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所謂一張圖勝過一千個字,善用照片、圖示及表單,少用文字,可 加強概念傳達(游玉梅,2007)。以下就「 圖卡教學之相關理論」、「 溝 通符號與圖卡」 、「 圖卡教學應用在一般生之成效」 及 「 圖卡教學應 用在特殊生之成效」 四 方 面 探 討 之 。

壹 壹壹

壹 、、、、 相 關 理 論相 關 理 論相 關 理 論相 關 理 論

徐鉅昌於1987年分析出人類獲取經驗的途徑是(1)視覺經驗的約佔 40%;(2)聽覺經驗的約佔25%;(3)觸覺經驗的約佔17%;(4)味覺及嗅覺 的約佔3%;(5)其他各種有機感覺經驗的約佔15%(引自杞昭安,1999)。

換句話說,在學習過程中視覺是獲取訊息的主要管道。而視覺的形成,

是視覺生理器官將外界傳遞而來的光線,形成影像之後,經由視覺神經 系統,傳遞至大腦,再藉由心智活動形成意象。根據研究顯示(胡永崇,

1987;何東墀、林惠芬、林淑貞,1993),提供圖卡引發智能障礙學生 產生心像,有助於他們對語文材料記憶與理解的效果,協助他們學習、

保留及遷移。依照Macaire等人在1996年的分類,圖卡的教學功能可以區 分 成 “ 學 習 動 機 激 發 或 裝 飾 ” ( Motivation/Dekoration) 、 “ 資 訊 傳 遞 ”

(Information straeger)、“理解輔助”(Veranschaulichung)、“說話及寫 作 引 導 ” ( Sprechanlassund Schrei-banlass ) 和 “ 記 憶 輔 助 ”

(Gedaechtnisstuetze)等五種類別;單張的教學圖卡通常不限於只具備

單種教學功能,若搭配有適當的圖說及教學設計,圖卡可同時具備多種 以上的教學功能(游千儀,2002)。汪曼穎和王林宇(2006)認為以圖 卡為學習輔助媒介時,應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適切引導學生對於圖 卡的注意力分配,以及瞭解學習者是否擅於圖像的處理。圖像和語言最 大的不同,是圖像可以同時傳遞全面性的訊息,而語言除了受到字彙的 限制外,還要有邏輯性的分解才能夠表達抽象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交 通號誌、路徑指示等圖像,會在爭取辨識時間的原則下,在我們的日常 生活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李欣蓉譯,2005)。

在教學中學生可能因為不熟悉教學情境中的刺激,以致無法引發適 當反應,此時便需要教師的提示,而提示為一種協助方式,由協助者或 教師引導學生表現某項技能,圖卡提示(pictorial prompts)即是教師提 供圖卡來提示學生完成工作的程序,促使學生完成學習,例如以圖卡呈 現洗手的順序,學生一旦少做了某個步驟,則以圖卡提示學生應做的動 作(陳麗如,2007);其隱含的意義是圖卡要能成為提示之前,教師必 須先經過圖卡教學的歷程,學生精熟圖卡的意義後圖卡才能變成提示的 真意。Bondy和Frost(1994)發展出的一套溝通教學方案,即圖卡兌換 溝通系統(Picture Exchange Conununication System, PECS),該方案藉 由六個步驟的教學,逐步訓練個案透過圖卡兌換的方式,從要求目標物 入門,直釗能陳述或發表所見所聞。方案之作者強調該方案易學、易類 化、成效迅速且僅需成本低而又簡單的增強物與圖卡。在美國國內已造 成熱烈響應,成效遍及學齡前到青少年之溝通障礙者。當教師要教導學 生新的語彙時,可以藉由攜帶真實物品到教室或是利用教室裡的擺設,

例如:椅子、桌子、鉛筆、籃球或是黑板等;但是當教學要呈現的物件 體非常大而不易攜帶進入教室時,照片或是圖卡能解決教師的教材準備 困擾。舉例來說:假使要教導學生學會「椅子」這個語彙,教師說出椅 子的發音並同時呈現圖卡,於是學生就能即刻了解椅子的意義。

综合以上論述,得知圖卡在教學上是資訊、知識傳達的重要媒介,

它不只可強化記憶也有利於情意教學目標的達成。智能障礙兒童由於其 注意力易於分散、辨認刺激困難、短期記憶力不佳、隨機應變能力不足 及生活經驗不足等因素,導致其學習能力較一般兒童來的低弱,因此教 師常以圖卡來教導學生語彙的學習,原因不外乎圖卡具備了攜帶方便,

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複習的優點。

貳貳貳

貳 、、、、 溝 通 符 號 與 圖 卡溝 通 符 號 與 圖 卡溝 通 符 號 與 圖 卡溝 通 符 號 與 圖 卡

一般正常兒童的早期溝通方式,多是先藉由發聲和手勢表達意圖,

引起別人注意,然後藉由模仿成人說話,逐漸擴大溝通的功能和形式,

成為一個多元化的溝通系統(楊蕢芬,2005)。語彙學習是語言發展階 段的一部份,語言表達是溝通的一部份;因此教學者在設計語彙教學計 畫時,以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童來說,雖然彼此間的能力各異,但其語言 發展遲緩確是其明顯特徵,需要了解學生的語言及認知能力發展階段,

並按照該階段的特性,選擇適當的學習輔具系統。每個人可以使用多種 符號與人溝通,若按照符號表徵的程度來看,從非象徵符號到半象徵再 到象徵性符號,由簡而難分別是:動作、手勢、聲音等,到實物、手握符 號、照片、圖片、黑白線條圖等,再到說話、口語、文字等;對於具有 仿說及部分口語能力的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本研究對於溝通符號的學 習輔具界定為填滿色彩的線畫圖卡。

叁 叁叁

叁 、、、、 圖 卡 教 學圖 卡 教 學圖 卡 教 學圖 卡 教 學 應 用應 用應 用應 用 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 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

根 據 研 究 者 透 過 國 家 圖 書 館 全 國 博 碩 士 論 文 資 訊 網

( 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earch_result.jsp ) 搜 尋 系 統 逐 一 檢 視,截至二零零九年五月止,與『圖卡』教學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約有 十六篇。若以研究方向來區分:有十二篇與英文教學有關(陳美蘭,2001;

蔡麗凰,2001;梁冠平,2002;吳嘉容,2003;黃幼莉,2004;王筱筑,

2005;周鴻謀,2005;廖家珮,2005;吳蕙如,2006;劉明潔,2006;

徐名儀,2007;簡加怡,2007),另外四篇為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藍 嘉淑,1999;李美滿,2001;邱月玲,2001;卓明慧,2001)。若以研

究對象來區分:有五篇的研究對象為高中生,有七篇的研究對象為國中

續上頁

肆 肆肆

肆 、、、、 圖 卡 教 學 應 用 在 特 殊 生 之 成 效圖 卡 教 學 應 用 在 特 殊 生 之 成 效圖 卡 教 學 應 用 在 特 殊 生 之 成 效圖 卡 教 學 應 用 在 特 殊 生 之 成 效

根 據 研 究 者 透 過 國 家 圖 書 館 全 國 博 碩 士 論 文 資 訊 網

( 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earch_result.jsp ) 搜 尋 系 統 逐 一 檢 視,截至二零零九年五月止,以特殊生為研究對象之『圖卡』教學相關 研究的論文約有十八篇 (如表2-2)。若以研究方向來區分:有十五篇與實 用語文領域有關(金秀麗,1989;黃雪慧,1989;廖芳碧,2001;謝淑 珍,2001;許耀分,2002;董愉斐,2004;羅汀琳,2004;謝莉莉,2005;

陳麗華,2006;鄧育欣,2006;李允文,2007;宋沂蓁,2007;周信鐘,

2007;吳建德,2007;陳啟祥,2007),二篇為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許 靜娟,2003;陳怡君,2005),其餘一篇為不專注行為的研究(陳雅莊,

2007)。若以研究對象來區分:有三篇的研究對象為學齡前,有九篇的 研究對象為國小生,有四篇的研究對象為國中生,另外二篇的研究對象 為跨年齡;可以見得圖卡教學的使用的對象,並不只限於年幼的學齡前 兒童,即使是國中生也需要圖卡來輔助學習。若以研究對象的障礙類別 來看區分:當中十一篇屬於智能障礙,六篇屬自閉症,其餘一篇屬於發 展遲緩。在這十八篇研究中,有九篇是關於口語表達或是溝通的訓練,

可見得將圖卡運用於語彙學習是不錯的選擇。綜合以上研究結果,普遍 認為圖卡可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茲將國內圖卡運用於特殊生之相關教學 研究,依年代先後順序整理如表2-2所示。

續上頁

續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