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具體建議,針對現階段原住民族語政策可提供原 住民族語復振之相關政策參考,以增進落實族語學習家庭化、社區化及部落化之

100

目標。

一、原住民知識菁英分子的族群認同較高,族語政策的規劃若能推動 原住民知識菁英投入族語復振的行列,必定能更落實族語復振的 目標。

受訪者中兩位族群認同發展階段達到內化實行階段的族語保母皆為高學歷的 知識精英份子;在教育普及的現今社會中,年輕一代的原住民族群的學歷提升,

若能凝聚知識精英份子對自己族群語言、文化傳承的族群意識,將會提升族群認 同,匯集這股力量必定能提升族語復振的成效。因此族語政策應以族語家庭化為 起點,在家庭說族語的提倡之下,讓家庭每個成員都學習族語,特別身為父母親 的年輕一代原住民,在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應以族語為家庭的第一語言。因此 鼓勵年輕一代的原住民族群投入說族語的行列,將能落實族語家庭化,使族語復 振的工作更有成效。

二、都市地區及原住民地區的族語復振政策在未來的規劃方向有別,

在都市地區應成立語言學習中心,在原住民地區應持續推動族語 保母政策。

都市原住民認同雙文化,家庭語言為國語及族語同時使用,因此推動族語家 庭化的成效不高。在都市地區的多元文化環境中,國語通常是各族群共同使用的 溝通語言,再加上都市地區中各族群的分散度大,更加深了族語學習的困難度。

若是能在都市地區成立語言學習中心,集中都會區同族群的都市原住民共同學習 自己的族語,將能提升族群的認同感及自信心,因此成立語言學習中心的族語學 習模式在都市地區較可行。原住民地區推動族語保母政策,歷經推動期、發展期、

穩定期至 105 年度「族語扎根計畫」的修正期,皆以族語為第一語言的學習方式傳 授給幼兒,讓嬰幼兒在自然的情境之下,將族語的學習落實於生活中,以落實族 語家庭化。105 年度「語扎根計畫」推動族語保母協力圈,增加族語保母間的聚會,

也增加嬰幼兒認識家庭之外的「說族語」之生活情境,促使族語的學習邁向家庭 化及社區化。有鑑於此,因應都市地區及原住民地區的現況,來推行適宜的族語 政策,在都市地區應成立語言學習中心,在原住民地區應持續推動族語保母政策,

101

這將會是挽救年輕一代的父母缺乏族語能力、避免族語斷層的新契機。

三、兩位族群認同發展階段達到內化實行期的優良族語保母值得再進 一步做深度訪談的個案研究。

受訪者中兩位族群認同發展階段達到內化實行期的族語保母皆對族語傳承具 有高度的使命感,並致力族語家庭化的推行。兩位族語保母中受訪者 D 鼓勵孫子 參加族語朗讀比賽及族語認證,不但落實族語家庭化,亦將族語傳承當成重要目 標。受訪者 F 則是推動學齡前全族語的小班教學團體,並以生活中學習自己族群 語言及文化的概念來教育下一代,以實際行動落實說族語的生活學習。本研究分 析結果顯示兩位優良族語保母具有高度的族群認同度高,共同特點有三個:1. 皆 為高學歷是族群的知識精英份子。2. 對於族語嚴重流失有高度的危機意識。3. 成 功的背後皆有強而有力的支持團體。這些關鍵因素是提升族群認同及族語復振成 效的因素,因此研究者認為這兩位優良的族語保母值得再進一步做質性的深入訪 談之個案研究。

102

10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明珂(1995)。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

朱惠琴(2010)。原住民語言與知識之關聯性。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7,115-137。

吉娃詩‧叭萬(2006)。從紐西蘭毛利族的語言巢看原住民母語教學,台灣國際研 究季刊,2(1),163-184。

李壬癸(2011)。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季順(2005)。原住民教育體系一條鞭體制之建構—走出一條生路。台北:國家 展望文教金會。

李瑛(2000)。各國原住民教育發展趨勢之分析。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 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何光明(2010)。台灣原住民族語政策實施之研究-以原住民地區重點國民中學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何惠蘭(2010)。台東縣國小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乃德(1993)。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台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族 群關係和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吳俊憲、吳錦惠(2014)。本土語言教學成效-問題分析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 論月刊,3(7),92-96。

吳復新等編(2002)。組織行為。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宋文琳(2012)。幼兒園運用客語沉浸式教學之探討-以屏東縣內埔鄉一所全客語 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林修澈(2006)。政大版教材原住民族語教材編寫的回顧與展望。舞動民族教育精 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1)。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淑媛(1998)。台灣原住民學術菁英的教育歷程與族群適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麗雪(2003)。雙族裔兒童族群認同之探討 : 花蓮縣武士林國小的十一位個案。

104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周梅雀(2011)。原住民族語文化在地化教育之實踐—以一所排灣族部落托育班浸 潤式教學為例。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4, 73-117。

周梅雀(2015)。沈浸式排灣族語教學幼兒園實驗班之初探。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 刊,8(3),1-39。

周維萱(2002)。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雯柔(2009)。批判俗民誌 : 比較教育方法論。台北:五南。

施正鋒(2004)。語言與認同政治-語言認同與國家認同的考量。族群與文化發展 會議-族群語言之保存與發展分族會議論文集。台北,世新大學華僑會館。

范盛保(2011)。澳洲原住民族─爭論中的議題與研究取向。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 報,1,77-96。

畢恆達(1996)。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

孫大川(2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聯合文學。

湯蕙華等編(2013)。搶救瀕危語言-在家說族語。原住民文獻,16,2。

凌平(2001)。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 以屏東地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莊喻如(2010)。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許木柱(1989)。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的初步探討。臺 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

許文忠(1998)。山地布農族學童族群認同與自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育含(2010)。訪談研究法。台北:韋伯文化。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如(2009)。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高雄復文。

陳雅鈴、陳仁富、蔡典龍(2009)。客語沉浸教學對提昇幼兒客語聽說能力之影

105

響。教育心理學報,41(2),345-360。

陳誼誠(2007)。96 年族語加分考試的考生表現分析。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從理論 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陳麗華、劉美慧(1999)。花蓮縣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花蓮師院學 報,9,177-226。

張守仁(2002)。原住民學校「族群認同」課程之個案研究:以一所桃園縣復興鄉 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張秀雄(2000)。同化。教育大辭書(三)。台北市:文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琇喬(2000)。台灣布農族學生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張善娟(1999)。中澳原住民教育政策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 際大學,南投縣。

張筱瑋(2011)。布農族籍教師與學生共學族語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張學謙(2002)。紐西蘭的語言規劃。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

前衛。

張學謙(2003)。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台東師院 學報,14(上),209-228。

張學謙(2010)。從紐西蘭毛利人經驗看母語幼稚園的必要性。取自:http://www.iug.

csie.dahan.edu.tw/TG/Hakkhiam/chokphin/lunbun/MAO3.htm

黃志偉(2002)。文化傳承的種子-原住民學童學習母語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

黃森泉(2006)。我國原住民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2006 年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 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黃淑貞(2015)。參與原住民族語保母計畫之幼兒族語表現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

106

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黃瑞琴(1996)。質性教育研究。台北:心理。

楊聰榮(2006)。當本土成為主流價值-借鏡澳大利亞國家認同的發展。台灣國際 研究季刊,3,47-72。

靳菱菱(2010)。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思與言,

48(2),119-157。

趙素貞(2010)。台灣原住民族語教育政策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廖傑隆(2008)。都市原住民族語政策研究—以臺北市語言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廖瑞銘(2013)。在聯合國世界母語日回顧台語文的發展。新世紀智庫論壇,61,

107-109。

蔡春蘭(2005)。都市原住民後代的族群認同―以十二位都市原住民後代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慧君(2002)。原住民知識精英之學校經驗與族群認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唯玉(2002)。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九十一年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劉宗怡(2013)。青少年的族群認同比較研究:以新竹縣竹東鎮、竹北市、尖石鄉 之國三學生為探索核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謝高橋(1991)。臺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

謝高橋(1991)。臺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