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建議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節 研究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重要發現與研究限制,以下分別針對班級教師、學校行政單位、

以及後續研究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將來推動差異化教學的相關研究之參 考。

壹、 對班級教師的建議

(一) 看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準備度與能力

本研究發現,若能夠依學生的學習準備度與能力進行分組,並依學生準備度 提供鷹架,再給予適當的教學,將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與動機。可惜,

目前教學現場大多採大班教學,學生未依能力分組,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檢驗 學生學習狀況,同時給予適切的指導,仍需要有因應之道。若能看重每個學生的 準備度與能力,將能避免在大班教學中,學生不會問、不敢問、不想問,進而造 成習得無助感,學習動機低落的困境。

(二) 同儕間的備課、觀課與議課

本研究發現,在教學的過程中,實驗組教師多次提起備課、觀課、議課的重 要性,在教學過程後,也發現了差異化教學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因為在課 程中,仍會出現一些教學者不自知的盲點,此時若有人能夠協助告知,將節省許 多教學者繞遠路的時間,若能夠在課程設計時與同儕相互討論,分配各課任務,

即可減輕教學負擔;課堂中觀課,看見教學者不足或值得學習之處;課後議課,

互相的激勵與調整,提供支援,那麼,教師不再只是單打獨鬥,有了彼此教學督 導與鼓勵,對話和思考將能夠使教學獲得最大效益化。

貳、 對學校行政建議

本研究發現,在教師實行差異化教學時,仍是受到與作業規範的限制,學校 對於作業的限制多,除了習作、作業簿、也包含了作文六篇抽查,缺乏彈性,同 時與教學所提供的作業學習內容相重疊,而這些習作及作文練習,是否能真正符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合學生所需要的程度,或者因此造成學生的負擔過大,反而不利學習;如能增加 此方面的評估,彈性作業規範,相信能對學生的學力提升產生更大的效益。

參、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 差異化教學教學實驗可再增加一組實驗組

本研究教學設計屬於包裹式,以閱讀策略教學為主,實驗組為差異化教學,

對照組為一般教學,結果發現,差異化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與學習 動機,但無法確認進步成效是否完全是因差異化教學,抑或是策略因素所影響。

因此,建議未來的實驗研究可分為三組,一組為閱讀策略教學,一組為閱讀策略 加差異化教學,最後一組為對照組,便可以得知是何者為提升效果的主要原因,

建議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釐清之。

(二) 差異化教學應分階段進行分組教學

本研究實驗設計為因應新手教師不熟悉差異化教學,學生組別僅分為高低兩 組,而將中能力組再次分派於高低兩組當中進行教學。但為了確實瞭解不同能力 組別的學生在此次實驗中的學習成效,在資料分析部分,則分為三組進行探討,

如此一來,可能會造成教學執行與資料分析不符合之情形。因此,為兼顧新手教 師與中能力組別學生的需求,建議差異化教學可一開始先以兩組為組,讓教學者 先適應差異化教學的組別轉換,當新手教師變成專家後,再將學生細分為三組進 行差異化教學,以適配不同學生程度。

(三) 差異化教學實驗可移至下學期進行,以利質性資料對照

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介入對象,剛組成班級後,第二個月便開始進行 實驗,師生彼此不了解的情況,學生動機的改變是否也有可能是自然成熟原因,

有待進一步探討。所以,若能將教學實驗介入時機移至下學期,教師便能在上學 期先了解學生的狀況,介入後再進行比較分析,學生的改變會更有說服力。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金雅(2001)。語詞教學。載於王瓊珠、陳淑麗主編 (2010)。突破閱讀困難理 念與實務(頁 151-165)。台北:心理出版社。

丘愛鈴(2013)。成就每一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 刊,231,18-33。

台 南 大 學 PISA 研 究 中 心 ( 2012 )。 台 灣 PISA2012 精 簡 報 告 。 取 自 https://goo.gl/n0v9DY。

佘曉清、林煥祥(2017)。PISA2015 台灣學生的表現。臺北市:心理。

李佩臻(2017)。偏鄉國小跨年級國語補救教學實施差異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市。

李佳琪(2014)。建構差異化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 (2010)。閱讀理解教學。載於王瓊珠、陳淑麗主編 (2010)。突破閱讀困 難理念與實務(頁 167-185)。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柯華葳(2011)。語文課與閱讀能力的培養。教育研究月刊,210,5-14。

柯華葳、張郁雯、詹益綾、丘嘉慧(2017)。PIRLS 2016 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 素養國家報告。取自 https://ppt.cc/fpQ0cx。

柯華葳、詹益綾、丘嘉慧(2013)。PIRLS 2011 年報告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取自 https://goo.gl/leHLpm。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9)。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 報告),取自 https://goo.gl/3Ne15R。

柯華葳主編、曾玉村、洪儷瑜、王宣惠、陳秀芬、陸怡琮、方志豪、林怡君、李 燕芳、連啟舜、游婷雅、陳海泓、林秀娟、盧明君、蘇宜芬、辜玉旻、張菀 真(2017)。閱讀理解教學策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夏正江(2008)。一個模子不適合所有的學生。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孫允梅(2015)。差異化教學應用於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翁惠婷(2015)。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 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臺北市。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 2017 )。 台 灣 參 加 PIRLS 2016 成 果 發 表 。 取 自 https://goo.gl/8i5W7b。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 2012 )。 課 文 本 位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 取 自 https://reurl.cc/qZ6Gg。

張丹旻(2017)。差異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的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論文,臺南市。

張玉芳(2009)。「常態編班」政策實施的探討:以國中英語科為例。中等教育,

60(3),110-127。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元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郭生玉(1984)。國中編班教學問題之調查研究(一)-國中教師、行政人 員及學生家長對現行編班教學方式的看法 。教育心理學報,17,15-50。

張鈿富、林松柏、周文菁(2012)。臺灣高中學生學習投入影響因素之研究。教 育資料集刊,54,25-58。

許燕萍(2015)。運用差異化教學策略於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小四年級分數 單元(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

臺北市。

許添明、葉珍玲(2015)。城鄉學生學習落差現況、成因及政策建議。台東大學 教育學報,26(2),63-91。

陳淑麗、曾世杰(2011)。讓佛州閱讀起飛 談佛羅里達閱讀研究中心的角色。教 育研究月刊,210,101-116。

陳淑麗、曾世杰(2013)。國語文補救教學手冊。新北市:永齡基金會。

陳淑麗(2018)。以差異化教學提昇三、五年級原住民學校低成就學生閱讀能力 的成效研究。科技部計畫期中成果報告(106-2410-H-143 -007 -MY3),未出 版。

黃于真(2014)。差異化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等差數列與 等差級數」單元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黃永和(2015,12 月)。差異化教學理念與實務。新北市 104 年教學培力教師精 進教學社群成果發表會(頁 1-18)。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曾柏瑜、陳淑麗(2010)。大專生初任補救教學的教學困難與成長歷程之研究。

教育研究集刊,56(3),67-103。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學習動機與閱讀行為相關研究。教 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戴曉霞(1998)。能力分班與常態編班:美國經驗的啟示。課程與教學季刊,1(1),

123 - l42

Heacox D. (2004)。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楊希潔,譯)。北京:中 國輕工業出版社。

Mayer.R.E. (198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林清山,譯 )。臺北市:遠流。

Pressley M. (2015)。有效的讀寫教學:平衡取向教學(曾世杰,譯)。新北市,

心理。

Tomlinson C.A., & Moon C.R. (2017)。差異化班級學生評量。(張碧珠、呂潔樺、

林芯汝、劉慧平,合譯)。臺北市:五南。

Tomlinson C.A. (2014)。能力混合班級的差異化教學。(張碧珠、呂潔樺、賴筱嵐、

蔡宛臻、黃晶莉,合譯)。臺北市:五南。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外文部分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 4, 71-81.

Baumgartner, T., Lipowski, M.B., & Rush,C. (2003). Increasing Reading Achievement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取自 https://eric.ed.gov/?id=ED479203.

Brimijoin, K.(2005). Differentiation and High-Stakes Testing: An Oxymoron? Theory

Into Practice, 44(3), 254-261.

Connor, C.M., Morrison, F. J., Fishman, B. J., Schatschneider, C. , & Underwood, P.

(2007). Algorithm-Guided Individualized Reading Instruction. Science, 315, 464-465.

Förster N., Kawohl E., & Souvignier E.(2018).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assessment-based differentiated reading instruction in general education on reading fl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56, 98–109.

Gambrell, L.B. (1996). Creating classroom cultures that foster reading motiva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0(1), 14-25.

Grimes, K. J.& Stevens, D. (2009). Glass, Bug, Mud. Phi Delta Kappan sage journals,

90(9), 677-680.

Joseph,S., Thomas,M. , Simonette,G., & Ramsook,L.(2013).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a Teacher Education Setting: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3), 28-40.

Ocampo D. M.(2018).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vel of Grade-11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6(4),1-10.

Senturk C.(2018). Investigation of impacts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pplied in a primary school in attitudes of students towards the course . Cyprio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13(2), 487-505.

Smit,R., & Humpert,W. (2012).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small school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8, 1152-1162.

Sternberg, R.J, Torff B, & Grigorenko, E.L. (1998). Teaching triarchically improves school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3), 374-384.

Subban, P. (2006).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 research basis. International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Valiandes S. (2015).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n literacy and reading in mixed ability classrooms: Quality and equity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45, 17–26.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4), 548-573.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