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語文閱讀能力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語文閱讀能力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閱讀,它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是對認知成長最有幫 助的活動之一。閱讀是一種複雜的歷程,包括字詞、理解兩大部分。同時,閱讀 能力越強的人,學得越快,越有能力蒐集理解判斷資訊,由此可知閱讀的重要性。

以下將依據臺灣學生在國際上閱讀評量的表現、閱讀理解能力及動機進行說明。

壹、 臺灣學生在國際上閱讀評量的表現

近幾年,國際逐漸重視閱讀能力,每三年由歐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簡稱 OECD)所舉辦的 PISA,針對十五歲以上學生,對於閱讀素養的評量著重於學生 應用書面資訊於日常生活的能力。而臺灣在閱讀上的表現,可以發現臺灣學生每 次的閱讀素養表現除了 PISA2012,均與 OECD 的平均數無顯著差異,但顯著低 於新加坡、香港、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佘曉清,林煥祥,2017); 而臺灣學 生的閱讀素養水準表現高低兩端隨著時間的遷移,差異漸漸擴大,顯示臺灣學生 在高閱讀水準的比例偏低,但低閱讀水準學生人數的比例卻偏高 (OECD,

2016b )。

以國小而言,每五年舉辦一次由國際教育學習成就調查委員會(簡稱 IEA)

所舉辦的 PIRLS,目的是想研究國小四年級的兒童的閱讀力,臺灣學生表現三次 成績均在國際平均值 500 以上(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 PIRLS 2016 年四年 級學生閱讀表現從平均分數來看,閱讀理解分數相較於 2006 有顯著的進步,低 分以及未達低分水準的學生也有減少,但低分群仍佔全體學生 10%(柯華葳、張 郁雯、詹益綾、丘嘉慧,2017),顯示高分群有大幅進步,但低分群仍未減少太 多,兩者差距變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6 年臺灣學生閱讀興趣與自信心調查,雖然學生在閱讀 理解方面進步許多,但在施測 PIRLS 的 45 個國家中,臺灣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排

©

Stage5 建構與重建期 Stage4 多元觀點期

Stage3 透過閱讀學新知期 Stage2

流暢期

Stage1

識字期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以國小教育來說,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的閱讀發展任務主要在於「習得閱讀 的基本能力」,而國小四年級以後則須獨立閱讀,亦即學生從一到三年級奠定閱 讀基礎能力,四年級以後則透過閱讀學新知。閱讀學習可以分為「學習閱讀所需 要的能力」(學而讀,learn to read),也就是建立個體基本讀寫概念,和識字的正 確性、流暢性為主軸;而另一階段為「透過閱讀學習知識」(讀而學,read to learn),

大量利用閱讀來獲取世界知識、閱讀策略、語言和認知能力。前者是透過讀,學 到如何去讀;後者則是透過讀,學到各種知識(柯華葳,2011)。也就是說小一、

小二主要強調識字量的增加,小二、小三之後開始強調字詞解碼的流暢性,而到 了小四以後,閱讀能力發展便在於強調如何讓學生透過閱讀策略以學習新知。值 得注意的是,Chall(1983)也提及:學生在達成前一個階段的閱讀能力後,不一定 會自動進入下一個階段,因此教學者也需要依學生的狀況給予必要的支援與挑戰,

才能有效引領學生到更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許多孩子到國小四年級才首次出現閱讀困難現象,即所謂的「四年級成績崩 盤」,因為四年級的閱讀需求有個轉捩點-更重視理解能力,課業內容困難度也 增加了(曾世杰譯,2015)。在國小階段,在中年級升高年級後,學生的差距也 逐漸擴大,學習目標更看重高層的閱讀理解及策略性閱讀,若能在此時學到閱讀 策略,將能有效的縮小學生的差距。但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一樣的發 展階段,在進行教學規劃時,需兼顧學生的能力和不同的需求,給不同的學生不 同程度的學習內容,不同發展階段須配合最佳閱讀策略,才能有最好效果,所以 如何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將是學習的一大關鍵。

二、 閱讀教學策略

成功的閱讀必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心理過程,閱讀簡單模式 (Gough &

Tunmer,1986)主張閱讀理解包含字詞解碼及語言理解,兩者以相乘的方式,共同 決定讀者閱讀理解的能力的高低,換句話說,兩者均為閱讀理解不可或缺的成分,

其中一項能力越高,則閱讀理解力越高。但多數的讀者需要有人教導他們如何讀,

才能夠真正幫助他們讀得懂,要知道怎麼讀就需要學習閱讀方法,也稱作閱讀策 略(曾玉村,20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內外有關閱讀策略的研究相當豐富,研究指出,教導策略是讓學生獲得學 習方法的重要途徑,不僅能讓學生獨立學習,同時也是獲得較佳教學習成效的關 鍵(陳淑麗、洪儷瑜,2010)。美國的 RAND 閱讀研究小組也建議若能在班級教 導閱讀理解策略,對五年級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陳淑麗,2018)。

教育部在 2011 年,啟動一波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教學推動計畫,邀請柯華 葳教授邀集學者及現場老師,進行「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研發」:包括 識字、詞彙和理解,每個年級都有其不同的學習成分、及相對應的策略,協助學 生能提升閱讀理解。以現行的各版本教科書為文本,融入相對應學習策略,包含 預測、摘要、推論、自我提問等教學策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2)。

那麼,五年級的學生應該教什麼策略呢?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出版的報告書 (NRP, 2000)指出,詞彙是檢視閱讀理解的必要條件,因為詞彙是文意的最小單位,

也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洪儷瑜、王宣惠、陳秀芬,2017)。研究也證實,詞彙與 閱讀理解具有高度的相關,學習語詞應該讓學習者應學會語詞的三個成分:了解 語詞的結構、詞意理解的能力、和恰當運用語詞之能力(方金雅,2001)。詞彙 的教學也可以多練習造詞辨字、以有創意的練習方式,可利用團體發表或分組競 賽的方式,多從日常生活及文章中來體會詞義、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等方法。因 此,詞彙對於閱讀具有直接的影響,也是從識字跨越到理解的關鍵點。

而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包含個體既有的背景知識、後設認知、文章結構及文 體知識(柯華葳,2010),個體足夠的背景知識是閱讀理解的基本要素,同時特 定領域的知識也能幫助讀者了解說明文的必要條件;後設認知指的是學習者對自 己認知歷程的規劃、監督、測試、修正及評鑑;文體知識指的是,讀者對文章性 質是故事體、說明文、議論文、詩體等了解;由文章觀點談文體,稱之文章結構,

會寫故事的作者按照文章結構(讀者預期的基模),給人意想不到的材料,讀者 就會覺得有趣。在教學上,老師可以標示文體特色來幫助學生習得文體知識。對 文體的掌握不但有助於閱讀,也有助於寫作,但這個效果限於高閱讀能力的學生,

因為他們可以察覺文章結構的特色,並根據此特色在寫作表達出來(柯華葳,

2010),由此推論,高程度的學生較容易找出文章結構,低程度學生需要教師多 些引導才能找出文章結構。

© 讀是「尋求意義」的過程(Bartlett, 1932; Stein&Trabasso, 1985),讀者會「帶著目 的」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推論,不斷的捕捉文章訊息間的連貫性,並解釋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Bandura(1997)指出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對自己表現能力的一種 信念,是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來對自己的實力進行評估,當個體覺得自己有能力 完成任務,越能投入精力在該活動中。因此,若能讓學生有成功的學習經驗,看 到具體的進步,將能夠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除了自我效能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師須了解學 生起點以及學習能力,給予學生不同的任務,適時的給予鷹架,讓每位學生都能 有成功經驗。Brophy 與 Good (1974)的研究指出教師期望會影響師生互動的品質,

教師能依學生的能力給予每一位學生不同的態度與期望,並且依據新的訊息隨時 調整期望,會影響學生自身的成功期望(林清山譯,2002)。也就是說,要提升 學生動機,教師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若能針對學生的能力給予最適當任務,達 到自己最佳發展,便能累積成功經驗。

在現今的教室中,學生的程度落差大,高能力的學生認為課程簡單,不想學 習;低能力的學生認為課程太難,無法跟上進度;班級在相同教學目標下,針對 兩種不同程度的落差,教師應該給予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針對高能力的學生,

應該適度的增加學習量、給予較少的提示,讓學生得以尋求挑戰性的經驗,並有 效利用學習時間;對於低能力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較多的引導與協助,並給予 明確的提示、讓學生能有具體的成功經驗。(陳淑麗、曾世杰,2013)。

綜上所述,當學生自我效能高、覺得自己有能力進行有效的學習,越能投入 精力在學習活動中。而教師也須依每位學生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學習任務,高能力 學生多挑戰性的任務,低成就學生則是具體明示的任務,教師則提供適當的鷹架,

如此便能積累學生成功的經驗。與此相符,差異化教學強調不論是何種程度的學 生,都可以預見他的成功,學生對成功有期待,學生的學習動機將最好(張碧珠 等譯,2017)。因此,研究者認為差異化教學在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或許是為一 個解套的辦法。

參、 本節小結

臺灣的國中小學生在國際閱讀評量測驗中,雖與國際平均相差不遠,但與亞 洲相鄰經濟競爭的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學生高低等級兩端的差距日益擴 大,學生學習動機低落,都是教師在設計課程及教學目標時,須納入考量之一。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閱讀是一個複雜且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階段的閱讀發展任務並不相同,以 國小學童來說,四升五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學生的差距逐漸擴大,而增進

閱讀是一個複雜且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階段的閱讀發展任務並不相同,以 國小學童來說,四升五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學生的差距逐漸擴大,而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