與對中央權力的忠誠,由於快速得動員傳統的意識與道

德,國民政治自我決定的想法,終究未見成熟。為此,國民的愛國心實

際上對環境的秩序,展現強烈的依賴性,連在國家危機的場合也全盤委

諸「上意」缺乏公民能動的責任意識與自主獨立的精神。458

此外,家族鄉黨的本位主義,妨礙國民連帶意識的形成,乃至產生部派主 義,甚至怠行國家總動員政策,例如都市人口的疏散與勞動力徵用。日本民族 主義內含前近代傳統的社會意識,因此放棄民主化的道路,從而不得不對此付 出高額的代價。459

表現日本前近代封建要素之極者,無過於戰前的右翼分子,彼等透過顯著 地首領-黨羽關係,組織排他的團體,卻不斷地分裂。其綱領與理論的一貫性,

多不在法西斯主義,毋寧更聚焦於烏托邦或非現實的目標,如復古主義、反社 會主義與反工業主義等。其行動大眾組織性格稀薄,多為個人的英雄主義,距 近代政黨之資格甚遠,而為街頭的暴力份子或非政治性的目無法紀之人。然而 這些組織,未能向納粹般取得國家權力,僅作為超國家主義的附庸,除了日本 國家體制的特性外,更根本地在於右翼團體自身的封建色彩,使其無法高度組 織化。

丸山認為,透過此間歷史性的陳述,可以了解日本國家主義的前近代性格。

460除了封建主義外,尚有機會主義在此作用,此徵諸日本戰後右翼運動急速消滅,

而轉向美國可證。誠如丸山前述,日本右翼本身的環境依賴,因此從戰前的德 義軸心到戰後的西歐,耗時之少自毋庸怪。461

458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6。

459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6。

460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7。

461 〈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般的考察〉,頁 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1

至於日本戰後國民主義發展,丸山分為三個部分,即敗戰後超國家主義的 解體、國民情感的沉抑與社會分散乃至新國民主義的勃興。

第一項 戰後超國家主義的解體

一、超國家主義政經體制的解體

戰後聯合軍司令部(GHQ、General Headquarters),基於日本民主化的政 策,頒布諸般指令,對超國家主義造成強烈打擊自無疑問。而此間指令約可分 為三項,即政治與軍事、經濟乃至宗教與思想。政治軍事機構的解體體現在:

廢止日本陸海軍組織、逮捕戰犯、放逐軍國主義指導者、解散右翼與軍國主義 團體、變革警察組織制度,特別是特別高等憲兵警察與其相伴壓抑政治自由的 法規,如治安維持法等;經濟基礎的變革具現在:喪失海外殖民、停止軍需生 產、農地改革與頒布解體財閥、禁止獨佔等排除經濟集中力量的措施等;除去 宗教與思想支柱展現在:將國家與神道分離、否定天皇的神格、全面禁止超國 家主義的教育宣傳等。462

在佔領軍一連串的措施底下,日本國民對政府信賴喪失信賴,既有的特權 階級在狼狽應付之際,對未來建設大計無所懷抱。另一方面,自戰時壓抑氛圍 解放的社運份子、自由主義政治家與知識分子,對於佔領軍的民主化政策歡欣 擁戴。在如此的脈絡下,超國家主義解體的速度遠超聯合軍司令部之意料,關

在佔領軍一連串的措施底下,日本國民對政府信賴喪失信賴,既有的特權 階級在狼狽應付之際,對未來建設大計無所懷抱。另一方面,自戰時壓抑氛圍 解放的社運份子、自由主義政治家與知識分子,對於佔領軍的民主化政策歡欣 擁戴。在如此的脈絡下,超國家主義解體的速度遠超聯合軍司令部之意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