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圖畫書賞析教學的內涵

本節先探討賞析的定義為何,並了解審美能力在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的意義,最 後探討圖畫書賞析教學的重點與圖畫書賞析教學策略以作為本研究教學設計的理論基 礎。

一、 賞析的定義

賞析是指欣賞和分析,是從個人對美的主觀感受,進展到知識性對美的元素的分 析;包括認知的和情感的兩部分。圖畫賞析的意義,是透過和圖畫的直接接觸,以審美 的態度融入於圖畫書中,使我們從觀賞的過程中獲得美感價值,拓展美感經驗的層面,

增加對圖畫形式和內容的了解並豐富個人的價值經驗;如此一來,在日後面對圖畫作品 時,才能享受圖畫所帶給我們的感受,並做更正確的評價與分析(呂燕卿,1992)。

二、 審美能力在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中的意義

美國當代美術教育家艾斯納(E.W. Eisner﹐1857-1933)聲明:「藝術品本身不會說

話。它們指對那些經過學習與理解的觀眾,才說該說的話。」欣賞一幅畫,不能只是 滿足視覺上的享受,更要進一步領會畫裡的圖像與意境的傳達。在圖畫書的賞析過程 中,不應該忽視圖畫書中的視覺要素、媒材技法、創作者的藝術風格。教師也可以藉 由圖畫書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歷程引導兒童發現圖畫書的潛在意涵,並使兒童對 美學的反應更加深刻。美國造形教育先驅阿沙‧杜(A.W.Dow﹐1912)主張「美術教育 非為提高描繪的能力,而是給予人人養成鑑賞的能力。透過兒童的繪畫學習,給予形、

色、調子和設計的了解,增加兒童對美術的理解和鑑賞。」因此從學校到社會,充分 的欣賞教育活動是不能被忽視的。從一件藝術品開始,不管是知性的鑑賞還是感性的 欣賞,都能讓兒童漸漸關心美術文化的活動,爾後兒童也就會習慣關懷生活環境中視 覺的美。美的欣賞活動本來就存在於生活的許多角落,美術教育可貴的地方在於它能 符合自動學習的原則,在適當的引導下,學生能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發現美,探索美,

關心美,創造美,並生活在美的世界裡。

兒童圖畫書是結合美術與文學的真、善、美綜合表現;圖畫書的作者不只是藝術 家,而且也是孩子的心靈導師。讓孩子從小欣賞圖畫書,不僅可以學習美術的圖像符 號,同時也可以學習文學的語文符號,是培養藝術鑑賞能力的基礎教材。圖畫書可以 說是孩子走入閱讀世界的第一類接觸,圖畫書裡的圖畫更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的藝術作 品。賴玉敏(2003)認為圖畫書最大的特色在其視覺性,圖畫是最佳的「視覺語言」,它 能突破時空背景與人種的隔閡。圖畫書的圖,除了可以幫助孩子及早習得閱讀習慣的 方法外;還為孩子建立映像檔案、培養美感經驗的一片好大花園。而學者張湘君(1999) 提出圖畫書有益於提升兒童審美能力理由有:

(一)圖畫書的插畫符合兒童生活的經驗

圖畫書的插畫是為兒童設計的,在內容、形式、色彩、觀點都以兒童發展與需要 來考量。較能接近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想像的事物。

(二)圖畫書富含有多樣性的繪畫形式與風格

現代圖畫書具有多樣的繪畫風貌,從創作的媒材、技法、表現風格可說是五花

八門。不同形式或媒材的插畫,呈現多變的美感風格,是最能豐富兒童的視覺經驗。

(三)輕便、流通容易

圖畫書雖然不像名畫般的氣勢與震撼力,但因輕便且隨手可得,故能發揮的影 響力遠比於名畫般的魅力。

(四)可以大量生產,利於全民美育的推廣

圖畫書是透過印刷完成的藝術品,可以大量生產。在美術教育推廣發展下,自 然形成一種無遠弗界的力量。不必藉由電子媒體或任何硬體設備就能產生影響力。

(五)呈現畫與畫之間節奏感及整體關係,有獨特的趣味

圖畫書中的插畫,有許多是以連作形式出現,能呈現畫與畫之間的節奏感。透 過圖與圖之間的關聯與互動所形成一種含有時間性的藝術。

三、 圖畫書賞析教學重點

曹俊彥(1989)認為兒童讀物和課本,幾乎是兒童每天必然會接觸到的一種文化產 品,讀物中的圖畫很自然地成為兒童美術欣賞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分。尤其是 書中的圖畫,許多人一拿到新書時,總會翻一翻看看裡頭有些什麼畫。當兒童透過文 字去欣賞圖畫,或是透過圖畫去欣賞故事內容,都是很自然而然的方式去接近圖畫,

也很自然的欣賞這些圖畫。這和欣賞牆上的名畫不同,因為圖畫書是融合了文學和視 覺藝術的有機藝術結合體。文學藝術和視覺藝術在形式上雖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皆有 傳達意義,引發情感和描述的特質,尤其在視覺圖像上對讀者情緒上更具有影響力。

兒童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從圖像上的線條、形狀、色彩、質料等視覺元素的感受 比文字上的敘述來得快。因此帶領兒童欣賞圖畫書,來拓展其審美知覺和美學是最佳 的藝術活動。圖畫書的賞析教學,賞析者必須透過「文字」與「插畫」兩種符號系統 來探索作者與繪者的創作意念。

(一)文字賞析部分

文字是圖畫書中另一種訊息的來源。由於圖像呈現的是定格的畫面,這十文 字便扮演著穿針引線的角色。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圖畫書之美時,除了討論與分 享故事內容之外,也要進行故事的欣賞與作者的相關背景等部分。

(二)插畫賞析部分

圖畫書中的插畫蘊含藝術性、文學性、美學的種種元素,透過賞析活動,更 能將圖畫書所蘊含的豐富特質傳遞給兒童,開啟兒童多元化欣賞圖畫書的藝術之 窗。以插畫賞析而言,其活動目標應包含插畫象徵意義的理解、插畫美感的欣賞、

插畫品質的批判(蘇振明,1990)。教師在進行導賞教學時,對於圖像意涵的解 說與傳達、圖像視覺元素的表現、圖像藝術風格的構成,以及圖畫書整體給人的 感覺,都能成為圖畫書賞析教學時的重點。

藝術欣賞,是指面對藝術品時,能以審美態度融入作品中,享受圖像傳達出來的 美感與意義,因此在欣賞過程中,獲得美感經驗與美學知能。藝術品的欣賞方式,學 者各有不同觀點,有的注重感覺體驗,有的注重分析批評。布勞第(H.S.Broudy﹐1981) 提出美感審視的技巧,他主張引導觀賞者從描述感覺要素(線條、形狀、筆觸、色彩和 明暗等特徵)和媒材、技術的特質,進而分析形式的組織(平衡、反覆、韻律和對比等),

以及解釋作品中表現性的意圖(如沮喪、寧靜、緊張、衝突、高貴、同情等)。

1980年代美國藝術教育家—米特勒(Gene A.Mittler)在《藝術教育月刊》中提出藝 術史與藝術批評兩領域來探討鑑賞要素。研究者認為對於圖畫書賞析活動,可從藝術欣 賞與藝術創作兩方面來進行。可從米特勒提出的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個步驟來著 手:

1.描述(Description):感官對作品的題材、造形與色彩、藝術要素的性質、形式等 做簡單的描述。

2.分析(Analysis):分析圖畫書的圖像所用的材料、技法及其特性,以及形式品質之 探討,包括部分與整體間之關係,以及使用何種美的原理把諸藝術要素組織為一整 體。

3.解釋(Interpretation):有關解釋作品所傳達的觀念與意義。對於文字與插畫表現

內涵的探討。及作品 所含有的氣氛、感情、觀念或思想等的研究。

4.評價(Judgement):對作品之優劣與價值做合理的判斷,並述其理由。

貝爾蘭(Arnold Berleant﹐1970)說:「藝術的鑑賞教學必須有三個過程,即感 知(apprehending or seeing)、欣賞(appreciating)、瞭解(understanding)。」

感知是知覺的活動、欣賞是感情的活動,而瞭解是知性的活動。有了這三種活動,

才真正的做到藝術的鑑賞(王秀雄,1990)。在許多藝術批評模式中,以費德曼 (David Henry Feldman)的傳統藝術批評過程較為廣受採用(黃壬來,1988)。費德 門所發展的美術批評程序,包含敘述、形式分析、解釋、評價四個步驟:描述就 是圖畫中所見視覺要素,如線、形、色及色調、形象、內容;分析形式則是分析 圖畫裡各部分間組合的情形;解釋是推知藝術家透過圖畫想表達的觀念表;而評 價則是就一本圖畫書與其他同類圖畫書作比較,而評以等第。

上述幾種欣賞模式,都注重觀察、描述、分析及內容意涵的了解,不同的是審美 觀察是以了解為目的,藝術批評則是以價值判斷為終結。審美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

而是經後天教育與訓練而獲得。然而每一本圖畫書都是藝術家結合文字與美術的綜合 表演,如此真、善、美的精神。如能讓兒童從小接觸圖畫書,對於將來親近藝術的態 度與賞析藝術的知能一定具有很大的潛移默化的幫助。

圖畫書是精鍊語言和藝術畫作共同的結晶,其組合的變化多端,不但能吸引兒童 的目光,更能提升兒童美感經驗。然而文字和圖畫要如何相搭才能成為藝術,這是有 基本的原則可供參考的。這基本的原則包括反覆、漸層、對稱、均衡、調和、對比、

比例、節奏、完整及單純等條件(凌嵩郎,1989;歐陽中石,1997)。這裡所提到美 的原則,就是上一節視覺藝術教育中造形內涵中美的原理原則;也是本研究運用在圖 畫書賞析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本研究主要作用是希冀藉由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兒童 的藝術美感,以及經由對美感的體認,延伸至藝術創作活動中。

四、 圖畫書賞析教學步驟

圖畫書賞析,本身應該是一種有趣且生動的創意教學活動,藉由適當的賞析策略,

設計優良的圖畫書賞析教學方案,提升兒童對學習藝術的興趣與美感知覺,進而增進 兒童的藝術創作能力。蘇振明(1994)提出美術導賞是引導觀眾去親近藝術品的審美活 動,導賞員所要做的任務是將「美術品」和「觀眾」之間,做好良性的視訊溝通。為 了兼顧導賞「目標」和「過程」的學習效益,導賞者應採取下列「導賞原則」(蘇振 明,1990):

(一) 主動參與:交互討論時,應鼓勵兒童積極參與表示意見。

(二) 創造思考:同一幅插畫允許不同角度的解說,屏除固定答案的思考。

(二) 創造思考:同一幅插畫允許不同角度的解說,屏除固定答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