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多感官教學之相關理論及教學成效 多感官教學之相關理論及教學成效 多感官教學之相關理論及教學成效 多感官教學之相關理論及教學成效

人們感知事物是通過多感官進行的。多種感官的教學既能讓學習者 看得見、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等方式來獲取信息,這比單一地聽老師 講課強得多。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 量的知識。以下就「 多感官教學之相關理論」、「 多感官教學應用在一 般生之成效」 及「 多感官教學應用在特殊生之成效」 三 方 面 探 討 之 。 壹壹壹

壹 、、、、 相 關 理 論相 關 理 論相 關 理 論相 關 理 論

Treichler在1967年的實驗是關於知識保留,即記憶持久性;結果顯 示: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 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

(Shams & Seitz , 2008)。Wiman 和 Meirhenry 在1969年引用Dales在 1960年提出的"經驗的椎體(Cone of Experience)",此椎體內容主要在 說明人類如何透過不同感官經驗來記憶: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 的10%,聽到內容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自 己所說和所寫內容的70%,說出自己正在做的事內容的90%(引自Betrus,

& Januszewski, 2002)。Treichler和Dales的論述是類似的,強調人們若能 經由多重管道來獲取訊息,就能璔進知識的記憶;易言之,如果教學者 讓學習者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透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知識的保留將大大優於傳統口述式教學的效果。

學 習 語 彙 的 相 關 語 彙 接 受 徑 路 管 道 包 括 了 各 種 感 官 : 觸 覺

(Tactile)、嗅覺(OIfactory)、聽覺(Auditory)、視覺(Visual)、

體位覺(Somato-Sensory)及味覺(Taste)等(Linebaugh, 1990)。洪儷 瑜(1985)針對智能不足兒童學習的缺陷增進其學習效果,提出以下建 議:1.同一教材以多種感官呈現剌激,重覆練習,可加強智能不足兒童 的學習效果;2.訓練兒童廣泛地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加入學習工作,

可以擴展其學習的管道;3.感官活勳的進行較生動、有趣、目有變化,

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感官教學(又稱視聽動觸法),以各種感官

通道增加學生學習印象;例如學一個新單字,除了依傳統的老師講解外,

並請學生一邊讀出該字給自己聽,甚至在沙紙上觸寫該字,或做部件分 析以拼圖組字(陳麗如,2007)。Gardner在1993年指出多元智力的教學 其實不是什麼新概念,許多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運用不同術語的多元智力 教學,如多感官教學(multi-sensory teaching)或多通道教學(multi-modal teaching)、全語言教學(whole-language instruction)等,只是多元智力 的教學更廣泛而系統地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與個體的智力有 關聯,並且強調運用個體的優勢智力來切入其有困難的學習項目(鈕文 英,2003)。一般而言,刺激形式越多,如同時有寫好的字、實物、圖 卡或是肢體語言,並藉意象的回憶加強反應,將會促進學習效果;因為 多種感官的回饋比單一感官更有助於學習同時重複的刺激對腦部的記憶 儲存和記憶的形式是非常必要(梅錦榮,1991)。智能障礙學生需要多 感官、具刺激性、令人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才能增進其記憶並維持注意

(朱經明,1999);因此在指導智能障礙學生學習語彙時,如果教學者 能提供多感官刺激,而學生刺激管道用得越多語言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但是卻有相關研究提出不同觀點;短期記憶是建立長期記憶的基礎,然 而來自不同形式的訊息很容易以大量組塊(chunked into)的方式進入短 期記憶,因此多型式的處理過程會降低認知的載荷,(Bagui, 1998)。

蒙特梭利在1912年倡導以多感官學習動作,在蒙特梭利學校的大部分學 生以視、聽、觸與肌動覺的綜合方式來學習(Shams & Seitz, 2008)。

最近幾年,將多重感官刺激應用於特殊教育上,已漸於歐洲流行

(Baker et al., 2003),特別是增進重度障礙學生系統化的發展也頗受注 意(Matson, Bamburg, & Smalls, 2004)。全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Asher所提出,強調配合實物、圖卡、聲音與動 作等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引自許惠菁,2006);由此看出,TPR強調以 多種感官管道來促進學習。

貳 貳貳

貳 、、、、 多 感 官 教 學 應 用 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多 感 官 教 學 應 用 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多 感 官 教 學 應 用 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多 感 官 教 學 應 用 在 一 般 生 之 成 效

根 據 研 究 者 透 過 國 家 圖 書 館 全 國 博 碩 士 論 文 資 訊 網

( 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earch_result.jsp ) 搜 尋 系 統 逐 一 檢 視,截至二零零九年五月止,與『多感官』教學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約

續上頁

度智能障礙者身上的溝通效果;研究發現四位受試在接受三種教學法教 學後,其答對百分比都有增加,並且都是「併用法」最早達到百分之百 的效杲。陳榮華和林坤燦(1997)的研究在探討手語/口語並用溝迪訓練 方案對增進中重度智能不足者溝通技能之成效;研究發現(1) 國中有五成 以上而國小學童則僅有一成左右的智障學生,能對二十個特定的手語語 彙做出正確的手語與口語反應。(2)三組中重度智障學生在語言理解及語 言表達領域之得分都有明顯妁進步。(3)國中實驗組學生無論在「肴圖說 詞」、「依照語言指示打手語」、「看圖打手語」、「看手語說詞」及

「看手語找國片」等五項成績均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趙子嫻、陳榮華 和林坤燦的研究雖然研究對象都是重度智能障礙,這二個研究都發現手 語/口語併用能促進溝通成效。除此之外,研究者透過國家圖書館全國 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earch_result.jsp)

搜尋系統逐一檢視,截至二零零九年五月止,與『多感官』教學研究主 題有關且應用於特殊生的論文約有七篇 (如表2-4)。若以研究方向來區 分:當中有二篇屬於實用語文領域的研究(鄭靜秋,1998;林玫君,2004),

另外四篇屬於英語教學研究(許惠菁,2004;范曉菁,2007;許瑞蓮,2007;

楊乃燕,2008)。若以研究對象來區分:有六篇的研究對象為國小生,有 一篇的研究對象為國中生。若以研究對象的障礙類別來看區分:當中三 篇屬於智能障礙,一篇屬自閉症、腦性麻痺及智能障礙,一篇屬於識字 障礙,一篇屬於聽覺障礙,一篇屬於注意力缺陷過動障礙。可以見得多 感官教學的使用對象之障礙類別非常廣泛,而不僅限於認知發展之感覺 動作期;由表2-4可發現,研究者們的實驗教學名稱雖然不一,但是都強 調以多重感官來促進學習。綜合以上研究可以得知,教師提供學生多重 管道的刺激,也就是學生以多感官來學習,可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 動機;鄭靜秋(1998)的研究,甚至有研究目的以外的發現:如成就感 的提升、信心的增加、得意的笑容、自發性的仿說及同儕的互動交流,

增加彼此的溝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