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生態教育之內容、目標與實施方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生態教育之內容、目標與實施方式

生態學是生態教育的基礎,生態教育是環境教育的一環。依據國內學者觀 點可知,環境教育也是一種地球永續發展教育(王鑫,1999)或生態文化教育(郭實 渝,1999)。。現今課程綱要中,與國小的生態教育息息相關的課程是七大學習 領域中的「自然與科技」領域,與六大學習議題中的「環境教育」議題。因此本 節將從「生態學的基本概念」、「環境教育的意涵」、「永續教育的意涵」探討生態 教育的內容;從「九年一貫課程中生態教育的教育目標」與「國小生態教育的實 施方式」探討國小生態教育的實施情況。

一、生態教育的內容

生態教育包含生態學與教育學兩個概念。透過教育的方法,指導學生認識生 態,實踐環保,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由於生態是環境的一部份,所以在小學階 段的課程裡,生態教育包含在環境教育中;環境教育成功,環境保護落實,是促 進地球永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因此,近年來發展出永續教育的概念。不論環境教 育或永續教育,所訴求的內容,均與生態教育密不可分。所以以下討論生態學的 基本概念,了解生態學的內容,並釐清環境教育與永續教育的意涵,總結出生態 教育的內容。

(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生態學(ecology)一詞源於希臘語,eco 表示駐所或棲息地,logy 表示學問,因 此就字面而言,生態學是研究生物棲息環境的科學。Haeckel 定義生態學為研究 生物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其所謂非生 物環境是指光、溫、水、營養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環境則是同種和異種的所有生 物體;相互關係是指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生物之間 的相互作用還包含種內相互作用與種間相互作用(孫儒泳等,2002)。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環境,構成了生物圈,生物不管是屬於 植物界還是動物界,彼此相互作用,所以大至海洋、陸地,小至農田、池塘或魚 缸,不管自然或人工形成,都可能是一個生態系統,只是發育的成熟或穩定與否 而已(林水源,2002)。

生態系統的構成概分為非生物類的無機物質、有機化合物、氣候因素,以及 生物類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六大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密切的交 織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而運作。生物和生物之間發生食物鏈、食物網等交互 作用。其交互作用種類包括中性(neutralism)、競爭(competition)、互惠共生 (mutualism)、單會共生(暫稱 unname#1)、原始合作(protocooperation)、共棲附生 (commensalism)、非絕對附生(暫稱 unname#2)、相剋作用(allelopathy)、寄生或捕食 (parasitism 或 predation)非絕對寄生或捕食(暫稱 unname#3)(周昌弘,1993a)。

一般咸認為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則生態功能越穩定,因而為持生物多 樣性,即生態系統中多樣物種共存,方能發揮穩定的物質與能量循環功能。走過 20 世紀,人類了解到資源之有限性危機,並且開始反省,不僅提醒人類必須重 視還境倫理,更督促人類必須遵守生態倫理,將各階層之生物與無生物以及人類 均視為該系統中平等存在之元素,維護生態完整性及確保物種多樣性之根本結 構。因此,提醒人類在從事所有人為建設時,必須考量既有生態空間紋理之保全,

儘量減少其破碎化(張鏡湖,2002)。

傳統人定勝天的規劃理念造就了以人為思考中心的大城市、大街廓,而考量 生物和人類共生之環境,應該兼具人性以及生物棲息可行性。例如將整體河川流 域視為一個生態系統,將生態工程方法引入環境規劃設計之中,則有助於重建失 序之自然生態系。因此都市綠帶、河川藍帶、景觀綠道、生態廊道,以及大面積 的自然綠地等規劃,漸漸為人們所重視。

唯有保持生態系統的構造及其功能,才能使人類的活動永續的發展下去,如 果人類繼續追求經濟發展,任意改變許多地方的生態系統,使生態系統自我調節 的功能受損,使大自然原有的生態平衡失調,無法短期恢復的話,將造成生態危 機。所以生態保育的最終目的,希望達到保存生態結構的完整及維持生態功能的 平衡,如此生物資源方能獲致永續發展,生生不息。

(二)環境教育的意涵

環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生物群體以外的空間,及直接或肩接影響該生物 體或生物群體生存的一切事物的總和(孫儒永等,2002)。在環境科學中,一般以 人類為主體,人類在環境中為了生存與生計,有了不同型態的生活與生產方式,

並在環境中逐漸發展出不同的環境思維與行為。

所謂環境倫理便是指人類與自然環境間的倫理關係,表現在人類對待自然環 境的態度和行為上。早期以人類為中心,強調人是大自然的主宰、人定勝天;後 來拓展到以生命為中心,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注意到動物保護問題;現在以生 態為中心,否定人類超越自然,認為自然生態與人類同等價值,不能以物種對人 是否實用做為存在與否的衡量(楊冠政,1996d)。

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上的智慧物種,主要在於人類具有知識累積、經驗傳承 與群我修正的特質。因此,我們要學習從人類文化發展中,擷取宏觀的思維概念,

並透過環境教育的生態廊道,增進人與環境良性的互動文化。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六大議題之環境教育議題基本理念中指出:環境教 育源起於 1972 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發表「人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環境的問題,開始了對環境教 育的關切與研究,而經歷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佈了「我們共 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及 1992 年的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提出了 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 負的責任。

環境教育是概念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了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

和其他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需要應用有關 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

因此,環境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在目標上是一種關愛環境的環境保育 (含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探索環境生態的學域整合教育;

在文化上是一種追求永續發展的全民教育;在行動上是一種生活的終身教育(汪 靜明,2001)。由於世界各國體會到「地球只有一個」的全球生態觀,正積極在 社區與學校推動環境教育,加強對自然生態的認識與關愛。

(三)永續教育的意涵

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揭櫫環境教育的重要之後,

1992 年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辦「地球高峰會」,2002 年聯合國在南非的約翰尼 斯堡召開「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討論地球的永續發展問題。

永續發展是甚麼?1987 年挪威女總理 Brutland 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到:

「能夠滿足我們這一代的發展,但又不影響下一代發展權利的,就叫做永續發 展。」(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

「永續」的主要面向有三:1.環境的生態關係、2.經濟的資源管理、3.社區 的生活情境。行政院在「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中,將 永續發展的具體內涵統整成四大願景:1.永續的生態;2.適意的環境;3.安全的社 會;4.開放的經濟。

以永續的生態為例:臺灣幅員雖不大,生物資源、種類卻相當豐富。全民經 由教育及環保意識之提昇,在充分體認與其它生物共存、共榮的倫理,由俾令台 灣生物多樣化所建構的功能往往更為強化,人人皆可因而享受到大地生生不息的 哺育。

人類實踐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扮演絕對必要的角色,這是歷次重大國際 會議的共識。聯合國秘書長在 2002 年的永續發展高峰會上指出:「教育是達成永 續發展的鎖鑰,教育民眾永續發展,並不只是把環保的內容加入課程中,還要促 成在經濟目標、社會需求、與生態責任間的平衡,教育必須讓學生具有與社群永 續發展及生活得相關技能、視野、價值,和知識,這必須是科技整合,結合不同 學科的概念與分析方法。」

有鑑於此,行政院希望把永續發展變成一種機制、生活哲學、生活態度,更

重要的是實踐。而這實踐,指的是把被動回應國際壓力,轉化成主動的在地實踐。

如何在地實踐呢?首先是「扎根」的工作,因此行政院永續發展協會要求教育部 加入,也邀請與「永續教育組」的討論,要求學校改善硬體,營造永續校園,老 師深入了解永續議題,進而教育孩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

實施永續教育的教師必須:1.澄清自己的環境信念與態度,重新定位人與自 然關係——肯定自然本身的價值,釐清人類中心、生命中心與生態中心的環境價 值觀;2.重新認定環境正義的範圍——除了自然保育外,更要思考弱勢族群與未 來世代的關係;3.重新定義現代文明的內涵——思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及科技 與人文本質的相互依存關係。

由於永續教育強調覺知的引導、價值觀的建立與行動的產生,所以永續教育 的課程發展是發展教學計畫,而不是發展教學模組,更不是研發教學單元與學習 單。其課程發展流程如下:1.訂定教學主題;2.擬定教學目標;3.融入哲學理念;

4.選擇學習領域與配合之能力指標;5.運用教學策略;6.發展教學模組與學習單;

7.研擬教學實施計畫(張子超,2004)。

由以上說明可知:生態教育的內容從認識生態開始,探索生物與其周圍環境 (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的相互關係,了解生態系統的構造,和如何維持生 態系統的功能;透過對自然生態的認識,達到珍惜自然資源、注重生態保育、關 心環境維護,追求永續發展的全民教育與終身教育。

二、國小生態教育的目標與活動方式

(一) 九年一貫課程中生態教育的教育目標

國小生態課程主要內含在自然科課程中實施,自然科課程內容包含物質科

國小生態課程主要內含在自然科課程中實施,自然科課程內容包含物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