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寫作教學之探究

如何培養及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當前大家相當重視的課題。本節針對國內國小寫作 教學做剖析,以進一步規劃及設計具體可行之教學課程與教學方案。

壹、寫作教學的目標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為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 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 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教育部,2003)。由此可知,

寫作能力是國語文學科內涵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寫作教學方面,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也 具體條列出國民中小學四個階段的能力指標供各年段教師教學之參考。因本研究的研究對 象是國小三年級學生,參照《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列出國民中小學第二階 段寫作能力指標如下:

6-2-1 能經由觀摩、分享與欣賞,培養良好的寫作態度與興趣。

6-2-2 能運用各種簡單的方式練習寫作。

6-2-3 能練習運用卡片或短文等方式習寫作文。

6-2-4 能概略知道寫作的步驟,逐步豐富內容,進行寫作。

6-2-5 能培養觀察與思考的寫作習慣。

6-2-6 能正確流暢的遣詞造句、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2-7 能認識並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6-2-8 能具備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並主動和他人交換寫作心得。

6-2-9 能瞭解標點符號的功能,並在寫作時恰當的使用。

6-2-10 能發揮想像力,嘗詴創作,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分析此階段能力指標可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需達到認知、情意、技能三種不同面 向的目標,是讓學生展現出綜合心智能力的表現。而此學習階段的學生剛接觸正式作文,

因此在情意方面主要是培養學生能有寫作興趣及良好寫作的態度;而在認知方面需概略知 道寫作的步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及觀察力;而在技能層面,則是能以各種簡短的方式來 習寫作文。

本研究主要是以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的方式來教導學生寫作,顧及學生的心智年齡 及認知發展屬具體運思階段,因此藉由圖片的呈現及以故事體的文章來吸引學生,更能引 起學生的興趣。而看圖作文的引導方式,也能使學生培養觀察力,促進思考及聯想力,加 上能概略瞭解寫作步驟,慢慢豐富寫作內容,因此,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的教學,能符 合上述的國民中小學第二階段寫作能力的指標。

貳、寫作教學的原則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除了列出各階段的寫作教學能力指標之外,也揭示出教師在進行寫 作教學時需特別掌握的原則如下(教育部,2003,頁 59-60)。讓學生能藉著教師的教學引 導,逐步於各學習階段培養寫作能力。

一、重視學生自身經驗與感受陳述。第二階段引導學生主動寫作,並與他人分享。

二、宜著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喚起內在情感經驗,引導寫作方向。第二階段由 口述作文轉換成筆述作文。

三、宜就主題、材料、結構,配合語言詞彙的累積與應用,逐步認識各類文體,

並依難易深淺,全程規劃,序列設計,分類引導,反覆練習。

四、明瞭並運用蒐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篇、修改等寫 作步驟。

五、指導學生認識,並能配合寫作需要,恰當使用標點符號。

六、瞭解本國文法與修辭的特性,並能嘗詴欣賞與運用。

七、配合本國語教材之範文教學,嘗詴創作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場合、不同風格 的文章。

八、教師可依實際教學,獨立編寫寫作教材,以利學生學習。

分析以上的作文教學原則可知,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教學適合讓三年級學生由口述 作文逐漸轉換成筆述作文,藉由我手寫我口的方式,讓學生先透過師生、同儕之間互相討 論與分享圖片的內容,並與自身感受與生活經驗做結合後,再進而學習將所觀察、討論、

想像的內容慢慢組織成一篇作文。而教學原則中也強調教師應採取逐步引導的精神,培養 學生的寫作能力要由淺至深,分類循序,以利學生學習。而本研究透過故事結構教學,先 建立學生故事結構概念後,再結合看圖作文,藉此提供學生鷹架,以漸進的方式實施教學,

符合上述的教學原則。

參、國內寫作教學之困境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但當前國內寫作教學的成效不足,遭遇四項困 境,以下進行說明分析。

一、國小作文教學時數不足

九年一貫課程為拓展學生多元視野,並能面對國際思潮,因此語文學習領域除包含本 國語文之外、尚有鄉土語及英語的學習(教育部,2003)。因此在鄉土語課及英文課的瓜 分下,本國語文的授課節數也就相對的減少。民國八十二年版《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規定 中年級國語科每週為九節至十節課,而目前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的語文學習領域,佔全部 學習領域授課時數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換算成授課節數並扣除鄉土課及英語課之後,本 國語文課的實際授課節數一週只剩下五節課(教育部,1993;教育部 2003)。

除此之外,八十二年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亦明確規定作文教學時間,其內容載 明說話、讀書、作文、寫字各項,採用綜合教學法為主,如果分別教學,說話課每週佔四 十分鐘,讀書課二百分鐘,作文佔八十分鐘,寫字佔四十分鐘。而在作文授課次數上,每 學期以十次為原則,中年級每學期至少寫七篇作文,高年級至少八篇,其餘的次數可做共 同討論、訂正、欣賞等有關的作文活動(教育部,1993)。而目前的課程綱要既沒有明確 列出聽、說、讀、寫、作的教學時數,加上國語文教學授課節數被減少下,許多老師考慮 課程進度及面臨這種時數吃緊的狀況,往往就選擇犧牲或簡化了寫作教學的相關活動,甚 至將作文當作學生的回家作業書寫,也因此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寫作學習。

二、教師的作文教學知能有待加強

除了國語文教學時間減少,直接影響到寫作教學的活動之外,當前國內教師不瞭解作 文教學的教法導致教學知能不足,也是造成作文教學失利的因素。楊裕貿(2008)指出教 師的作文教學多傾向所謂的成果導向式的教學模式,亦即只做題目的講解,而將整個學習 的重心放在學生成品的批改,因此學生並無法真正掌握寫作的要領和步驟。同樣的,在其 他學者的研究中(余光雄,1985;林明進,2006;張新仁,1992;黃昆輝,1979;蔡榮昌,

1979)也有類似的看法,認為目前多數教師所採用的寫作教學方式為自作法或助作法,也 就是在老師命題之後,簡單解說題意或安排段落結構,便任由學生自行完成寫作,再由老 師批改及訂正學生作品。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唯有靠自己摸索、自己體會,才能找出正確的 思路,但實際情況中,往往也有部分學生是無法領會寫作的技巧,文思枯竭的情況下,遲 遲無法下筆成文或是寫不出一篇格式正確、內容完整的文章。

在王天福、林君鴻(1991)所進行的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調查 中,有關作文教學方面的結果顯示,教師自認欠缺「指導學生安排文章的段落」者佔 88.6

%;「不能靈活自由的用文字表情達意」者佔 52.6%;「批改學生作文有困難」、「不知如何 指導學生審題」、「不知如何指導學生擷取寫作素材」等項目,亦超過 30%。這些皆說明 了教師在作文教學知能上尚待加強與充實。

目前國內的國民小學是採取包班制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一位教師在國小任教,他若 是擔任導師職務的話,那就必須同時擁有多種科目的教學知能與知識,因為他可能同時任 教好幾種不同學科的科目。但在這種情況之下,往往也就造成教師某些學科的教學知能有 不足或不平均的現象。在這種教學時數不足以及教學者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況中,寫作教 學常常變成國語文教學的犧牲品了(葉慧美,2007)。

學校的教育活動當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緊緊相扣、關係密切的,如果 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再加上缺乏信心,便會使教師不知如何正確的進行寫作教學,相對的 也將對學生的作文表現及寫作態度造成極大的影響。

三、缺乏完整、系統化的寫作教材

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特別強調課程鬆綁,不再是以前「由上而下」的課程,取 而代之的是「由下而上」的課程。如此一來,教師的專業自主性提高,同時也常須負起自 行編製教材、進行課程設計,安排教學主題的重責大任。但上述內容曾提到有些國小教師 的作文教學知能不足,那麼要求教師自編出一份適合學生學習的作文教材,及進行寫作的 課程設計,實屬一件困難之事。曾瑞雲(2002)也提到,在目前的教育現場中,許多民間 出版社按照課程綱要,出版了自編的教科書,也提供了教學指引給教師參考,唯有說話、

作文、寫字沒有單獨的教科書和教學指引,而是併入了讀書教材之中,這樣的作文教材設 計明顯是不足的。

其他學者(江惜美,1992;林鍾隆 2001;楊裕貿,2008;鄭博真,1995)的研究中 也指出,大部分的老師缺乏作文教學教材編選的能力,加上欠缺適合的作文教學指引,使 得教師不知如何選擇教材進行教學。而目前的國小作文教學,多半受混和教學法的影響,

被閱讀教學單元控制,而教材大單元的中心思想往往是各自獨立的,使學生的寫作亦隨著

被閱讀教學單元控制,而教材大單元的中心思想往往是各自獨立的,使學生的寫作亦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