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場域介紹

本研究的場域「長濱國小」,位在台東縣長濱鄉,長濱鄉為台東縣的最北端 鄉鎮,背對東部海岸山脈,面向太平洋,北接花蓮縣,南臨成功鎮。北迴歸線 通過長濱鄉北側,屬於熱帶地區;冬季深受東北季風影響,而形成連續多雲雨 的天氣。

長濱鄉舊名「加走灣」;「加走灣」是阿美族「瞭望台」的意思。西元 1888 年,阿美族和清國軍隊發生連續兩年的激戰,阿美族在此設立瞭望台,監視清 國軍隊的動向,此後,「加走灣」就成為鄉名。西元 1937 年(昭和 12 年),當時 的庄長佐藤鏡太郎,有感於這裡擁有綿長美麗的海濱,而改鄉名為「長濱」(王 河盛,2005)。

圖 3-1 長濱國小交通位置圖

資料來源:引自台東縣長濱國小(2005)

長濱鄉面積約 155 平方公里,地形狹長,有 28 公里的海岸線,風景美麗。

鄉民的主要職業為農漁業,主要農作物有稻米、玉米、金針和蔬菜。鄉內有長

http://www.cbps.ttct.edu.tw,2008 年 6 月),緊鄰長濱鄉公所,是一所偏遠地區的小 型學校,雖然學生數只有一百多人,但和長濱鄉其他五所國小人數皆不滿百人

聯絡電話 089-831038.089-831641 校長姓名 ○○○

長濱國小學生中有四成六為阿美族原住民,其餘多為漢化的平埔族人。這

學 本位課程不可或缺的步驟(蔡清田,2002)。一般學校進行情境分析時多採從 SWOT 分析,SWOT 是取自 strengh、weakness、opportunity 及 threat 等四個英文單字的第 一個字母所組成,分別代表組織內部的優點、弱點,以及外在的機會、威脅。

外部因素分析,發現個案學校在面臨學校威脅點,如人員異動頻繁、受到 颱風地震威脅、經費拮据、社區協助學校動力不足等問題時,企圖從各個向度 中尋找學校校務發展的契機,例如推動行政資訊化、逐年改善校園設施、辦理 親職教育、延用正式主任、運用替代役人力、善用社區資源、籌組義工團隊、

維持與扶輪社等社會資源良好互動等等。

長濱國小位在東海岸加走灣文化區上,校地近三甲半之廣,後倚青翠連綿 的海岸山脈,前覽蔚藍遼闊的太平洋,校園綠地廣闊,學生活動空間充足。該 校於民國七年成立,早期稱為加走灣番人公學校(姜柷山等,2007),創校至今九 十年。2001 年以來,學校陸續推動閱讀教育、禮貌教育、美學教育、獅頭工藝 教學、傳統舞師教學、學校本位課程及生態教育課程;並申請辦理教育部推動 地方創造力教育計畫──「綠色文學校園」和「藝文綠精靈」教學活動,結合 學校教學生態池的整建啟用,推廣溼地生態教育,並與日本長濱小學以生態藝 文等進行文化交流,也參加中華電信的「數位造林計畫」,發展出以環境教育為 主軸的學校特色。

從學校網站「榮耀長濱」專欄中所述:該校自 2001 年起,在全校師生與社 區家長共同努力之下,曾經獲得:全縣棒球聯賽第一名、全縣防治公害美化環 境考評績優學校、全縣科學展覽比賽生物組第一名、全縣視力保健複評績優學 校、全縣執行春暉案績優學校、全縣國小執行青少年輔導績優學校、全縣肅清 煙毒宣導績優學校、全縣交通安全教育評鑑績優學校、全縣地方教學卓越獎評 選績優學校、2005 年及 2008 年全縣校務評鑑優等學校、2008 年全縣推動環境保 護教育有功評比績優學校,代表台東縣參加全國評比,獲得團體組特優等等。

長濱國小教學生態池位於學校左側,原本是一個簡單的水生教學池,援引 上游灌溉用水入池,在池中種植蓮花、池邊種植水蠟燭等水生植物,池畔的觀 賞步道因為疏於整理而湮沒在快速生長的雜草間,得仰賴學校工友先生不定期 除草才看得見。2002 年時,池中曾經一度長滿大萍,蓮花全無,經過人工干預 後,回復蓮花滿池,但不久又遭福壽螺危害,蓮花根部被吃得滿是窟窿,一棵 棵死亡,水池中又變得空蕩蕩的。2004 年秋,台北東門扶輪社社長一行數人到 校造訪,共商贊助學校整修水池事宜。學校提出希望兼顧「生態」和「安全」

的想法後,扶輪社方面回應將朝向教學生態池方向規劃。經過專家指導規劃,

2005 年 4 月 22 日開始施工,同年 12 月 1 日落成啟用,營造成一個兼具溼地動 植物教學觀察與社區休閒服務功能的教學生態池。

落成之初,教學生態池內列冊記錄的重要水生植物有 67 種(台東縣長濱國 小,2005)。包含沉水植物、浮葉植物、飄浮植物、挺水植物與溼生植物五類,

並以復育原生種水生植物為主,許多東海岸罕見的水生植物如台灣萍蓬草、東亞

黑三稜、鹵蕨、芡實、野菱等栽種其中,詳如「表 3-3」:

表 3-3 長濱國小教學生態池落成之初栽植之重要水生植物一覽表

植物種類 植 物 名 稱

沉水植物 小獅子草、水王孫、水車前草、絲葉狸藻、圓葉節節菜、水虎尾

浮葉植物 異匙葉藻、野菱、水禾、冠果草、南國田字草、台灣萍蓬草、印度莕菜、睡蓮、

龍骨瓣莕菜、芡實、眼子菜 飄浮植物 日本滿江紅、滿江紅、槐葉蘋

挺水植物

開卡盧、水毛花、水芋、穗花山奈、絨毛蓼、野慈菇、鴨舌草、水蕨、東亞黑 三稜、瓜皮草、筊白筍、空心菜、長梗滿天星、窄葉澤瀉、黃花藺、克非亞草、

鹹草、莞、錢蒲、台灣水莞、水丁香、半邊蓮、香蒲、田蔥、大葉穀精草、大 葉田香

溼生植物 水社柳、光葉水柳、水柳、楊柳、鹵蕨、針藺、四角藺、傘草、大安水蓑衣、

花蓮水蓑衣、過長沙、風箱樹、穗花棋盤腳、地筍、尖瓣花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教學生態池位在長濱國小右側,池子左邊和北邊是學校師生家長進出的唯一 的通道,因此水池能見度極高,如「圖 3-2」:

註:長濱國小教學生態池落成之初,學校命名為「水域生態池」,簡稱「水生池」, 後來學校又改稱它為「教學生態池」,或稱「生態池」,目前這四種名稱通用。

圖 3-2 長濱國小教學生態池位置圖

資料來源:台東縣長濱國小提供

教學生態池約 3000 平方公尺,全區分成干擾區與非干擾區:干擾區為教學

活動區,栽種多樣化的水生植物,並在周邊設置教學解說平台,作為導覽學習之 用;非干擾區維持自然溼地樣貌,與緊臨的山丘植物連成一片,作為對照觀察與 候鳥等棲息之用。如「圖 3-3」(台東縣長濱國小,2005):

圖 3-3 長濱國小教學生態池平面規畫圖

資料來源:引自台東縣長濱國小(2005)

學習自然生態,在自然環境中向大自然學習最佳。教學生態池完工之後,學 校從認識生態池出發,規劃許多溼地生態課程,利用教學生態池地利之便,指導 學生認識溼地植物、愛護自然,關心各項環境議題;並且結合教育部創造力校園 計畫,推動生態藝文教學,這些藝文教學成果,部分送至日本滋賀縣長濱市長濱 小學,進行兩校友好交流。而教學生態池維持開放式管理,在扶輪社支援和社區 義工協助和學校職工共同維護整理下,持續經營利用,並成為他校校外教學參觀 之一。

在研究者開始進入研究之時,教學生態池學校已經持續經營管理兩年多。這 兩年多來,學校在推動生態教育方面,作了許許多多的嘗試;與日本長濱小學的 藝文交流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至於生態池的管理方式和參與人員,也已 經變動了好幾次;生態池內和周邊的動物昆蟲有的進駐,有的離開,每個季節都 不一樣;生態池內的溼地植物有的繁盛,有的滅失,與剛落成之初也有了許多改 變,這些都是研究者關心和想要探討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