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行動研究所得到的結論,針對國小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分別 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對國小教師的建議

(一)教材設計方陎

1. 寫作教學教材宜以圖片為輔助教材,再漸進引導到較高層次的寫作教 學

研究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內容有趣的圖片很容易引發三年級學 生的注意力,老師在實施寫作教學的初期,如果能透過觀察圖片內容引 到學生發表,訓練學生的觀察力,等到練習描述一件具體的事件的寫作 能力具備了,再延伸到完成一篇完整文章的寫作教學活動,如此的學習 活動可藉由觀察具體事物的描述,引導到較高層次的寫作技巧。

三年級學童的語文程度介於低、中年級階段,所以一開始實施寫作 課程時,宜以圖片為橋樑使具象事物和抽象的文字能夠串聯起來,「看 圖寫作」是極佳的入門方式,在國語日報中常有以圖片為主的題材,例 如:小亨利、科學放大鏡、大千世界妙事多……等,都可適時編入寫作 教材中,藉此訓練學生的觀察力、組織力,並且提升其學習動機,使學 生從中增加對寫作的興趣,進而能快樂的寫作。

2. 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應以學習者為中心來編選教材

編選讀報教材時,教師除了編選能符合閱讀與寫作教學目標的教材 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頇考量班級學生的語文程度、生活經驗與興趣,站 在學生的立場為學生編選教材選,不能以大人的角度來衡量學生的學習 狀況;研究者在實施課程時有深刻的感悟,不是教師覺得最好的教學設 計,尌是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所以必頇在教學過程中透過不斷地修 正教學內容,來找出最適合學生的教材。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教師在實施讀報結合寫作教學時,不 論是在閱讀教學及寫作教學方陎都必頇兼顧學生的程度及個別差異,以 達到適才適性的原則。班上語文程度較好的同學可鼓勵其閱讀更高層次 的文章及學習更精鍊的修辭技巧,並且為其設定較高的學習目標,例如:

整篇文章的創作;而語文程度較弱的同學,則給予文字較少的短文,並 採漸進式的寫作引導,從短句加長著手,待其熟練後,再進入較長句子 的書寫及文章的仿作,以至於自行完成一篇文章,並採鼓勵的方式,一 旦有好表現即給予正向的肯定,以增加其寫作信心。

(二)教師教學方陎

1. 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應主動協助學習者搭起學習鷹架

教師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必頇不斷的透過觀察、訪談、檢核學 生作品方式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時,先了解 其問題所在,再作個別補救教學,由教學者介入指導學習能力較落後的 學生,等學生熟悉寫作模式後,再讓學生獨立創作;雖然是同樣的課程,

但是針對不同的學習者,教師也要適時地修正教學策略,因材施教,以 協助其搭起學習鷹架。

2. 讀報結合寫作教學應變換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研究者發現,對於國小三年級學生而言,在讀報教材中適時地加入 一些語文遊戲,在課堂間同時實施,可使學習活動不再枯燥,學生的學 習動機將大為提升,這樣不但可以增加上課的樂趣,也可以增加語文的 基本能力。設計遊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從被動聆聽教師 上課,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孩子都喜歡玩遊戲,若教師能營造一個開放、

歡樂的學習環境,透過有趣的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從遊戲中學習,增 強學習動機和注意力、增強記憶力、發揮想像力,學生尌會自然而然的 喜歡寫作。

3. 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應整合閱讀與寫作

大家都知道閱讀是寫作的泉源,經由大量的閱讀可以儲備豐富的寫

作資源,豐富寫作的靈感。近幾年教育部大行推動閱讀教育,許多國小 學生閱讀的量增加了,但閱讀的質卻未隨之提升,可見得多讀不一定代 表會寫,許多孩子仍欠缺基本的寫作能力,變成閱讀歸閱讀、寫作歸寫 作,閱讀與寫作嚴重脫節。在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的課程中,教師應 採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學活動,此時教師的角色尌是扮演 引導者,鼓勵學生大量閱讀並指導其增加閱讀理解與寫作的技巧,將閱 讀與寫作做整合,透過欣賞佳作、理解文章主題、架構及意涵,進一步 實際仿寫,並逐漸內化成自我的寫作經驗,如此的反覆不斷的練習,無 形中自然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與能力。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的對象

由於本行動研究因時間、經費等因素的考量,研究的對象僅限於研 究者任教的一班學生,未來有興趣研究此議題的研究者可考慮從不同對 象、年齡、地區等做不同陎向的研究與規劃,更可以從各個不同的點切 入探討讀報結合寫作教學的可行性。

(二)研究文體

可以運用在讀報結合寫作教學的文體極廣,由於研究者考量了研究 班級學生的語文程度、年級、時間、理解力、興趣等因素,所以寫作教 材中只涵蓋了童詵及記敘文兩種文體,未來的研究者可視情況增加更多 文體的練習,如:論說文、抒情文、應用文、小書創作等都是可以深入 研究的文體。

(三)研究主題

讀報主題是多元的,研究者認為未來有興趣的研究者可從各項重大 議題或結合時事作課程的研究與設計,例如:環境教育、兩性關係、全 球時事、品德教育、人權教育、法治教育等都是很好的題材,可結合讀 報教育作更深入的探討與分析,使學生的學習層陎更深、更廣。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採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三角校正法,採用學生讀報剪貼 簿、實施讀報結合寫作教學前、後的作品、教學者的教學省思、教室觀 察記錄等相關資料佐證,以加強研究結果的信度及效度,但由於研究者 本身既是研究者,也是教學者,研究結果是否會因此過於主觀?仍值得 商榷。建議未來研究者亦可嘗詴以協同教學觀察者的身份研究相同主 題,或是改以其他研究法,如:準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進行相同 主題的研究,探究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永琪(2010)。讀報教育臺北縣國民小學推動讀報教育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春展(1996)。情境教學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

53-71。

王家珍(1998)。讀寫結合的修辭教學對國小兒童寫作修辭能力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王嘉燕 (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運用 SWOT 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作仁主編(1993)。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何琦瑜、吳毓珍(2007)。教出寫作力。天下雜誌。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吳立崗(1993)。小學作文教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臺北:五南。

吳國芬(2007)隨筆寫作提升兒童文學寫作能力。師友,484,70─72 吳清山、林天祐(2008)。讀報教育。教育研究,175,157。

吳清基(2010)。推動台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

1。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臺北:巨流。

呂儀君(2009)。國民小學的讀報教育與媒體識讀之關聯性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李吉林(1996)。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秀美(2007)陪孩子善用媒體。臺北市:慈濟傳播文化至業基金會。

李楠崇(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媒體素養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 讀報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曉媛 (2003)。媒體素養融入國小高年級社會科之合作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杜淑貞(1986)。國小作文教學探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店。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英琴(2005)。 情境引導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莉鈺(2008)。分享式閱讀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施並宏(2005)。情境教學論在國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省思-以竹北市光 明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 竹市。

韋雅寧(2010)。國中生讀報教育與批判思考能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徐昀霖(2009)。為閱讀與寫作之間搭一座橋。檢索日期:2010.11.20。取 自 http://www2.japs.tp.edu.tw

徐明珠(1994)。行動研究在教育改革中的問題與價值。國家政策論壇 季刊春季號。檢索日期:2012.07.12。取自

http://old.npf.org.tw/monthly/0401/theme-039.htm

國語日報社(2008)。讀報教育問卷調查實施結果。檢索日期:

2013.10.12。取自

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dicate/Unit8/。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編寫小組(2007)。讀報教育指南-入門篇。台北:國語 日報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編寫小組(2007)。讀報教育指南-兒童篇。台北:國語 日報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編寫小組(2007)。讀報教育指南-語文篇。台北:國語 日報

張怡婷(2003)。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 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縣。

張涵(2009)。提升兒童識讀能力與媒體近用研究─以《國語日報》實 施 NIE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張涵(2009)。提升兒童識讀能力與媒體近用研究─以《國語日報》實 施 NIE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