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及相關文獻,針對學校輔導人員以及後續研究

提出相關的建議,茲說明如下。

壹、 對學校及輔導人員的建議 一、 對學校及行政上級單位的建議 1. 設立國小輔導人員之正規化學位課程

本研究發現本科系及相關科系之國小輔導人員在生涯自我效能的表現 皆優於輔導學分班及非輔導相關科系者,且輔導學分班之輔導人員在生涯 自我效能的表現與非輔導相關科系者並無差異。對於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 輔導人員而言,增能課程目的在為了提升其專業知能,使之具備助人工作 的相關技能,進而能有效地處理輔導相關任務。然而本研究卻發現輔導學 分班者其生涯自我效能的表現與非輔導相關科系者無差異,顯示相關的增 能課程似乎沒有達到當初預設的成效。研究者認為輔導學分班通常利用寒 暑假或假日開設,上課時間緊湊可能會影響老師學習的成效,且內容多半 為基礎的學科講授,缺乏實務且紮實的訓練課程,以致於老師在輔導現場 往往無法將理論實際應用。因此,研究者認為如果能夠針對國小輔導人員 設立正規化的學位課程,例如:輔導在職專班研究所等,將會有較大的實 質益處。因為在學位課程的訓練當中,除了修習時間較長,可提供較紮實 的訓練外,輔導人員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也隨時有機會與專業督導或同 儕進行討論,解決當下問題。再者,藉由學位的修習,一方面除可提升輔 導人員進修的意願外,另一方面也能讓對輔導工作感興趣的老師有一個投 入學習的正確管道。

2. 提供國小輔導人員持續進修的機會

本研究發現不同訓練背景之國小輔導人員在生涯自我效能及職業倦怠 上皆有顯著差異,且受過相關訓練的國小輔導人員在生涯自我效能的感受 較高,職業倦怠的情形亦較不嚴重。雖然,現階段礙於輔導人力有限,擔

任輔導工作的老師或未受過專業訓練,然而研究者認為學校仍可對此提出 改善的辦法。就消極層面而言,研究者建議學校行政單位應重視輔導人員 的心理需求,定期舉行相關聚會,會中除了瞭解輔導人員的工作現況外,

亦可就其遭遇到的困境提供支持與協助;就積極層面而言,學校可以多提 供輔導人員學習與進修的機會,例如:定期舉辦工作坊、個案研討會、鼓 勵老師參加相關知能研習或在職進修等,藉此提升輔導人員專業知能,並 且避免職業倦怠的產生。

3. 建立國小輔導人員專業督導制度

本研究發現國小輔導人員之生涯自我效能在模式中具有中介效果,且 能有效預測其職業倦怠感受。由此可知,對學校及上級單位而言,如何協 助輔導人員增進其生涯自我效能將是影響工作成效的關鍵。Bandura 認為

「替代學習」(或「示範」)以及「社會說服」能協助人們建立、強化或覺 察其自我效能感。其中,個體藉由觀察他人的示範或成功經驗,能獲得替 代學習的效果;而在與社會互動的過程中,他人的鼓勵、引導與說服,則 可 使 個 體 相 信 自 己 能 成 功 完 成 任 務 , 進 而 提 高 其 自 我 效 能 感 (Betz, 2004)。

研究者認為輔導工作中的督導人員(supervision),其角色任務恰如上者,

在工作上,除可提供輔導人員正向的支持以及專業的諮詢協助外,亦可以 藉由示範提供適確的諮商處遇方法。雖然現階段關於國小輔導人員專業督 導的議題仍未受到重視,然而,督導是維持輔導工作品質的重要關鍵,對 國小輔導人員而言,在欠缺專業督導的支援下,個人工作的專業效能與發 展可能受到質疑,無形中也可能增加工作壓力,甚至造成職業倦怠(陳茂 釗、佘文基、劉兆瑛、袁文得,2005)。許多國小因為缺乏專業督導,輔 導人員在工作上遇到困境時,往往只能與校內其他輔導人員討論,若仍無 法解決,通常就只好轉介給校外專業人士。這樣的做法或許可以解決工作

上的困境,然而對輔導人員個人的專業自我效能卻無法提升。因此,研究 者認為行政上級單位應正視國小輔導專業督導的問題,積極建立督導的培 育系統,滿足國小輔導人員需求,以增進其生涯自我效能。

4. 提供國小輔導人員正向支持的管道

就本研究發現,目前國小輔導人員職業倦怠的情形尚不嚴重,然而年資 11 年以上且為輔導學分班及非輔導相關科系之輔導人員其職業倦怠感卻 較高。可知,雖同為輔導人員,不同背景的老師仍可能對輔導工作感到倦 怠。研究者認為國小輔導人員在學校中扮演的常是助人的角色,但是當他 們本身需要支持與協助時,學校、行政系統往往不在考慮之內。對此,研 究者認為行政上級單位在關注學校輔導工作的成效之餘,亦應對身在工作 前線奮鬥的輔導人員多點關心,提供心理層面的相關支持管道,例如:類 似張老師的輔導工作人員心理專線、個人的心理諮商或諮詢服務、支持性 的會心團體等,對於相關的輔導人員而言,這些都或許能為避免其專業耗 竭的即時雨。

二、 對學校輔導人員的建議

1. 學習對自我生命與工作賦予正向的意義

對紛擾忙碌的輔導工作,研究者認為輔導人員除探討外在環境與個人因 應策略的影響外,也應該回歸於內在自我,重新審視自己如何看待生命及 工作的意義。本研究經實徵調查後發現,生命意義感與生涯自我效能對職 業倦怠有直接的影響,且生命意義感亦會透過生涯自我效能影響職業倦怠。

亦即輔導人員若能提升自我的生命意義感,以負責、樂觀的態度去面對職 業生涯中的挑戰,除了自我效能較高外,也較不易產生工作的倦怠感。據 此,當輔導人員者對工作感到倦怠而不知所為為何時,研究者建議可試著 先跳脫該環境(休假旅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讓自己的身心靈獲得充

足的休息,適時的沉澱後,再重新仔細地檢視自己對生命及工作的意義。

此外,建議輔導人員亦可藉由參與讀書會、自我覺察、心靈教育或成長團 體等課程,學習如何探索自我生命的價值與目標,並養成勇於付諸實現、

負責的人生態度,如此對自我的生命應會有較高的意義感受。

2. 積極參與專業成長之進修活動

本研究及相關文獻皆發現生涯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職業倦怠之情形,亦 即高度生涯自我效能者,其職業倦怠較輕微。現今國小輔導工作漸有專職、

專業化的趨勢,輔導工作者的責任與挑戰也亦加重大。緊急危機事件、家 庭失能的學童、嚴重行為偏差的個案處遇等,這些都可能是輔導工作者工 作生涯會遭遇的難題,研究者認為輔導工作者惟有不斷地進修與學習,積 極充實自我專業輔導知能,方能有效克服這些挑戰。

貳、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之國小輔導人員為研究母群(共計 1244 名),

對台灣其他地區國小輔導人員的推論性仍有所限制。因此,後續研究或可 針對其他地區之國小輔導人員進行抽樣,以提高推論性並瞭解其他地區國 小輔導人員職業倦怠之現況。又教育部(2012)自 100 學年度起補助各縣 市國小增聘專任之專業輔導人員,對象包括社工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 理師等,可以預見未來國小輔導工作之人員趨向多元,後續研究對象應可 增列其中,以更符合國小輔導人員之狀況。此外,雖然目前國小輔導人員 職業倦怠之情形尚不嚴重,但本研究亦發現輔導學分班及非輔導相關科系 者的職業倦怠量表得分偏高,後續研究或可針對此族群再作進一步探討,

以便釐清職業倦怠之現況。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係改編自過修齊(2004)的國 小教師生涯自我效能量表,雖經項目分析、因素分析等程序驗證量表之信、

效度大致良好,然在正式施測時發現「難度知覺」分量表的測量誤差偏高,

研究者認為或許是因部分題項之描述不夠具體,讓受試者不知所謂為何?

例如:題項一「面對新的任務,我認為要達到上級的要求是困難的」,後 續研究可針對此部分題項再作更具體之描述修訂,以提高量表品質。此外,

過修齊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係以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該量表之「難度知 覺」分量表經正式施測後並無測量偏誤偏高的情形。研究者推測其間與本 量表結果之差異,可能是因為國小輔導人員與國小教師在工作內容上仍有 部分相異之處,例如:輔導行政工作、個案與團體諮商等非一般教師之工 作內容,因此在「難度知覺」分量表的題項編製上,後續研究或可針對兩 者相異之處再增設題目,以能更貼切輔導人員之工作情形。

現階段國內關於生涯自我效能尚無以輔導人員為受試對象之測量工具。

然而,田秀蘭與郭乃文(2005)已出版之「成人生涯認知量表」其受試對 象為高中學歷以上之在職成人,雖然受試對象與本量表不盡相同,但其測 量最廣為國人使用,且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在本量表後續研究部 分,建議可考慮以「成人生涯認知量表」作為參照效標,分析兩者之關聯

然而,田秀蘭與郭乃文(2005)已出版之「成人生涯認知量表」其受試對 象為高中學歷以上之在職成人,雖然受試對象與本量表不盡相同,但其測 量最廣為國人使用,且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在本量表後續研究部 分,建議可考慮以「成人生涯認知量表」作為參照效標,分析兩者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