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觀相關論文與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際觀相關論文與研究

壹、國內外國際觀相關研究列舉

國際觀教育是應映時代需求所衍生出來的重要課題及趨勢,因此很多國外的 研究均針對此大方向,進行探索。如王錦蓉(2003)曾舉出國外實證研究有:

一、Lamber & Klineberg(1967):主要在研究孩童對外來人事物的感受能 力以及是否具有有關的國際感受。

二、Mistake(1974):主要讓學童參與促進國際觀發展相關課程,研究 結果顯示學童能有顯著的意識與覺知。

三、Sweeny 和 Mandan(1982):進行美國、日本、泰國進行學童國際知識 態度研究,發現效果遠遠超過傳統課程預期標準,並且國際觀的建構 對其知識與態度,是相當具有效果的。

在台灣,因應社會多元開放,我們當也不能自外於這股風潮。大致從民國八 十年起,在研究的興起需求上,與教改的脈動相符合。目前我國國內針對國際觀 議題的相關研究,尚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研究者針對近年來國際觀相關的博碩 士論文研究,按照年代順序整理如下表:

表 2-4-1 近年國際觀相關博碩士論文研究表

貳、國內國際觀論文研究方法與目的

由表列所示,我國近年來最早的國際觀主要由 1991 年簡妙娟開始,到最近 2004 年彭筱婷、謝瓛、林文竹、劉欣宜陸續有人繼往開來。

簡妙娟(1991)主要採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性別、年級、資訊來源、出國 次數及家庭社經地位等變項與其世界知識、態度的關係。目的在於了解國中學生 的世界知識與態度,並探討各變項與其世界知識、態度間的關係。結果顯示世界 知識與態度呈現正相關,各項背景來源將會影響世界知識的獲得如:社經背景地 位。應加強世界觀教育的推展。

沈坤宏(1995)同樣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目的在於了解國小六年級學 童,在接受小學義務教育後,世界知識與態度的現況;並探討不同經驗背景學童 其世界知識與態度上的差異。亦即探討性別、籍貫、父母親教育程度、家長職業、

資訊來源、有無外語學習經驗及出國變項,與其世界知識、態度的關係。結果顯 示知識與態度呈現正相關,並且各項背景來源六變項對世界知識有顯著的預測 力。因而各學科應加強世界觀內容及世界觀養成。

蔡佩芳(1999)採用合作行動研究的方式,目的在探討世界觀融入四年級社會 科教學的成效。並分成依教學前的教學設計、教學中的教學實施、教學後的成效 評估三方面來探討。教學前採融入式,以培養多元觀點;教學中採建構式,以活 化思考;教學後採多元評量方式,以掌握學童特性。

劉林榮(2001)的研究,藉由行動研究的方式,從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的實 施,進行國際交流,建構出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以提昇學童「文化學習與國際瞭 解」的能力。從規劃主題式課程設計、E-Pals、聲音傳情、影像傳真、建立國際 夥伴關係、國際情境規劃與佈置及 Global Education Consortium 網站建置等行 動方案的執行。利用小組會議記議、視訊會議記錄、學生學習檔案、網站內容、

家長意見調查、學生意見調查及研究者之觀察以彙整資料,並依研究者之觀察、

家長問卷調查、學童學習成效、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的意見進行資料的分析。

楊雅鈴(2002)除了採用文獻分析之外,亦兼用調查研究法,探討技職學校學 生對於世界觀的態度,作為學校教學及行政單位實施世界觀教育規劃之參考。結 果除了呈現技職學校學生世界觀態度呈現中上之程度外,背景方面受到主修學科 層面所及,影響會比較正面。如主修商業管理學生在「移民層面」及「政府層面」

會偏向正向積極。因而宜重視世界觀的教育參與,適時提供世界觀資訊及資源取 得。

王錦蓉(2002)、楊明華(2002)、彭筱婷(2003)均分別採用內容分析法、及 訪談法等,分析國小社會教科書當中,世界觀內容知識及呈現情形。不僅提供教 科書世界觀方面的編輯意識,更針對未來課程方面提出積極的需求。這樣的主題 做各領域的探索。

謝瓛(2003)採用文獻分析、專家座談、及模糊德菲法作為國小教師應具備 之全球視野教學知識內涵之建構。目的為透過專家一致性的意見界定出適用國民 小學教師之全球視野教學知識內涵。研究結果顯現,國小教師應具備之「全球視 野」教學知識 、整體全球視野教學知識的四個面向、與全球視野教學知識內涵 項目分析程度上的區別。除了能對國小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提出建議、也針對國 民小學行政人員規劃教師成長課程、及師資培育機構提出建議。以做為教師自我 檢視以及指引教師全球視野教學知能專業發展之參考。

林文竹(2003)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目的在瞭解目前師資培育機構職 前教師全球議題教學專業知能現況。不僅了解國民小學職前教師自覺、背景、專 業知能等相關內涵對於「全球議題」知識內涵的瞭解外,更針對師資培育機構、

職前教師等提出相關建議。

劉欣宜(2003)的研究主要是採用量化研究的方式,探討第二外語教師對全 球觀融入教學之六大結構成分的知覺重要程度,與實施滿意程度,以了解高中第

二外語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的投入下,其間之差異情形。目的在透過全球觀與全 球教育之相關研究,建構全球觀融入第二外語教學之六大結構成分,分別為:「了 解學生全球知識與態度」、「教導全球關聯知識」、「多種教學資源的使用」、

「多樣化教學策略」、「跨學科合作」,以及「多元評量學生學習」結果顯示相 關知識有待加強外,全球教育方面應加以充實,提供師生更多的充實機會。

張育菱(2004) 的主要透過訪談法,以及文化研究中之內容分析法、語意學 分析與文本分析法。目的在了解台灣國小中低年級英語教育中,是否具備日益受 到強調的國際觀。研究發現,國小學童應與國際觀欠缺,外籍教師的引進也觸發 在地的觸覺,因此國際觀教育應著重內涵上的賦予,而非只是工具性的經濟導向 訴求。

顏佩如(2004)的研究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透過文獻分析、訪談、教室觀察、

文件作品分析以及簡易的班級問卷,將課程行動研究規劃為前導研究與正式研究 兩大階段。旨在探討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的合理性基礎與實施內涵,並透過探 究全球教育融入國中英語課程的實施運作與成效,對於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提 出可行的建議,試圖重建學校課程圖像。結論強調全球教育的迫切性與需求性,

必須運用相關配套與資源,發展師生獨立與多元的信念與觀點。因而加強思維、

路線、意識都有助於教學發展與策略整合,達成全球教育的全面發展。

檢視這幾年國際觀意識相關研究內容,除了研究學生的國際觀意識之外,

同樣也注意到教師的角色與需求。包含調查知識與態度、整合行動教學知能、兼 以質性教材內容分析等的研究。向度可謂多元,意義也可謂深刻。而所有結論不 外乎均強調國際觀教育在各階層、背景、議題、教學…等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主 要是讓讀者思考如何在多面向的問題意識中,尋找到真正的國際觀重心,並進而 開拓更全面與寬廣的視野,迎接更深邃未知的國際領域。由此可知,國際觀研究 的重要性與時代必然性

然而,就上述研究發現,內容主要還是停留於社會科學領域,大部分是透 過量化研究、行動研究、訪談、問卷的方式進行。語文領域的方面,只有張育菱 (2004)對於現下英語文教學,進行文化研究。另外,專注於教科書方面,多半也 是在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方面,語文領域尚未有人投入這樣的研究。因而本研究 將針對這樣的缺乏,進行研究。將整合前人有效的研究,針對國語教科書,從文 獻分析、內容分析、訪談等方式著手。

參、國小教科書國際觀內容研究

國際觀相關研究涉及範圍甚廣,然專門針對國小教科書的國際觀內容分析 呈現上,數量不多,且只有在「社會領域」,主要有王錦蓉(2002)、楊明華(2002)、

彭筱婷(2003)等。雖然本研究主在探討「語文領域」,卻因為上述研究者之研究,

與本研究可能有所符應且具參考價值,茲略述如下:

王錦蓉(2002)的研究,在分析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世界觀教育知識內容,

以瞭解世界觀教育知識的內容與數量的呈現情形。並探討我國國小世界觀教育的 知識內涵。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首先探討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徵詢專家意 見,以建立本研究主題分析類目,進而分析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圖畫和文字兩方面 的世界觀教育知識內容教材。資料分析分為兩部份:

一、為世界觀知識內容數量分析,依據類目概況定量分析,由整體、版 本與冊別三方面進行次數、統計、百分比與卡方差異性考驗;

二、為世界觀教育知識教材內涵分析,探究並歸納教材內容的呈現情形。

在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四個版本呈現的世界觀教育知識教材 數量與實質內容上具有相當的差異性。

研究結論如下:

體系」、「全球議題」、「跨文化了解」、「世界史地」四個主類 目 。

二、各版本世界觀教育知識內容以南一版出現次數最多。

三、各版本世界觀教育知識內容中,主類目以「全球體系」出現次數最 多,「全球議題」最少 。

四、各版本世界觀教育知識內容中,次類目以「世界地理」出現次數最 多。

五、各版本世界觀教育知識實質內容呈現具差異性。

六、各版本世界觀教育知識內容,集中於「世界地理」、「文化異同」、

六、各版本世界觀教育知識內容,集中於「世界地理」、「文化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