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視覺藝術教育中的造形原理意涵

一、 造形原理的內涵

「造形」一詞在今日已不再是設計藝術家專用的名詞。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隨 處可見美妙、生動、奇幻的各種造形事物,無論在視覺、感覺、觸覺,甚至是心理知 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或形態上體驗及經歷造形多采多姿和千變萬化的效果,如 果說人類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充滿造形活動,那也不為過。

(一)造形的意義和目的

凡是透過視覺方式所表達的可視、可觸等知覺成形活動,皆稱之為「造形」(邱

永福,1987)。造形在廣義上的詮釋乃是透過人類視覺器官,將由外界所接受到的訊息 或景況轉換成有意義的形。狹義的「造形」是指,經由人類心中的意念或外界的自然 法則,透過媒介完成一個形的過程(林崇宏,1995)。造形也必須使我們在視覺上、觸 覺上、心理上得到某種程度的感受,此亦為造形的內涵。簡單來說,任何一項有形的 作品,均有造形的意義,但並非每一創造的作品均能表現出造形的內涵(邱永福,1987)。

因此,凡是透過創作者在思考過程中,表達出可以用眼睛看,可以手觸摸所形成 的活動,均稱為「造形」。造形可以滿足人類的生活欲望和需要,為人類現有的生活境 界,塑造更美好的生活水準。

造形的目的有四項,即審美性、實用性、經濟性、創造性。造形的目的在求「美」,

它能鼓舞我們的精神,為心靈帶來喜悅。造形除了達到美的目的外,亦與科學有關,

因而有實用性的考量,如多功能的產品造形;有了經濟性,才能大量生產家具或產品,

因為有了創造性,才能提高人類生活的品質(林崇宏,1995)。

(二)造形的領域

造形的領域和內容包含的範圍很廣,它不但涵蓋整個造形藝術(繪畫、建築、雕 刻、工藝),也包括任何美的物體。為了方便傳述與整理,乃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分類。

由於分類的方法不同,造形的類別與名稱相當分歧。王銘顯教授認為造形的種類繁多,

但依造型活動的性質可概分為表現(Expression)、傳達(Communication)與生產 (Production)三大類。也可依用途區分為純粹造形與機能造形,就是著眼於造形的目 的和用途的分類方法(蔡清田,1994)。

而呂清夫(1984)基於實用的觀點,從詞義、形成、用途、體積、材料、感覺、地 理、造形要素、形式原理等,區分三十餘種造形類別。依呂清夫在《造形原理》一書 裡將造形的分類,如下表(2-1):

表 2-1 造形的分類

分類法 舉例

詞意分 造形作品(產品、雕刻等)、造形創作(塑造、構成等)

形成分 自然造形(鵝卵石、雞蛋、河岸)、人工造形(建築、雕刻、產品等) 用途分 純粹造形(繪畫、雕刻、插花等)、實用造形(建築、工藝、產品)

體積分 平面造形(繪畫、攝影、印刷)、立體造形(雕刻、產品)、環境造形(庭園、

都市計畫)

材料分 紙材造形、木材造形、陶瓷造形、金屬造形、塑膠造形

感覺分 視覺造形(繪畫、攝影)、觸覺造形(雕刻、陶瓷)、空間造形(建築、庭園)、

視聽造形(電影、電視)

地理分 中國造形、埃及造形、法國造形、美國造形 造形要素

有機造形、幾何造形、質感造形、空間造形、動態造形、光線造形 形式原理

平衡造形、對稱造形、比例造形、對比造形、調和造形

(資料來源:引自呂清夫,1984,頁 18)

另外,林書堯教授在談到各種造形分類的特性時舉出,過去的基本造形活動有三 種分類方法:

1.依主體性的活動現象所表現的造形內容

是以人的心理狀態所表現的形態特質為分類基準,偏重思想觀念所表現的形式,如 具象的、抽象的、實用的、純粹的,或造形性、表現性、幻想性的造形等。

2.依視覺性的自然現象所顯像的造形內容

為人的視覺現象,是屬於自然的表面存在現象,包括非物質性與物質性。非物質性 造形如平面、立體的;實質、空虛的;遠、近的;大、小的造形等。物質性造形則 是素材的自然形態之特徵而聯想,如點材、線材、塊材,或木材、石材、金屬造形 等。

3.依客體性的存在現象所構成的造形內容

指以專門性術語,只是客體的存在現象中帶有秩序、形式組合或構成的方式,如統 一、調和、均衡、律動等特徵之造形(蔡清田,1994)。

蔡清田(1994)認為造形分類時應該注意兩項基本原則:1.符合定義;2.以藝術性 特徵為主。其分類如下:

(1)依造形來源分:人工、自然造形 (2)依實用性來分:純粹、實用造形 (3)依空間性來分:平面、立體造形

(4)依造形元素分:點、線、面造形等

(5)依製作材料分:紙材、石材、木材、金屬、陶瓷造形等 (6)依構成原理分:平衡、對稱、穩定、律動、統一造形等 (7)依表現形態分:自然性、表現性、幻想性造形等

(8)依造形題材分:人物、動物、花鳥、家具、文字造形等 (9)依造型風格分:巴洛克、抽象主義、包浩斯造形等

雖然造形的領域既寬且繁,且各有不同的分類觀點,但自然界中,各種有形的事 物很難界分完整,各造形都具有雙重類形的特點,彼此互相關聯。本研究則是期望透

過圖畫書中的造形要素與形式原理為教學目標,因此本研究以造形構成的要素與形式 原理為主要研究範圍。

(三)造形要素

任何事物均有其構成的要素,例如我們畫一個圖形,無論用什麼工具或材料,只 要是用肉眼看得見,它就一定具有形狀和大小,也會顯現出色彩,而其所依託的材質 具有材質感。這些形狀、大小、色彩、質料等性質,就是構成物體或造形的要件,即 所謂的要素(楊清田,1996)。

構成的要素雖然複雜,但有其一定的範圍。呂清夫(1984)在《造形原理》一書 將造形構成要素分為形態、色彩、質感、空間及時間(包括動態及光線)。形態乃是具 體而微的造形,佔有最重要的地位;而色彩與質感屬於比較具體的要素,可列為物質 性的要素,時間與空間則屬於比較不具體的要素,可列為非物質性的要素。

丘永福(1999)認為造形的探索應由造形要素入手,這是任何造形活動不可或缺 的因素,造形要素之構成包含形態、色彩和材質三者。

林崇宏(1995)則認為造形設計要素可概括區分為形態、色彩及質感等外在的表象 要件,以及屬於內在的空間感與機能等兩個範疇。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研究者將造形要素統整成表 2-2:

表 2-2 造形的要素

要素 表現與構成

形態 點、線、面、體

色彩 色相、彩度、明度

材質 (肌理)

視覺質感、觸覺質感

空間 平面空間、立體空間

時間 動態

(研究者整理)

茲就表 2-2 造形要素中的形態與色彩,依丘永福(1999)、蔡清田(1996)解釋,羅 列如下:

1. 點:是一種具有空間位置的視覺單位,理論上沒有向度的連續性和擴張性,但在事 實上卻具有相對的面積和形狀。點的判斷完全取決於它所存在的空間,無論他以任 何大小和形狀出現,只要在整體空間中被認為有集中性,並且也是最小視覺單位 時,皆可以認定是點的造形。康丁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1944)認為: 「點 可以有無數的造形:它可以是鋸齒狀的圓,傾向於一種幾何形,甚至發展為自由形;

它可以是尖的,傾向於三角形;比較安定的形狀,就傾向於四角形;邊呈鋸齒狀的,

鋸齒可大可小,呈不同形態;圓幾乎沒有界限可定,領域無限。」(吳瑪利,1985) 在圖 2-1 我們可以看見點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圖 2-1 點的形態舉例

(資料來源:引自吳瑪悧,1985,頁 24)

2.線:是一種具有長度的「一度空間」,雖然在理論上沒有寬度和深度的擴張性,實 際上卻具有相對的面積或體積成分在內。康丁斯基認為依線的方向特徵,水平線 給人的感覺是冷而穩定,垂直的線暖而有延伸運動,對角線是冷熱無限運動,而 弧線與波浪線則是張力更大、更有變化。線有兩種基本形態分別是直線和曲線,

直線是點的移動軌跡不變所形成的線,具有明確的方向性。曲線則是點的移動軌 跡恆變所形成的線,沒有一定的方向性。大智浩(1968)指出,直線:強性、明晰、

單純、頑固、直接,具有男性性格;曲線:優雅、柔軟、高貴、間接,女性的纖 細、柔和表現無遺。線也是造形藝術表現的重要基本元素,其單純性僅次於點,

但造形表現非常強;除了色彩之外,線幾乎能表現造形上的所有形態,包括二次 元的平面形體,以及三次元立體物,都能以輪廓線作為表達的媒介。

3.面:是由長度和寬度二次元共同構成的二度空間。面不僅是線的移動軌跡,也是許 多人為技法所創造的多樣的形。形的決定要素是輪廓線,凡符合這個條件的平面 空間,皆被認為形。大體而言,形可區分為幾何圖形和自由形兩種類型。幾何形 直線給人簡樸、明確、強硬和理性的感覺;自由曲線則給人尖銳、強烈、活潑而 明快的效果。幾何直線給人簡潔、圓潤、確實的感受;自由曲線則具有柔軟、優 雅而抒情的趣味。

4.體:是由長度、寬度和深度三次元共同構成的三度空間。在實際上,立體的形態以 實質占據空間,無論從任何角度皆可通過視覺和觸覺以感知它的客觀存在。從構 成的特性來看,可將「體」分為半立體、點立體、線立體、面立體和塊立體等數 種主要類型。在形態特徵方面,幾何形體給人明快、秩序的感覺,而自由形體則 較複雜與多變。在幾何形體中,圓體感覺豐潤、柔和而流暢;方體堅定、剛強而 穩重 。

5.色彩:是構成形態的要素之一,也是眼睛受到光線刺激所引起的感覺作用。色彩的 種類可分為無彩色(黑、白、灰等)和有彩色(紅、黃、藍等)。色彩還有三屬性:

(1)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區別各個不同色彩的名稱和符號。

(2)明度:指色彩明暗的程度。

(3)彩度:指色彩的飽和程度或純粹度。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明度的屬性最能決定色彩的輕重感,彩度次之,色相的影響 力最小。

a.明度方面:高明度感覺輕,中明度次之,明度愈低,感覺愈重。

b.彩度方面:高彩度的感覺輕,中彩度次之,低彩度最低。

c.色相方面:暖色系的色彩感覺輕,而寒色系感覺重。

不同的色彩屬性對人產生的感覺聯想也不同。情感的發生是主觀的,但也具有共 通性,依邱永福在《造形原理》一書裡將色彩要素可以歸納出如下表的反應,如下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