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國際獅子會

表 2-7 國際獅子會發展史

年代 歷史

1917 創始人為企業家茂文鍾士,6 月 7 日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成立。

1920 加拿大成立第一個分會,獅子會成為國際性組織。

1925 海倫凱樂為獅友的防人黑暗的騎士。

1931 第一個獅子會在拉丁美洲國家成立。

1945 國際獅子會協助聯合國成立非政府組織。

1947 第一個獅子會在澳洲國家成立。

1948 第一個獅子會在歐洲國家成立。

1953 第一個獅子會在非洲國家成立。

1987 第一個主要服務組織允許女性加入(在台灣舉行的國際年會中通 過)。

1990 獅子會推動“視力第一”運動推動至今影響甚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獅子會 (LIONS) 名稱的由來

1919 年科羅拉多有一位年輕的律師名叫哈士特‧立德(Halsled Ritter),對

獅子LIONS 的五個字母,分別加以闡釋,結果博得獅友們的喝采,大家不再提 議更改會名,並以為能成為獅子會的一份子為榮。我們如果把LIONS 五個字母 所代表的意思,譯成中文的口語化後,就是「尊重自由、運用智慧、增進我們國 家的安全」。因此,獅子會的每一個英文字母,都有它特定的意義,這就是獅子 會所以叫獅子會的由來。

第一個字母L,就是Liberty(自由)的意思;

第二個字母I,是Intelligence(智慧)的意思;

44

第三個字母O,是Our(我們的)意思;

第四個字母N,即是Nation(國家)的意思;

第五個字母S,即是Safety(安全)的意思。

三、國際獅子會標誌

獅子會總會開始籌畫研製徽章,並思考象徵標幟之意義,當時有二種不同設

計之徽章,其一係以彩色大寫字母L配上金色底座,其二設計則以名畫家ROSA BONHEUR 所繪獅子頭部名畫為徽章標幟,幾經研討及協商,將以上二項標誌 融合設計,將大寫字母L置於兩側面獅子頭中之圓圈內,其後適逢1920 年 3 月 12 日,加拿大熱心人士發起參加獅子會組織,自此發韌正名為「國際獅子會」

LIONS INTERNATIONAL 並將該英文字樣分別置於標誌上下方。國際獅子會標 誌於1921 年 12 月 31 日經國際理事會通過,為國際獅子會正式標誌,並已取得 國際商標專利註冊在,其圖2-2 所示如下:

圖 2-2 獅子會標誌

四、國際獅子會的會員發展

國際獅子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際性服務團體,遍佈全球 206 個國家及地區,

有 45,000 個分會,135 萬名會員。獅友是志願貢獻出時間,從事人道服務的男 女。義工組織成立於 1917 年,以「We Serve」為宗旨。

46

(三) 國際獅子會的八大信條

1.忠於所事,勤勉敬業,竭誠服務,爭取榮譽。

2.守正不阿,光明磊落,取之以道,追求成功。

3.誠以待人,嚴以律己,自求奮進,勿損他人。

4.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爭論無益,忠恕是從。

5.友誼至上,服務為先,絕非施惠,貴在互助。

6.言行一致,盡心盡力,效忠國家,獻身社會。

7.關懷疾苦,扶溺濟困,人溺己溺,樂於助人。

8.多加讚譽,慎於批評,但求輔助,切莫詆毀。

六、台灣獅子會的沿革及發展 (一)台灣獅子會 300-E1 區的沿革

300 臨時區在總會核准成立之初,區監督由總會指派,到 1972 年籌劃成為 300 複合區,直到 1978 年才實現這個願望,於同年4月,300A、B、C、D四 個區,分別在台北、基隆、台中、高雄,各自召開第一次年會,接著5 月 13、

14 日兩天,在台北市召開 300 複合區第一次年會,從此 300 區中華民國的獅子 會,邁進新的里程。

300 單區時代共 17 屆,1978 年改制為複合區,由於ABCD四區日漸成長,

A區7 屆後擴展為A1、A2、A3區,B區 11 屆後分出F、G二區,C區在 12 屆後分成C1、C2區,1994 年C2區再增C3區,D區,由於 1986 年高雄 市分出D、E區,1995 年再分D1、D2二個區,2002 年B區再分B1、B2 二個區,G區現亦再分為G1、G2區迄今總共15 個區,分會 1003 個,獅友人 數達37,719 人(2011 年 7 月統計),且成立20 餘個少獅會,堪稱龐大的複合區,

並於2004 年將「中華民國總會」更名為「台灣總會」。

47

(二)國際獅子會在台發展

自創始以來,國際獅子會共有 45,000 分會 135 多萬會員,分佈於 206 多個 國家和地理區。於1926 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國際獅子會在天津。而於 1953 年在 台灣正式成立第一個國際獅子會。見表2-8 國際獅子會在台發展:

表 2-8 國際獅子會在台發展歷程

年代 發展歷程

1926 年 10 月 1 日 中華民國為第三個獅子會國家第一個獅子會 成立於天津

1953 年 6 月 24 日 在台灣第一個獅子會(台北市中央)成立 1959 年 7 月 正式授與300 臨時區稱號

(台北中央 台北南區台南市基隆市台中市台 北西區等六會成立)

1961 年 6 月 28 日 國際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成立 1964 年 5 月 滿二十個會正式成立300 區

1978 年 4 月 300 A.B.C.D 區成立;當年 5 月 13 、14 日第 一次複合區年會

1993 年 3 月 在加拿大通過中文為法定語言

2004 年 1 月 11 日 臨時會員代表大會通過更名為國際獅子會台 灣總會

資料來源:國際獅子會 300-E1 區:獅子會月刊(2011 年版)

(三)台灣獅子會子會分佈:

自 1953 年台灣成立第一個國際獅子會(台北市中央獅子會)組織之後,並由 1959 年開始成立一個單曲,至今已由 300A1 區發展到 B、C、D、E、F、G 等七 大分區,見表2-9 各大分區所屬分會數表及圖 2-4 各大分區分佈圖。

分區

七、

50

(二)台灣國際獅子會 300-E1 區分會組織:

台灣獅子會是獅子主義最重要的個別組成要素。畢竟是各個分會所實現的各 種活動及節目使得我們組織才會今日之成就全世界最重要之人道主義活動組織。

分會是以獲得國際總會授權的分會,並已同意遵守獅子會的國際憲張及附則。與 其他任何授證分會享有同樣之權利,與會員人數成比例。

一個典型的獅子會由分會理事會來管理,理事會成員包括會長是最高執行幹 部、三位副會長、前任會長、一位秘書、一位財務、總管(保管分會的財產)、連 絡(增加會議之趣味性)、以及四位或更多之理事。大部分之理事會每月召開一次 例會。依照分會大小,理事會的組成可以改變(例如一些分會可能只有一位副會 長)。

由會長指派的各式各項的行政管理及活動委員會來協助理事會推行會務。行 政管理委員會包括出席、憲章及附則、年會、財務、資訊、領導發展、獅子資料、

會員發展、節目、公關-月刊主編、接待等活動委員會通常是為了符合獅子主義 各項重要的服務活動而成立的,再很多分會,每位會員至少必須指派到一個委員 會。

依據國際獅子會世界總會有關成立新分會的型態有傳統分會、分會支部、校 園分會、青少獅獅子會、世紀分會、特殊興趣分會、網路分會、特殊奧運分會等,

按世界總會的規定,只須有20 位的成員就可以向世界總會申請成立一個新的分 會。

(三)台灣國際獅子會 300-E1 區分會會議

各個分會每個月最少需召開例會乙次。會員必須記得重要的事還是區參加貴 分會的每一個會議。重要的會務也在會議提出包括對服務方案或支出投票、通過 會員入會規劃未來的活動以及各委員會報告。

51

(四)台灣國際獅子會 300-E1 區各分會職責

1.會長: 為本區的行政首長召開吉主持本會所有的會議,推動會務進行,代 表本會對外的榮譽與責任,對內確實督導輔佐幹部的工作,並對其行為負 責。

2.秘書:

(1)以總會所提月報表,每月向總會填報表內所列及國際理事所定之本會 各項資料。

(2)向區總監辦事處提送其需要之報告包括會員與活動月報表知副本。

(3)保管本會一切紀錄包括例會及理事會紀錄會員出席紀錄。

(4)每季或每半年向本會會員發出會費及欠款催繳單收到款項後轉交本會 計部。

3.財務:

(1)自秘書或其他方面接受各種款項,並存理事會核准之銀行。

(2)妥善保管及維持所有收支單據。

(3)每年及每半年向總會及本會理事會提出財務。

52

第六節 轉換型領導、組織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一、轉換型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張潤書 (1998 ) 主張轉換型領導是由以下四個要素所構成 : (一) 個別關懷 (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 )

轉換型領導同時關注工作與人員兩個面向,但更重要的是針對人員性情能 力的個別差異,關懷其思想與行為的改變。在關心人員的構面上,轉換型 領導不只關切人員的心理感受,更透過引導方式來促進其人格的成長 (張潤 書,1998 )。

轉換型領導對部屬的個別關懷表現在三方面:

1.發展取向:領導者能夠針對部屬的個別條件與潛能進行瞭解,依照不同的屬 性指派任務,促進其個別的能力發展。

2.親合取向:領導者與部屬之間保持密切的接觸關係,主管能及時提供回饋,

當面告知組織成員的工作表現如何,是否有改進之處,並讓部屬充分明瞭 組織的運作現況。

3.輔導取向: 領導者不僅關心舊部屬的情況,更注意新進人員的適應問題,

並能從旁輔導,時其安心。

(二)心靈的鼓舞 (Inspirational Motivation )

轉換型領導和傳統領導理論之間最大的不同點,即在於人員工作動機的啟 發。領導者必須先揭示一個能夠結合組織發展與個人成長的未來遠景,同

時考量組織所處之情境和組織成員的個別需要,使這個共通的遠景或組織 目標成為人員工作動機的源頭,賦予個人工作行為較為深刻的行為意義。

而在這種組織願景形成與動機啟發的領導過程中,逐步提昇組織績效,逐 漸提高組織成員的個人的工作期望,所以雙向的溝通顯得特別重要 (張潤 書,1998 )。

53

(三)才智激發 (Intellectual Sitmulation )

轉換型領導者的職責係在建立一種能激發組織上下才智互動的創造過程。

透過彼此意見的交換、腦力的激盪與思考觀念的多元化,組織才能夠應付詭 譎多變的環境,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破除過去唯命是從的領導關係,從根本 來培養部屬獨立自主能力,以避免盲目的服從和單一的思考。組織成員才智 能力的開發,可以從新知觀念等各方面的教育訓練著手 (張潤書,1998 )。

(四)理想化影響力(Idealized Influence )

轉換型領導的領導者與組織成員間關係,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係,這種 關係的產生可能基於專業上的尊重、社會的影響力,或是情感的交流,但基 本上是超越層級職位的。而領導者的組織功能在於提供人員一種角色認同的

轉換型領導的領導者與組織成員間關係,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係,這種 關係的產生可能基於專業上的尊重、社會的影響力,或是情感的交流,但基 本上是超越層級職位的。而領導者的組織功能在於提供人員一種角色認同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