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數位時代教師教學特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下,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在這些研究中已顯示網路資源融入教學的優勢,但是網路教學資源浩瀚繁 雜,如何在這些網站中獲得正確的資料來源,及如何利用網路資料進行教學活 動,以提升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應是運用網路資源教學的教師所遭遇到 的問題。

第三節 數位時代教師教學特性

一、教師自我學習的重要性

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為了要趕上社會快速的發展,教師自我成長顯得更為 重要,網際網路加速知識傳遞也改變知識交流的方式,透過網際網路教師更能快 速累積經驗,而數位典藏計畫的推動對於教師自我學習更顯出正向的幫助。對於 教師自我學習,楊子秋(2004)提到,教學目標是多樣性的,但隨著社會發展、

文化調適及各種教學理論之間的相互消長,人們對教學目標的重視總存在著一種 鐘擺現象。例如當教學過份偏向於知識單向傳遞時,教師的視野只關心認知方面 的目標,其他範疇的目標形同虛設,傳統教學屬此。新時代教師被要求具備的能 力特別多,職前培訓無法滿足需求,必須做持續專業成長,始能勝任。此外,個 人的主動性非常重要,多種能力的形成與增強俱與此有關。

教育部於〈2005-2008 施政主軸報告〉中,顯示出政府對於教師能力培養的 重視,尤其教育部為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學習落差,全力改善偏遠地區學校、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遠地區教師應用資訊的能力,提升偏遠地區中小學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能力

(杜正勝,2004)。教師唯有不斷的學習、充實自我與世界同步,教學品質才能 更加的提升,最直接受益的就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唯有如此社會整體才能一同提 昇精進。

二、教師在數位時代教學的特性

數位學習是時代的趨勢,也是人力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新世代的 學習者在數位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活動,教師除了必須將傳統的學習活動和內 容,轉化為數位形式,更需要將教學經驗、教學設計數位化的思維同時進行轉化。

對教師而言,將教學轉為「數位化」的過程,不僅是教材內容的轉化,還包括在 數位環境中進行資訊搜尋、組織、重組、再用、教學活動設計等資訊行為和思考 方法。數位學習環境中教師必須面對與具備新的教學資訊素養,這些教學相關的 資訊素養,包括判斷思考、操作技術、操作程序和工具使用,舉凡能有效協助教 師從數位環境中獲取、篩選、組織、分析、再製、儲存、應用與分享資訊的活動,

都屬於教學資訊素養的範疇。

數位時代教師的資訊素養,表現在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實踐的能力,是未來 教師專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過去數年間,教育部和國科會積極推動 資訊融入教學和教學教材數位化,使得網路教學資源與網路教材日漸豐富,例如 教育部學習加油站、亞卓市等幾個大規模的學習網站,都提供網路素材共享的機 制。這些共享機制主要是為了將教學所需的資訊進行保存與共享,並能配合教師 的教學規劃和教學設計需求,提供教師進行教學資料的蒐集與管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前的學習類或教學資源網站,多半依學習課程結構或教材的資料類型,進 行教學素材的檢索和分類,例如亞卓市是依照「網站、書籍、報章雜誌、軟體、

教具、影音媒體」等學習素材資料類型,再依照九年一貫、綜合領域進行分類,

並細分各領域、適用學習年級階段和學習課程進度。教育部學習加油站、思摩特 亦採取相同的分類原則。另有全國網界博覽會主體網站,則依主題性質分類結構 區分。

前述各項分類多採客觀的區分方式,不論是由上而下,按照部頒學習課程結 構,或是按學科知識的領域劃分,或根據網路素材的資料特性區分,教師對於這 些素材的使用經驗,必須依據自己過去教學和教材的使用經驗,在各類資源區分 結構中,自行統整、轉化成個人教學時適用的教學教材。客觀的分類架構雖然易 於整理資訊,但對教師而言,更重要的不僅是要統整網路教學資源來獲取教材,

還必須瞭解在教學上如何有效運用這些資源,如何適當整合數位資源,設計出符 合數位學習環境所需的教學活動(吳美美、王宏仁,2007)。

三、教師在數位時代教學必備的能力

隨著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簡稱 ICT)的快速發展,對學校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教師專業成 長與教育行政工作產生極大的影響與改變。

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教師除了需要擁有基本的資訊工具評估、選擇與使用 的能力之外,也要能將其應用於教學實務中,讓資訊科技成為教學、學習、問題 解決與傳遞訊息的工具。教師資訊素養可分為「一般資訊科技使用能力、ICT 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入教學設計與應用能力以及資訊專長能力(或科技領導力)」等三個層級(見圖 2-8)。前二項為教師必備的資訊科技素養,最後一項,則視教師興趣自行發展 資訊專長項目,而學校行政人員,尤其是校長及主任,須具備科技領導的能力,

方能營造有利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優質環境(桃園縣政府教育局,2010)。

圖 2-8 教師資訊素養等級圖,http://www.tyc.edu.tw/files/enc/ict/ep1.html

(一)一般資訊科技使用能力

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應與學生需具備的基本資訊應用能力相當,包括電腦 基本操作應用能力、正確的輸入指法與英文打字、基本中文看打與聽打能力、文 書編輯能力、資料處理能力、網路資源應用能力與多媒體應用能力。除此之外,

教師應能經常性的使用資訊科技於日常生活中,對新興的科技與媒體抱持高度的 興趣與鑑賞能力,並有能力選擇適合的科技應用於教學與生活中。此外,教師應 具備應用資訊科技與媒體進行教學統整、課程規劃、協同教學、課程設計、編選 教材與 e 化評量的能力,以及提升教學活動設計與管理方式的速度、準確度與品 質,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詳見圖 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9 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與媒體能力分析圖,

http://www.tyc.edu.tw/files/enc/ict/ep1.html

(二)ICT 融入教學設計與應用能力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學習無法侷限於教室。教學模式及學習型態有了急遽 的改變,教師應巧妙運用資訊科技為教學加分,讓教學更有效率;學生也可以隨 時隨地跨越國界地進行學習。實施 ICT 融入教學時,教師應建立以「教學為主、

資訊科技為輔」的觀念;運用資訊科技時,應先考慮教與學的需求,再依其需求 決定學習目標,並根據學習目標決定評量方式及工具、教學策略、媒體選擇/設 計、評量、成果評估與修正等。

美國國家教師教育科技標準(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指出具備 ICT 融入教學設計與應用能力的教師必須能:1、運用 科技支援之教學策略來滿足個別化的需求;2、確定與搜尋科技資源,並評量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科技來發展學生的高層次認知、技能與創造力;5、利用科技來蒐集與分析資料、

詮釋結果,以改進教學實務與學生學習成效;6、運用科技增進工作效率與終身 學習; 7、運用科技與同儕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合作;8、示範與教導科技倫 理與法律上的議題;9、設計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桃園縣政府教育局,2010)。

面對科技的發展與教材數位化的趨勢,教師需要更多的資訊素養能力和個人 教學知識管理能力,來統整日益龐大的網路教學資源。因此對於教學資源的獲取 與轉化能力,已成為數位時代教師的必備能力之一。如何將既有的教學知識結合 資訊素養產生新的教學資訊素養,已成為數位時代教師專業發展中重要的一環,

也是近年來教師專業能力培訓的關鍵重點(吳美美、王宏仁,20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訪談法輔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訪談法是由訪問者建立對話方 向,再針對受訪者提出的特殊主題加以追問,較可以獲取受訪者的人生經驗與想 法。本研究之教師訪談方式以利用訪談大綱來引導訪談的進行,讓受訪者有目的 地回答問題,此種作法可讓受訪者針對問題回答,避免回答內容離題太遠。

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完全掌控於教師,教師對於運用數位典藏網站於生物教 學的想法與教學成果,無法藉由觀察得知,必須採用訪談方式與教師本人進行對 話,藉此瞭解數位典藏網站在生物教學上的教學成果,以及教師的看法。輔以問 卷調查學生對於運用數位典藏網站於生物教學的想法,並可與教師訪談做對照與 參考。

第二節 研究步驟

一、相關文獻蒐集與探討

本研究在確定研究方向與目標後,即對國內外研究數位典藏與教學應用的論 文及期刊文章加以蒐集與分析,使研究者能更深入瞭解數位典藏的緣起、主旨、

目標及應用情況,並有助於本研究的進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數位典藏相關網站蒐集

除了相關論文與期刊的蒐集分析外,也對國內外相關的數位典藏網站加以蒐 集整理,並分析網站內容在教育方面的運用情形。

三、教師訪談提問內容擬定

訪談法(interview)是現代學術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技巧之一,亦是調查研 究之一。就某一意義而言,是一種口頭問卷,受試人或受訪者不用寫作答題,而 是訪問人直接向受訪者面對面提出問題,透過有目的的談話進行資料收集的方 法。一位有技巧的訪問人藉訪問所收集到的資料,較其他方法為優越,主要是因 為人們用說的比用寫的來得容易,有時候受訪者不願寫出來的機密訊息常可從訪 問中獲得。訪談研究之優點為訪問人能夠說出他的研究目標,且能清晰的解釋他

訪談法(interview)是現代學術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技巧之一,亦是調查研 究之一。就某一意義而言,是一種口頭問卷,受試人或受訪者不用寫作答題,而 是訪問人直接向受訪者面對面提出問題,透過有目的的談話進行資料收集的方 法。一位有技巧的訪問人藉訪問所收集到的資料,較其他方法為優越,主要是因 為人們用說的比用寫的來得容易,有時候受訪者不願寫出來的機密訊息常可從訪 問中獲得。訪談研究之優點為訪問人能夠說出他的研究目標,且能清晰的解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