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近代化的矛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7

時的基調是,日本已經完成現代化,甚至超越近代化了,因此要討論日本該走 向何方。然而該次會議的結論,竟是贊同日本對外侵略,與會的思想家,不乏 當時見聞於世的先進者。如果以丸山整體研究動機而言,戰後大審的被告態度,

是丸山事實上的動機;「近代的超克」會議所討論的內容,是思想上的動機。丸 山並未將「近代的超克」當作頑固低音,這可謂筆者對丸山研究的心得。特別 是在戰後日本研究視野下的心得。

第五章 結論:近代化的矛盾

丸山對日本現代化的評價,或可認為日本現代化之可逆,但反面來說,即 現代化未臻徹底。現代化未臻徹底。承上所述,有制度與現實的衝突,也有思 想的化約與排斥,這點在丸山的論述中,係「理論信仰」與「實感信仰」的衝 突。

對理論的信仰和對制度的崇拜,在精神層面上可謂一體兩面。日本在引進 制度時,將其當作既成品來繼受,缺乏自由主體透過嚴格的方法論,先行整合 制度附麗的概念,再反覆驗證與建構的過程。對應在理論上,即重視抽象後的 結果勝過抽象的過程,此時理論與思想在缺乏抽象作用,反而轉化為另外一種 現實。

如要一言以蔽日本近代化的方針,或許無過於明治天皇所言:「採優棄劣,

使吾國不遜其他。」593然而採優棄劣的優劣,並不是普遍主義的標準,而是領導 者對特定民族的選擇。以政治的角度檢視,這當然無可厚非;以思想的角度斟 酌,則好壞標準會受到思想市場的挑戰。從而產生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矛盾。

即,到底要在近代化底下建立自我價值體系,或是依照國際的普遍法則為之。

593 丸山真男著,區建英譯,《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收錄於《日本的思想》,北京:生活、讀 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年,頁 1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8

近代化的矛盾,換個方式來說或許是「傳統與歐化」或「傳統與近代化的 問題」。簡單來說,亦可提問為:究竟歐化到什麼程度還是日本?例如丸山認 為,國體論並非僅是狹義意識形態的問題,更包含著日本民族自我保存的問題。

594在開國後鋪天蓋地引進外國思想與制度時,這個問題就困擾著日本,也許在全 球化的今天,這個問題仍舊存在,只是換上不同的外觀。

此外,丸山認為制度革命與精神革命無法並進,也成為近代化的自我矛盾。

595純以字面而言,此處丸山何指並不易理解。其將此伸言為「文明開化的進展與 獨立自尊的矛盾」,即日本社會持續開化,但獨立精神卻因此不斷衰減。這裡 的獨立,顯然是在民族的脈絡下而言。與此一體兩面的問題是,國內改革與確 保對外獨立的矛盾。596福澤曾言:「日本勢處艱難,必掃內在之荒唐。若先內,

則不及外。若先治外,則內之地痞流氓起。若顧此思彼,則無事可成。」597若果 優先考量外在問題,則必須推遲國內自由平等的實現,反之若先改革國內,則 無法顧及來自西歐的壓力。

尚有民主化與集中化的矛盾。民主化體現在「四民平等」與「地方分權」。

而地方分權對福澤來說,正是與「政權」相對應的「治權」;權力集中,旨在 打破幕藩體制的忠誠,以及確保對外獨立的要求,即「政令歸一」上。598

丸山認為,日本的傳統宗教,無法與新時代的意識形態交融,透過交融使 傳統重生,再重新發揮其作用。正因為欠缺上述的過程,新的思想逐一無序地 積澱在原始的場域中,使近代日本人精神雜居更見其然。599而國體本即以容納雜 居性的傳統而建構自身,因此雖如前述國體有著同質化的作用,但終究無法進 行根本上的思想整合。其謂:「……國體只在否定的同質化,也就是排除異端

594 〈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頁 115。

595 〈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頁 115。

596 〈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頁 115。

597 〈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頁 116。

598 〈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頁 117。

599 〈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頁 1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9

上展現強大的作用,其對人格主體的確立,無論是自由認識主體或是倫理責任 主體、乃至秩序形成主體,自始就包含著桎梏的命運。」600

在二次開國後的日本,國體被連根拔除,異質的思想才真正的紛亂起來,

因為此時方可以自由地相互交流,至於這樣的模式將帶領日本思想走往何方,

丸山並未給出答案。如同理論要分析重構到什麼程度才能繼受,或者說繼受要 經過如何的改造,才能成為切合現狀的原創,他也只是拋出問題,待後人思索。

回到本文題旨-國民主義,究竟怎樣的國民主義在丸山眼中才屬正常?「國 民主義要維繫其固有健全的意義,除了國民的統一和國家的獨立外,必須在國 家與個人之間取得平衡點。用丸山的話來說,近代國民主義意指國家與個人(構 成國民的主體)的直接互動。換言之,國家不能吃掉個人,個人對國家也要有 主體的歸屬。」601語雖平實,然以今日眼光反躬自省,斯時斯地究竟完足幾分?

反思這些問題時,不難回想到丸山對國民主義種種問題的分析,這些反覆出現 的問題,解釋何以丸山在思想界仍未斷其餘燼。只要問題存在,他的努力永遠 無法從思想的座標軸上抹去。

600 〈幕末維新的知識分子〉,頁 117。

601 〈丸山真男的思想世界〉,頁 42-43。

台北:巨流圖書出版社,2001,頁 99-142。

5. 葛兆光著,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變化-以日本學者研究日本近代史思想為例,

載:思想史研究課堂講義,北京:三聯書店,2005,頁 336-358。

6. 許介鱗著,日本政治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

7. 黃俊傑等著,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5,頁 219-268。

8. 渡邊浩著,近世日本社会と宋学,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5。

9. 黑住真著,德川儒教と明治におけるその再編,載:近代日本社会と儒教,

東京:ペリカン社,2003,頁 166-1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1

10. 李永熾著,評介「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載:中國論壇第二四三期,民 74.11.10, 頁 54-57。

11. 李永熾著,丸山真男的思想世界,載:《當代》復刊號第二十六期,1999 年 8 月,頁 34-37。

12. 杜維明著,知識分子的通權達變-初會丸山真男的斷想,載:《當代》復刊 號第三十九期,2000 年 9 月,頁 74-77。

13. 吳豪人,悔恨與自由-丸山真男與日本戰後民主,載:《當代》復刊號第二 十六期,1999 年 8 月,頁 14-33。

14. 福田歓一著,丸山眞男とその時代,東京:岩波書店,2000。

15. 苅部直著,丸山眞男――リベラリストの肖像,東京:岩波書店,2006。

16. 曾倚萃著,論溝口雄三的中國方法,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 文,2007。

17. 鄧賢瑛著,現代中國神話學研究(1918-1937),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學位論文,2005。

18. 纐纈厚著、申荷麗譯,何謂中日戰爭?,台北:人間出版社,2010。

19. 江玉林著,空白,宮娥圖,在法律之前-一個對於自我與他者的法圖像學反 思,載:2008 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2008。

20. 正村公宏著、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日本經濟研究室譯,戰後日本政治 經濟史,臺北市:桂冠,1994。

21. 鶴見俊輔著、邱振瑞譯,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1。

22. 戴季陶著,日本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2。

23. 穗積八束著,民法出而忠孝亡,載:穗積八束集,東京:信山社出版株式會 社,2001。

24. 王小林著,《從漢才到和魂:日本國學思想的行成》,臺北市:聯經,2013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2

附錄二 丸山真男年表

1914(大正 3 年)

3 月 22 日出生於大阪府東成郡天王寺村,丸山幹治與丸山星之次子。

1920(大正 9 年)

進入兵庫縣武庫郡精道村的精道尋常小學校就讀 1926(昭和元年)

進入東京府立第一中學校就讀 1931(昭和 6 年)

進入第一高等學校文科乙類就讀 1933(昭和 8 年)

參加唯物論研究會創立紀念第 2 回演講,被本富士署檢舉、居留 1934(昭和 9 年)

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就讀 1936(昭和 11 年)

投稿〈政治學中的國家概念〉於《綠會雜誌》,收錄於《戰中與戰後之間》(み すず書房,1976)

1937(昭和 12 年)

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畢業,擔任學部助理(直到 1970)

1939(昭和 14 年)

在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開設政治學史第三講座(東洋政治思想史)

1940(昭和 15 年)

發表〈近世儒教關於徂徠學特質的發展及與國學的關連〉於《國家學會雜誌》

成為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助理教授 1942(昭和 17 年)

負責開設政治學政治學史第三講座(東洋政治思想史)

發表〈在神皇正統記呈現之政治觀〉於《日本學研究》,收錄於《戰中與戰後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7

1962(昭和 37 年)

旅居英國牛津(至 1963 年 4 月)。

1964(昭和 39 年)

完成《增補版‧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未來社)。 發表演講〈二十世紀最大謬論〉

發表〈日本思想普遍缺乏之意識──與丸山真男對談〉於《一橋新聞》。 1965 年(昭和 40 年)

參加聲明〈呼籲日本政府關切越南問題〉。 1966(昭和 41 年)

發表〈一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足跡〉於《經濟人雜誌》。

發表〈福澤、內村與岡倉──明治知識家與西方化〉於《忠誠與反逆》。 1968(昭和 43 年)

東大紛爭,全共鬥學生封鎖法學部研究室封鎖。

為守護明治新聞雜誌收藏之文書而住宿連日文庫。

發表〈關於和平談話會〉於《世界》。 1969(昭和 44 年)

發表〈普遍性原則的立場〉於《持續相傳的戰爭史》。 1971(昭和 46 年)

因生病之故,未及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退休年齡即辭職,

擔任研究所法學政治學研究科兼職講師(至 1974 年 3 月)。

1972(昭和 47 年)

發表〈歷史意識的「古層」〉於《日本的思想 6》,收錄於《忠誠與反逆──轉型 期日本的精神史位相》(ちくま学芸文庫‧1998)。

發表〈歷史意識與文化的型態〉於《日本的思想 6》。

1974(昭和 49 年)

成為東京大學法學部名譽教授。

1975(昭和 50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8

發表〈南原教授作為師長〉於《國家學會雜誌》。 1976(昭和 51 年)

受聘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特別客座教授(5-8 月)。

完成《戰中與戰後之間》(みすず書房)。 1978(昭和 53 年)

發表〈探索思想史的方法〉於《名古屋大學法制論述》。

發表〈探索思想史的方法〉於《名古屋大學法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