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壹、分析單位說明

分析單位是內容分析法當中很重要的部份,使研究能具體執行並且提供規準 有所遵循。楊孝濚(1989)曾提到分析單位,是內容分析時所採行的最小單位。王 石番(1980)提出分析單位的類型有三:1.抽樣單位 2.記錄單位 3.脈絡單位。而 使用分析單位的需要與內容,則視分析對象的性質而定。本研究根據研究方向採 取紀錄單位。又歐用生(1992)提到內容分析法的測量單位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單 字、主題、人物、項目、時間及空間單位。而通常以教科書作內容分析時,又會 採取空間單位,如章、節、單元、課、段、詞、句、字、頁等單位。

本研究係針對國語教科書之國際觀內容進行分析。主要在研究國語課文中,

與國際觀相關的取材內容、類別比例、走向及呈現方式等。因而測量單位主要以

「課」為主,其他如章、句、段…等附加判斷為輔。其中需特別注意的是,語言 文學在呈現美感、思想、信念。因此在每「課」當中,又主要從課文的「主題中 心思想」作為評判的依據,而並非以傳統的句、詞、語幹、段…等割裂式作零碎 的解讀或片面的劃記。往後在檢驗研究工具信效度時,也將採取這樣的標準。畢 竟,在語文領域中,國際觀除了經由表層文意賦予外,也倚重深層思想的根植。

冀從全面性的語文觀點,檢覈關於國際觀的課文內容。另外,國語教科書著重在 文意內涵的表達,本研究在分析教科書時,範圍主要以課文本文為限,其他部份 如圖片、目次、練習討論、習作等,暫不列入分析內容。

貳、分析類目說明

類目為內容歸類的標準,Burleson(1962)將類目分為兩大類;一為「說什麼」

用來測量內容實質,包含主題、特徵、人物…等;另一為「如何說」類目,用來 測量內容呈現形式。本研究採取「說什麼」類目的主題類目方式。而類目的來源 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依據理論或過去研究結果發展而成,一種是由研究者自行發 展而成(歐用生,1992)。

本研究類目主要是參考國內外學者對國際觀的說法,並依照近年來國際觀教 科書相關研究編定類目。在檢視九年一貫國小國語教科書後,依照本研究的需求 與範圍,加以審核修正與訂定。類目上也參考了國內外學者國際觀之相關研究,

如沈坤宏(1997)、蔡佩芳(2000)、王錦蓉(2003)、楊明華(2003)、彭筱婷(2004) 等人研究中所建構的成果,又整合國內外國際觀意識發展而成。

然而不同與以往學者多針對社會領域所定類目,語文領域之類目可謂付之闕 如。故本研究之類目建構,是首先專門用來分析國語文教科書之國際觀內容之類 目。將透過語文中情意、態度、技能等向度延伸,做跨年級、跨版本之國際觀課 文內容研究,以便明瞭新課程國小國語教科書中,國際觀之內容走向與呈現方式。

本研究係根據國語課文中國際觀內容屬性達成分類。主要基於「國際輸入」、

「國際輸出」、「語文的國際意識」等三個大方向,達成理念性區別,於其下再發 展成幾個主要的類目:分為「國際知識」、「國際文化理解」、「國際重要議題」、「國 際化工具」、「享譽國際」、「文學運用」等。各主類目下又分別為若干次類目,依 文本內容資源發展而成。然擬訂中須特別說明,有關涉及中國大陸等相關知識的 課文,因為目前兩岸位置不明確,在政治上的說法不一,因而定義上尚處各說各 話的狀態。由於尚未有所定論,所以本研究暫時將這類課文還是納入「國際觀」

課程的討論之中。為了分析與歸類依據方便,茲將內容走向的類型與包含的內容

呈現在表 3-4-1:

表 3-4-1 國際觀內容走向類型與呈現價值表

主類目 次類目 編碼 說 明 國

際 知 識

國際人物

(含外籍華裔)1

介紹國際人士背景、人生觀、行誼事蹟、

嘉言懿行、與影響貢獻等。

國際文學 2 介紹國際性的文學作品,含內容節錄、改寫或 讀書心得報告。

國際藝術 3 介紹國際藝術的多元呈現,如繪畫、雕刻、舞 蹈、音樂等。

國際風土地理 4 介紹國際城市、社區、建築、以及重要遺蹟的 地理位置及特色。

國際民俗文化 5 介紹人文造就之多元面向,如生活型態、習俗、

節慶、飲食文化等的呈現。

國 際 文 化 理 解

國際意識 (概念)

6 隱含國際意念雛形,且浮現各種關於地球、世 界的國際象徵。

國際體會 (構念)

7 指能夠體會「國際」的意義。並對國際概念能 夠展現較深入的感受與態度。

國際交流學習 (統整實現)

8 包含文化交流的原因、層面及方式。從實際的 印證當中,獲致感想與反饋等多重面向。

國際生命觀 9 介紹跨國界大愛精神的展現,或傳達生命交流 的國際精神。

國 際 重 要 議 題

國際課題

10 包含因國際連結所囊括的各種論題,如人權、

自由、人口、貧富差距、人道救援、疫病、國 際醫療等多重面向問題。

國際生態 11 包含全球各種生態現象,如動植物習性特色、

動植物保育、生態環境等現象。

國際科技 12

包含科技文明帶來的便捷與影響。

人性與科技 13 強調人在整個國際科技進程中,所扮演的地位 與闡發的價值、態度、思考。

國 際 化 工 具

電腦網路 14 使用電腦網路作為國際銜接的工具

國際語言 15 強調使用語言或學習語言的重要性,以做為銜 接國際的重要條件。

享 譽 國 際

國際參與 16

以揚名國際或對國際有所貢獻的各項人事為 主。(含國內人士)

文 學 運 用

舉 例 17 使用國際性取材、舉例的方式,厚實文學背景 並且豐富內容。

引 用 18

文中引用國外名言、名句,加強對內容之說服 力。

參、研究工具的信度與效度

一、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trustworthiness),係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consistency) 或穩定性(stability)而言。內容分析的信度檢定,目的在檢測研究者分析的類 目及單位,是否能將內容歸入相同的類目中,並使所得結果一致(楊孝濚,1989)。

所以內容分析的信度至少要有兩位編碼員,以獨立自主的立場,共同分析資料。

不同編碼員一致性愈高,內容分析的信度也愈高,反之則愈低。一般而言,內容 分析的信度應在 0.8 或 0.9 以上。

本研究所採行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評分者信度」:不同評分者是否能將內容歸入相同類目,其所得結果 的一致程度。

(二)「研究者信度」:在不同時間進行分析類目工作,將同一內容歸至同一 類目的程度。

本文信度分析過程如下:

(一)評分者:

為考驗研究之信度,商請二位協同研究者擔任評分員,加上研究者本身共三 位,進行信度之考驗。二位協同研究者一位為正式國小教師,為師範學院語文教 育學系畢業,擔任國小教師已有八年。第二位亦為師範學院院語文教育學系畢 業,現為語文教育研究所之研究生。

(二)信度檢驗步驟 1.抽樣:

依照隨機抽樣的方式,從所得母數(四十八本)中,以十分之一分層隨機 取樣方式,抽取信度檢定的樣本。從各版本國語課本第一冊至第十二冊,

共四十八冊的母群體中,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出五本國語課本。被

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研究者信度

+

= × 1 2

(三)信度檢定結果 ◎評分者信度:

1.相互同意度

評分員 A B

B 0.86 --- 研究者 0.82 0.82

2.評分者信度:0.94 ◎研究者信度:

1.研究者相互同意度:0.82 2.研究者信度:0.90

內容分析法信度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度,若能達到 0.8 以上甚至 0.9 的 程度,就可以達到內容分析很高的信度(楊孝濚,1989)。本研究評分者信度為 0.94,研究者信度為 0.90,介於 0.90 至 0.94 的程度,所以本研究工具可以採 納。

二、效度

效度即正確性,指測驗或其他工具確能測出其所欲測量的特質或功能之程 度。一個測驗的效度愈高,即表示測驗的結果愈能顯現其所欲測量對象的真正特 徵。Budd(1967)等人認為檢視內容分析效度方法有:評審團法(jury)、已知團體 法(Know-group)、獨立-效標法(independent-criterion)、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等(引自王石番,1989)。

本研究首先採用評審團法,由兩位邀請的信度評分員,針對研究設計、類目 定義、適切性等提出看法建議。另請教語文領域專家學者,及教育社會的專家學 者,採納其意見及看法加以修訂,以期建立「專家效度」,期盼研究類目及分析 原則,能更符合研究上的需要。

肆、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的資料處理,依資料類型可區別為兩大部分,一是內容分析法,包 含文本內容質與量的分析與統計;另一則是訪談調查的質性整理。

一、內容分析與統計

(一)針對各版本國語教科書內容做出國際觀意識之分析。

(二)採用內容分析中最常用的「次數分析」,統計四版本一到六冊共四十八本 國語教科書,國際觀課文出現課數。

(三)根據課數的統計結果,統計國際觀內容在各年級、各版本所佔之比例。

(四)針對各版本國語教科書國際觀走向進行類目歸納。

(五)針對各版本國語教科書國際觀呈現方式進行分析統計。

二、訪談處理與佐證

透過訪談的質性分析與處理,可佐證內容分析結果,並延伸內容的可觀性與 未來可行性。將由錄音紀錄之後進行編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