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子代夥伴對「用愛包圍」的看法與建議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子代夥伴對「用愛包圍」的看法與建議

訪談的最後一部份,研究者邀請受訪者回頭檢視其服務歷程後,以子代夥伴 的角度分享其對「用愛包圍」方案的看法為何,從中討論「用愛包圍」方案具備 什麼特色,進一步提出實務與制度上的建議。

壹、子代夥伴眼中的「用愛包圍」

一、服務頻率高且深入

每位社工身上都會背負一定的案量,基於工作量的因素,有時難以一一深 入家庭訪視,甚至提供服務,若案家狀況不危急,常常僅透過電話訪問了解案 家狀況,並不會頻繁的進行家訪;而子代夥伴每週必須有一至兩次進入家庭提 供服務,一次服務一至兩個小時,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陪伴兒少,甚至與其他家 庭成員互動。相較於社工,子代夥伴家訪的頻率是密集的,能夠密切掌握案家 狀況,更能成為個案社工與案家之間的橋樑,協助傳遞資訊與實質物資,也能 協助社工了解案家情形。

「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甚至做到了社工可能做不到的服務頻率,可 以每個禮拜花兩個小時的時間,真正在這個孩子身上」(A1)

「它的特點是,更細的去分工,讓下面的人像我的角色是跟小朋友或是家 庭有更密切的互動,因為社工他們可能手上會有好幾個個案」(B4)

「社工們可能不會很頻繁的去訪經扶案,那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反而子 代夥伴是一個橋樑,可以讓社工比較清楚的掌握到案家,因為我每週都去,

會比較了解這週案家發生什麼事情,立即跟社工講,讓社工比較能掌握家 庭的狀況」(A3)

「雖然這個方案聽起來是陪伴,但其實是真正深入到家庭跟他們有進一步 的接觸,你給他們什麼樣的訊息、日後帶給他們什麼樣的影響,我覺得其 實是蠻大的,不會小於社工,因為社工很久才訪視一次,而且主要都是在 扶助上或宣達活動,可是我們是真的深入到他的家庭,然後影響到他們的 關係」(B3)

除了提供高頻率的家庭訪視以外,子代夥伴也提到,每一次的陪伴其實都 真正落實「以兒少為中心」的原則,深入兒少生活,建立彼此的關係,依據兒 少的需求提供相關的服務,跟隨著家庭的腳步,陪伴家庭一起成長。

「它真的是以這個孩子為中心,透過一些方式把某些東西潛移默化的帶進 去,我覺得他可以讓志工真的成為一個榜樣」(A1)

「這個方案給我的感覺真的就是用愛包圍,重點在於陪伴,而不是說一定 要達到什麼績效,就是長時間跟著他們一起成長的方案…如果什麼都要成 效的話,感覺沒有辦法跟著他們的步調,又會忘記服務對象他們的需求、

他們的腳步是什麼」(A4)

除此之外,子代夥伴走入家庭,陪伴兒少,進而對兒少產生正向影響,也 是子代夥伴認為是其參與「用愛包圍」過程裡最有價值的地方。而汪淑媛(2008)

也在文章中提及助人者本身與案主的關係也可能是案主復元、痊癒,或社會再 適應的關鍵力量,因此,子代夥伴在服務過程中不應小看自己對兒少產生的影 響力,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在服務過程中確實落實優勢與正向的原則,確保兒少 的權益。

「我覺得這個方案真的是走進家庭去影響孩子,這也是我這麼多年可以堅 持下來的原因,如果你可以用你自己的關係,去影響孩子,可能在他一生 當中,他會覺得至少曾經有一個人是關心我的、是願意聽我說話的,我覺 得他對人的信任、跟人之間的關係的那個連結,會有一個好的印象,那對 我來說,是最值得的」(B3)

二、願意讓家外成年人進入案家

讓家外成年人進入個案家中進行服務,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在實務中,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方案願意讓一位志願服務的家外成年人進入案家中進行服務,

家扶基金會卻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讓家庭夥伴進入案家中服務,著實是「用 愛包圍」的一大特點。

「特別的地方是親代跟子代,其實很少看到同一個方案會有兩個角色進到 同一個家庭,而且通常會是社工自己去訪案,我覺得讓志工進入家庭這件

124

事情,不是每一個機構都願意做的,他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我覺得這是 這個方案滿特別的地方」(A3)

無論是研究者自身的參與經驗,或是其他受訪者提供的資訊,皆可看出,「用 愛包圍」在篩選的條件以及培訓的機制上,除了須提供「良民證」確保無任何 前科以外,並沒有其他特別的資格限制,如何減少案家在安全上的疑慮,維護 團隊品質,在招募階段時必須審慎篩選,而訪談過程中也有受訪者提出關於篩 選子代夥伴條件的相關建議,於下一節中呈現,提供實務參考。

另一方面,子代夥伴通過面試到實際進入案家服務,都持續地接受相關的 課程訓練,透過紮實的課程,培養子代夥伴的專業知能,讓子代夥伴具備服務 中所需的專業能力,進入家庭提供專業的服務,確保服務品質,密集且完備的 培訓制度的確值得肯定。

三、有彈性的服務模式

「用愛包圍」在服務上給予子代夥伴蠻大的裁量權,只要符合服務倫理,

以及能夠確保家庭與兒少的安全,對於服務內容和服務操作模式並沒有特別限 制,顯示「用愛包圍」在操作上是較有彈性的服務模式,允許子代夥伴在服務 中能有很多嘗試,激發創新的可能,也能因此碰撞出多元的火花。

此外,這份彈性和空間,讓子代夥伴在服務中較沒有壓力和束縛,也能讓 子代夥伴在服務過程中更能自我挑戰,不斷因應兒少的需求,規劃出個別化的 服務計畫,操作在實務中,從中所獲得的成就感是更大的。

「這個方案給我們的彈性跟空間是很大的,可以一直因應別人的需求去變 化不同的東西,這也是我可以一直延續服務熱情的因素之一」(B3)

「這個方案給我們很多空間讓我們去嘗試,個案社工不太會侷限我們要做 什麼或限制我們的服務內容,會讓我們覺得比較沒有壓力」(A5)

貳、制度與實務上的建議 一、關於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是「用愛包圍」的一大特色,讓家庭成員得以較正式地溝通和討 論,而家庭會議必須在所有家庭成員,以及「用愛包圍」的團隊成員全數出席

時才能召開,然而,從方案專員和子代夥伴們的經驗和觀察下發現,除了要讓 全部的家庭成員出席家庭會議是有困難的之外,召開家庭會議時,若家庭本身 的互動狀況就不熱絡,在討論和溝通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挑戰。

「家庭會議真的是一個非常冗長非常難開的一個過程,我同意它很重要,

我也認同它的效果,但是過程真的非常冗長,而且對很多家庭關係互動成 員狀況已經不是那麼熱絡的家庭來說,要開這樣的家庭會議對於主責社工 是一個很大的挑戰」(A1)

據此,受訪者建議可以在主責社工的教育訓練,或是方案社工在家庭會議 的流程設計上有些調整和轉換,讓家庭會議的召開可以更加順暢,不再冗長。

「所以我覺得這一塊不管是主責社工內部的教育訓練,或者是對於方案社 工在流程設計上面可以怎麼樣去精簡,或者轉換它的形式,應該是可以讓 整個計畫更順」(A1)

二、關於督導與訓練課程

從訪談中得知,所有的受訪者都給予其接受督導的經驗正向的肯定,認為督 導經驗無論自己有沒有接案或是正處在服務過程中,都有很大的收穫,除了有達 到支持的作用,也協助子代夥伴解決服務困境,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能,對於團隊 凝聚力的提升也有明顯的成效,由此可知,家扶中心提供的豐厚學習資源,除了 協助專業知能的繼續提升外,也讓個人及團隊的目標共進並行,彼此相輔相成,

齊力共心,讓服務層次更深化,是值得嘉許與效仿的培訓品質。

而在訪談過程裡,也有子代夥伴提及督導層面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用愛包 圍」的方案社工可依此作為修改和調整的參考,整理如下:

(一)課程內容須貼近實務狀況

有受訪者提到,「不一定每堂課程中所學到的都能夠完全適用於各類案家」, 受訪者認為每堂課程中都會有收穫,但這些收穫並不一定可以實際運用於案家 中,研究者認為,這時可能就更需要子代夥伴在進入案家前做足事前準備,遇 到不理解的地方尋求社工的幫助,讓服務得以順暢的進行。

「是有幫助,但不一定是全部都有辦法在這一個案家適用,可能就對我的

126

這個案家來說是比較沒有什麼直接相關的」(A2)

(二)深入探討相關主題

因為家庭夥伴的年齡與經歷有蠻大的差異,且彼此的專業背景也不同,不 少家庭夥伴更非社工與心理相關背景,因此,有時候團督的老師可能有此考量,

在案例分享或是課堂教學時,為了讓大家可以了解,使用淺顯易懂的詞彙,或 是運用較大方向的建議,讓有些夥伴覺得難以深入探討,容易讓討論淪為表層,

對於課程的收穫也有些許影響。

「團督其實有時候跟你實際服務不太一樣,方向有時候反而太大,因為我 們太多人了,幾乎都不是相關領域,年齡層也差蠻多的,團督其實不太會 在技術上會有比較多的東西」(B3)

三、關於家庭夥伴

受訪者提到,在參與方案的後期會發現,參與團督或是課程訓練的家庭夥 伴人數會越來越少,也發現有些夥伴會去鑽規範的漏洞,因此,他們認為每位

受訪者提到,在參與方案的後期會發現,參與團督或是課程訓練的家庭夥 伴人數會越來越少,也發現有些夥伴會去鑽規範的漏洞,因此,他們認為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