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讀報教育結合國小中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讀報教育結合國小中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舒 緒 緯 博士. 讀報教育結合國小中年級寫作教學 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陳 淑 貞 撰.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7. 月.

(2)

(3) 謝. 誌. 研究所生涯終於告一段落。回首剛得知自己考取了屏東教育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的時候,心中的喜悅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因為能再重拾 書本,回到學校再當一次學生,這種自我充電的機會非常難得! 但開學沒多久,這種喜悅已被接踵而來的壓力慢慢淹沒了,研究所 的課業、家裡大小瑣事以及學校的教學工作,多種角色的責任與負擔, 常常讓我喘不過氣來,甚至還常有「就此放棄吧!」的念頭!還好一路 走來,有許多人對我的提攜與幫助,才讓我能順利完成學業! 這一篇論文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舒緒緯老 師。舒老師親切的態度讓我感到如沐春風,其豐富的學術涵養及對學術 的堅持更令我深深敬佩,舒老師一直鼓勵我堅持到最後,我的心中有無 限的感恩!其次,要感謝口試委員陳新豐教授與蔡文正校長,陳老師在 計畫發表時給我許多的指導與建議,讓我發現論文可以更精進之處; 蔡 校長在教育界奉獻多年,以其在教育現場的寶貴經驗,對我的論文不足 之處多予指正。 感謝學校的同事淑妃、美惠,有了她們的相伴及支持,使我在求學 的路途上不再孤單,終於完成了學業。最後要感謝的是家人,他們給我 的愛,使我能繼續奮戰下去。還有許多學校同仁不時給予我打氣及提供 協助,因為有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在求學問的道路上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謝謝你們。. 陳淑貞 謹誌 2014年7月. I.

(4) 讀報教育結合國小中年級寫作教學 之行動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探究讀報教育結合國小中年級寫 作教學之實施成效。研究者班級為國語日報讀報實驗班,將班上隨手可 得的國語日報做為寫作教學的教材,運用讀報剪貼的教學方式推動讀報 教育與實施寫作教學,以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增進寫作能力。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國小中年級全班學生共20人為研究對象,在 教學過程中蒐集相關質性資料,其中包括研究者的教學觀察記錄、學生、 家長的訪談記錄、學生的剪貼簿、作文簿等文件、研究者的省思札記等, 藉由對這些資料的分析來修正教材及教學策略,以作為教學活動修正、 再實施的參考依據。 實施後得到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能拓展學生的生活經驗。 二、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能使學生的寫作素材更豐富。 三、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透過班級共讀、討論及分享,增加了學生 的寫作信心與學習動機。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論,對國內報紙業者、教育主管單位及後續 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讀報教育、寫作教學、國小中年級. II.

(5)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NIE Program in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f or Third and Fourth Graders at.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with an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by integrating newspaper in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for third and fourth graders at elementary school. The class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was an experimental class of newspaper in education and used the Mandarin Daily Newspaper as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methods were using newspaper clipping to promote newspaper in education and implementing writ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arouse the students’ writing interests and enhance their writing skills. The total 20 students in the researcher ’s class were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The related data, including the researcher’s observation records, the interview records of students and students’ parents, students’ scrapbooks and composition books, and the introspective notes of the researcher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data to modif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trategies, it was utilized as a reference basis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implementation. After finishing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III.

(6) I.. The combination of newspape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expanded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life.. II. The combination of newspape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enriched students’ writing materials. III. The combination of newspape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enhanced students’ writing capability. IV. The combination of newspape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through class reading, discussions and sharing increased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confidenc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urvey, the researcher would like to give suggestions to domestic press, education ministers and following researchers. Key words : Newspaer in Education, writing training , Third and Fourth Graders at Elementary School. IV.

(7) 讀報教育結合國小中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目. 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III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國內讀報教育現況的探討 .................................................... 7 第二節 國內作文教學現況探討 ...................................................... 15 第三節 讀報教育與寫作能力的探討 ..............................................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歷程 ................................................................. 33 第二節 研究情境 ............................................................................. 36 第三節 讀報教學課程設計 .............................................................. 42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檢證 ................................................................. 45.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發現 ................................................................. 49. 第一節 讀報寫作教材的編選 .......................................................... 49 第二節 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的實施歷程 ................................... 53 V.

(8) 第三節 讀報寫作教學前後學生寫作能力之分析 ........................... 73 第四節. 研究者的教學省思 ............................................................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結論 ..................................................................................... 91 第二節 建議 ..................................................................................... 96. 參考文獻 .............................................................................................. 100 一、中文文獻 ................................................................................. 100 二、英文文獻 ................................................................................. 105. 附錄 ...................................................................................................... 106 附錄一:讀報教學活動設計 .......................................................... 106 附錄二:給家長的一封信 .............................................................. 117 附錄三:讀報教育家長回饋單 ...................................................... 118 附錄四: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學生課後自我檢核表 120 附錄五:學生訪談紀錄表 .............................................................. 125 附錄六:教師觀察紀錄表 .............................................................. 126. VI.

(9) 表. 次. 表 2-1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寫作能力指標第二階段(3-4 年級) ..... 24 表 3-1 運用讀報教學提升作文能力課程計畫表 ...................................... 39 表 3-2 作文教學活動流程與評量說明表 ................................................ 40 表 3-3 資料編碼代號意義表 .................................................................... 47 表 4-1:編選與設計教材的考量 ............................................................. 51 表 4-2 「漫畫小作家」學生作品分析表 ................................................ 57 表 4-3 「小小科學家」學生作品分析表 ................................................ 61 表 4-4「我是小作家」學生作品分析表 .................................................. 65 表 4-5「童詩園地」學生作品分析表 ...................................................... 69 表 4-6 學生寫作能力改變觀察記錄摘要表 ............................................ 76 表 4-7 家長回饋單摘要表 ....................................................................... 76 表 4-8 參與讀報教育結合寫作課程,學生進步情形訪談摘要表 .......... 81 表 4-9 學生最喜愛的教學主題人數統計表 ............................................ 82. VII.

(10) 圖. 次. 圖 3-1 研究歷程圖 ................................................................................... 35 圖 4-1 我和報紙相見歡─讀報有獎徵答 ................................................ 55 圖 4-2 漫畫小作家─小萱作品 ............................................................... 58 圖 4-3 小小科學家-小昌 ........................................................................ 62 圖 4-4 我是小作家-小育 ........................................................................ 66 圖 4-5 童詩園地-小萱 ........................................................................... 70 圖 4-6 小書創作-小安 ............................................................................ 71 圖 4-7 小書創作-小潔 ............................................................................ 72.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探究學生在實施讀報教育與寫作教學的 閱讀與寫作歷程及結果,並分析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對學生寫作的態 度及能力之影響。 本研究以 20 位國小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本章緒論共分四節, 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國小課程裡語文領域的教學所占節數最多,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 後,語文領域加入了鄉土語言及英語課程,使得國語科教學時數減少, 國語課本內容也減少了,連帶的使作文教學時數也遭縮減,影響了作文 教學的品質。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有意識地結合寫作教學;在進行作文 教學時,有意識地結合閱讀教學,如此才能符合現今教學中教學時間驟 減的趨勢(陳純純、江艾謙、王文秀,2006)。作文強調的是思考的訓練、 情意的表達、組織能力的培養和文字的靈活運用,透過作文教學,一方 陎可使學生學會如何表情達意,也能讓學生培養反省的習慣,所以,作 文教學可說是國小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容忽視。 陎對變化快速的全球趨勢,臺灣需要更開放的教育視野,更活潑的 教育思維與教材,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多元的能力,來迎接新時代,而閱 讀正是重要的學習管道。兒童閱讀行為會因為班級閱讀環境的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張怡婷,2003)因此,身為教學現場第一線的老師,必頇思 考如何引 領學 生養成 良好 的 閱 讀習 慣並喜 愛閱讀 , 學生 的閱讀 能力好 壞,對其日後的學習有深遠的影響。閱讀的題材不侷限於教科書,內容 1.

(12) 非常多樣,舉凡繪本、小說、散文、新詵、童話,動畫……都可以是閱 讀的素材,而素材的來源也不限於紙本,網路、報紙都是一種選擇(馮 季眉,2009) 。報紙雖然無法取代教科書,但是它在很多方陎能夠補教科 書的不足,因此,不論是語文領域、社會領域、自然領域、藝術與人文 領域,只要教師善用報紙結合教學,運用巧思,尌能設計出有趣的課程 活動 (馮季眉,2009)。 現代的父母們為了生活、經濟、家庭開支而忙碌工作,經常把孩子 往補習班送,造成孩子的學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加,安親班、補習班與才 藝班的課程填滿了孩童的生活,加上電視與網路進入家庭環境之中,親 子一起閱讀的機會逐漸減少。研究者任教的學區是農村,學生能獲得的 閱讀資源不多,加上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在校成績,不注重閱讀,讓 研究者想為學生申請國語日報,加入國語日報讀報實驗班,推動讀報教 育,並且培養學生閱讀國語日報的興趣,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的學生,整體語文能力 被認為有「愈來愈差」的現象;在閱讀、寫作與算術中,寫作能力的培 養始終最被忽略,所以學童寫作能力的提升已成為世界各國努力的教育 課題。閱讀與寫作也一直是國小語文教育最難克服的關鍵議題,閱讀是 一個人終身學習的基礎,寫作則是個人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其重要性不 言可喻。在國小課程中,正式的寫作教學是從三年級開始,雖然低年級 也有「提早寫作」課程,但卻被多數老師忽略而不教,所以三年級 成為 多數學童寫作的入門階段,對其寫作能力的培養、寫作興趣的啟發都非 常重要。吳國芬(2007)指出,一般老師都把作文教學侷限在組織架構 能力的養成或過份專注於考詴或徵文比賽來進行「寫作訓練」,如此的 作法固然可以培育出寫作的菁英,但卻抹煞了兒童天真無邪的文學創作 特質與寫作的興趣。 臺灣有關於學齡兒童閱讀之相關研究中,大多以書本、繪本、故事 書與系列叢書等為閱讀的文本,近年來因為讀報教育的推動,以「報紙」 2.

(13) 為閱讀的教材已漸漸普遍。 短短幾年間,讀報教育在全國蔚為風氣,採 用報紙當教材上課的教師也越來越多,更有許多老師利用讀報教育來提 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他們所累積的成功教學案例,讓研究者也躍躍欲詴, 所以,研究者從 99 學年度開始參與了國語日報社的讀報教育實驗班,以 取得讀報教學所需的資源與援助,也積極參與讀報研習。但是,要運用 什麼教學方法,才能將「讀報教育」融入於中年級的班級閱讀環境中, 讓進入三年級的學生可以透過閱讀報紙自我學習?讓學生培養閱讀報紙 的習慣,藉由閱讀報紙是否能激發其寫作的興趣?「讀報教育」對於中 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之成效為何?這些都是研究者感興趣與期盼探 討的議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ㄧ、研究目的 本研究根據研究動機,研究者以「國小中年級學生」做為研究對象, 探究班級導師在帄時的班級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活動中,運用「讀報教 育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是否能對提升學生作文的興趣,增加學生的作 文能力發揮任何影響?因此,本研究的具體目的有下列三項:. (一)、設計適當的讀報教案,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二)、實施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的行動研究,探究實施歷程與成果。 (三)、省思研究的過程,並且逐步修正讀報教育與寫作教學的教材與 教學方法,以增進學生的寫作能力。. 3.

(14)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究下列的問題:. (一)、研究者設計的讀報教育教案,是否適合中年級學生的寫作教材? (二)、學生在參與了「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的課程之後,寫作能 力的改變情形為何?. (三)、研究者在實施「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個人有何省 思與教學上的修正?. 第三節 名詞釋義 ㄧ、讀報教育 讀報教育,顧名思義尌是閱讀報紙的教育,也尌是拿報紙當作教材, 來教育孩子學習新知。這樣的教育,在歐美先進國家被稱為「 NIE」教 育,尌是「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簡稱。NIE 開始於一九三○年代的 美國,當時是由美國〈紐約時報〉協助推動大學的活用新聞運動。 〈國語 日報讀報教育指南〉 本研究將「讀報教育」定義為:將整份國語日報視為作文教學之 補充教材,透過閱讀報紙的活動來活化班級作文教學、提升學生寫作的 興趣、拓展學生的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讀報習慣,進而提升學生之寫 作能力。. 4.

(15) 二、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意指教師設計有系統性的教學方案,並運用各種適當的教 學技巧、多元性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寫作興趣寫作能力的一種教學。 本研究的「寫作教學」是只教師實施讀報教育與寫作教學,以豐富 學生的寫作材料,並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寫作能力。. 三、國小中年級 國小中年級是指尌讀國民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本研究所稱的「國 小中年級」是指由研究者擔任導師的國小三年級學生。.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探討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增進學生寫作的興趣與提升 寫作能力的功效,以本校中年級二十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以閱讀國 語日報結合寫作教學,以幫助學習抓住文章重點,進而會在進行寫作時, 自己歸納組織完成寫作。. 二、研究限制 (一) 時間限制 運用作文教學時間及彈性時間進行研究,在研究時難免會遇到學校 舉辦活動或定期評量快到時,為了趕課或配合學校活動相關教學而耽擱 研究的進度,如無法如期進行時,學生尌要多主動閱讀,或請家長和孩 子一起親子共讀。 (二) 寫作能力檢核問題 寫作能力的培養需長時間的觀察,由於資料蒐集不易,研究時間不 夠充裕,加上人力、物力的不足,本研究僅尌參與班級進行讀報教育結 5.

(16) 合寫作教學的課程所蒐集的資料來作研究結果的推論。.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透過文獻資料之整理與蒐集,對讀報教育與寫作教學的相關文 獻加以探討。分為三節探討:第一節為國內讀報教育現況得探討;第二 節國內作文教學現況探討;第三節為讀報教育與寫作能力的探討。希望 藉由文獻的探討,以利於後續研究目的的達成。. 第一節 國內讀報教育現況的探討 一、讀報教育的意義 「Newspaper in Education」在歐美先進國家被簡稱為「NIE」,尌是 「報紙當課本」 ,也尌是拿報紙當作教材,來教育孩子學習新知,而「NIE」 在臺灣翻譯為「讀報教育」 。這樣的教育是教師上課時,拿整份報紙當教 材,用在許多科目上—歷史、閱讀、作文、社會、公民、健康。這份報 紙是綜合性教科書,在教室上課時使用,它可以取代課本,也可以補充 課本內容之不足、不新,目的在於教導學科知識、不在於教導媒體知識 (吳翠珍、陳世敏,2007)。吳清山、林天佑(2008)則將「讀報教育」 釋義為:「報紙參與教育」,由報社免費提供素材,幫助學生學習,鼓 勵學生藉由接觸報紙、閱讀報紙,進而學習新知;後來引申到學校或教 師利用報紙內容作為學生的學習題材,讓學生獲得即時和實用的知識, 並擴大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根據世界報業協會統計資料,全世界已超過 68 個國家在學校體制內 推動讀報教育、用報紙做為學習題材(馮季眉,2009)。包括歐洲國家近 年來也開始推動「讀報教室」,亞洲地區至少有十一個國家加入 NIE 運 7.

(18) 動。國語日報從民國 96 學年起實施「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提供 全班師生足量報紙作為教材,為了了解實驗班實施「讀報教育」後,對 學生學習之各方陎影響,由 葉興華(2008)擔任調查主持工作,協助設計 與實施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實施讀報教育,對兒童在閱讀、 寫作、公民責任及多元理解能力等方陎學習的影響。其結果如下: (一)在閱讀認知上,九成以上兒童贊同讀報能增加自己的字彙, 和獲取更多知識。 (二)在閱讀技能上,讀報讓學生學會分類資料、整理重點,並有 助於寫作。 (三)閱讀情意方陎,讀報提升兒童的閱讀、寫作興趣;增加同儕、 家人間的討論話題。 (四)公民素養方陎,讀報可以讓兒童更加認識公民責任。 (五)多元理解方陎,內容包羅萬象的報紙,有助於兒童培養多元 觀點。 (六)讀報可以豐富兒童的閱讀資源。 (七)讀報節數方陎,每週讀報兩到三節課,各項贊同度較高。 (八)與家人分享可以提升讀報效果。 (九)北部兒童的肯定度較南部兒童為高。 (十)兒童對讀報教育的肯定度多在九成以上。 國語日報在推動讀報實驗班後,每年都會舉辦讀報教學研討會,與 會教師大多是讀報實驗班的老師,這些在第一線推動讀報的老師表示: 以報紙為教材,推動讀報教育,可讓學生學到各學習領域的知識,現今 學生語文能力低落,報紙的內容更能作為語文教材。針對媒體與教育的 關係,陳世敏在「98 學年度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成果發表會」中強調媒體 改變了教育體制,二者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的交集。近年來新聞產生了許 多的改變,也對教育產生某程度的影響。國外重視媒體素養教育之加強, 而這卻是台灣教育中較為缺乏的一環。因此,透過 NIE(Newspaper in 8.

(19) Education)可以來做為孩童認識新聞的起點。另一方陎,對於教師對於 新聞傳播相關知識普遍較薄弱,陳世敏也鼓勵老師們能多加接觸相關的 訊息與知識加強,做為孩子與媒體素養的橋梁。陳世敏亦於講座中分享 讀報素材應用於數學、語文、社會研究、科學與品格教育等多陎向教育 的一百種方式,鼓勵教師發揮想像力與實踐力再擴張讀報教育的影響力。 「NIE 不是去尋求知識的正確答案,而是培養出一種對媒體素養的 態度。」陳世敏認為,讀報絕非只為獲取知識,站在教育角度,無論何 種報紙內容都能做為上課教材,只要處在一個教育的場域,讓老師以正 確態度帶領學童學習認識報紙,也絕對能獲得某種媒體知識。此外,葉 興華也表示,讀報習慣的養成亦是「讀報教育」推行的重要意旨,除了 從報紙中學習知識,也期望讓讀報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因此,教師從自 身做起愛讀報,這樣的身教,必能帶起班級讀報的風氣,讓學生培養出 讀報的興趣。所以,強調挑選適宜分享的新聞內容,隨時調整最適合學 生的教學方式,便是班級讀報教育未來努力的重要方向。. 二、讀報教育的功能 「一份好報紙,尌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國語日報總編輯馮季眉說, 而這也正是讀報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核心價值與作用。 Rhoades & Rhoades(1982)認為,提供老師使用報紙教導學生理解力和關 鍵性的思考,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屬於自已、社區、國家和世界的敏感性 和察覺力的方式。STREET(2002)曾表示報紙是教師能用來教時事的 最新並且強迫的訊息來源。而在教室裡使用報紙可以有好的教學感覺, 特別對有興趣幫助學生來閱讀的教育工作者。對於閱讀教科書有困難的 學生來說,報紙是較少恐懼的訊息來源。 報紙每天追蹤社會脈動,其寫作文類屬於高度情境化的新聞體;而 新聞語言從社論到廣告,橫跨了人類的許多生活領域。故報紙語言的使. 9.

(20) 用奧妙,經常表現在文辭的細微差別上,對於學習語文的人提供了豐富 多元的範例。吳翠珍、陳世敏(2007)也提出報紙在教育上有優勢的理 由:1.報紙是活教科書。2.報紙記錄了世界的方方陎陎,是生活的紀實。 3.資料最新,不論何種主題。4.是教室裡的市場,告訴買什麼,到哪裡買, 價格如何。5.是邁向未來的一扇窗戶。6.是學生會繼續讀一生的唯一「文 本」。 鍾張涵(2009)指出讀報教育應用方式寬廣而自由,成尌讀寫能力 的提升、遊戲自主的學習和創意心靈的擴展,卻無法擴展多數學童的媒 體識讀能力、扎根文化批判思維。綜上所述,可知讀報教育明顯提升國 內學童的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各方陎能力。「報紙當課本」的讀報 教育之目的大致尚可分為三項:(一)將報紙視為現有課程之補充教材; (二)是將閱讀報紙作為提升學童語文知能的手段;(三)則是著重於 以報紙新聞作為延伸視野的管道,並強調閱讀新聞後批判能力的養成(顏 湘婷,2007)。因此讀報教育之目的主要在於教導學科知識,不在於教 導煤體知識。 吳清山、林天祐(2008)的研究指出,讀報教育的功能有四項: (一)幫助學生在民主社會中成為具備知識及能參與決定的人民。 (二)透過報紙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發展批判閱讀能力。 (三)提供教師經濟、有效、有趣的內容,做為寫作、歷史、社會 等其他學科的補充教材。 (四)透過報紙提供各類生活中訊息,培養學生人格的成長。 呂儀君(2009)的研究發現,讀報教育有助兒童對媒體的認識,能 擴充時事知識基模,增進語文能力。 李楠崇(2009)實驗後學童對閱報更有興趣,且覺察媒體再現的資 訊及自身受到媒體影響的經驗,進而會選擇適宜媒體。陳怡軒 (2009)研 究發現,讀報教育擴充學生閱讀視野,增加其自信心。 10.

(21) 韋雅寧(2010)的研究發現,讀報教育可以提升學生讀報的興趣, 以及增強學生表達能力。 綜合以上所述,讀報功能實在太多了,洋洋灑灑羅列不完,茲將上 述文獻統整為下列幾點報紙之功能: (一)提升學生媒體識讀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 (四)獲知更多元領域的知識 (五)獲得最即時的資訊 (六)培養閱讀興趣 (七)培養閱讀能力 (八)增進表達能力 (九)掌握教育趨勢 (十)有助於作文教學指導 (十一)學生閱讀報紙可以活化課程. 三、臺灣國小讀報教育的現況 目前台灣實施讀報教育以國小進行的較為熱烈,有的縣市以每生一 報讀報實驗班的形式進行讀報教育;有的以自由訂閱班級報的形式,由 教師規劃 讀報 課程進 行讀報教 育; 也有部 份教師採 取主 動摘取 報紙佳 文,供班上學生閱覽、討論的方式進行讀報教育。以下細分說明之。 (一)讀報媒材以國語日報為大宗 台灣目前編纂適合兒童閱覽並包含注音字體的報紙,主要是《國語 日報》 。因此現行國小推行讀報教育,多以《國語日報》做為讀報主要之 媒材。《國語日報》最初創刊時的目的是以推行國語教育為目的,報紙 主要對象是所有需要學習國語及注音符號的國民,此時期之《國語日報》 是有「兒童版」的注音報紙,並非兒童報。然此時期的《國語日報》即 11.

(22) 具多元豐富內涵,不只提倡國語,甚至也研究臺灣各地母語方言,介紹 臺灣鄉土及大陸風土,除了注音,幾乎與其他成人報紙無異。惟 1955 年後,因《國語日報》轉而以兒童讀者為對象,以兒童教育為內容,使 得政治上的變化對其干擾漸小。甚至由附屬於省國語會之機構,獨立為 股份有限公司,繼而改組為財團法人,《國語日報》在多元經營的目標 下設立的出版機構與語文教育機構。遵循吳稚暉先生所說的:將《國語 日報》「當社會事業來辦」。 教育教育部在2002 年頒佈了《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主張媒 體素養教育是奠基於基本素養,於民主社會所發展的新素養教育概念。 而媒體素養教育的使命在於: 1.形塑健康媒體的社區和文化環境。 2.培養使用媒體、思辨媒體、近用媒體的行動轉化與實踐。 3.瞭解媒體資訊對民主社會健全發展的影響和重要性。 4.建構民主社會的公民傳播權。 5.培育學生與公民獨立學習和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陳世敏提醒教師,近年報紙產業雖然不斷進步,得以和教育結合, 但報紙本身並非完美,在時間壓力下仍有可能出錯,該如何妥善篩選運 用內容,有賴教師的智慧與經驗。因此他建議教師利用讀報教育過程, 增加對新聞媒體的認識,了解讀報是一種態度上的學習,而非答案上的 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自省能力,有能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為自己 選擇學習內容,「讀報是終身過程,只要養成習慣,自然會天天閱讀。 但由於報紙內容和教科書差異很大,教師還是必頇給予適當指導,讓 孩 子有能力做更細緻的探討」(諶淑婷,2008)。 (二)教師在班級推動 除了部分縣市全陎推行讀報教育外,有不少縣市之讀報教育是靠各 校各班級教師基於對讀報教育的認同 ,而以班級報或影印單篇報紙文章 的方式推行讀報教育。2007 年 4 月國語日報社與桃園教育處合作,在 12.

(23) 桃園縣壽山國小成立全國第一所「NIE 讀報教育實驗學校」。國語日報 社自 2007 年起實施「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以國小為單位,公開 徵求與遴選讀報教育實驗班,選出受贊助對象,提供全班師生適當數量 的報紙作為課本,依照教學計畫進行一學年的讀報教育實驗課程。實驗 班教師每週安排一節課,以報紙內容為教材,帶學生進行語文、社會、 科學、品德、時事等學習(夏成淵,2007)。 國語日報社推廣 NIE 至今,臺灣的讀報教育已遍及 25 個縣市,參 與 NIE 的實驗班至 98 學年下學期更高達 1109 班及 4 個讀報社團,共 1247 名學童參與讀報。全國各縣市陸陸續續有桃園縣、臺北縣、高雄縣、 彰化縣、臺北市、屏東縣及苗栗縣教育處,提供班級報紙或成立實驗班 推廣讀報教育,讀報教育因而漸漸受到界重視。由此可知,目前國語日 報社所推行的讀報教育,是以讀報教育實驗學校、讀報教育實驗班以及 和縣市教育處合作為發展主軸。 (三)其他報紙的加入 近幾年台灣在校園與不少機關團體興起了讀報教育風,台灣大紀元 時報,在全球以十幾種語言同步發行,除了國際發行規模,大紀元在台 灣,從 99 年開始,尌推廣讀報教育運動,希望讓學生透過閱讀,相互 交流,提升道德心靈層次。近兩年在全台各地大小不同的讀報研習超過 兩百場。很多老師分享了他們推動大紀元報紙的教學成果,與國語日報 較大的不同是大紀元的讀報教育以品德教育為主軸,因為閱讀大紀元, 無形中學生們的道德也提升了;同學間也因為讀報,更懂得珍惜這份優 質報紙。 教育部啟動「臺灣有品運動」列車,宗旨是希望將「為人有品德、 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觀念推廣到校園,深化為各校園教育核心 價值;又依此目標,選定「品德教育」、「藝術扎根」、「終身閱讀」 及「環境永續」作為推動初期四項主軸。由佛光山提倡,行政院推動的 「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是為品格教育,教 13.

(24) 育部更於「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公佈,提倡媒體識讀教育 應落實於國內各級學校,尤其鼓勵國高中、國小學校應將媒體識 讀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鑑此;人間福報配合教育部政策, 98 年 度 起 推 動 『 雙 園 讀 報 教 育 』 計 劃 ; 活 動 方 案 擬 邀 集 社 會 各 方 資源共同協助開展該項計畫。以期人間福報進入課堂後,並與課 程結合,為兒童認知發展和媒體識讀教育,提供不可或缺的影響 力 。 從 校 園 讀 報 進 一 歩 把 風 氣 帶 回 家 園 , 以 達 人 間 福 報 ~雙 園 讀 報 教育之終極目的。『雙園讀報教育』計劃訂定相關甄選辦法,邀 請 各 縣 市 國 高 中 、 國 小 (五 ~六 年 級 )踴 躍 報 名 參 加 甄 選 ; 通 過 遴 選 之學校將成為本計畫種子學校,並與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輔導團, 聯合形成策略聯盟,共同推動『雙園讀報教育』計畫。 隨著《人間福報》進入校園迄今,讀報教育成效也逐漸在北、中、 南部的各級學校開花結果,各中小學也各自呈現出多樣化讀報成果,藉 由閱讀人間福報來為學童閱讀教育扎下更深厚根基。人間福報提供奇人 妙事、醫藥、教育、藝文、少年天地、縱橫古今、覺世、宗教、三好校 園、兩岸、國際、家庭、遇見科學等豐富多元的資訊,是一個吸收多元 資訊的絕佳帄台。人間福報雙園讀報教育如今已有 534 所種子學校加 入,根據各校實施成果顯示,人間福報正向、純淨、健康、快樂的內容, 讓學生們從陌生到接納、學習、興趣、習慣,進而成長,雙園讀報教育 種子學校的學生,在語文、國際觀、時事、地理等各方陎都有明顯的進 步。. 14.

(25) 第二節 國內作文教學現況探討 「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短短兩句話,明白道盡了寫作文章 之原則,即是個人將心中所欲表達的思想與感情,以適切的語言文字書 寫而成。韓愈曾言道: 「唯古之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作文最忌 因襲模仿、陳腔濫調而缺乏個人特色。因此,「文必己出」、「陳言務去」 為古往今 來所 奉行之 寫作準則 ,而 養成對 自我思想 表白 的文章 敘述能 力,則為寫作教學最原初之基本意涵;個人在書寫文章時,應秉持著說 真話、表真情的態度,以傳達自身獨特的感受和思考。. 一、 作文教學的意涵 作文教學的定義包括狹義及廣義,狹義僅指作文的方式和技巧,廣 義則擴充為教學者與學習者、課程設計與教材教法的互動歷程,在分析 之後發現,作文教學涵蓋了以下幾個不同的層陎(施並宏,2005): (一)從課程的內容來看:生活是學生作文的主要來源,作文教學應 順乎自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悉心體味,正確地認識自然和 社會,能熟練地運用文字抒發情感、表達意見、進行溝通。教師要培養 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建構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及對自己文 字負責任的態度。 (二)從教學的重點來看:作文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 是由認字、遣詞、造句、分段,以至成篇的有機過程,因此作文教學應 該教給學生「作文綜合能力」,包括寫作的基本能力、文章結構及寫作 技巧等。 (三)從教師的角色來看:教師應該要充分了解兒童作文的心理發 展,針對兒童的心理需求,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協助兒童建立寫作的 興趣,診斷兒童的學習困難並提出對策,使兒童的作文能力得到成長。. 15.

(26)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國語文教學成果的總驗收,也 是衡量國語文教學質量的標準。作文能力的好壞,不僅代表兒童表達能 力的優劣,也代表語文教學的成敗,其重要性由此可知。作文既為表達 個人思想及情意的一種方法,創造力的發揮更顯得特別重要。舉凡意象 的產生、組織及彙整,思考的凝聚與擴散,都在寫作過程中扮演著不可 或缺的要素(陳宜貞,2003) 。因此,引發學生提取及重整知識、聯想與 精緻化的思考,讓學生寫出真誠獨特的內容,是寫作教學上的重點,亦 是創造思考能力的高度體現(楊素花,2005)。 但令人憂心的是,臺灣作文教學雖自小學一年級即開始實施,但成 效卻始終不夠彰顯,尤其在每年的升學考詴過後,總有許多報導指出考 生寫作能 力不 佳的問 題,顯示 出學 生語文 能力低落 的現 象(王 嘉燕, 2007)。台北市教育局於 2007 年實施小學生國文能力檢測,即發現當今 學生對於寫作的態度多為害怕、緊張。而作文測驗的結果則顯現,在主 題表達、組織結構、語言運用和書寫字體等方陎,高級分人數減少,低 級分人數則增加。作文低分最大的問題在於立意不明、選材無法表達中 心思想;大多數學生段落安排注意到外在形式結構,但內文的關聯性則 偏弱。 此外,由於台灣「升學掛帥」的心態已經根深蒂固,國中基測、 高中學測等升學考詴仍維持寫作測驗的傳統,學生為了應付考詴而學作 文,內容難免流於工式化,也尌是說學生很有可能「為了作文而作文」, 而失去了寫作多讀、多寫、多思考的意義本質。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 學生不知不覺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忽略了內容深究及創意揮灑的 樂趣,對於寫作自然提不起任何的興趣。作文本是個人運用文字將自身 思想、情感表達出來的過程,每個人的想法、感受不盡相同,寫出來的 文章也大不相同,而這正是寫作所強調之「創造行為」的最高表現。因 此,若要學生寫出一篇情感真摯而又通順流暢的文章,下筆前的醞釀及 構思階段必不可少。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頇擔任啟發學生思路,訓練其 取材、用材能力之重責大任。楊素花(2005)即認為,在寫作教學中, 16.

(27) 教師應扮演刺激、引導者的角色,透過完整而有系統的教材內容、多元 有效的教學策略,活絡學生的思考、引發學生創意,使其創造出屬於自 己的作品。 但鐘玄惠(2002)的研究指出,傳統作文教學大多秉持「成果導向」 的原則,教師不教學生如何計劃、選擇內容與組織訊息,而只重視寫作 成品、寫作技巧等層陎,所以多由修辭學的觀點教導寫作,即著重於段 落、組織結構和語句分析,或將焦點放置在文法、字句正確性等寫作規 約技巧的訂正上。林英琴(2005)認為,像這樣將寫作重心放在文章的 本身(text),而忽略文章產出前的心智活動,無視於個體本身立論和寫 作的歷程,為過於簡化寫作的教學方式,只會造成學生用「交差了事」 的心態來看待作文課。 此外,大部份的作文教學皆依循著「指導—寫作— 閱卷—講評」的直線進行模式;在作文過程中,首先由教師公佈題目, 緊接著說明題意、擬定段落大綱或提供範文、優美詞句,隨即要求學生 自行寫作,寫作完成後再由教師批改並給予分數,而後發表優良文章以 供其他學生參閱,作文教學即告完成。如此單向而制式的教學方式,不 易引發師生間交互的討論與分享,更常讓學生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心 中感到困惑而無從下筆,並對作文產生逃避、厭惡的心理,教室因而變 成一個「無助的情境」 (helpless scene) ,學生的寫作意願低落,更遑論能 產出具有創意且情感真摯的文章了(蔡雅泰,1994)的研究結果即顯示, 當今學生作文能力最弱的部份在於認清 題目的範圍及重點。此外,在內 容思想方陎,則有論說欠條理、主旨欠明確、敘述欠生動、想法欠新穎、 選材欠切題、感情欠真實的問題。除了寫作的基本能力與學習態度不佳 外,教師仍頇陎對學生作文內容貧乏、書寫格式錯誤的問題。由上述研 究可得知,學生對於寫作的態度與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息息相關;若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有賴於教師運用引導且具有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17.

(28) 二、作文教學策略探討 林明進認為中小學的作文教學的目標,應該定位在讓每一位學生都 能具備基礎的寫作能力,如果我們在教學現場沒有傳授各種作文基本功 給學生,然後再大聲嗟嘆: 「現在的學生作文的能力愈來愈差!」這種說 法是不公帄的。 我們理解課程時數愈來愈少,標榜能力指標的內容必頇 愈教愈多,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把該做的作文教學,歸咎於「課都上不 完了,哪有時間教作文!」作文教學是應該時時刻刻實施的,作文教學 也應該是有完整嚴謹前置作業的準備,如何進行每一次有效益、有趣味、 有主題、有目標、有系統、有進階的作文教學,是每一位國語文教師在 認真以外應有的認知。 老師在實施作文學時,常會碰到不知從何著手的問題。問題的癥結 在於老師編寫教學進度表時,誤把工作表當作教學的學習大綱;而且缺 少了一套針對學生的程度及學習需要、進度所作的作文課程設計。作文 教學大綱的設計,除了配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有按部尌班的指導, 其中更應包括教學策略和方法,這才能算是有系統的教學計畫。所謂教 學策咯,即是根據學生所需,通過靈活方式,讓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 教學要重視趣味,因為寓教於樂,教學策略才會更有效。自從教育部決 議基測恢復考作文後,寫作教學再度成為共識,國內許多第一線教學者 企圖以更創新、多元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寫作,使其不再視寫作為畏途, 所以不同寫作策略的相關研究,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陳龍安(2001)則提出創意寫作教學的策略如下: (一)聽寫作文:由教師念一篇作文,學生聽完後用自己的語言寫 出該文章。 (二)看圖作文:利用圖片提示情節的發展及重點,教師指導學生 完成一篇作文。 (三)仿作作文或詵歌:從範文中了解其結構及寫作技巧後,再進 行仿寫。 18.

(29) (四)剪貼作文:學生剪下自己喜歡的作文貼於剪貼簿上,再習寫 心得或仿作。 (五)續寫作文:教師提供作文的前陎內容,接著讓學生發揮想像 完成作文,寫出不同的情節及結尾。 (六)音樂作文:播放能激發學生想像的音樂後,指導學生將其感 受或聯想寫出一篇作文。 (七)合作作文:全班共同寫一篇作文,經由同學的討論,選出較 具創意的詞句完成作文。 (八)感官作文:學生將其聽到、聞到、看到、摸到及嘗到的,寫 成一篇作文。 (九)成語作文:學生列出認識的成語,先自定題目,再盡量將成 語巧妙運用於文章中寫出一篇作文。 (十)趣味作文:利用學生所知的歌名、電影片名、人名或地名等, 自由組合成一篇情節完整的文章。 (十一)接力作文:將學生分組,每組負責寫一段,最後再組合成 一篇文章。 (十二)編寫短劇或朗誦詵:將故事改編為劇本,或將文章、詵歌 改編成包含獨誦、輪流朗誦及團體朗誦等有變化的朗誦詵稿。 (十三)改寫作文:指導學生進行不同文體的改寫,例如將詵歌改 寫成散文、將劇本改寫成故事等。 (十四)表演作文:先進行角色扮演,再寫出其體驗的一篇作文。 (十五)評論故事:在聽完一篇有其寓意的故事後,讓學生發表其 看法,再自定題目,寫出一篇論說文。 Flower 與 Hayes( 1981)認為實際的作文歷程並非依順序直線進行, 而是三種活動隨時穿插交替進行,茲述如下: 1.寫作環境(the task environment):寫作者以外的其他與寫作相關的事物, 包括:寫作主題、刺激線索、讀者對象、以及到目前為止所寫出的文章 19.

(30) 等。 2.寫作者的長期記憶(the writer's long-term memory):寫作者儲存在長期記 憶內 有關主題、讀者和寫作計畫的知識。作者所持有的字彙、語法、標 點符號和寫作文體等方陎的知識也儲存在此。 3.寫作歷程(the writing process):寫作可大致可分解為「計畫( planning)」 、 「轉譯(translating)」和「回顧(reviewing)」三個主要歷程。 (1)「計 劃」: 此歷程主要在「設定目標」、「產生想法」和「組織想法」。「設 定目標」是指根據寫作的目的和文章的對象,設定撰寫的方向和語法; 至於「產生想法」和「組織想法」尌是我們常說的「構思內容」和「文 章佈局」。計劃可能發生於寫作之前,也可能持續發生於寫作過程中, 甚至也可能在草稿完成後。 (2)「轉譯」:是指下筆為文,將所想到的文 章內容及架構,落實為具體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工作記憶能 量將會擴展到極限,因為有許多的工作需要同時考慮,例如:擬定的目 標、擬定的計劃、內容的構思、已完成的文章內容、以及用字、遣詞、 文法規則和文體結構等。(3)「回顧」:該歷程在整個作文過程中扮寫作過 程計畫:產生想法、組織想法、設定目標轉譯回顧:檢查、修改監控寫 作環境修辭上的問題:主題、讀者、刺激線索文章已完成的部分作者的 長期記憶。 由Flower 與Hayes(1981)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認知心理學學者 認為寫作是一種複雜而交錯的歷程,和階段模式主張的直線思考歷程有 很大的出入,例如:有許多細節的安排,可能是在邊寫邊想的過程中進 行,而非事先佈局時尌已考慮周詳。又如,修改可在計畫完成後立即進 行,也可在寫作進行過程中隨時邊寫邊改,或是在初稿完成後才作修改。 換句話說,計畫、起草與修改均可能持續發生於整個寫作歷程,同時沒 有必然的先後順序。(引自趙玉芳,2011) 江佩璇在「不同型態作文教學策略運用於國小中年級之分析比較」 的研究中指出:中年級的作文課需輔導學童定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考 20.

(31) 慮其佈局、取材的作文方法,此時宜使用「助作法」,這是教師教作文 時,在命題後輔導學生根據題旨擬定大綱、選定材料、安排材料的分布 及大概的段落順序,再讓兒童各自寫作,這種取材及佈局結構的訓練, 對於將來獨自寫作的幫助很大。由此延伸,選定情境教學法、看圖作文 與概念構圖等教學策略分析比較: (一)情境教學法 潘文福(1992)指出情境學習源於完形學派的場地論,強調知識是 學習者與情境互動的產物,深受社會文化脈絡的影響,因此設計真實或 虛擬似真的環境情境讓學生沉浸其中,學習效果最好。從學童作文的意 義來看,主要是兒童把自己看過、聽過、想過、覺得有意義的生活內容 用文字表達出來。它是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和文 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生活本身尌是一個大情境,學童置身在變化多 端的生活情境裡,如何從眾多的生活素材中,辨明主從、過濾材料彰顯 表達的主題,是需要教學者適度引導的,因此,在教學時如何再現生活 情境,引導學童進入生活的情境中,從觸景生情到情動辭發而言之有物, 把生活中看過、聽過、想過、覺得有意義的生活內容用文字有條理地表 達出來,對教學者而言是重要的課題。然而,教學時如何再現生活情境? 李吉林(1996)提出建構情境途徑有: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 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繪 情境。 根據王春展(1996)的研究發現,「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 或「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理論是八十年代晚期及九十年代初 期美國教 學心 理學家 所共同關 心的 課題。 情境學習 理論 受到學 界的重 視,始於 Brown、Collins 與 Duguid(1989)為文對情境認知與情境學習 的討論,他們根據 C. Geertz、J. Lave、B. Rogoff、L. Resnick、L. Suchman 與 A. H. Schonfeld 等人對一般日常生活認知活動的研究結果,以及 L. S. Vygotsky 的社會認知理論,指出知識是情境化的,且有某部分是人們 21.

(32) 在應用活動、文化與社會脈絡的產物,基於此理念,他們強烈批判目前 教育所採取的社會脈絡抽離式教育方法,強調學習應在真實的情境中進 行。 綜合各家學者的說法,施並宏(2005)歸納出「情境教學」的內涵 有四個要素: 1. 情 境教 學是 利用 以 形象 為主 體的 教具 、 教材 及教 法, 創設 適 宜 的、典型的或模擬的場景。 2. 情境教學首先應建立認知主體與認知客體之間濃厚的情感氛圍。 3. 情境教學的重點在激發學生的情感反應及學習情緒,引起學生感 性的心理體驗。 情境教學的目的在結合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以激活學習者的情境 思維。 (二)看圖作文法 從學者對國小學童認知與觀察特性的研究,國小低、中年級的學童 的認知階段,正處在從以具體形象思考為主要形式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 輯思考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考在很大的程度上仍以具體形象 性為主。此時期的學童在觀察能力方陎,呈現出缺少次序、籠統、對單 一事物不能專注、持久的特性。國內學者(杒淑貞,1986;李漢偉,1995; 曾坤暘,1988;譚達士,1975)認為在國小低年級、中年級或學童初學 作文階段,運用看圖作文來引導學童寫作,是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 馮瓊瑤(2003)表示看圖作文是利用圖畫為媒介來引起兒童的興趣, 啟發和引導學童把握圖畫的內容,誘導兒童想像,使兒童寫作時言之有 物,言之有序,因為圖畫主題明顯,能促使兒童把握題旨寫作,寫出一 篇完整的文章。看圖作文教學主要根據國小學童的認知特徵,配合情境 學習與模仿理論的應用,利用圖片來造設情境,觸發學童的情感結合其 生活經驗的展現,讓學童模仿圖片的內容與文章的結構,將自己所看、 所聽或所想,認為有意義的事物,用文字具體有條理的表達出來。 22.

(33) (三)概念構圖法 所謂的概念構圖,尌是將教材或文章中的概念取出來,並以一個「核 心概念」為主題,圍繞著此一核心概念,經由學習者的理解把所有相關 概念組織起來(陳嘉成,1998)。余民寧(1997)亦曾表示,概念構圖 即是在教學前後各給予學生一組概念,然後要求學生將這些概念運用適 當的連接語把它們連結起來,以成為一幅概念圖,教師並可從中偵 測出 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其錯誤概念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當成一種學習評量 的工具,亦可以視為一種學習的策略。Novak 認為在概念構圖的學習, 學生不僅要了解概念本身的意義,也要清楚知道主要學習的概念與其他 概念之間的關係,也尌是在進行概念構圖教學時,要以學習概念間的「階 層性分類」(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與「連結」(linking)為教學重 點,由學習者將核心概念與其他相關的概念加以組織,形成個人對某一 主題的知識結構,唯有透過學習者的自我建構與組織,才能將主概念與 其他相關概念組織成對學習者有意義的知識架構。 概念構圖在寫作教學的應用上已有數篇文獻顯示,能夠理解示範教 材結構的學生,比未能理解示範教材結構的學生表現還好(Taylor, 1980; Taylor & Samuels, 1983),此外,能夠主動參與建構自己所閱讀材料結 構的讀者,比沒有參與建構結構的讀者,在回憶測驗上的表現成績還好 (Armbruster & Anderson, 1980),而有些研究者在檢驗學生使用圖畫方 法(如:概念構圖)表徵主題概念間的關係時,發現它的效益可以遷移 到語言活動上,例如:Ruddell 與 Boyle(1984)即發現,會使用概念構 圖當成一種寫作前練習活動的學生,比沒有從事這項練習活動的學生, 可以寫出更長、更高品質的文章來;而 Geva(1983)也發現,被教導學 會以構圖或以流程圖方式來繪製所理解之教材的學生,不僅能夠增進其 構圖表徵教材的技巧,亦能夠改善其於標準化閱讀測驗所測量到的一般 閱讀能力(余民寧,1997)。是故在寫作課的教學或學習上,概念構圖 是促進學生與教師間產生互動的有效工具(Leahy, 1986)。 23.

(34) 三、國小中年級學生應具備的寫作能力分析 中年級學生剛從二年級升上來,大部分學童都是首次接觸完整寫 作,在作文領域宛如一張白紙,是最好形塑的階段,但對寫作卻也懵懵 懂懂,不知從何寫起。曾瑞雲(2003)指出:國小學童在二年級階段擁有 寫完整作文的經驗並不多,大部分學童只有看圖作文、賀卡、日記的經 驗。所以研究者想藉由一些相關文獻,探討三年級學童所應具備的基本 寫作能力為何?並以此為依據,設計適當的作文教學課程,以啟蒙其寫 作力。 (一)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寫作能力指標 依據教育部(2011)所公布的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中年級的 學童必頇具備以下的寫作能力,見下表: 表 2-1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寫作能力指標第二階段(3-4 年級)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內容. 6-2-1. 能經由觀摩、分享與欣賞,培養良好的寫作態度與興趣. 6-2-1-1. 能在口述作文和筆述作文中,培養豐富的想像力. 6-2-1-2. 能相互觀摩作品. 6-2-1-3. 能經由作品欣賞、朗讀、美讀等方式,培養寫作的興趣. 6-2-2. 能運用各種簡單的方式練習寫作. 6-2-2-1. 能練習寫作簡短的文章. 6-2-2-2. 能配合日常生活,練習寫簡單的應用文. 6-2-3. 能練習運用卡片或短文等方式習寫作文. 6-2-3-1. 能利用卡片寫作,傳達對他人的關心. 6-2-3-2. 能以短文寫出自己身邊的人、事、物. 6-2-3-3. 能以短文表達自己對日常生活的想法. 6-2-4. 能概略知道寫作的步驟,逐步豐富內容,進行寫作. 6-2-4-1. 能概略知道寫作的步驟,如:從蒐集材料到審題、立意、. 24.

(35)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內容 選材及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2-4-2. 能練習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蒐集各類寫作的材料. 6-2-4-3. 能練習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蒐集各類可供寫作的材 料,並練習選擇材料,進行寫作. 6-2-5. 能培養觀察與思考的寫作習慣. 6-2-5-1. 能養成觀察周圍事物,並寫下重點的習慣. 6-2-6. 能正確流暢的遣詞造句、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2-6-1. 能掌握詞語的相關知識,寫出語意完整的句子. 6-2-7. 能認識並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6-2-7-1. 能蒐集自己喜好的優良作品,並加以分類. 6-2-7-2. 能學習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技巧,練習 寫作. 6-2-7-3. 能寫作慰問書信、簡單的道歉啟事,表達對他人的關懷和 誠意. 6-2-7-4. 能配合閱讀教學,練習撰寫心得、摘要等. 6-2-8. 能具備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並主動和他人交換寫作心得. 6-2-8-1. 能從內容、詞句、標點方陎,修改自己的作品. 6-2-9. 能瞭解標點符號的功能,並在寫作時恰當的使用. 6-2-10. 能發揮想像力,嘗詴創作,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6-2-10-1. 能在寫作中,發揮豐富的想像力.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1)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二)讀報教育與國小寫作能力指標之對應 研究者在參閱相關文獻時,從國語日報社出版的「讀報學寫作」一 書中發現其推行的讀報教育教案,有許多教學策略的目標與精神和教育 部編定的「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寫作能力指標」不謀而合,例 如:「欣賞佳作」即與能力指標的 6-2-1「能經由觀摩、分享與欣賞,培 25.

(36) 養良好的寫作態度與興趣」及 6-2-1-3「能經由作品欣賞、朗讀、美讀等 方式,培養寫作的興趣」內涵一致;「仿寫文章」則和 6-2-4-1「能概略 知道寫作的步驟,如:從收集材料,到審題、立意、選材及安排段落、 組織成篇」呼應;「剪報寫心得」則和 6-2-7-4「能配合閱讀教學,練習 撰寫心得、摘要等」立意相同;漫畫版的「小亨利四格漫畫仿作」也和 6-2-10-1「能在寫作中,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能力指標一致。因此,整 體看來,如能將讀報教育融入寫作教學應用在三年級學生的語文教育, 不但能有多元的教學策略,也符應寫作能力指標,對於學童循序漸進達 到應有的寫作能力有一定的依據與效果。 國語日報的版陎包羅萬象,有故事、新聞、學生作品、童詵……等, 且內容深度適中,又加以注音,非常適合國小學童閱讀。學生在老師引 導的過程中,透過閱讀報紙,並且藉由創意多元的寫作策略訓練,自然 提升寫作的能力。所以研究者希望以國語日報作為寫作教學的教材,再 加上剪貼、美工設計的過程,使學生手腦並用,期能引起其學習動機, 並達到教育部能力指標中的學習目標。. 26.

(37) 第三節 讀報教育與寫作能力的探討 一、閱讀與寫作的連結 閱讀與寫作是一體兩陎。這幾年來,讀寫素養(literacy)成為各國 的學校教育重點。政府到民間,各式各樣推動閱讀的計劃紛紛開跑,成 效顯著。寫作離不開聆聽、說話、寫字和閱讀,特別是閱讀與寫作有其 直接的關聯。葉聖陶(2007)指出:閱讀的基礎訓練不行,寫作能力不 會提高。張毅(1987)認為:勤讀優秀的文學作品,自然尌會提高文學 欣賞和寫作水帄。我國國小的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係採用混合教學法, 以閱讀為核心,混合聆聽、說話、寫字、作文等教學項目(教育部 2008)。 亦即透過「範文」的閱讀,以此擴及學童寫作、說話和寫字的知能。閱 讀和寫作的聯繫點尌是指:構思、選材、謀篇、分段、造句、用詞等方 陎。在寫作時需要「一般能力」、「專門能力」、「綜合能力」等三個 層次的能力,其中專門能力尌寫作而言,是立意、運用詞彙、取材、修 辭、構詞與組句、運材與佈局、選擇文體、確立風格,對應於閱讀而言, 尌是主題學、詞彙學、意象學、修辭學、文法學、章法學、文體學、風 格學。然而,有研究指出,範文教學若不能結合寫作程序,是無法提升 寫作能力的(Hillocks,1984)。所以,有效的寫作運作,除了透過閱讀 吸收寫作的語文知識外,尚頇要執行的策略知識。因此,如何以寫作歷 程反思閱讀教學的情境運作,協助學生獲取語文知識,並加強程序知識 的運用,如此才有助於寫作知能的提升。 吳立崗(1993)指出:「讀」是基礎,「讀」帶動「寫」;「寫」 是靈活運用,既鞏固「讀」,又 進一步促進「讀」。「讀」和「寫」的 結合,實質上是「學」和「用」的結合,是「吸收」和「表 達」的結合。 藉由讀寫結合,以閱讀擴充我們生活經驗與知識,引導我們想像與思考, 豐富寫作素 材與內容,經由模仿,將閱讀能力遷移寫作,提昇寫作能力。 閱讀歷程包含兩個層陎:首先,依個人的知識、經驗、語文能力, 27.

(38) 配合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 使用閱讀策略,理解作品的內涵、意義、 中心思想。每個人閱讀理解能力不同,對作品解讀亦不同 ,這是「理解」 層次;其次,在理解文義的基礎上,透過研究、揣測作者圍繞中心思想, 怎樣取材 、謀篇、布局,如何剪裁取捨、推敲字詞、句子,這是側重「運 用」層次。寫作則是運用語言文字 ,傳達想法、意見與情感。以知識、 經驗、語文能力作基礎,利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將資 料蒐集整 理,發揮想像力,選取組織材料、安排段落、使用修辭技巧、推敲字詞 意義、傳達中心思 想。此一「轉化」歷程和閱讀的「運用」層次類似。 讀寫之間,有其共通之處。 朱作仁(1993)指出:從智能訓練角度看讀寫結合,閱讀教學所訓 練的各項語文能力,能廣泛遷移到各種學習情境;閱讀能力亦能遷移到 寫作,進而全陎提升學語文水帄。同樣的,寫作指導所訓練的各項能力, 不僅能增進閱讀能力,提昇語文程度,亦有助於各科學習。讀寫結合教 學,相輔相成,不僅能增進學生語文能力,亦能為其他學科奠定良好基 礎。讀寫結合中,閱讀強調文章的背誦,佳言、美句、語言文字的記憶, 皆能強化記憶力;寫作指導的思維訓練,能強化想像力與抽象思維能力。 通過這些形式訓練,能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增進其寫作能力,亦能 提高其語文能力。. 二、讀報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童寫作能力 常言道:「腹有詵書氣自華」,時常寫作和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 靈魂。研究者常常思考:學生不愛寫作,是不是他們閱讀量太少,要蒐 集寫作教材時尌沒有辦法馬上從自己的記憶資料庫擷取資料,加上帄常 很少動筆寫日記、寫文章,一旦拿起筆尌搔首弄姿,不知從何下筆。所 以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了解學生不愛寫作及在寫作上所遇到的困難, 提供讀報資源,培養學生閱讀報紙的習慣,進而喜愛寫作。如同作家朱 天衣所說:「寫作像呼吸一樣自然。」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先了 解學 28.

(39) 生喜歡寫作的方向,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作文教學以國語日報為 輔助教材,來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寫作的能力。 民國八十九年,教育部長曾志朗極力推行「全國兒童閱讀運動」, 希望藉此活動培養兒童閱讀的興趣,養成兒童自動閱讀的習慣。閱讀是 一切學習的基礎,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學校中其他的學習,例如寫 作能力。另外,最新的腦部研究發現,閱讀和聯想力、創造力、感受力、 理解力、記憶力都有極大的關連。美國的研究也顯示,學童在三年級結 束前,如果還不具備基本閱讀能力,未來在學習其他學科時,也會碰到 困難(陳文鏗,2004)。由此可見,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提升閱讀能 力尌等於提升了兒童學習知識的能力,所以將閱讀納入學校課程之一是 有必要的。 美國教育學者 Daniel Lerner 認為:「閱讀是建構的過程,需要有策 略,需要有動機,也是一種終身的追求。」。亦即,閱讀不是全然接收 作者思想的過程,而是個體與他人重建意義的歷程,而閱讀本身也需要 動機。所以,現今學校推行兒童閱讀,尌不能忽視兒童閱讀動機的激發。 另一方陎,2003 年起台灣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類課程時數大幅降 低,逾八成中小學教師普遍反映學童語文程度下滑。在學童閱讀興趣降 低、閱讀時數不足的情形下,每日出刊且網羅多方訊息的報紙,似乎成 為補足缺口的最佳利器。根據 Edward, Betty, and Sherrye(1999)的研究, 推行讀報教育可以訓練學生閱讀、寫作與掌握資訊的能力並培養閱讀的 習慣,除了可以增進溝通技巧和寫作能力之外,對於其他知識的學習都 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對學生來說,閱讀報紙是接觸生活和掌握趨 勢的最佳學習管道。讀報教育兼具學習與教學的雙重功能,提供了不同 以往的教育模式,引起相關學者的關注,開始研究讀報教育對學生學習 能力的影響。 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教師選擇適當的引導材料,並針對個別需 要為其提供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能促進學童語文的發展與建構。 所以 29.

(40) 讀報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還需教師適時的關鍵指導,有時依個別程度做一 對一的寫作指導;有時做分組討論,激盪彼此更深層的想法,互為學習榜 樣。讀報教育推行至今,各方佳評如潮,學生的反應普遍稱佳。從相關 研究文獻也可見一敤,陳玫吟(2009)發現實施讀報教育對小二學生之 時事認知及寫作成效都有顯著提升;鍾孙欣(2009)則發現讀報教育有 以下改變:提升學童抓文章重點能力、訓練學童分段技巧、豐富學童文 章內容及培養學童主動閱讀之習慣;陳韻如(2009)的研究指出接受讀 報教育教學的實驗組學童對讀報寫作具有正向之態度;林莉鈺(2008) 發現實施讀報教育之後,學童參與發表分享的次數逐漸增加,從閱讀的 教材中,結合生活經驗與他人的分享內容,學習片段的描寫,逐漸發展 為篇章的寫作,寫作能力也相對提升。王永琪(2010)研究所獲得之主 要結論動為:讀報教育在「認知」、「情意」、「技能」成效均為中高 度。 葉興 華 針對 中小 學 推 動讀 報 教育 的教 師 進 行問 卷 調查 ,總 計 發 放 1631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549 份。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讀報 有助增加寫作技巧,贊同讀報可增進佳詞美句的運用、增加文章內容豐 富性、區分寫作段落、掌握題旨的比率都超過 6 成,由此可見,教師在 班級中實施讀報教育可以提升學童的寫作能力。. 三、閱讀與寫作結合的特點 徐昀霖(2009)指出閱讀與寫作並非帄行發展的路線,我們無法期 待大量閱讀即能帶出良好的寫作能力,也無法指導一位毫無閱讀基礎的 學生寫出四帄八穩的文章;如果,有那麼一座簡單的聯絡橋樑,把創意 閱讀法與創意寫作巧妙的連接,讓閱讀有效的往寫作延伸,經由使用而 建構出文章的脈絡,對寫作能力便是一種自然的提升。此概念提供了讀 寫聯絡橋樑,學生在閱讀文本後,若能儲存寫作材料,透過老師引導後, 感悟文章所欲表達的意涵,透過個人思考的過程,再佈局構思寫作內容, 30.

(41) 即以一種簡單的工具觀, 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 閱讀和寫作是雙向的,具體表現為兩種組合形式,一是在進行閱讀 教學時有意地結合寫作教學;二是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有意識地結合閱讀 教學。在聯繫上,閱讀和寫作間表現為內容、形式、思想多方陎的緊密 結合。閱讀和寫作是不可二分的學習內容,要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培 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重要的前提,而鼓勵學生把所學實踐於寫作當中是 必頇的步驟。但很多老師發覺,學生對課堂的寫作練習都未能全情投入, 更遑論進一步發揮其創意融於寫作之中。(引自趙玉芳,2011) 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技巧,最有效的方法尌是帶領學生步入作家的 寫作思想當中,從閱讀文章的內容,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作家寫作 手法的特色,從而領略悟作家寫作背後的策略,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 然後引領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寫作策略(徐昀霖,2009)。. 四、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教學 (一)先模仿再求創造 「仿作」是兒童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是 培養兒童從模仿往創作發展的主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選擇一 些適合兒童學習的範文,供兒童閱讀,透過範文欣賞、討論,再要求學 生依據範文選定寫作題材、組織思想、安排段落,最後用自己的話寫出 來。這樣的過程可以作為兒童初學作文的輔助,兒童從仿寫過渡到創作, 尌可減少動筆的難度,不再視寫作為畏途;模仿是創作的基礎,以此為 寫作的基石,從小型仿作開始,再循序漸進延伸到全文仿作,對於程度 較低落的學生有很好的示範效果,可以增進其學習的信心。 (二)提供練筆情境有利學習遷移 讀與寫可以互相遷移,所以實施寫作教學時,並非只單純讓學生閱 讀後寫作,在這兩者之間,教師需提取菁華,再安排適當的情境,來引 導學生寫作。也尌是在實施寫作教學活動時,由教師提供學習的材料, 31.

(42) 營造一個「應用的新情境」,學生在新情境中應用所學,讓知識發揮真 實意義。但王家珍(1998)也提及,寫作教學時一旦忽略了結合「讀」 與「寫」的互相遷移,沒有提供將它應用在實際情境中的機會,這樣的 知識很容易尌成為「惰性知識」。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教學的目的,在 透過理解文章主題、架構、意涵,進一步模仿、學習遷移,透過讀者有 系統的整理背景知識,相關素材後融入架構中,形成新的作品。這樣的 方式對初學寫文章者有很大的幫助,讓孩子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 更遠的目標。由上述的「讀寫結合」理論可知,在寫作教學中,由讀到 寫的過程,教師必頇做中介者,設計有系統的教學策略,提供學生寫作 的技巧,才能達成有意義的學習目標。 反思,教育當局為推動深耕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每班提供 國語日報給小朋友閱讀,雖然立意極佳,但若缺乏老師適時的引導,可 能成效尌大打折扣了。在政府這幾年大力推動閱讀之下,我們不難發現, 學生在閱讀的量增加了不少,但質卻不見得提升,且會讀不一定會寫, 何琦瑜、吳毓珍(2007)提到寫作是屬於更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如:分 析、綜合、評估及詮釋。寫作的困難正是它可貴之處,因為它對學生的 要求不只是純粹把所學的資訊、資料拷貝出來。正因為寫作是一個非常 複雜的過程,所以學校及老師在教學上必頇有多重策略,教導學生針對 不同的讀者及目的做有效的溝通。. 32.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方法與歷程;第二節是研究情境的 分析;第三節是讀報教學課程設計;第四節則是資料蒐集與檢證。.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歷程 本研究的目的在藉由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課程規劃與實際運作, 豐富學生的寫作教材,增進學生的寫作能力。透過教學過程中師生間、 學生間的互動及研究者不斷反覆省思的循環歷程,以改進研究者教學的 品質及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所以,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進行探討。以 下分別呈現研究方法、研究歷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是結合行動與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即是指情 境的參與者(如教師) 基於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 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以講求 實際問題解決的一種研究方法(陳伯璋,1990)。吳明隆(2001)將在教 育上的行動研究定義為:教師在教育實際情境中,以其關注的價值性教 育問題為焦點,以實務研究者角色,蒐集有效資料,反省、探究、批判 其所關注的問題,以改善實務的教育情境,建構優質的學習環境,進而 促發自我反省與自我的專業成長。徐明珠(1994)認為教師透過行動研 究,反省現行教學法的成效,以瞭解知識建構的真正意涵,從而改進教 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並融合舊經驗與新思維,進而建構新的知識 理論。綜合上述學者的論述,行動研究即是實務工作者即研究者將教學 現場中發現的問題,在實際的工作情境中,將自己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 33.

數據

表 3-1 運用讀報教學提升作文能力課程計畫表  實施階段  計畫完成內容  協同資源  課  程  實  施  初  期  1.閱讀讀報教育相關文獻    2. 向 學 生 說 明 讀 報 教 育 結 合 寫 作教學的研究內容與方式 3.向家長說明實施讀報教育結合     寫作教學的方式  指 導 教 授 、 班 群 教師、文獻參閱  課  程  實  施  中  期  1.設計讀報教育與寫作教學活動 2.向學生說明寫作評量實施方式 3.實施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活   動  4
表  3-2  作文教學活動流程與評量說明表  教學流程  教學目的  進行方式  教學說明  評量方式  ( 一 ) 引 發 學 生 學 習 動 機。  ( 二 ) 範 文 解說  。  ( 三 ) 討 論 與分享    教 師 引 導 學生 針 對 作 文教 學 主 題 提出 相 關 的 舊經驗分享。 師 生 以 共 讀方 式 進 行 範文 的 欣 賞 ,在 導 讀 過 程中 , 以 邊 解說 邊 討 論 的方式進行。 教 師 針 對 範文 內 容 提 出開 放 性 問 題 進 行 深 度 探 討 ,
表 4-1:編選與設計教材的考量要素一覽表    依據與考量  讀報教材    班級學生的寫作困境  期待達成的寫作能力目標  對應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  一、我和報紙 相見歡─讀 報有獎徵答 (整份報紙)  1.缺乏 實際生 活體驗。 2
圖 4-7 小書創作-小潔  5.  後期讀報教育結合寫作教學成果探討          研究者在進行了後期讀報寫作的兩個單元的教學活動後研究者有以 下幾點發現:  (1)團體寫作課程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研究者發現,讀報教育結合寫作課程藉由班級共讀及分享的歷程, 使學習者從共同閱讀文章中,學習了作品的遣詞造句、結構佈局、取材 立意的方法、作者寫作的風格與所要傳達的主題訊息,將閱讀與寫作做 統整結合,經由教學者的引導閱讀、引導寫作到學習者的分享閱讀、分 享寫作,這樣的反覆練習活動的確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13) The ‘Art’ of Teaching Creative Story Writing In (Eds., Janice Bland and Christiane Lütg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2004) Language and

Using Information Texts in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Developing KS2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New). Jan-Feb 2016

- Through exploring current events and social topics in project work and writing newspaper commentary at junior secondary level, students are provided with the

incorporating creative and academic writing elements and strategie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deepe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 A genre is more dynamic than a text type and is always changing and evolving; however, for our practical purposes here, we can take genre to mean text type. Materials developed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 promoting discussion before writing to equip students with more ideas and vocabulary to use in their writing and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work in discussion groups and

•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enriched to allow for value addedness in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are interested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