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文旨在探討原住民族語保母的族群認同,藉由族語保母的族群認同之分析 來探究族語保母的族群認同之內涵、原住民族語政策對原住民族語保母之族群認 同的影響、都市原住民族語保母與原住民地區族語保母的族群認同差異以及優良 族語保母與一般族語保母的族群認同差異。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 名詞釋義及第四節研究的範圍與限制等分述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土語言教學活動在幼兒園課程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課程,研究者任教的園 所每週實施一天的母語日,本土語言教學的實施以閩南語教學活動為主。每當看 見班上少數族群的原住民幼生,認真跟著老師的語調,朗誦著標準的閩南語時,

那深邃天真眼眸,似乎也提醒了研究者,在班級本土語言教學中一直以強勢的主 流語言,讓少數非閩南籍的幼生們學著他們不熟悉的他族語言。在都會區本土語 言教學行之多年,卻無力改變少數族群無法學習自己母語的窘境。以多元文化的 觀點來看,確實忽略班級中的少數族群之語言學習權利。研究者在進修的機緣之 下來到台東賓茂部落進行幼生個案的觀察紀錄,走訪原住民部落時巧遇部落的居 民集聚民宅庭園的聚會,在部落居民興高采烈的談天說地的同時,卻聽見到他們 說的語言是熟悉的主流語言,而非他們自己族群的母語,這樣的情景著實令人感 到意外,在自己的部落卻不是說自己族群的母語。由此可見在年輕的原住民族群 中深受主流文化的影響,族群意識及族群認同在主流文化的衝擊之下,已經漸漸 地變得薄弱,這對於原住民族的文化及族語復振工作是相當大的打擊。

從族群文化傳承及促進多元文化的角度而言,推行本土語言教學是非常重要 的語言傳承工作。國語政策的實施造成台灣本土語言嚴重地流失,不論是閩南語、

客語、原住民族語都須積極地推行本土語教學(趙素貞,2010)。台灣是福爾摩沙 美麗之島嶼,居住著各種族群。每個原住民族群皆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

2

部落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正面臨急速現代化及語言、文化流失的問題,急需 強化族語、振興文化。就都市原住民而言,受到主流文化強烈的衝擊之下,被迫 接受主流文化並放棄自己的母語;並且遠離部落,缺少說族語的生活情境,而社 區及學校的母語又無法銜接。因此要維護弱勢族群的語言權是一個非常棘手的課 題,都市原住民的族語復振工作的推行更是困難重重。然而原民地區雖然有著得 天獨厚學習族語環境,但卻也面臨年輕一代的原住民不會說自己族語的斷層,導 致很多原住民家庭之幼兒的第一語言仍以國語為主,原住民族語傳承出現了危機,

會讓嚴重族語流失的情況雪上加霜,因此政府開始實施原住民族語復振的相關政 策,有計畫地將原住民族語傳承下來。

科技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世界就像是個地球村,拉近了人跟之間彼此的距 離,世界各國文化交流頻繁,國際化、全球化的趨勢悄然形成,英語成為世界語 言,也是主要的溝通媒介。但在這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少數民族的語言相對地有 消失的危機。1992 年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場「國際語言學大會」中,與會的語言學 者都同意「任何一種語言消失,於人類全體皆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呼籲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對於瀕危暨垂死的語言採取保存的行動。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在面對如何拯救瀕危暨垂死的語言上採取了多項的行動。1993 年 11 月,聯 合國大會通過一項「瀕危語言研究計畫」。1996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塞隆 納發表「世界語言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Linguistic Rights),強調任何 語言都能成為官方語言(Official languages)。2000 年起訂定每年 2 月 21 日為世界 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簡稱 IMLD),大聲呼籲世界各國應該 要認真、嚴肅重視母語流失的現象,積極從事母語的研究、保存與發展。2007 年 9 月 13 日通過「聯合國土著人民權利宣言」,宣言中申明土著人民與所有其他民族 平等,宣言中第 13 條明文規定土著人民有權振興、使用、發展及向後代傳授其歷 史、語言、口述傳統、思想體系、書寫方式和文學作品,有權自行為社區、地方 和個人取名並保有這些名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資料,2015)。這些措施都說 明了少數族群其文化、語言保存的意義及重要性。先進國家都積極回應 UNESCO 這項呼籲,紛紛設立語言保護機構。所以注重語言保存已經成為現代國家文明程 度的基本指標,對於少數族群的母語保存與振興是需要國家制定政策,積極採取

3

相關因應措施(廖瑞銘,2013)。世界上許多原住民語言流失的嚴重程度,已經到 了必須「搶救」的地步,雖然現在各國推行多元文化的政策,但是原住民語仍然 不斷地流失,主流語言的霸權迫使他們放棄了自己的語言,由於多數原住民已經 不懂得如何使用自己的族語,其語言及文化難以永續傳承,確實令人擔憂。

近年來在原住民族的族語復振的潮流之下,原住民族委員會、學者、原住民 族部落耆老等,努力推動多項保存原住民族族語的相關政策。學者提出:家庭和 社區才是母語保存的根本(張學謙,2003)。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於 2006 年 12 月 核定「原住民語言振興六年計劃」,此計畫係以語言的實踐為基礎,依循「口說」

與「書寫」並行的發展趨勢,以及語言「保存」、「傳承」與「發展」的脈絡(行 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06)。其計畫工作尤其是以「推動原住民語言家庭化、社區 化及部落化」,希望族語在家庭或社區部落的推動,形成原住民族社會「說、學族 語」的風潮,以帶動族語的復振。為了落實原住民族語家庭化及社區化,行政院 原住民委員會於「102 年度原住民族語保母托育獎助計畫」中所培訓兼具保母專業 能力及族語能力的專業人員,「族語保母」這族語傳承政策的重要人物因此產生。

原住民族語保母的政策是銜接學校及家庭的母語,是原住民族語傳承的希望,讓 學齡前的幼兒在自然的情境之下學習族語。語言學者研究指出嬰幼兒語言發展最 重要的黃金期在三歲前,其主要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或是保母)是嬰幼兒生命 的第一位導師,若能將族語的學習家庭化、社區化,營造嬰幼兒一個族語學習環 境,將能解決母語流失的問題,這也是族語復振工作向下扎根之重要基石。特別 是研究者任教的都會區,都市原住民遠離部落,缺少部落中說母語的學習環境,

且受主流文化的影響,學習族語的情況遠較原鄉部落不足,以致母語流失的情況 更是雪上加霜。原住民族語保母經過專業的培訓,擁有嬰幼兒托育專業技能及族 語傳承知能,讓原住民的族語及文化在最自然的學習環境中落實,以達成族語學 習家庭化、社區化及部落化之目標。所以原住民族語保母身負族語傳承的重責大 任,更是原住民族語復振的實踐者。

在現今原住民族語復振的語言政策推動下,除了積極地推行族語保存的相關 政策之外,原住民族族群認同是一個相當關鍵的信念,當一個族群能認同屬於自 己的語言及文化,才能意識到其重要性及危機感,這才是族語及文化得以保存及

4

延續的力量。族語政策的實踐者之理念和態度是影響到政策執行的關鍵,在推動 族語復振政策的過程時將會影響到族語復振的成效。而族語保母是「原住民族語 保母托育獎助計畫」中的靈魂人物,是當今原住民族語復振之政策中的推手,落 實族語向下扎根、族語家庭化的重要實踐者,因此族語保母的族群認同是一個值 得深入探討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