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教學設計

本節針對研究的研究流程與教學設計進行說明,研究者將按照預定的規劃實施教學與 研究。

壹、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分為三個階段:研究準備階段、正式實施研究階段、完成研究統整 結果階段,研究流程圖如圖 3-2 所示。分別就各階段的研究歷程,說明如下。

一、研究準備階段

在研究準備階段,研究者先分析在教學現場所面臨到的問題,察覺三年級學生在入門 學習寫正式作文時,常因寫作材料不足及缺乏文章組織架構的知識,所寫出來的作文普遍 存有文句意思不流暢通順、內容貧乏不夠豐富、文章架構分段不清、敘述離題等主要的寫 作問題。於是研究者進一步確認學生問題所在及分析情境之後,鎖定焦點,進行相關文獻 的閱讀,並與專家學者、協同研究者討論後,針對學生的問題尋求適切合宜的教學方法與 策略來解決。在確定研究主題方向後,接著開始著手規劃研究的方法、研究工具與設定研 究流程,發展行動研究計畫。

二、正式實施階段

在正式實施研究階段,研究者先進行故事結構的教學與賞析,運用故事地圖、故事結 構單教導學生認識故事結構的元素。待學生掌握故事結構元素後,接著進行故事結構結合 看圖作文的教學,以提問策略逐步引導學生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將圖片中的故事結構元 素建構出來,並先以口述的方式練習表達,再進階至筆述成文。在正式實施研究階段,研 究者在過程中持續蒐集學生的故事結構學習單、作文作品等文件資料。另一方面,也將透

過對學生的訪談、觀察課堂行為表現來瞭解學生學習的歷程與學習表現的改變。而研究者 在此階段中,在教學現場面臨困境與難題,因此藉由在教學歷程中的省思札記,不斷進行 自我檢討與反省,並加以適時修正、調整教學計畫不足的地方。

三、統整結果階段

此階段研究者將對研究過程中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做整理,並進一步將資料進行分 類、統整與歸納的工作,接著分析出研究結果。最後,將研究發現與成果撰寫成報告,完 成論文。

圖 3-2 研究流程

貳、教學設計

本研究的教學設計分成兩大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故事結構教學,第二階段為故事結 構結合看圖作文教學。第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掌握故事結構的概念;第二階段的教 學目標是學生進行看圖作文時,能運用已學得的故事結構元素於作文內容之中。

一、故事結構教學

在故事結構教學階段,研究者逐步協助學生掌握故事結構的概念,因此本階段教學 依研究者提供不同程度的引導,再細分為教師講解示範、教師協助引導及學生獨立閱讀三 個教學時期。

(一)教師講解示範時期

此階段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故事結構的元素,建立起故事結構的概念。研究 者先從學生國語課本中挑選出所學習過具有故事結構的課文為示範教材,增加他們的熟悉 度。首先,明確定義出各個故事結構的意義,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再由教師示範分析出 課文中的故事結構。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研究者將故事結構比喻為一幅拼圖,向學生解 釋一篇故事是由各個不同故事結構元素所組成的,藉由具體事物的比擬,加強協助學生瞭 解故事結構的意義。

(二)教師協助引導時期

學生在前面一個時期已初步習得故事結構的意義與概念,本時期研究者要接續著穩 固、加深學生故事結構的概念,以引導協助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分析出閱讀教材中的故事 結構。研究者和學生共讀一篇故事文章後,進行課堂上的共同討論,等學生瞭解故事內容 之後,以提問策略引導學生找出故事的結構,提問的問題包含這個故事的主角是誰?他的 個性如何?故事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故事開始發生了什麼事?故事的經過有哪些事件?

故事的結局是什麼?主角的反應有哪些?等學生一一回答出答案後,請學生完成故事結構 學習單(附錄一),並根據故事結構學習單以口述方式重述故事內容,讓學生透過重述故 事內容,加強故事結構的概念。此教學階段主要是透過教師的協助及引導,確定學生能正

確回答出故事結構的元素,並藉由故事結構學習單的填寫,及口頭重述故事內容,讓學生 可以再次練習掌握住完整的故事結構。

(三)學生獨立閱讀時期

此時期學生已經認識故事結構,教師不需再擔任主導的角色,因此本時期的的教學目 標是希望學生能以自問自答的方式,獨立找出故事文章中的故事結構,並能自行完成故事 結構學習單。

二、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教學

為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成寫作的目標,因此研究者在實施寫作教學的階段中,再細分 為基礎運用、進階運用以及靈活運用三個教學時期。

(一)基礎運用時期

先請學生回憶故事結構元素有哪些及其意義,接著揭示擁有故事情節的圖片,請學生 先進行瀏覽與觀察,觀察後,同儕共同討論在圖片當中看到了什麼?接著教師以提問策略 詢問學生圖片中的故事結構問題。回答出圖片中的主角是誰?故事發生在哪裡?什麼時 候?圖片中發生什麼事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主角的反應有哪些?師生共同討論補充 及修正答案,請學生口述發表圖片故事。在此教學階段,主要是讓學生看圖,並用看圖填 空及故事接寫單的方式將故事內容完成,先讓學生瞭解整個故事的架構該如何組織後,再 進入下一個教學時期。

(二)進階應用時期

經過上個教學時期的練習後,學生對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的方法有基本、粗略的瞭 解。本時期研究者揭示有故事情節的圖片,嘗試讓學生經過討論圖片故事結構與口述發表 後,自己練習分段將故事內容整理過後寫出來。研究者則在旁提醒學生需將故事結構的元 素都寫進文章裡。另外,為了使學生能透過同儕作品的賞析來學習他人優點,及自評作文 進而改善自己寫作的缺點,因此本教學時期,研究者設計一次作文觀摩及自評的課程,讓 同儕間互相學習,瞭解寫作的優缺點。

(三)靈活運用時期:

以上兩個時期皆是老師提供有完整故事結構、情節的圖片給學生看。但研究者在相關 研究中發現(曾瑞雲,2003;謝秀芳,2008),老師在進行看圖作文教學時,圖片張數的 多寡,會影響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提供的圖片張數愈多,愈會限制住學生的創造力。

因此,本時期的教學希望達成學生能靈活應用、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的目標。所以 研究者減少圖片張數的提供,以三張圖搭配一張空白圖,及兩幅圖搭配兩張空白圖引發學 生的獨立思考。學生需應用故事結構的概念,將空白圖中故事的開始及故事的結局自己聯 想出來,完成一篇有完整故事結構的文章。

參、教材選擇

以下分別說明故事結構教學中閱讀文本的挑選來源,以及看圖作文教學中圖片呈現的 重點及圖片來源。

一、閱讀教材

由於本研究主要是指導學生運用故事結構於看圖作文中,因此第一教學階段的目標是 讓學生瞭解並掌握故事結構的概念,所以在閱讀文本挑選方面,選擇具備完整六大故事結 構元素,且篇幅不長的短篇文章為教材。起初以協同研究者黃老師自編的故事蜂窩 Power Point 簡報介紹故事結構的定義,接著再以國語課本中的課文及學生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延伸到其他的補充閱讀教材。所以閱讀文本的選擇來源先以國小三年級南一版國語科教科 書中的文章及童話故事來進行示範教學,這樣直接與學生上課的教材及童話故事作結合的 話,能增加學生的熟悉度,減少摸索的時間。接著選擇學年統一購買的閱讀測驗讀本及教 科書廠商提供給教師的課外補充的故事文章做教材。本研究預計所使用的閱讀教材目錄及 教學重點一覽表如表 3-1 所示。

表 3-1

表 3-2

看圖作文教學單元目錄與教學重點一覽

主題名稱 教材/圖片張數 教學時期 教學日期 教學重點 團結力量大 4 張圖片 基礎運用階段 2011.02.18 以看圖填空的方

式,完成作文 小螞蟻報恩 6 張圖片 基礎應用階段 2011.02.25 以故事接寫的方

式,完成作文 日行一善 4 張圖片 進階應用階段 2011.0304 .自行分段寫作文 作文批改高手 學習單 進階應用階段 2011.03.11 同儕互相賞析作

品與自評 小兔子歷險記 3 張圖片

1 張空白

靈活運用階段 2011.03.25 練習寫故事結局 釣魚記 2 張圖片

2 張空白

靈活應用階段 2011.04.01 練習寫故事開始 與結局

肆、教學時間

本研究的教學分成兩大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故事結構教學進行七週的時間,研究者 利用每週各一堂的國語課及彈性課來實施教學,每次的教學時數為兩節課八十分鐘,小計 為十四堂課;第二階段的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教學進行六週的時間,每週的教學時數至 少為兩堂課八十分鐘,小計為十二堂課;整個教學研究共計為二十六堂課。

但因為班上學生書寫作文的速度快慢不一,落差較大,因此往往有許多人未能在兩節 課的時間內如期將作文完成。一來為避免讓學生將作文帶回家完成,造成增加回家作業的

但因為班上學生書寫作文的速度快慢不一,落差較大,因此往往有許多人未能在兩節 課的時間內如期將作文完成。一來為避免讓學生將作文帶回家完成,造成增加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