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困境與回應方法

本節主要描述「用愛包圍」在實務中所發生的困境及回應方法,主要分為兩 部分,分別是「機構層面」中方案實行的困境與「子代夥伴層面」在服務過程中 所遭遇的困境。

壹、機構層面

一、方案實行的困境

這幾年在「用愛包圍」的操作中,有時也會面臨一些實務中的困境,專員 提及,每一年家扶所辦理的工作會議中,就可以聽到各中心在操作「用愛包圍」

的情況,以及可能面臨到的困境。

(一)「用愛包圍」不易操作在兒少保家庭中

方案專員在操作「用愛包圍」的經驗裡發現,「用愛包圍」不易操作在兒少 保家庭中,原因是在兒保家庭的實務操作中發現家庭會議難以召開,因為家庭 會議必須在所有家庭成員,以及「用愛包圍」的團隊成員全數出席時才能召開,

然而,從專員的經驗和觀察下發現,在兒保個案中,要讓全部的家庭成員出席 家庭會議是有困難的,不管是時間上的配搭或是其他突發狀況的不可掌握性,

在在加深召開家庭會議的難度。

「一個家庭不管是照顧上面的疏忽或是有虐待的事實,他們的家庭功能可 能是相對較不足的,家庭不穩定狀況是比較高的,那在這樣的情況下,一 開始必須要召集全家人一起來召開所謂的『家庭會議』…怎麼樣都沒辦法 call 到全家人一起」(S1)

(二)親代夥伴難以媒合進入案家

在訪談過程中發現,9 位子代夥伴中有 3 位在其服務經驗中,沒有與親代 夥伴的合作經驗,而子代夥伴通常都沒有進一步詢問社工,親代夥伴沒有媒合 入案家的原因,但他們推論沒有親代夥伴進入的原因大概會是:家長沒有意願 和親代夥伴一起工作,或是經社工評估親代夥伴進入家庭的需求不大。

「很多時候可能是因為家長的狀況不穩定,親代夥伴沒有辦法被媒合進去 跟家長一起工作」(S1)

「沒有親代夥伴的通常都是孩子的人際關係比較有困難,或者是說孩子可 能有一些比較需要陪伴的狀況,那在爸爸媽媽那塊好像就沒有親代夥伴可 以一起,這個我就不太確定是不是家長有什麼因素,應該我也沒有去問,

那他(社工)可能也沒有主動的提這件事情」(A1)

「第一個是他那個家長不想要,就那個親代夥伴欠缺;第二個是其實他們 是主要是經濟狀況的問題,所以家長那邊其實還好問題不大」(B1)

二、處理作法

倘若家庭始終沒有媒合到親代夥伴進入家庭,便會依循以下作法處理:

(一)三個月到六個月內,須媒合親代夥伴進入家庭

「在現行我們的做法當中,我們大概有一個所謂的『寬容期』,一開始可能 親代夥伴媒合不進去沒關係,你可以先讓子代進去,可是大概在這三到六 個月的期間,你就必須要有辦法讓親代進去」(S1)

(二)透過子代夥伴提高家長參與

「先讓子代進去,家長或許會在旁邊觀察,因為一開始可能是來自於對服 務的不理解,所以他沒有意願,後來或許就漸漸地發現說:『子代進來陪 伴我的孩子,能夠帶給我的孩子一些改變』,或者子代進去有時候能夠伺 機跟家長聊一些孩子的狀況等等,他們有機會把親代媒合進來,那當然我 們就可以開始一起工作」(S1)

(三)消極結案

「可是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始終都沒有意願的話,那最終的結果就 是它必須在『用愛包圍』的服務裡面被結案,如果一直都只有子代的話,

我們基金會裡面有另外一個服務能夠去服務這一群孩子,它就沒有辦法被 視為是『用愛包圍』的服務了」(S1)

三、發展後的變化

(一)一個服務方案變成一套工作方法

在美國,Wraparound 是運用在兒保家庭上,希望將孩子留在社區中,屬於 家庭維繫服務,而家扶引進後,「用愛包圍」一開始的實驗階段中,依然先運用 在兒保服務上。然而「用愛包圍」原本的歸類是屬於兒保服務方案,但漸漸地,

110

「用愛包圍」從一個「方案」的概念變成是基金會中的「服務方法」,因此,「用 愛包圍」可以適用於家扶基金會中的各個組別。

「『用愛包圍』從一個我們基金會的『方案』變成『工作方法』,也就是說,

『用愛包圍』其實是一套適用於家扶基金會各個組別裡面的服務」(S1)

研究者認為,「用愛包圍」從一個方案變成一套工作方法,這樣的轉變所產 生的差異會顯現於「用愛包圍」的適用案家類型上,在實務操作上並沒有太大 的差異。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們依舊稱「用愛包圍」為方案,認為大家屬於

「用愛包圍」的團隊,並沒有特別強調「用愛包圍」是一套服務方法,而目前

「用愛包圍」隸屬於各地家扶中心的兒保組。

「那它現在還是被掛在兒保家庭裡面,跟它一開始的發展脈絡有關,也涉 及到我們的管理,因為『用愛包圍』必須要有一個可以知道它要跟誰洽詢 的窗口,所以目前它還是被放在我們兒保組裡面,可是,它是已經普遍被 運用在我們的服務對象裡面」(S1)

(二)適用「用愛包圍」的個案類型

因著上述的觀察與發現,適用「用愛包圍」的個案類型開始有了轉變,在 工作手冊上更明訂「什麼家庭」都可以申請「用愛包圍」的服務,而為了讓新 進社工在實務中更容易地操作「用愛包圍」,經過實務中的觀察與發現,特別整 理出六種更需要「用愛包圍」服務的家庭,並記錄在工作手冊中。

「根據我們過去工作的經驗法則,列出了這六種家庭,會更需要『用愛包 圍』這樣子的服務:1.主要照顧者較缺乏親職教育知能的家庭、2.在親子 關係上被評估為較疏遠的或是關係較緊張、較多衝突的家庭、3.孩子的就 學狀況不穩定以及非行行為,較有狀況需要被處理、4.需要積極重建的經 濟扶助家庭或是婚變家庭、5.高風險家庭、6.家庭處遇的家庭等等…第 5 種跟第 6 種其實就是跟一開始引進時適用的兒保家庭一樣」(S1)

目前,「用愛包圍」在實務中的適用對象,主要是兒保家庭以及經濟扶助家 庭,尚未實施於寄養家庭中,而研究者在訪談的過程中也發現,子代夥伴在服 務過程中接觸的案家類型通常為高風險家庭、兒保家庭,以及經扶案,與方案

專員描述的一致。

另外,方案專員和「用愛包圍」團隊抽絲剝繭地尋找原因後發現,「用愛包 圍」能成功被操作的原因在於:家庭的意願。家庭有沒有參與服務以及改變的意 願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意願的話,家庭的配合度就會高;如果沒有意願的話,怎 麼樣都操作不起來。

「依據我們的經驗法則,『用愛包圍』怎樣能夠成功操作在一個有需求的家 庭中?其實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這個家庭的意願」(S1)

貳、子代夥伴層面

以下將統整子代夥伴在服務過程中曾經歷的服務困境,以及其如何改善,

詳述如下:

(一)價值衝突

「用愛包圍」的特點之一是以兒少與家庭為中心作為服務的主軸,這種模式 的服務方式有時也會挑戰子代夥伴自身的價值觀,如何去權衡兩者之間,是子代 夥伴進入服務時需思考的議題。

「困境就是我自己會有角色衝突,我會去當子代夥伴是因為我以前是家扶 社工,是負責這個方案的方案社工、也曾經是主責社工的角色,可是今天 以子代夥伴的角色進入的時候,就必須要以孩子為中心,自己身為社工的 那個價值判斷就要把它一直放掉,所以對我來講是一種挑戰」(A1)

透過真正落實以兒少為中心的理念,不以自己的價值觀作為判斷的標準,

從兒少的觀點出發,相互溝通與討論,從討論過程中聆聽兒少的想法,也表達 子代夥伴自身的看法,來調整服務方式。

「後來真的就是放掉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真正以孩子為中心去思考,先 從他想要的東西開始,再慢慢的去把一些可以嘗試的互動、可以增加的一 些策略在過程中去發揮,比如說打籃球,我能夠運用我陪他走到學校這段 路可以聊天、中間休息聊一點、回家路上再聊一點,把這當作我們的方式,

而不是我一定要兩個小時都跟他坐著聊天才叫做陪伴」(A1)

此外,子代夥伴進入案家時,有時會遇到不可避免的狀況,像是在服務過程

112

中,家庭裡的其他成員對案主使用負面的詞彙,這時,子代夥伴通常會感到不知 所措,一方面要顧及家長的面子、一方面要保護兒少不受言語傷害。

「有一次服務,剛好媽媽不用加班,他就在旁邊看著我們,會說比較直、

比較負面的話,我就感受到案主的心情不太好,後來吃飯時,他看到媽媽 來,也直接離席…我覺得媽媽可能當著外人的面說這樣的話讓他很受傷」

(A5)

此時可以試著繼續進行服務,盡量阻斷負面語言的延續,事後再和兒少分 享自身經驗,供兒少參考,讓兒少知道面對這種狀況時,可以如何應對,運用 正向肯定的觀點向兒少說明和釐清,避免兒少因為負面語言產生不當的影響。

「就是繼續課輔,然後盡量不要再讓媽媽說下去,或者是跟他分享自己的 經驗,怎麼做可能會比較容易」(A5)

(二)摸索合適的介入方法

與兒少建立關係也是子代夥伴進入家庭服務的重大任務,彼此關係的建立是 陪伴的基礎,不過,要讓兒少願意敞開心房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面對一個「外 人」,因此,在與兒少建立關係時,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和累積。

「困境就是跟兒少建立關係,問他要不要做什麼,或是有沒有什麼想法,

他比較不會那麼認真的講,會比較迴避,是在半年以後,他才真正會跟我

他比較不會那麼認真的講,會比較迴避,是在半年以後,他才真正會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