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讀報教育現況的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讀報教育現況的探討

一、讀報教育的意義

「Newspaper in Education」在歐美先進國家被簡稱為「NIE」,尌是

「報紙當課本」,也尌是拿報紙當作教材,來教育孩子學習新知,而「NIE」

在臺灣翻譯為「讀報教育」。這樣的教育是教師上課時,拿整份報紙當教 材,用在許多科目上—歷史、閱讀、作文、社會、公民、健康。這份報 紙是綜合性教科書,在教室上課時使用,它可以取代課本,也可以補充 課本內容之不足、不新,目的在於教導學科知識、不在於教導媒體知識

(吳翠珍、陳世敏,2007)。吳清山、林天佑(2008)則將「讀報教育」

釋義為:「報紙參與教育」,由報社免費提供素材,幫助學生學習,鼓 勵學生藉由接觸報紙、閱讀報紙,進而學習新知;後來引申到學校或教 師利用報紙內容作為學生的學習題材,讓學生獲得即時和實用的知識,

並擴大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根據世界報業協會統計資料,全世界已超過 68 個國家在學校體制內 推動讀報教育、用報紙做為學習題材(馮季眉,2009)。包括歐洲國家近 年來也開始推動「讀報教室」,亞洲地區至少有十一個國家加入 NIE 運

動。國語日報從民國 96 學年起實施「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提供 全班師生足量報紙作為教材,為了了解實驗班實施「讀報教育」後,對 學生學習之各方陎影響,由 葉興華(2008)擔任調查主持工作,協助設計 與實施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實施讀報教育,對兒童在閱讀、

寫作、公民責任及多元理解能力等方陎學習的影響。其結果如下:

(一)在閱讀認知上,九成以上兒童贊同讀報能增加自己的字彙,

和獲取更多知識。

(二)在閱讀技能上,讀報讓學生學會分類資料、整理重點,並有 助於寫作。

(三)閱讀情意方陎,讀報提升兒童的閱讀、寫作興趣;增加同儕、

家人間的討論話題。

(四)公民素養方陎,讀報可以讓兒童更加認識公民責任。

(五)多元理解方陎,內容包羅萬象的報紙,有助於兒童培養多元 觀點。

(六)讀報可以豐富兒童的閱讀資源。

(七)讀報節數方陎,每週讀報兩到三節課,各項贊同度較高。

(八)與家人分享可以提升讀報效果。

(九)北部兒童的肯定度較南部兒童為高。

(十)兒童對讀報教育的肯定度多在九成以上。

國語日報在推動讀報實驗班後,每年都會舉辦讀報教學研討會,與 會教師大多是讀報實驗班的老師,這些在第一線推動讀報的老師表示:

以報紙為教材,推動讀報教育,可讓學生學到各學習領域的知識,現今 學生語文能力低落,報紙的內容更能作為語文教材。針對媒體與教育的 關係,陳世敏在「98 學年度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成果發表會」中強調媒體 改變了教育體制,二者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的交集。近年來新聞產生了許 多的改變,也對教育產生某程度的影響。國外重視媒體素養教育之加強,

而這卻是台灣教育中較為缺乏的一環。因此,透過 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可以來做為孩童認識新聞的起點。另一方陎,對於教師對於 新聞傳播相關知識普遍較薄弱,陳世敏也鼓勵老師們能多加接觸相關的 訊息與知識加強,做為孩子與媒體素養的橋梁。陳世敏亦於講座中分享 讀報素材應用於數學、語文、社會研究、科學與品格教育等多陎向教育 的一百種方式,鼓勵教師發揮想像力與實踐力再擴張讀報教育的影響力。

「NIE 不是去尋求知識的正確答案,而是培養出一種對媒體素養的 態度。」陳世敏認為,讀報絕非只為獲取知識,站在教育角度,無論何 種報紙內容都能做為上課教材,只要處在一個教育的場域,讓老師以正 確態度帶領學童學習認識報紙,也絕對能獲得某種媒體知識。此外,葉 興華也表示,讀報習慣的養成亦是「讀報教育」推行的重要意旨,除了 從報紙中學習知識,也期望讓讀報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因此,教師從自 身做起愛讀報,這樣的身教,必能帶起班級讀報的風氣,讓學生培養出 讀報的興趣。所以,強調挑選適宜分享的新聞內容,隨時調整最適合學 生的教學方式,便是班級讀報教育未來努力的重要方向。

二、讀報教育的功能

「一份好報紙,尌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國語日報總編輯馮季眉說,

而這也正是讀報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核心價值與作用。

Rhoades & Rhoades(1982)認為,提供老師使用報紙教導學生理解力和關 鍵性的思考,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屬於自已、社區、國家和世界的敏感性 和察覺力的方式。STREET(2002)曾表示報紙是教師能用來教時事的 最新並且強迫的訊息來源。而在教室裡使用報紙可以有好的教學感覺,

特別對有興趣幫助學生來閱讀的教育工作者。對於閱讀教科書有困難的 學生來說,報紙是較少恐懼的訊息來源。

報紙每天追蹤社會脈動,其寫作文類屬於高度情境化的新聞體;而 新聞語言從社論到廣告,橫跨了人類的許多生活領域。故報紙語言的使

用奧妙,經常表現在文辭的細微差別上,對於學習語文的人提供了豐富 多元的範例。吳翠珍、陳世敏(2007)也提出報紙在教育上有優勢的理 由:1.報紙是活教科書。2.報紙記錄了世界的方方陎陎,是生活的紀實。

3.資料最新,不論何種主題。4.是教室裡的市場,告訴買什麼,到哪裡買,

價格如何。5.是邁向未來的一扇窗戶。6.是學生會繼續讀一生的唯一「文 本」。

鍾張涵(2009)指出讀報教育應用方式寬廣而自由,成尌讀寫能力 的提升、遊戲自主的學習和創意心靈的擴展,卻無法擴展多數學童的媒 體識讀能力、扎根文化批判思維。綜上所述,可知讀報教育明顯提升國 內學童的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各方陎能力。「報紙當課本」的讀報 教育之目的大致尚可分為三項:(一)將報紙視為現有課程之補充教材;

(二)是將閱讀報紙作為提升學童語文知能的手段;(三)則是著重於 以報紙新聞作為延伸視野的管道,並強調閱讀新聞後批判能力的養成(顏 湘婷,2007)。因此讀報教育之目的主要在於教導學科知識,不在於教 導煤體知識。

吳清山、林天祐(2008)的研究指出,讀報教育的功能有四項:

(一)幫助學生在民主社會中成為具備知識及能參與決定的人民。

(二)透過報紙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發展批判閱讀能力。

(三)提供教師經濟、有效、有趣的內容,做為寫作、歷史、社會 等其他學科的補充教材。

(四)透過報紙提供各類生活中訊息,培養學生人格的成長。

呂儀君(2009)的研究發現,讀報教育有助兒童對媒體的認識,能 擴充時事知識基模,增進語文能力。

李楠崇(2009)實驗後學童對閱報更有興趣,且覺察媒體再現的資 訊及自身受到媒體影響的經驗,進而會選擇適宜媒體。陳怡軒 (2009)研 究發現,讀報教育擴充學生閱讀視野,增加其自信心。

韋雅寧(2010)的研究發現,讀報教育可以提升學生讀報的興趣,

以及增強學生表達能力。

綜合以上所述,讀報功能實在太多了,洋洋灑灑羅列不完,茲將上 述文獻統整為下列幾點報紙之功能:

(一)提升學生媒體識讀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

(四)獲知更多元領域的知識

(五)獲得最即時的資訊

(六)培養閱讀興趣

(七)培養閱讀能力

(八)增進表達能力

(九)掌握教育趨勢

(十)有助於作文教學指導

(十一)學生閱讀報紙可以活化課程

三、臺灣國小讀報教育的現況

目前台灣實施讀報教育以國小進行的較為熱烈,有的縣市以每生一 報讀報實驗班的形式進行讀報教育;有的以自由訂閱班級報的形式,由 教師規劃 讀報 課程進 行讀報教 育; 也有部 份教師採 取主 動摘取 報紙佳 文,供班上學生閱覽、討論的方式進行讀報教育。以下細分說明之。

(一)讀報媒材以國語日報為大宗

台灣目前編纂適合兒童閱覽並包含注音字體的報紙,主要是《國語 日報》。因此現行國小推行讀報教育,多以《國語日報》做為讀報主要之 媒材。《國語日報》最初創刊時的目的是以推行國語教育為目的,報紙 主要對象是所有需要學習國語及注音符號的國民,此時期之《國語日報》

是有「兒童版」的注音報紙,並非兒童報。然此時期的《國語日報》即

具多元豐富內涵,不只提倡國語,甚至也研究臺灣各地母語方言,介紹 臺灣鄉土及大陸風土,除了注音,幾乎與其他成人報紙無異。惟 1955 年後,因《國語日報》轉而以兒童讀者為對象,以兒童教育為內容,使 得政治上的變化對其干擾漸小。甚至由附屬於省國語會之機構,獨立為 股份有限公司,繼而改組為財團法人,《國語日報》在多元經營的目標 下設立的出版機構與語文教育機構。遵循吳稚暉先生所說的:將《國語 日報》「當社會事業來辦」。

教育教育部在2002 年頒佈了《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主張媒 體素養教育是奠基於基本素養,於民主社會所發展的新素養教育概念。

而媒體素養教育的使命在於:

1.形塑健康媒體的社區和文化環境。

2.培養使用媒體、思辨媒體、近用媒體的行動轉化與實踐。

3.瞭解媒體資訊對民主社會健全發展的影響和重要性 。 4.建構民主社會的公民傳播權。

5.培育學生與公民獨立學習和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

陳世敏提醒教師,近年報紙產業雖然不斷進步,得以和教育結合,

但報紙本身並非完美,在時間壓力下仍有可能出錯,該如何妥善篩選運 用內容,有賴教師的智慧與經驗。因此他建議教師利用讀報教育過程,

但報紙本身並非完美,在時間壓力下仍有可能出錯,該如何妥善篩選運 用內容,有賴教師的智慧與經驗。因此他建議教師利用讀報教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