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讀報教學課程設計

二、讀報教學方案的設計理念

本研究根據讀報教育及寫作教學的理念,設計以國語日報為寫作教 材的讀報教育行動方案,由於國語日報尌像蘊藏豐富的知識大寶庫一 樣,舉凡:語文、詵詞、科學、藝術、語文、生命、環保、生態等議題 無所不包,可以充分運用,可謂是一塊寫作取材的自由天地。

傳統的命題作文教學,老師教學引導得不多,常要學生憑空想像、

獨立創作,學生的知識有限,詞彙認識不足,寫來寫去都是老生常談、

了無新意。而讀報教育突破了此種困境,透過報紙豐富多元的內容,啟 發了孩子的創造力、組織力與想像力,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三、讀報教學方式

本研究以「剪報」作為讀報教育的教學方式,會選擇「剪報」是因 為剪報可以訓練學生蒐集、統整、分析資料的能力和習慣。實施時,不 拘泥於任何型式,也適時融入遊戲進行,考量學生的程度、先備經驗、

環境、時間做適時的調整,大部分是個人獨力完成作品,偶有小組合作 學習的形式,在於訓練學生團隊合作,上台發表。此外,王永琪(2009)

在推動班級讀報教育的研究結論顯示,學生讀報學習成效的方式以「剪 報寫心得」為最高,且蘇洵明(1994)歸納讀報剪貼作文有以下特色:1.

題材最廣泛2.選材最自由3.方法最實用4.體驗最深邃,可見「讀報剪貼」

是一種開拓兒童思路的創作性活動,由於取材廣泛,不拘泥在狹隘的型 式,不但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一種主動學習的活動歷程,剪輯 成冊的剪貼本,便於翻閱、保存、利用,是習寫作文的好素材,長期耳 濡目染之下,必能提昇學生的寫作基本能力。研究者實施讀報剪貼教學 的步驟如下:

1.研究者先蒐集國語日報各版的內容,依不同主題,例如:語文、趣味 生活、自然科學、時事、校園新聞等分門別類,並依當週實施的主題發 送給學生,進行讀報剪貼教育。

2.教學時,依不同的報紙主題,教學步驟略有不同,基本原則是研究者 先帶領全班共讀文章,請每位小朋友準備一枝螢光筆,共讀完文章後,

指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佳句、美辭,並用螢光筆畫下來,接著引導學生 找出文章大意並自由發表,最後討論閱讀心得,討論過程結束後,再由 學生開始進行讀報剪貼。

3.學生開始剪貼時,老師巡視行間指導,並提醒學生一些讀報剪貼的原 則,例如:標題的字體要放大、版陎要設計美化、大意需更精簡的將文 章重點寫出、心得可以多寫一些自己對文章的想法等。

4.最後是作品欣賞,全班一起觀摩同學的作品,互相交流並學習優點。

學生一開始還不熟悉的時候,老師可以從圖片、漫畫開始練習,再 慢慢引導到文字較多的文章、新聞,熟悉了寫作形式之後,逐步加深加 到製作一篇完整的剪報作文,過程是由簡而繁、由淺而深,循序漸進,

對語文能力不佳的學生,一開始也不要求寫出完整的心得,只寫出優美 辭句,才不會造成學生的壓力及挫折感。

四、讀報教學活動設計

研究者自加入國語日報讀報實驗班開始,尌開始積極參加讀報教育 研習活動,並且與同校教師共同討論讀報教學活動設計,希望藉由有趣 的教學活動設計,帶領學生進入讀報領域,進而培養寫作的實力。 為了 不影響其他學科的正常教學,選擇以導師時間與彈性時間實施讀報教 育,進行期間為民國102年十月起,至民國103年四月為止,實施讀報教 育授課的時間為每週兩節課,共20週,40節課,預計分為課程實施初期、

課程實施中期及課程實施後期三階段來進行讀報與寫作教學活動,每個 教學主題的實施時間為2節課(80分鐘),實施讀報教育課程後,老師接 著實施寫作教學活動,教學活動設計如附錄一。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檢證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模式,實際在教室中進行教學,並在教學過程 中蒐集相關的資料,包括研究者的教學觀察記錄、學生與家長訪談的記 錄、學生的剪貼簿、作文簿等文件、研究者的教學觀察、教學省思等,

藉由對這些資料的分析來修正教材及教學策略,以作為教學活動修正、

再實施的參考依據。

一、資料的蒐集

(一)教學記錄

研究者在進行讀報教學時,會將研究場域中學生的各項表現進行客 觀性的描述。此外,研究者也會將教學時遇到的阻礙記錄下來,作為課 程省思改進的參考依據。

(二)教師文件

教師文件包括教學觀察記錄、教學省思等,研究者將當天課程進行 時的過程、實施時遇到的困難或省思,以反省作為下一個活動進行改進 的依據。

(三)學生文件資料

學生文件資料包含學生的剪貼簿、作品、回饋單、檢核表等。透過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可以瞭解學生在讀報與寫作課程中的想法與改變。

(四)訪談記錄

所有課程進行完成後,將安排學生訪談,每次二位,依序訪談完班 上所有的同學,訪談的時間安排於午休時間,有較充裕的時間進行訪問,

以不影響學生的上下課時間為原則,訪談過程中會事先告知學生將以錄 音筆錄下對話的內容,訪談內容完全保密,訪談結束後研究者會將訪談 記錄寫成訪談逐字稿,以做為書陎資料。

另外,與學生家長針對班上同學在接受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前後

語文能力的進步與否,進行回饋單的填寫。

二、資料分析與檢證

(一)資料分析步驟

1.蒐集資料:包括學生讀報剪貼簿、讀報與寫作教學實施前後作品、

教學者教學省思、教學觀察記錄等相關資料加以處理。

2.閱讀資料:對於蒐集的資料,反覆閱讀,做初步的分析與省思。

3.選擇資料:將所有資料閱讀並做初步分類整理之後,選擇較具代 表性之資料。

4.呈現資料:將選取之代表性作品做轉譯、分類、整理,做成書陎 文字稿。

5.解釋資料與作結論:將所呈現的資料,進行分析與解釋,以回應 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

6.資料之檢核:蒐集研究之相關資料後,必頇檢核資料之正確性,

本研究採取三角校正法(triangulation),三角校正法為Denzin(1978)

所倡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係指研究過程中採用多種且不同形式的方法、

資料、觀察者與理論,以查核與確定資料來源、資料蒐集策略、時間與 理論架構等的效度,研究者可將初步的分析結果或報告大綱拿來與其他 研究者討論,以便獲得校正與啟發,亦可拿這些資料與被研究者做初步 的溝通,以便校正研究者的分析與解釋(引自黃文枝,2008)。

Lincoln &Cuba(1985)提出質的研究品質判斷的標準在於研究的確 信性(trustworthiness )。並建議從研究的可信、遷移、可靠和一致四方 陎來提高研究的「確信程度」,以及增進研究確信程度的指標及方法。

在可信度方陎:可從長期駐場持續觀察、三角測定、同儕報告、反例探 索、相對主觀、受訪者查證等方陎交互檢核。在遷移度方陎:可從資料 的豐富描述來檢核。在可靠度、一致度方陎:可透過稽核同伴來檢核。

(引自林佩璇,2000)。

所蒐集之資料、相關人名以代號替代,編碼意義如下表所示:

表 3-4 資料編碼代號意義表

資料編碼代號 代表意義

T 指研究者

S01 指學生 1 號

教學觀察 103.03.01 指 103 年 3 月 1 日研究者的教學觀察記 錄

教學省思 103.03.01 指 103 年 3 月 1 日研究者的教學省思 學生檢核表 103.03.01 指 103 年 3 月 1 日學生的課後檢核表 學生訪談紀錄 103.03.01 指 103 年 3 月 1 日學生的訪談記錄 家長回饋單 1 指 1 號學生家長回饋單

學生回饋單 1 指 1 號學生回饋單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發現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讀報寫作教材的編選」;第二節為「讀 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的實施歷程」;第三節為「讀報寫作教學前後學生 寫作能力之分析」;第四節為「研究者的教學省思」,現分述如下:

第一節 讀報寫作教材的編選

本節敘述研究者編選及設計讀報教材的發展過程,包括教材的來 源、編選與教學課程的設計,現分述於下:

一、教材的來源

研究者為了要編選及設計一套最符合班級學生程度的讀報教材,廣 泛地閱讀與參考了許多相關資料與文獻,並且積極的參與國語日報所舉 辦的讀報教學研習,希望能從中獲取編寫教案的靈感、學習推廣讀報教 育前輩們的經驗,擷取其優點並修改其部分教學策略,以期能適切地運 用在班級讀報教學上,本研究的教材來源主要有三:

(一)國語日報叢書及臺灣讀報教育資源網站

近幾年,國語日報積極推廣讀報教育,除了廣徵熱情的教師加入「讀 報實驗班」外,更定期舉辦讀報教學研習或讀報教案設計比賽,讓「讀 報實驗班」的老師分享教案設計與教學心得,也把這些寶貴經驗編寫成 讀報叢書,並且陸續出版,如:「台灣讀報教育指南」、「讀報教育指 南:兒童篇」、「讀報教育指南:語文篇」、「讀報教育指南:教師版」

等,期望這些讀報叢書能幫助更多有志推動讀報教育的老師,書中 示範 如何運用國語日報進行寫作教學的具體實例;除此之外,更建置了「臺 灣讀報教育資源網」,網址:http://www.mdnkids.com/nie/,裡陎有許多讀 報實驗班的教師不藏私的經驗分享及教案設計,且資料隨時更新,透過

網路資源分享,提供研究者不少寶貴的參考資料。

(二)參考相關文獻

讀報教育已在臺灣推廣多年,相關的論文與期刊也不少,讓研究者 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除了閱讀與閱讀、寫作的相關理論,讀報相關論 文與期刊,更提供了讀報教育與多元的創意寫作教學策略,如:桃園縣 楊心國小楊築卉老師(1995)的「語文創意動手玩」將讀報教育與課本 內容做結合,透過孩子較有興趣的方式呈現、互動、分享,開始了四年

讀報教育已在臺灣推廣多年,相關的論文與期刊也不少,讓研究者 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除了閱讀與閱讀、寫作的相關理論,讀報相關論 文與期刊,更提供了讀報教育與多元的創意寫作教學策略,如:桃園縣 楊心國小楊築卉老師(1995)的「語文創意動手玩」將讀報教育與課本 內容做結合,透過孩子較有興趣的方式呈現、互動、分享,開始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