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對職業倦怠之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對職業倦怠之結果

本節主在探討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 間的關係,研究者先透過 Pearson 積差相關顯著性考驗以瞭解國小輔導人 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彼此之間的相關情形,再以結構 方程模式驗證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對國小輔導人員職業倦怠之影響 效果。

壹、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相關分析 茲就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及職業倦怠相互變項間 之統計結果說明如下:

一、 生命意義感與生涯自我效能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情形如表 4-17。研究 結果顯示國小輔導人員之整體生命意義感與整體生涯自我效能達顯著正 相關(r = .57, p < .01),且生命意義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各分量表間亦皆達 顯著正相關。其中的「意志與目標」與「信心強度」、「推論性」有較高的 相關,相關係數分別為.57、.50;「身心」與「推論性」的相關係數達.50;

「自我實現」與「信心強度」、「推論性」的相關係數分別達.56 及.52。而

「難度知覺」與「意志與目標」、「靈性」的相關程度分別為.29 及.17,雖 皆達顯著水準,但相關的程度較低。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許多存在價值的議題,生命意義感高者,

因為願意為生命負責,努力去完成自我目標,因此對自己的人生亦會感到 較滿意,自我的效能感受也較高(Kosine、Steger & Duncan, 2008; Stillman &

Baumeister, 2009)。可知,生命意義感關乎個人對生活的態度與想法,對生

涯發展有相當的影響性。又 Duffy、Allan 與 Dik (2011)的實徵研究也發現 個人的生命意義感與生涯自我效能間存有顯著正相關(r =.51; p <.01),與本 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對國小輔導人員而言,若其生命感到越有意義,

則會越願意投入心力在自己的職業上,將助人工作視為自我生命歷程中的 重要任務,相對地在生涯的自我效能表現也會較良好。

表 4-17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係數差異性考驗摘要

意志與目標 身心 靈性 自我實現 整體生命意義感

難度知覺 .29** .36** .17** .31** .32**

信心強度 .57** .49** .44** .56** .59**

推論性 .50** .50** .36** .52** .54**

整體生涯自我效能 .53** .54** .37** .55** .57**

**p<.01 N=352

二、 生命意義感與職業倦怠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與職業倦怠之相關情形如表 4-18。研究結果 顯示國小輔導人員之整體生命意義感與整體職業倦怠達顯著負相關(r = -.53, p < .01),且生命意義感與職業倦怠之各分量表間亦皆達顯著負相關。

其中的「身心」與「工作情緒」、「工作價值」、「工作投入」有較高的負相 關,相關係數分別為-.59、-.51、-.52;而「靈性」與「工作情緒」、「工作 投入」雖達顯著負相關,但係數分別僅為-.20 及-.26,另與「工作價值」、「工 作表現」的相關係數亦不高(皆為-.33),顯示生命意義感中的「靈性層面」

與職業倦怠關聯程度較低。

對人們而言,工作占據人生許多歲月,許多人終日汲汲營營,然而得 到的卻是身心俱疲,甚至為此失去健康卻仍不知工作為何?對此,W rna、

Lindholm 與 Eriksson (2007)認為解決的方法在於找到生命意義與工作意義,

因為當人們發現生命與工作意義時,也會讓自己對工作更樂在其中,工作 的倦怠自然離你遠去。在實徵研究方面,Chan 與 Tang (1995)以 132 位香 港心理衛生從業人員(包括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等)的研究發 現,生命意義感與職業倦怠有顯著負相關,其中以生命意義感與個人工作 完成度的關聯性為最高。而國內何郁玲(1999)對中小學教師的調查亦發 現,教師的生命意義感與職業倦怠兩者達顯著負相關(r = -.53, p< .001)。近 年來,Tomic 與 Tomic (2008)的研究也發現初等教育老師其個人存在意義 的實現與其職業倦怠的程度達顯著負相關,亦即個人對於自我生命意義的 實現度越高,感受到的職業倦怠則越低。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國小輔導人員若能對自我的生命感到滿意且富 有意義,則能以較健康和愉悅的態度面對工作甚至於樂在其中,相對地在 職業倦怠的感受上也會較低。

表 4-18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與職業倦怠之相關係數差異性考驗摘要

意志與目標 身心 靈性 自我實現 整體生命意義感

工作情緒 -.41** -.59** -.20** -.40** -.46**

工作價值 -.49** -.51** -.33** -.45** -.51**

工作表現 -.47** -.48** -.33** -.44** -.50**

工作投入 -.39** -.52** -.26** -.40** -.45**

整體職業倦怠 -.49** -.59** -.31** -.47** -.53**

**p<.01 N=352

三、 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

國小輔導人員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相關情形如表 4-19。研究結 果顯示國小輔導人員之整體生涯自我效能與整體職業倦怠達顯著負相關(r

= -.57, p < .01),且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各分量表間亦皆達顯著負相 關。其中的「難度知覺」與「工作情緒」有較高的負相關(r = -.52);而「工

作投入」與「信心強度」、「推論性」雖達顯著負相關,但係數較低(皆為-.33),

顯示生涯自我效能中的「信心強度」、「推論性」與職業倦怠關聯程度較低。

黃寶園(2009b)整理許多文獻發現,職業倦怠與工作參與度有關係,

當個人對工作的參與度低時,其職業倦怠感亦會較高。而 Yang 與 Kao(2006)

也發現護理教師的工作參與度與生涯自我效能具有顯著正相關(r =.42,

p< .01),意味著如果個人富有能力,能適應工作環境且滿意自己的工作表

現,相對地對該工作的參與度也會較高。而本研究亦發現,國小輔導教師 對生涯自我效能的感受越高,其職業倦怠感受則越低,此點與 Matsui 與 Onglatco(1992)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國小輔導教師在職場生涯中若能具備良好的專 業知能與適應環境的能力,對自己的工作表現會較有信心並較積極參與工 作活動,如此相對地職業倦怠感也會較低。

表 4-19

國小輔導人員職業倦怠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係數差異性考驗摘要

工作情緒 工作價值 工作表現 工作投入 整體職業倦怠 難度知覺 -.52** -.47** -.40** -.44** -.51**

信心強度 -.41** -.39** -.39** -.33** -.42**

推論性 -.42** -.38** -.37** -.33** -.42**

整體生涯自我效能 -.56** -.52** -.48** -.46** -.57**

**p<.01 N=352

貳、 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對職業倦怠之效果模式驗證 為探討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對其職業倦怠的影響,

本研究以 LISREL 8.72 版之 SIMPLIS 程式撰寫語法,就上述變項間之關係 進行測量模式與路徑模式的適配性檢驗。又本研究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 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測量模式,其中潛在變項有三個,分別為 LM(生命意義感)、CSE(生涯自我效能)及 BO(職業倦怠)。觀察變項

有十一個,wgoal(意志與目標)、bmind(身心)、spirit(靈性)、selffulf

(自我實現)用以測量生命意義感;difficul(難度知覺)、confiden(信心 強度)、inferenc(推論性)用以測量生涯自我效能;而 mood(工作情緒)、

value(工作價值)、perform(工作表現)、join(工作投入)則用以測量職 業倦怠。

研究者以正式施測之 352 位國小輔導人員資料驗證本測量模式,結果 發現 RMSEA=.13(>.10),GFI=.87(<.90)顯示適配度不良,故依照修正指標 (modification indices)依序將 mood/join 及 bmind/spirit 之殘差設為相關,修 正後模式如圖 4-1。

在基本適配度考驗部分,經檢定各測量模型之因素負荷量皆達.05 顯著 水準,誤差變異皆無負值,測量誤差亦皆達顯著水準(p< .05);標準化因素 負荷量介於.52 至.95,皆大於.32;估計參數的標準誤亦皆小於 1,未明顯 過大,顯示基本適配度無違反估計之情形。在整體適配度考驗部分,

=184.16,df=39,p=.00,RMSEA=.10,SRMR=.07,GFI=.91,NFI=.96、

NNFI=.96、CFI=.97、IFI=.97、RFI=.95,PNFI=.68、PGFI=.54,顯示測量 模式與研究資料相符,且具有良好的精簡性。在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考驗 部分,各標準化參數估計值介於.52 至.95 之間;觀察變項複相關平方(SMC) 除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中之「難度知覺」為.28 外,其餘皆大於.50,顯示該 觀察變項之測量誤差稍大,題目或可進一步修正;又三潛在變項之組合信 度(CR)分別為.91、.78、.91;平均變異萃取量(AVE)則為.72、.54、.72,顯 示本模式具有不錯之內在適合度。

圖 4-1

修正後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測量模式圖

進一步考驗修正後之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對職業 倦怠之模式效果,驗證結果如圖 4-2,說明如下:

一、 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對職業倦怠模式適配性考驗結果

研究者就修正後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結構模式分 別進行基本適配度考驗、整體模式適配度考驗及內在結構模式適配度考驗,

結果如下:

1. 基本適配度考驗

經檢定各測量模型之因素負荷量皆達.05 顯著水準,誤差變異皆無負值,

測量誤差亦皆達顯著水準(p< .05);標準化因素負荷量介於.52 至.95,皆大 於.32;估計參數的標準誤亦皆小於 1,未明顯過大。上述結果顯示本模式 參數估計大致符合適配性的基本標準,故進一步檢驗整體模式之適配度考 驗。

2. 整體模式適配度考驗

整體模式適配度考驗包括絕對適配度指標、增值適配度指標、簡效適配 度指標,考驗結果如表 4-20 所示。

在「絕對適配度指標」方面,模式 為 184.16,自由度為 39,p 值 為.00(<.05),達顯著水準,正規化卡方值為 4.72,顯示假設模式與觀察資 料不適配。然而,因 值會隨樣本數變動,若樣本數很大時,幾乎所有模 式都可能被拒絕(黃芳銘,2007)。故以其他絕對適配度指標進行檢驗,

結果發現 RMSEA=.10,符合「普通適配」之標準;SRMR=.07,符合小於 或等於.08 之標準;GFI=.91,符合大於.90 之標準。上述結果顯示理論模式 與觀察資料的適配程度可被接受。

在「增值適配度指標」方面,NFI=.96、NNFI=.96、CFI=.97、IFI=.97、

RFI=.96 皆符合大於.90 之標準,顯示理論模式與獨立模式相較下,具有良 好的適配度;在「簡效適配度指標」方面,PNFI=.89、PGFI=.70 皆符合大 於.50 之標準,顯示模式具有良好的精簡性。

圖 4-2

修正後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路徑模式圖

表 4-20

表 4-21

表 4-22

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的直接效果與間接效果

變項關係 直接效果 直接效果比率 間接效果 間接效果比率

生命意義感對職業倦怠 -.35 61%

生命意義感對職業倦怠 -.3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