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校園生態池之規劃設計

校園是一個不斷運行的生態系統,其中的自然或人為環境,提供了野生動植 物生存空間,同時也是師生共同生活學習的空間,除此之外,更是提供教師、學 生及社區家長接觸探究大自然的場所。因此,以下將從綠色校園、永續校園討論

「國小校園環境的生態地位」。並探討校園生態教材園中與「生態池」相關的「濕 地生態教育」、「生態池定義與類型」、「生態池的生態環境規劃」等議題。

一、國小校園環境的生態地位

生態到處存在,因此生態系也到處形成。以生態學的眼光來看,任何一個國 家、地區,甚至任何一個校園,也許不一定是一個明顯的生態區域,但都可視為 整體生態環境的一部分。雖然校園環境大小、師生人數不一,但從校園建築的成 立開始,就已經改變了原有的棲地環境,校園內活動的進行和資源的消耗,都與 整體環境息息相關(林水源,2002)。所以,校園環境是整體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

校園也是一個人為干擾嚴重的退化生態系統,因為大部分的校園都未在都市 化較高的地方,這些地方本來對自然生態系的人為干擾就較為嚴重,校園中建築 規劃和環境維護以人類教育需求為優先考量,為了興建教育設施,校園綠地被切 割為不同區塊,為了尋求整齊美觀好管理,校園植栽趨於單純化、外來化,生態 系統中的生物種類因而降低,因此校園很難保有原先豐富多樣化的自然生態。

雖然說校園的生物棲地受到人為干擾,但是都市中的校園綠色地景,又經 常是都市中難得綠地廊道,提供許多動植物棲息,可以規劃為生態學習的空間。

而非都市地區的校園,師生人數較少,校園腹地相對而言較大,人為干擾也較低,

再結合周遭自然環境,更可以提供學生親近生態,認識自然,發揮生態教育的功 能。

(一)綠色學校

近年來,由於環境保護意識抬頭,對於校園環境的規劃有了許多新名詞,如

「永續校園」和「綠色學校」,強調校園的硬體設施和教育活動,應該朝向生態 的、永續的、自然的、環保的方向努力。

其中之一的「綠色學校」是指透過學校師生與家長的參與,共創符合安全、

寧靜、舒適、生態原則、具本土色彩的校園及社區環境,並且積極的參與關懷土 地、生命、生態系、地方與國際社會的活動與推廣的工作。它是以學校經營為基 礎的環境教育策略,其目標是達到師生個人環境素養的建立、教學方式及內容的 改革、學校組織政策、硬體空間的綠化。

教育部環保小組成立「綠色學校伙伴網路」(www.greenschool.org.tw),此計 畫自 1998 年發想、進行前驅研究迄今(2008 年),從無到有,已邁入第九年。

此計畫中的「綠色學校」從環境教育出發,強調心靈環保,師生共同參與,

並且表現在:1.學校的環境政策與管理計畫;2.學校的校園建築與戶外空間;3.

學校的教育計畫與教學;4.學校師生的生活等四個面向。在過程中強調「生態思 維、人性關懷、伙伴關係、行動學習、資源交流」,期望指引參與學校的師生依 照自己的現況,學校的能力及資源,選擇部分面向來自動改善,並以伙伴精神相 互的鼓勵、提攜、資源相互交流。 此四個面向彼此關連、相互輔助。其願景如 下:

1.環境政策方面:學校的環境政策要由環保組織及領導承諾、要進行學校調 查及環境稽核,並明列學校面臨的問題及改善行動計畫的時程的環境白皮書。此 部份鼓勵師生、家長的參與環保的行動組織。

2.學校校園方面:學校的空間規劃、建築及環境管理等必須符合環境保護 及教育的要求,達到省能源、省資源、乾淨寧適的目標。 鼓勵師生參與規劃及 維護的工作。

3.學校課程教材與計畫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作為教學的場域,推 動戶外教學,讓學生體驗自然,多向自然學習。學校老師自己規劃設計、發展且 適用於該地特色或問題的環教教材、課程與計畫。

4.學校生活方面:要使順應自然的方式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參與改善環境 的行動、校園的成員要養成負責任的環保行為、如;綠色消費,省能源,省資源,

避免污染,並且與人及環境和諧相處。(綠色學校伙伴網站,2008)

由以上願景中可以了解到:綠色學校有助於落實知行合一的環境教育,具 有:一、環境政策訂定化;二、學校校園減汙化;三、學校環境課程教材與國際 化;四、學校的生活簡樸化等四個面向的內涵,此乃糾正過去僅以資源回收、打 掃清潔維護為環境教育的迷失概念(王順美、梁明煌,2004)。

(二)永續校園

「永續校園推廣計畫」,是教育部「六年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之一。依據教 育部環境保護小組的規劃構想,永續校園的主要目的,除了突破傳統校園封閉的 環境與制式管理原則,建立一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空間」

之外,也期望能整合社區資源,拓展生態旅遊,將校園改造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 共活動空間;並希望結合相關產業技術,進而增進綠色農業推廣效益,落實擴大 內需而促進產業升級與提振國內景氣之功效,從而發揮永續台灣、環境教育之積 極意義與促成教育改革之目的 (喻肇青,2007)。

學校校園的規畫與經營可以直接展現永續發展的理念,無論是能源、資源的 節約、生態校園的維護、健康環境的規畫、與社區資源的整合,都是教師可以參 與的項目(張子超,2004)。

從空間層次看永續校園,包括地區層次、社區層次、校園層次、校舍層次、

設備層次與身體層次,其意義內涵詳如「表 2-2」(喻肇青,2007)由此可知,校園 規畫在生態永續方面的重要性。

表 2-2 從空間層次看永續校園的意義內涵

二、溼地生態教育

(一)溼地的定義與類型

根據「國際拉薩姆溼地公約」第一條,國際所界定的溼地為:「無論是自然 的或人為的,永久的或暫時的,其水靜止的或流動的,抑或淡水的、半鹹水或鹹 水地區內草澤(marsh)、沼澤(fen)、泥煤地(peatland)的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及 六公尺的海域。」

而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則將溼地定義為陸地與水域的過度地帶,稱溼地為「上 水下土」的潮溼土地,如池塘、潮汐灘地、泥沼地、沼澤區、低窪的積水區等地。

在台灣,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所發行的《自然保育通訊月刊》規定,具備以下 三種條件之一的就稱為「溼地」:1、週期性的,以水生植物為優勢;2、主要是 無法排水的積水土壤;3、基質不是土壤,而是在每年生長季節的某些期間內,

含有飽和的水分,或者積有淺水的土地。

台大環境規劃研究室編著的《環境生態學鄉土教材》中,則定義溼地為:「在 水陸交會處,土地永久或間歇性地被表面水淹沒或地下水所飽和,具備溼潤的土 壤、水生植物及水域等溼地構成要素,正常狀態下有其優勢植群的生長。」

以上各單位對溼地的定義,或廣或狹,說法不一,可知:雖然現階段台灣的 環境保護政策綱領中已關切溼地的問題,但是仍然尚未以法律條文為「溼地」定 義,所以對溼地的界定尚有爭議,但我們可以發現溼地共通性的構成要素,包括:

水域(water region)、飽和土壤(hydrosoil)及水生植物(hydrophytic aquatic vegetation)。

溼地是介於陸域與水域間的生態交錯地帶。綜合來說,常見的溼地類型包 括:1、河口、紅樹林與海埔地(estuaries,mangroves and tidal flats);2、洪水平原 與三角洲(flood plains and deltas);3、淡水草澤(freshwater mashes);4、湖泊(lakes);

5、泥煤地(peatlands);6、林澤(forested wetlands);7、人工溼地。

校園中的「教學生態池」屬於溼地型態,大多經過人工干預,刻意營造,具 有濕地的特色與功能。

(二)淡水溼地的生態體系

雖然溼地具有調節洪流、儲存水份、保存生物基因等許多功能,但是長期以 來卻被認為是荒蕪無用之地。以紅樹林議題為例,它和濱水菜、鹽地鼠尾草等耐 鹽、耐旱植物,招潮蟹、彈塗魚、紅冠水雞、小白鷺、鹬鴴科、雁鴨科及各種小 生物們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但是早期人們並不重視,當人們注意到它的獨特和 豐富之時,也喚醒了人們正視溼地的重要性。

由於溼地位於水域與陸域的交界處,其生態環境兼有兩者之特徵。溼地的物 化環境一般具有水體溶氧量低、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溫度與鹽度變化激烈及水 文條件變化多等特性,因此孕育出溼地多樣性的生態體系。溼地生態系組成要 件,主要包括了水體及土壤組合的環境,及其中所蘊育出特有之生物,藉著水文

傳輸及各種物質轉換機制,提供溼地生物生存所需的物質與能量,以維持整個溼

1、溼地的植物

溼地的植物是種耐水性的物種,即使其根部被水淹沒,處於缺氧的環境中,

仍然可以發展出很好的適應力。水生植物的適應特點是體內有發達的通氣系 統,以保持身體各部對氧氣的需要;葉片常呈帶狀、絲狀或極薄,有利於增加 採光面積和對二氧化碳與無機鹽的吸收;植物體具有較強的彈性和扭曲能力以 適應水的流動;淡水植物具有自動調節滲透壓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則是等滲的(孫 儒泳等,2002)。

陳有祺(2005)將溼地植物根據生長環境中水份的多少和植物對水份依賴的 程度,區分為水生植物與溼生植物兩種:終生都能生長在水中的植物,統稱為 水生植物,生長在過度潮濕地方的植物稱為溼生植物。

有學者認為:因為水在自然界與土壤中有連續性且變異度高的因子,故很 難界定哪些植物生長在何種含水量或哪些水位以上才能稱為「水生植物」或「溼 生植物」(顏聖紘,2001)。有學者則根據水生維管束植物分類方式,將水生植物 分為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等五大類型,將溼 生植物歸類為水生植物中的一型。總之,對水生植物下定義的學者很多,謹將

有學者認為:因為水在自然界與土壤中有連續性且變異度高的因子,故很 難界定哪些植物生長在何種含水量或哪些水位以上才能稱為「水生植物」或「溼 生植物」(顏聖紘,2001)。有學者則根據水生維管束植物分類方式,將水生植物 分為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等五大類型,將溼 生植物歸類為水生植物中的一型。總之,對水生植物下定義的學者很多,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