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針對台灣國際獅子會 300-E1 組織,探討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組織成員的轉換型領導、組織認同、組織公民行為。以轉換型領導 為自變項、組織認同為中介變項、組織公民行為依變項。以台灣國際獅子會300-E1 區各分會會長領導幹部及會員的轉換型領導、組織認同、組織公民行為各相互間 進行關係之研究,藉以提供台灣國際獅子會300-E1 區參考。本章分成三個階段,

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等。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全球化風潮產業經營環境巨變的二十一世紀中,由於科技與交通工具神速的 進步,國與國之間距離大幅縮減,國際貿易障礙鋭減,導致產業生存環境激烈競 爭,連以服務社會為導向台灣國際獅子會也面臨複雜及詭譎多變情勢及大環境不 景氣衝擊下激烈競爭與威脅。台灣國際獅子會300-E1 區組織面臨強大競爭時,

各分會領導幹部與組織會員為了因應環境變遷,價值觀改變有系統以轉換型領導、

組織認同、組織公民行為以彙整要改善架構與方向以前瞻性眼光規劃出組織績效 建立願景設定目標,以其組織能妥善經營及永續生存,達成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 崇高理念。

非營利組織的興起,原因是在環境快速變遷、社會價值多元以後,社會產生 了或意識到一些需要,而這需要無法經由企業體系中的企業來完成,也無法由政 府機構來完成。因此有志之士乃組成團體,解決社會的問題,達成本身理想 (司 徒達賢,1999)。隨著社會發展,有日益增多的社會服務,如文化、教育、家庭 計畫、醫藥衛生、以及宗教、公益等等,多仰賴非營利組織擔負和提供(許士軍,

1988)。因此各種國際非營利組織如雨後春筍孕育而生,成為一股強大社會力量,

協助政府與人民解決及關切各項公共事務,此一趨勢使得非營利組織成為政府部 門和營利機構之外的第三部門 (Third-Party Government)。

2

非營利組織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POs) 所提供服務內容非常廣泛,從 國際人道救援或社會救助擴展至環保生態、人權、動物保育、兩性平權、國際開 發、數位落差等多元議題,以激發催化社區中的公民活動,促使公民社會持續發 展,因此NPO 已經成為建構公民社會最主要核心之ㄧ。NPO 提供良好的服務給 需要幫助的人、為其支持者提出崇高的遠景、使命、與價值觀、使其志工附有責 任與義務。就台灣非營利組織成長與會員規模來看,(官有桓 ,2003)指出於 1987 年解嚴後,非營利組織促成了大量的成立,社會也獲得蓬勃的發展,儼然成為支 持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的另一股力量。尤其非營利組織中社會團體仍屬協會 性質,以人的集合為基礎由上而下的草根民主實有不可忽視的貢獻;非營利組織 包括:各種社會福利機構、慈善機構、宗教團體、文教基金、文化表演團體、醫 院等,為社會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照顧,為大眾的心靈指引了方向,為消費者保護 和環境保育作出了呼籲採取行動 (司徒達賢,1999)。台灣地區較具規模的國際 性非營利組織中,以國際扶輪社、國際獅子會、國際青商會及國際同濟會等最具 代表性。而其中的國際獅子會 (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 創立 1917 年已有 95 年歷史,創辦人茂文·鐘士 (Melvin Jones) 將總部大樓設立於美國伊利諾的橡樹 溪,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際性公益團體,國際獅子會遍布於全球共有206 國家擁有 135 萬獅子會友。國際獅子會以事業及專業領導人所組成國際非營利組織,成效 斐然,其結構組織完善,運作機制及活動尤能與時俱進,契合時代及環境需要。

國際獅子會台灣總會成立於 1926 年設立於天津,是全世界第三個成立獅子 會國家。1953 年在台北市成立第一個獅子會 (即現今台北市中央獅子會),1959 年成立國際獅子會300-E1 區,並於 2004 年將「中華民國總會」更名為「台灣總 會」。國際獅子會創社是以聯誼與商業利益互惠,因應當地社區生活和時代改變,

逐漸發展成為以「We Serve」為宗旨目標,「博愛濟世」本質的非營利組織,建 立良好的組織期望,在國際社會,更是奉獻非凡。

3

由於國際社會變遷以及各項經濟因素,非營利組織大多面臨發展瓶頸,台灣 地區近年來也因政經情勢發展,產業外移現象未見遲緩,因此也波及到非營利組 織的發展。

國際獅子會於 2010 年 5 月止,獅子會會員遍佈全球 206 個國家及地區,全 世界共有738 區 45,410 個分區(Lions Clubs),男女會員人數共有 1,329,338 人 。 國際獅子會的組織成員是社會各行各業之各種事業及專業男士與女士的菁英,共 同參與的非營利國際公益服務社團是屬於非政治及非宗教的服務組織。

國際獅子會國際基金會(LCIF)是國際獅子會的慈善手臂,LCIF 為一個公共 非營利免稅的法人,透過獅子會會員、女獅會員、青少獅及各世界分區獅友之捐 獻,為服務活動之需求提供數百萬美元之補助。其服務項目包含1.人道服務:包 含從各地方階層至諸如醫療研究全球性之需求等範圍廣泛之方案;2.職業訓練:

包括各種活動以幫助肢體障礙人士獲得自立,改善其經濟上及社會福利,協助重 建或復原之重要活動及服務;3.主要災難救助:當全世界各地若有天然災害發生時,

主動賑濟及支援災民重建社區之重要活動及服務。國際獅子會其主要服務目標包 含照顧弱勢族群、捐救護車、捐血、捐建學校、國際文化交流及服務活動、舉辦 義診等多項服務活動項目。

國際獅子會在台灣已有 50 年歷史,長期致力社會公益,貢獻卓著。於 101 年台灣國際獅子會統計總人數38,060 人,分會的會數統計總分會 1,043。台灣國 際獅子會300-E1 統計總人數 1,910 人,分會統計 62 分會如(附錄二)。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