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現場與研究對象

本節將針對研究現場及研究對象作描述。在研究現場中,就學校概況、教學現場作說 明,以瞭解整個研究的教學情境;接著陳述研究對象的背景以及寫作問題。

壹、學校概況

本研究的研究場域學校為臺中市幸福國小,創校至今十年,屬新成立不久的學校,全 校目前共有五十五個班級,學生總人數大約是一千六百多人,教職員工大概一百多人,屬 於中型的學校。校內教職員工的平均年齡很年輕,大約是三十多歲,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熱 忱算高,也喜歡在教學上創新求變。但學校地處於市郊地帶,校區周圍大多是住商混和的 老舊住宅,街道巷弄狹窄,學區內的文教機關單位少,也因此學生能參與的文教活動並不 多。經由調查,學生家長的社經背景、學歷普遍不高,工作性質大多屬於服務業或勞動階 級,因而許多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太穩定,生活水平不高,常需要接受政府的補助支援。

例如學校內免費的課後照顧班或攜手計畫申請名額,常是爆滿的情況。而由於許多家長平 常忙於生計,加上單親、新移民、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比例甚高,因此大部分家長對於子 女的課業或生活較無暇也無力管教,反而覺得學生學業方面的事務應該是學校及老師的責 任。這也是學校老師,常對於本學區家長無法配合或支持學校的教育措施感到無奈的地方。

學區家長對於語文領域中的課外閱讀或寫作方面,由於覺得是和學生的月考分數無直 接相關,所以並不會特別重視,甚至認為可有可無。這造成學生家庭狀況在營造優良的語 文環境上是較不利的。雖然如此,學校仍努力提升校內語文風氣,除了增購圖書擴充閱讀 資源外,也希望能增進學生作文能力,因而圖書室配合國語日報「兒童園地」的徵文活動,

定期對校內學生公開徵文,每月的主題包括熱門話題、極短篇和自由創作等。優秀作品除 可張貼於圖書室佈告欄或刊登於學校的定期刊物上外,學校亦將優秀作品代投稿國語日 報。若獲得刊登,會公開在兒童朝會上頒獎鼓勵學生,希望藉以培養、增進學生寫作發表 的能力。

貳、教學現場

由於學校創校約十年,因此校內的建築物都還算新,校內總共可分成四期的建築。研 究者所任教的三年級美滿班教室位於第三期建築物中,屋齡大約五年左右。教室內的擺設

如圖 3-1 所示。教室的教學設備包括一臺手提音響、班級桌上型電腦一臺、一臺固定式投

參、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國小三年級學生。班上有一名學習障礙學生,及一 名因家庭背景關係,而休學一年未讀過二年級的學生,兩人因情況特殊,不列入研究對象 之中。扣除這兩名學生後,班上共有十二名男生與十三名女生,共計二十五人。這些學生 在二年級升上三年級時皆經過學校重新編班,採常態編班制。整體而言,本班學生天真活 潑,學習的可塑性挺高的,對於接受新事物的學習興趣與意願高昂。不過,研究班級中個 別學生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動作的快慢效率有別,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做事動作效率較 差,尤其是在書寫的表現上,整個班級完成書寫作業的時間常會拖延很久。

班上學生家長的學歷以國中及高中職佔多數。家長工作性質皆為從事服務、工、商業,

而沒有從事軍、公教行業的。在學生家庭狀況方面,班上有一位學生家庭屬於低收入戶,

兩位中、低收入戶;單親的學生有七位;屬於新移民家庭的有兩位。班上家長屬於保守、

傳統類型,對於考試成績分數較為重視,因而在孩子寫作方面並不會特別在意或要求,態 度上也較不積極,認為寫作由老師在校全權教導即可。

研究者針對班上學生在二年級時是否有提前寫作的經驗做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三分 之一的學生有此經驗,其餘的皆沒有。這顯示出升上三年級後要寫作文對於班上大部分的 學生而言,是一項未接觸過的全新挑戰。因此研究者自學生升上三年級開學後,即要求學 生定期於聯絡簿上書寫週記,書寫週記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練習抒發心中情感,或是對生 活中的所見所聞發表感想,所以未嚴格規定書寫格式及要求字數、內容主題等,屬於非正 式寫作練習的一種方式。而在正式作文教學方面,研究者在三年級上學期曾採用命題式寫 作教學的方式進行,在課堂上和學生先進行討論,共同擬定寫作大綱及段落大意後再讓學 生進行寫作。

然而不管在書寫週記或正式作文方面,研究者分析學生的作品發現,全班學生的文章 大多數存有文句意思不流暢通順、內容貧乏不夠豐富、文章架構分段不清、敘述離題等主 要的寫作問題,更遑論具有想像創造力、文句描寫生動活潑的進階寫作能力。因此,這也

促使研究者開始思考運用故事結構及看圖作文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希望藉著圖片讓學生獲 取寫作的材料,並先以口頭討論及口語表達練習提升學生文句的流暢度,並運用故事結構 的元素,讓文章的架構、段落能更有組織,發揮想像創造力,以期改善學生寫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