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蒐集、檢核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蒐集、檢核與分析

本研究之資料蒐集方式主要以訪談為主,並經研究對象同意後進行訪談錄音,

讓研究對象娓娓道出自己經歷的內心世界。因此資料的收集僅有研究者的研究對 象訪談的內容,並無其他佐證資料。本研究將此章節分為訪談的資料蒐集、整理 與分析說明如下:

一、訪談的準備階段

研究要能順利進行,必定要有周詳的計畫。學術研究的重點在實際進入研究 場域之後,但是研究前的準備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研究者在進行實際訪談之前

確定研究主題

蒐集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問題、方法

研擬訪談大綱 確定研究個案對象

進行訪談

整理成逐字稿

研究結果分析及詮釋

撰寫正式研究報告

51

做了以下的準備工作:

(一)文獻閱讀

研究者本身並非原住民,對於原住民的文化及語言政策並不熟悉,因此在研 究之前的文獻資料收集,便廣泛的閱讀原住民相關的歷史、文化等文獻;除此之 外也閱讀原住民族語政策的發展之相關文獻,以增加研究者對於原住民文化的先 備知識,才能在訪談過程中,深入了解訪談個案的成長背景。其次則是詳細閱讀 質性研究中的訪談法,以增加研究者對論文寫作方法之認識,以期進行個案訪談 時能有更穩健的訪談技巧。

(二)訪談大綱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問題與研究對象進行訪談。在訪談的過程中需分析主 要的研究問題有那些,對於原住民的族語政策的發展必須非常熟悉之外,在訪談 實施前,研究者將先準備好訪談大綱、錄音器材以求能將各研究參與者所提供的 訊息完整忠實地記錄下來。訪談的引導也必須環環相扣,才能將本研究的待答問 題從訪談的對話中歸納出訪談者的思維方式及結論。在訪談的過程中,避免提及 政治或社會地位等敏感問題,以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三)訪談同意書

為了表示對於受訪者的尊重,藉由訪談同意書正式邀請研究對象參與此項研 究工作,同意書內具體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方式以及參與研究者的權益及隱私權,

及研究完成之後受訪者的相關資料的銷毀方式。基於尊重研究倫理之需求,在正 式訪談之前,必須取得受訪者的書面同意,明確的告知相關權益(詳見附錄二)。

(四)訪談檢核函

訪談檢核函是為了提高研究內在效度,於訪談逐字稿整理完成之後,交由受 訪者檢視或修正,確認其內容是否符合受訪者的原意,待分析結果完成之後一並 交由受訪者審視內容符合程度,並填寫訪談檢核函(詳見附錄三)。

二、訪談的實施階段

(一)正式訪談實施前:

前導研究----所謂前導研究,是指事先在一部份的樣本身上做試測,以檢驗研

52

究的可行性與有效性(韓培爾,1998)。透過前導研究的實施,可以讓研究者修正 自我的態度信念與訪談方向,期能藉此獲得更清晰的問題意識,建構出具體地訪 談問題,以利之後正式研究的進行(蔡慧君,2003)。研究者並不認識訪談對象,

進行正式訪談之前,已先於 2016 年 3 月 26 日並,事先拜訪說明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並進行初步訪談以做為前導研究,使研究者藉此機會修正訪談大綱及內容,這樣 的前導研究對於觀念及實際狀況的釐清頗有助益。進行前導訪談之後,研究者發 現原先所規劃訪談的問題不夠具體或語意較模糊,會使訪談者回答時過於簡潔,

未能做深入的解釋,因此會將訪談大綱做適當的修正。並發現訪談時,在族語政 策顯得略為生疏,在族語保母工作上的相關問題皆能較具體詳細的敘述。

(二)正式訪談的實施:

研究者與受訪者進行正式訪談的次數為兩次,訪談的時間視受訪者方便,研 究者來盡量予以配合。為了避免受訪者因訪談的時間過長而感到疲憊,訪談時間 預定為 2 小時左右。過程中會詢問個人的想法或觀點,在經驗分享及意見交流的 過程,有時會偏離主題,研究者也盡量不打斷受訪者的談話,漸漸地將談話帶回 主題。第一次的訪談中所得到的資料,經研究者整理分析之後,如尚有待釐清說 明的環節或未盡深入之處,則在於的二次訪談時加以補充。第二次訪談將以電話 訪談為主,由於已經有第一次的訪談經驗,彼此的熟悉度也增加,對於訪談的內 容及回答的方式都有所了解,所以能較快速的切入問題並釐清觀點。

表 3-2 訪談時間表

受訪者 第一次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 二次電話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 A 105.06.24 2 小時 105.10.01 0.5 小時 B 105.0625 2 小時 105.10.13 0.5 小時 C 105.07.26 1.5 小時 105.11.01 0.5 小時 D 105.08.03 2 小時 105.10.27 0.5 小時 E 105.07.25 2 小時 105.10.18 0.5 小時 F 105.08.09 2 小時 105.11.05 0.5 小時

53

三、資料蒐集

本研究以訪談為資料蒐集的方法,乃是透過口語之意見交換所共同建構出來 的。在訪談進行之前,由研究者與指導教授多次討論並擬定訪談大綱。訪談的過 程中研究者會扮演好「聆聽者」的角色,讓受訪者自行表述,部份參與討論。訪 談過程中,全程錄音、紀錄,並在訪談結束後由研究者將所有討論內容,全部轉 為書面的文字紀錄,即「逐字稿」。最後在處理文字紀錄的分析過程中,研究者必 須不斷的反思,並以嚴謹的方式來理解受訪者對於議題的感受與看法,同時要避 免研究者用個人的語言或是主觀的想法來進行訪談。

四、資料的檢核

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過程中,往往會獲得大量的研究資料,因此解釋分析資 料將是質性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資料分析與報告撰寫主要以敘說方式呈現,

研究者的分析與批判能力將會影響研究報告的結論。所以在資料分析及檢核的部 分,研究者將參考相關文獻及學者的研究經驗來進行資料分析,以增加資料的檢 核與分析之客觀性。

(一)受訪者檢視與回饋

受訪者是參與研究的重要成員,因此對於資料正確性的檢核及意見回饋,乃 是資料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在每次的訪談之後,研究者必須先將訪談所得 之錄音資料轉譯為逐字稿,並將逐字稿讓受訪者檢核其正確性,並請受訪者填寫 意見回饋單,以給予研究者自我改進與修正的機會。

(二)資料的交叉檢核

在訪談的過程中,如有遺漏、疑問或矛盾之處,研究者將會用不同的方式重 複向受訪者提問,藉以檢核受訪者的觀點及談話內容的一致性。

五、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前,研究者會將訪談中重要的敘述劃下註記,再對照文獻中所討論 的理論,進行分析並將資料歸類、分析比較及批判。資料進行分析時,可以幫助 研究者發展出具體的概念,由於訪談內容多且雜,因此需要將研究資料整理、歸 納、分類,才能分析出有意義且符合研究目的之資料,研究資料整理的步驟如下:

54

(一)資料編碼

將訪談內容依據研究對象加以編碼,逐字稿中的表示方式,研究者以 R 來代 表,受訪者則是以 A-F 的代號來表示。編碼的方式則是以「受訪者代號-訪談日 期-題目類別-題目編號」,來進行編碼註記。例如:研究者於 6 月 24 日與受訪 者A訪談,訪談題目類別為第壹大題,受訪者回答的題目編號是第 1 題問題之回 答,則資料註記將以「A0624-壹-1」來做編碼。本研究受訪對象為 A-F 共 6 位,訪 談題目共為兩大類題,第壹大題:「族語保母在人生階段說族語的情況及與族語復 振政策的關係」共有 17 題,第貳大題:「族語保母的族群認同之發展」共有 18 題。

(二)閱讀資料與分析

將錄音檔轉成逐字稿,並依訪談內容進行資料分類,依照族群認同的族群知 覺﹑族群身分認同﹑族群態度、族群行為和族群歸屬感這五個要素來分類,取一 個容易辨識的意義單位,來將資料分類。從訪談逐字稿中,找出與族群認同相關 的內容翻覆閱讀,一項一項分析,找出可以深入探討的內容。訪談進行的次數為 2 次,若發現第一次訪談內容資料不明確,或是有疑問時,為求資料詳實與完整性,

則必須再進行第二次訪談,跟受訪者進行確認的,以求受談內容精確詳實。

(三)協同編碼

質性資料編碼可透過多人共同進行協同編碼,並針對不同編碼的資料進行討 論,以形成資料編碼的共識,此時所的到的信度將會提升至 .90 以上。因此,本研 究邀請二位協同編碼人員,一位是幼教資深夥伴,另一位是對社會學有興趣且擁 有碩士學歷的社會人士。進行資料分析之前,研究者先行與協同編碼人員就資料 分析進行討論,以建立資料分析的共識。資料分析的步驟必須先閱讀本文,裁切 受訪者的最小語意段落,並簡述語意;再就各自的語意進行討論,檢視分析結果 的一致性,然後發現主軸,形成初步編碼。最後統整初步編碼,整出核心的主軸 編碼。協同編碼的一致性必須達到 80%,資料分析才符合客觀性,假若未達 80%

則必須將原始資料重新分析、討論。本研究協同編碼歷經兩次重新分析,經過修 正及重新審閱逐字稿以及分析受訪者原意之後,統整成初步編碼。最後協同編碼 的一致性達 88.5%~92.1%,因此具有高度的客觀性。

55

第四節 研究倫理

訪談法之質性研究過程中為了確保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對於資料的蒐集以及 研究倫理重建的過程十分重視。研究者會將研究的動機及目的、訪談的方式、內 容、時間等相關之資訊等,事先告知受訪者。因為研究的需要而有機會深入受訪 者的生活,了解其成長經歷、思考觀點及個人主觀意識,但其行為背後藏有許多

訪談法之質性研究過程中為了確保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對於資料的蒐集以及 研究倫理重建的過程十分重視。研究者會將研究的動機及目的、訪談的方式、內 容、時間等相關之資訊等,事先告知受訪者。因為研究的需要而有機會深入受訪 者的生活,了解其成長經歷、思考觀點及個人主觀意識,但其行為背後藏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