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校園生態池之維護管理

校園建設品質的良莠其實不只在完工的時候,更是使用後能夠繼續維持其正 常的教學運作與營運(邱茂林,2004)談到生態池的永續經營,必需先明瞭現今維 護管理上問題的爭議點,教育資源落實於空間應用,重點不在於現階段校園建設 內有無此設施,而是設施規劃使用後,校方如何持續經營管理延續生態池發揮其 功能性上的扮演(林可涵,2006)。以下謹就校園生態池的經營情形、經營困境、

解決策略之相關研究作一說明。

一、校園生態池的經營情形

校園生態池的經營需要學校行政、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才能將生態池成功 的經營成水生教材園,發揮教學應用上的價值。學校行政的加入可有效規劃運用 學校原有的資源,教師的參與可落實校園環境的有效利用,學生的投入不但減輕 校園水生池的工作之負擔,培育環境行動的實踐者,讓環境教育在校園中落實(林 秀滿、盧秀琴,2003)。

教學生態池的經營,包含「教育推廣」與「規劃維護」兩大部份(林秀滿,

2001)。在教育推廣方面,包含對學生進行的生態教學,以及對社區居民、外來 參觀使用者等的生態觀念宣導與知識傳授;前者於本章第三節中已經專篇討論,

本節專指對外生態教育之「宣導」。在規劃維護方面,於本章第二節中已經討論 了生態池的規畫問題,本節將針對「維護」部份進行討論。

邱文彥(1999)對於台灣溼地環境的生態教育推廣和宣導所提出的策略:1.編 印溼地生態教育手冊;2.推動溼地各種次生態系解說活動;3.選擇溼地進行解說 教育;4.闢建小型人工濕地觀察站;5.結合研究設立溼地生態系統工作站;6.討 論溼地與水文水患關係;7.編印手冊並舉辦媒體從業人員保育訓練營;8.推動一 般民眾之溼地生態教育;9.持續調查分類並建立台灣溼地資訊系統;10.舉辦國內 外溼地研討會並加強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

校園中的教學生態池,多為人工溼地。參考邱文彥(1999)以上所提出的策略,

學校進行生態教育推廣和宣導時,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編印生態教育手冊;

2.推動生態池解說活動;3.規劃便於觀察溼地生態的觀察區;4.經常性進行生態 池觀察與記錄;5.結合專家共同進行生態池生態系統研究;6.討論生態池溼地與 水文的關係;7.辦理生態池導覽研習營;8.配合地方活動,辦理一般民眾之溼地 生態教育宣導。

對於生態池的經營管理,應該考量以下因素:1.生態池管理目標確定;2.掌 握生態池周邊地區環境詳細資料;3.了解生態池溼地動植物的生長特性;4.了解 生態池溼地動植物棲息地管理需求及影響其動植物豐富度的因素;5.成立生態池 管理維護小組及義工團隊;6.尋求生態專業團隊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協助;7.尋求 維護經費的挹注。

二、校園生態池的經營困境與突破

王佩蓮(1999)針對校園生態教學資源現狀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研究結果指出:

1.教學資源負責人以教師 64.5%居多,51.6%有學生參與。2.90.3%受測學校願意加 強或發展生態教學資源。3.有 28%受調查者表示迫切需要提供相關資訊、對於經 營管理也有 18%表示想做但不知如何做,而感到迫切需要。對於生態池的經營管 理有許多人想做但不知如何做,而感到迫切需要,表示參與生態池維護的人員,

有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

蕭斯文(2006)調查研究基隆市國小生態教材園的經營管理及教學使用情形,

在生態教材園的維護方面也指出:各校在經營生態教材園常遭遇到的困難為經費 不足與維護困難,其次為知識經驗不足。

教學生態池的規劃維護方面,董志峰(2001)進行國小生態教材園的經營與教 學實務研究結果指出:「導覽解說」與「人員不足」是待克服的問題。

林秀滿、盧秀琴(2003)研究指出:對於生態池的經營,教師對於「植物牌的 標示」占(79%)為最高,其次分別為「小小解說員培訓」占(75%)和「辦理校園水 生植物的生態研習」占(67%)為第三。從「小小解說員培訓」高達 75%的需求來 看,表示解說員「解說導覽能力」的培養有其迫切性。

黃世孟、陳智帆(2007)經過調查分析後發現,永續校園生態景觀池透過永續 利用的觀點來選擇工法,並結合資源與能源之應用,來達到多樣生物棲地的營 造,確實在維護與教學上帶來許多幫助,但也有些新的問題產生:1.缺乏背景資 料的調查與建構;2.沒有明確的生態景觀池定位;3.水源不穩定;4.護岸設計過 於人工化;5.強勢物種侵占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6.教學相關的附屬設施設置不 健全;7.專業能力不足;8.人力不足。

李聰超(2005)提出經營生態池經驗說:「我們發現來意不善的福壽螺,在生態 池中孳生,紅色的卵塊黏住植株,行動快速的螺體無情的傷害植物,這是外來生 物危害最鮮明的活教材!被遺棄的巴西龜、鄰近人家放生的美國螯蝦,在生態池 追逐小魚,除了是食物鏈的最佳註腳,也說明了隨意放生的危害!」

綜合以上研究可知:教學生態池維護常見的管理困境有:專業不足、漏水問 題、水生植物生長問題、缺少人力、設備不良、經費支出問題及優勢、外來種等 問題。對於這些經營困境,許多研究紛紛提出解決策略:

蔡宜君(2005)研究大台北地區校園水生池經營管理,便從「管理人力普遍不 足」、「水生池的原本設計會影響日後的運作」、「水生池之經營模式以順其自然的 做法和融入教學為主」、「經營管理的最大需求為增加生態專業知能」及「自然化 水生池生物棲息環境優於水泥化水生池」等五個層面進行探討。由此可知自然化 的生態池有利於水生生物棲息成長,而林可涵(2006)研究也指出「用綜合式生態 池有利於學校教學使用與維護管理」,是故利用生態工法,營造自然綜合性水域 環境,有助於教學生態池有效而長遠的經營。

黃世孟、陳智帆(2007)對於「專業能力不足」方面的需求提議:並非所有學 校的老師都有生物或環境相關背景,可以多與其它優良案例學校進行交流討論,

並邀請相關專業學者或是具實務經驗的人來授課,建立一些操作手冊或式教學手 冊;對於「人力不足」的需求,建議學校以學生班級為認養單位,不但可以增進 學生與生態景觀池的互動,也可以分擔維護上的人力需求。

蕭斯文(2006)建議各校在經營生態教材園遭遇到經費不足、維護困難與知識 經驗不足的問題時,克服方式以請求學校行政提供協助、申請經費及請教專家,

提升知識經驗為主。並且建議:

1.建立校際間生態教材園的交流機制。

2.設置全國性教材園網站。

3.週三教師進修時,宜增加生態教材園的相關主題。

4.重視原生物種及棲地之保存

5.協助學校建立生態教材園內容資料庫,以供教學參考

6.網羅專業人才,適度引進長人力及資源協助,建立經營管理團隊。

林秀滿、盧秀琴(2003)則提出以下建議:

1.教育行政單位的協助,充實教師進修管道:利用師資培育與教師研習的管 道,充實教師校園環境利用與規劃的能力。

2.學校行政應規劃校園環境的經營與教學應用:學校行政應於工程發包之前 即調查學校教師的需求與教學應用理念,考量學校原有之優勢與特點,將其融入 在營造工作中,並與教師溝通協調可長期持續的經營方法,成立校園環境教學運 用的課程發展組織,協助解決實際教學運用上的困境。

3.建立水生教材園的網路資源:利用資訊網路結合各校間的資源,成立校際 間水生植物教材的網路資源,提供各校再經營和教材設計的經驗,是讓校園水生 植物教材園發揮「輔助教學」的最佳管道。

4.教師合作發展學校本位教材:利用教材園帶入數學領域的活動探索、藝術 與人文領域的校園建築欣賞、校園歷史懷舊、語文領域的校園環境動態報導與解 說,都是應用校園的環境發展具有本位特色的題材。

5.讓學生成為校園環境經營的生力軍:指導學生解說工作,培養其觀察植物 的興趣與自我能力的肯定;藉由校園水生池面臨的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照顧水生動植物,探索自然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