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Copied!
1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 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Students ' Drawing and Form Performance Through Picture Books Appreciation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the Middle-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研究生:張妙如 指導教授:蕭寶玲.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

(2)

(3)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An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Students ' Drawing and Form Performance Through Picture Books Appreciation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the Middle-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 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Student:Miao-Ru Chang Advisor:Professor Bao-Ling Hsiao﹐Ph.D. August 2012.

(4)

(5) 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 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Students ' Drawing and Form Performance Through Picture Books Appreciation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the Middle-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y Miao-Ru Chang.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 of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The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ugust 2012 Thesis Supervisor: Professor Bao-Ling Hsiao﹐Ph.D. 中華民國一〇一年八月.

(6)

(7) 謝辭. 歷經四個暑假,完成這篇謝誌後,代表著我終於可以擁有美好的假期了,四 年前幸運的拿到正式教師資格,同時也幸運的再次踏進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穿 梭在校園及系館再也熟習不過了。感 謝 台中教 育 大學 陪 伴我 成 長 , 讓我 留 下 美好的求學記憶 。 很幸運地,一路走來,受到許多師長、同學、親友的幫助與鼓勵,讓我能順 利完成論文的撰寫。其中特別感謝 蕭寶玲老師細心、耐心、貼心、用心、愛心 「五心級」的指導,在這兩年來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老師敞開大門讓我的教學研 究與想法有了揮灑的空間,也適時的在關鍵之處給於提點,更總是貼心提醒該準 備的文件,真的由衷感激;另外,也要感謝擔任本論文口試委員的 黃嘉勝教授與 葉忠達教授,二位在開學前夕撥冗前來,不吝給予我諸多指正與建議,讓本論文 能有更進步的空間,在此致上最高的謝意。 另外,謝謝研究所求學中的益友們——瓊文、欣容、嘉琪、瀅瀅、穗文、月 英、莉云、麗如、美玲、美鳳、建中、瑋真、麗英,四個暑假求學日子因為有大 家陪伴與鼓勵真的很難忘;還要感謝擔任本論文教學實作對象三甲和四甲十二位 孩子們,因為你們的貼心、努力與真心的回饋,讓我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感動,師 生一場,真的是很棒的緣分。在此也要感謝擔任協同觀察者角色的龔老師與護士 姐姐-蕙如,因為有你們的協助與支持,讓我可以順利完成研究。 最後,僅以此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爸媽,因為有您們的養育與栽培,才有現 在幸福的我。永遠以身為您們的女兒為榮!我愛您們!. 妙如 謹誌 2012.

(8)

(9) 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 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學生:張妙如. 指導教授:蕭寶玲.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圖文結構完整的圖畫書,除了具備好的故事內容、多元的繪畫風格,可以說 是一種創造視覺效果的藝術品。根據多種面向的研究發現,透過圖畫書融入之課 程設計,可達到視覺藝術教學的特定目標。 本研究透過圖畫書中視覺元素的探討,發展以造形要素與造形原理為課程目 標之教學模式,並以國小中年級學生為對象,探究此模式之可行性。研究者採取 行動研究法,先從相關文獻分析,進行教學設計,於試探性教學後,評估學生學 習成效,再進行教學設計修訂與正式的教學研究。 本研究藉由圖畫書賞析,讓學生習得視覺藝術中的造形要素與造形原理;除 可提高學生鑑賞興趣與藝術創作能力之成長,進而提升藝術知覺,並累積美感經 驗。 在正式教學實施後進行教學檢討,思考如何運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來發揮圖 畫書特性,並透過圖畫書的視覺元素,來引導學生觀察與認識。藉由教學過程與 學生學習成效,對圖畫書教學,提出教學檢討與行動研究反思。 最後提出以下結論: 一、 經由賞析教學的引導過程,學生能對圖畫書作初步的審美與表達,其觀 察力也有所提升。 二、 在學生學習心得方面,研究者總結各單元學生的學習心得表,發現在最. i.

(10) 喜歡的課程中,以「欣賞同學作品」的比例最高,皆達六成以上。而感 到最困難的項目中,大多以「不覺得困難」的比例較高,顯示學生對於 研究者所設計的課程活動,皆可勝任並感到興趣。 三、 從學生自評表中與學習活動中得知,學生在各方面的學習態度給於自己 的分數很高。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對於圖畫書教學充滿興趣 與好奇,都能在愉悅的氣氛下完成創作。. 關鍵詞:圖畫書、圖畫書賞析教學、繪畫與造形表現、行動研究. ii.

(11) An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Students ' Drawing and Form Perfor ma nce Thro ugh Pict ure Boo ks Apprec ia t io n Teac hing —A Case Study of the Middle-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tudent:Miao-Ru Chang. Advisor:Bao-Ling Hsiao.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Picture books with complete graphic structures that have good stories as well as diverse painting styles are so-called creations of arts with visual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multi-oriented researches that curriculum designs merged with picture books can achieve the specific goals of the visual art teachings. In this study, the visual elements of picture books were focused to develop the teaching modes of the course objectives with form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In the meantime, the authors attempted to adopt the students of third and fourth grad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s the subject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ode. The authors appli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started wit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to performed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s, assessed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students after the pilot teachings, and then modified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s as well as the formal teaching studies. By appreciations of picture books, the students learned the form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visual arts in this study. That not only improved the appreciation interests and artistic creation abilities to enhance the art perception, but also accumulated aesthetic experiences. The reviews of teachings were hol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s of. iii.

(12) formal teachings and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were considered how to use them to exer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books. We also tried to guide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recognize with the visual elements of picture books. We proposed the teaching reviews and the reflections of action research on teachings of picture books with the teaching processe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students. Finally,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is study wit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With the guide processes of appreciation teachings, students possessed the preliminary abilities of aesthetic and expression about picture books in the meantime the observation abilities were also enhanced. 2. On the learning reflections of students, the authors found the most favorite courses that were concluded with the units of learning tables by researchers were “the appreciations of classmates’ work pieces”, which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more than 60%. And among the most difficult items, the option of “do not fell difficult”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that indicated the students were competent and interested in the curricular activities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s. 3. From the self-assessment forms of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students evaluated themselves with very high scores in all aspects of learning attitudes. The researchers also found that students were with full interests and curiosities in teaching processes of picture books, and they completed their creations in the pleasant atmosphere.. Keywords: Picture books﹐Picture book appreciation of teaching﹐Drawing and Form Performance﹐Action Research. iv.

(13)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視覺藝術教育中的造形原理意涵 ................................................................. 9 第二節 圖畫書的內涵與特性................................................................................... 20 第三節 圖畫書賞析教學的內涵............................................................................... 27 第四節 圖畫書相關教學與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情境 .......................................................................................... 42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 46 第五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 ..........................................................................................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析................................................................................... 57 第一節 研究歷程...................................................................................................... 57 第二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2 參考文獻 ........................................................................................................................... 134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138 附錄二 前測問卷 ............................................................................................................. 139 附錄三 後測問卷 ............................................................................................................. 140 附錄四《小黑魚》試探性教學課程................................................................................. 142 附錄五 圖畫書導賞教學活動~正式課程設計 ................................................................. 144 附錄六 賞析學習單.......................................................................................................... 152 附錄七 學習心得表與自評表 .......................................................................................... 158. v.

(14) 附錄八 教師教學觀察檢核表 .......................................................................................... 160 附錄九 教師教學檢核表 .................................................................................................. 161 附錄十 教師教學省思日誌 .............................................................................................. 162 附錄十一《母雞蘿絲去散步》 投影片線條設計 ........................................................... 163 附錄十二《田鼠阿佛》學生拼貼作品............................................................................. 164. vi.

(15) 表目錄 表 2-1 造形的分類 .............................................................................................................. 10 表 2-2 造形的要素 .............................................................................................................. 12 表 2-3 人對色彩的感情反應之聯想 ................................................................................... 15 表 2-4 造形要素與原則的教材 ........................................................................................... 19 表 2-5 圖畫書教學相關研究............................................................................................... 34 表 3-1「圖畫書的喜好與選擇標準」前測結果表 ............................................................. 42 表 3-2「美勞課繪畫經驗、興趣與態度」前測 結果表.................................................... 44 表 3-3 資料處理及編碼方式............................................................................................... 48 表 3-4 圖畫書教材分析表................................................................................................... 50 表 3-5 試探性教學內容摘要............................................................................................... 52 表 3-6 正式教學內容摘要................................................................................................... 53 表 3-7 教材重點分析 .......................................................................................................... 55 表 4-1《小黑魚》單元導賞學習單內容整理..................................................................... 63 表 4-2《小黑魚》單元學習心得表內容整理分析 ............................................................. 65 表 4-3《小黑魚》單元學生自評表內容整理統計 ............................................................. 67 表 4-4《母雞蘿絲去散步》單元導賞學習單內容整理 ..................................................... 99 表 4-5《田鼠阿佛》單元導賞學習單內容整理 ............................................................... 100 表 4-6《自己的顏色》單元導賞學習單內容整理 ........................................................... 101 表 4-7《大獅子與小紅鳥》單元導賞學習單內容整理 ................................................... 102 表 4-8《母雞蘿絲去散步》單元學習心得表內容整理分析............................................ 106 表 4-9《田鼠阿佛》單元學習心得表內容整理分析 ....................................................... 109 表 4-10《自己的顏色》單元學習心得表內容整理分析...................................................111 表 4-11《大獅子與小紅鳥》單元學習心得表內容整理分析 .......................................... 114 表 4-12 各單元學生學習自評表 ....................................................................................... 118 表 4-13 母雞蘿絲去散步單元學生作品圖........................................................................ 119 表 4-14 田鼠阿佛單元學生分組作品圖 ........................................................................... 120 表 4-15 自己的顏色單元學生作品圖 ............................................................................... 121 表 4-16 大獅子與小紅鳥單元學生作品圖........................................................................ 122 表 4-17「圖畫書的喜好與相關經驗」後測結果分析表.................................................. 123 表 4-18「繪畫經驗與繪畫行為之改變」後測結果分析表.............................................. 124 表 6-1 協同觀察者填寫之教師教學檢核表整理 .............................................................. 161. vii.

(16) viii.

(17) 圖目錄 圖 2-1 點的形態舉例 .......................................................................................................... 13 圖 3-1 研究流程 .................................................................................................................. 41 圖 4-1 學生正在為母雞蘿絲裝飾線條 ............................................................................... 69 圖 4-2 學生將透明片套上色稿 ........................................................................................... 70 圖 4-3 欣賞學生的母雞蘿絲線條設計 ............................................................................... 70 圖 4-4 用黑色簽字筆創作................................................................................................... 71 圖 4-5 上台秀出自己的作品............................................................................................... 71 圖 4-6 田鼠阿佛圖畫書賞析活動 ....................................................................................... 76 圖 4-7 分組活動挑選圖片與適合的紙張............................................................................ 78 圖 4-8 田鼠阿佛創作活動................................................................................................... 78 圖 4-9 田鼠阿佛作品賞析活動 ........................................................................................... 79 圖 4-10 自己的顏色圖畫書與動畫欣賞 ............................................................................. 84 圖 4-11 練習調色與觀察相似色的不同.............................................................................. 84 圖 4-12 自己的顏色創作活動 ............................................................................................. 85 圖 4-13 自己的顏色作品欣賞活動 ..................................................................................... 86 圖 4-13 大獅子與小紅鳥圖畫書賞析活動.......................................................................... 91 圖 4-14 秀出自己的創藝創作活動 ..................................................................................... 94 圖 4-15 大家來評藝作品欣賞 ............................................................................................ 95. ix.

(18) x.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探討以圖畫書賞析來提升中年級學生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本章共 分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研究範 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倪再沁認為藝術教育是造就一個可以成為小畢卡索的假象,還是孕育無數可以欣 賞畢卡索的群眾(林千鈴,2003)。藝術教育的領域大致可分表現活動和鑑賞活動兩大 歷程,但長久以來,台灣的視覺藝術教育多偏重於形式的訓練與學習,媒材的運用與 技法的練習而忽視藝術鑑賞陶冶,以致快速變遷、科技也日新月異進步的後現代社會 失去了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王秀雄,1990)。新的藝術教育,其繪畫的形式隨著時代進 步與現代藝術思潮的演進,在新的藝術教育觀念下,已經由描繪階段走向造形與美的 秩序的尋求。把繪畫當作是遊戲和美的感性活動,從創造與自由發表的學習過程中, 不斷的產生新的經驗和美的感受,來滿足兒童學習的興趣與心靈上的需求。 現代藝術教育家強調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因為在生活環境裡充滿著視覺形象的訊 息,各種視覺形象與符號透過媒體大量傳播或資訊系統的傳達,也傳送了思想、信仰 及價值觀念(夏勳,1969)。而當今的藝術教育不再只是為了要造就學生成為藝術家, 而是能培養出傑出的欣賞家,應透過多元的藝術教學內容,提供視覺美感閱讀的訓練, 以增進兒童的美感感受力,藉由鑑賞作品的過程,透過感性的美感觀察及理性的批評 分析,使兒童獲得鑑賞的樂趣,領略藝術作品所傳達出的情感意念及經驗,進而享受 視覺世界的多樣性(林千鈴,2003)。審美能力與興趣是一種內化的養成,在成長學習 中的深刻感動,將延續到之後的生活中,或應用在其日常生活,或對各類的藝術創作. 1.

(20) 引發再學習的動機,因此宜落實審美能力與興趣的培養。 所謂的新時代美術統合藝術課程,其統合的意義是要讓學生對創作活動與審美活 動統合為一體,美術課不再只是畫一畫、玩一玩、貼一貼就好,而是讓學生在創作後 有審美與討論的時間,或從藝術欣賞中獲得經驗,再延伸創作與發表活動。(蘇振明, 2000)美術教育不一定要從畫圖開始,也可以從藝術欣賞下手,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說故 事,欣賞圖畫書一樣可以進入藝術。 近年來圖畫書的出版在量的擴展與質的提升下,漸漸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將圖畫 書帶入教室,與孩子們一起分享,圖畫書就是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孩子喜愛、讓老 師熱愛。但教學重點大多是強調內容本文的理解與認識,或是融入故事主題的教學, 往往忽略了圖畫書中的視覺元素所扮演的角色。 「看」也是一種學習的活動,而圖文結 構完整的圖畫書,除了具備好的故事內容、多元的繪畫風格,可以說是一種創造視覺 效果的藝術品。所謂的藝術品就是能將意念用具體的形像呈現,而觀賞者也能把自己 的意念依附其上,圖畫書對於兒童的「視覺圖像教育」 ,更是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兒 童圖畫書的內容題材適合兒童閱讀,且圖畫書上的插畫風格具多樣性,透過兒童圖畫 書的滋養,讓兒童在成長中接觸精美的插畫作品,以成為「審美」教育的捷徑(曹俊 彥,1997) 。圖畫書的插畫使用的媒材廣泛、表現形式豐富、風格手法多樣,是一個絕 佳的藝術學習對象。優秀的圖畫書是成人文明給小孩的一份禮物,對他們文字識讀能 力限制下的體貼,讓他們愉悅的進入文學與視覺藝術的殿堂。圖畫書可以觸動閱讀興 趣,更能涵養美學素養,發展藝術教育。 學者蘇振明在一場演講中曾以「圖畫書是永不關門的家庭美術館!」 「穿越圖畫的 小門,就可以走進美術館大門。」 「想要走進美術館,記得先打造一把審美鑰匙」這三 句話來當開場白(徐素霞,2002)。這三句話說明了圖畫書的藝術表現幾乎涵蓋了所有 美術的表現方式,由於圖畫書取得方便,就像是一個可以隨時參觀的紙上藝廊。每一 本圖畫書都有不同的藝術風格,不但能讓兒童享受閱讀的樂趣外,更能深入造形藝術 的世界,進而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力。圖畫書比文字更能精確的表達場景空間、 造形色彩細節,具有「一目了然」的特性。因此圖畫書具有其他書籍無法表現的長處 2.

(21) 和趣味美感。 近十年來以圖畫書為主題之研究有日漸增多的趨勢,主要以圖畫書為本進行不同 領域之研究。關於圖畫書的研究相當多,涵蓋的主題也相當多元。因為圖畫書具有圖 文相搭的明顯特質,輕易就能吸引兒童閱讀,所以圖畫書在國小教育場域的應用非常 豐富。研究者參看國內碩博士論文索引,在有關圖畫書的相關論文中,歸納出研究焦 點。以圖畫書運用在視覺藝術相關研究的研究論述,如探討圖畫書導賞活動引導幼兒 繪畫表現的教學研究(李棉絲,2011;馬曉倩,2010;郇小春,2008;涂金鳳,2007)、 圖畫書導賞活動引導小學生繪畫表現的教學研究(林麗馨,2010;王春秀,2009;林錦 鳳,2006;謝正瑜,2005)、圖畫書引導學童創造力表現(許雅玲,2011;張秀娟,2003; 周文敏,2003;王淑娟,2002)、圖畫書運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研究(黃文英, 2006;徐季筠,2004)、美術圖畫書與超現實圖畫書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研 究(謝宛蓁,2009;朱春昭,2006,孫孟儀,2004)等等。然而從圖畫書中的視覺元素 切入探討「中年級學童視覺藝術造形表現」之相關的研究並不多見。除此之外,研究 者所研究對象是以雲林縣偏遠學區的學童,大部分的學童除了學習領域中藝術與人文 課程外能接觸美術補習學習的機會是微乎其微。況且學童家長對於美術教育並不重 視,學童能接觸的藝術機構與文化刺激較市區學區學童有相當的城鄉差距;導致學童 在繪畫能力表現比同年紀的孩童較薄弱。每當藝術與人文課從事創作時,尤其是繪畫 上,有些學童反應「老師,我這樣畫對不對?」 「老師,我不會畫人!」「我要塗什 麼顏色?」,有些學童相當具有自信,有些則率性發揮或草草了事。當全班作品一同 瀏覽賞析時,大都出現「他的畫好奇怪喔!」「 畫面很亂,不知道在畫什麼。」「顏 色很奇怪!」等反應。繪畫是兒童的本能,創造是天生,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然而 許多兒童卻在學校藝術與人文教育的成長過程中,漸漸喪失了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 是值得省思之處。現代藝術創作具有多種風格內容與多元媒材技法,教師宜提供不同 創作方式的分析作為審美教學,使兒童體會藝術創作的真諦,從細心的觀察活動中, 培養兒童對美的感受力與繪畫的表現能力。幸佳慧(1998)認為教導兒童鑑賞藝術最 美好的途徑便是透過包含各式各樣的風格及技巧之兒童圖畫書(朱雪雲,2004)。 3.

(22) 「圖畫書的多樣貌,是開啟美育之門的鑰匙。」因此研究者選擇圖畫書為媒材實施 學童視覺藝術教學,除本身對圖畫書的喜愛與收藏,常將圖畫書運用在各科領域教學 中,學童對於圖畫書的接受度很高。再者,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在今年新建的圖書室, 購買大量的圖畫書,讓在偏遠鄉鎮學區的學童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穿越圖畫書就能 近距離接觸藝術。藉由圖畫書賞析教學,讓圖畫的藝術之美和足以發揮的藝術教育功 能,研究者期望將圖畫書運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以及對藝 術欣賞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在創作上的信心與興趣,以印證所學理論與實務,增進 教學之自我專業成長,而能助益於平日的教學。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以圖畫書為媒材,自行設計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以中年級 12 位學童為教學對象;藉由視覺藝術課程中的圖畫書賞析,讓學生習得視覺藝術教育 中的視覺元素;除可提高視覺藝術之鑑賞興趣與藝術創作能力之成長,進而提升學生 的藝術知覺,並累積學生的美感經驗。由以上所述所知,本研究以質量並重之行動研 究來探討「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 為例」。.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以上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 一、運用圖畫書發展出適合中年級學童之視覺藝術造形教學課程。 二、探討實施圖畫書賞析教學於中年級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成效。 三、探討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於中年級視覺藝術造形教學課程之實施歷程。 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教師如何運用圖畫書發展出適合中年級學童之視覺藝術造形教學課程? 二、透過圖畫書賞析教學,中年級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方面有何改變? 三、探討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於中年級視覺藝術造形教學課程的歷程為何? 4.

(2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研究者本身即為教學者及研究者。儘管行動研究近年在 教育研究與應用頗為風行,但仍有其研究上的限制與困難,因此結果僅提供學界之日 後研究參考,不宜過度類推。以下分別敘述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對象為雲林縣東東國小(化名)中年級學童,三、四年級兩班共 12 名。以研 究者擔任中年級藝術與人文教師的職位,在美勞專科教室進行研究,時間為期十週, 每週二的兩堂美勞課。在圖畫書的選用上,以圖畫書中所包含的視覺元素為主要考量, 但由於圖畫書的種類繁多,運用的創作形式也各有不同。在選擇上以紙類的圖畫藝術 創作為主,表現的形式則以平面圖畫書為主要工具。本研究課程設計主要以五本圖畫 書作為教學依據,依次為《小黑魚》 《母雞蘿絲去散步》 《田鼠阿佛》 《自己的顏色》 《大 獅子與小紅鳥》 。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究運用圖畫書在中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中教學歷程、 可行教學內容,並檢視運用圖畫書的教學成效,了解學生在視覺藝術課程目標下所習 得的造形表現與美感知識。.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是研究者在實際教學情境中所面臨的問題中尋求解決方法,且研究範圍只 在雲林縣縣內的一個國小班級實施,所以研究結果只能提供相關學術研究,或是藝術 領域教師另一個教學模式參考,不適合過度類推到其他地區、年級等範圍。. 5.

(2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定名為「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以中 年級為例」 。為了對本研究中的名詞定義有更清晰的了解,利於研究的進行,因此本研 究的重要名詞為圖畫書、造形原理課程、行動研究,分述如下:. 一、. 圖畫書. 圖畫書,英文為「picture books」 ,在日本稱為「繪本」 ,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圖畫 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這一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 傳達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 的表現(林敏宜,2000) 。圖畫書是結合文學與美術的藝術品。從形態上看,圖畫書是 以圖畫為主體的書。本研究為配合視覺藝術中的造形教學課程設計,所選取的圖畫書 著眼於圖像形式的討論,強調圖畫的構成造形要素如:點、線條、色彩、形狀、美的 形式原理等構圖原則。. 二、圖畫書賞析教學 圖畫書賞析教學乃透過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賞析圖畫書中的圖像,並促使學生發 表個人意見及感受。本研究所指的圖畫書賞析教學,是透過和圖像的直接接觸,以審 美的態度融入於圖畫書中,使學生從觀賞的過程中獲得美感價值,提升學生的藝術美 感,以及經由對美感的體認,進而增加其繪畫與造形表現能力。. 三、繪畫與造形表現 繪畫與造形表現所指為學生之繪畫創作活動作品。本研究所指稱的繪畫與造形表 現,係指進行五本圖畫書之插畫賞析,學生在繪畫與造形要素—點、線、面、色彩及 6.

(25) 內容上的表現。. 四、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簡稱 AR)是有別於傳統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一種 研究方法,它不在追求根本的知識,也不在尋求大量事例中的通則,其焦點在於即時 的應用,而不在理論的發展或普遍的使用(王文科,1995)。行動研究關注的是特定情 境的問題,不重視研究結果是否可以類推到其他不同情境;也不強調研究變相的控制 及操弄的問題。本研究以圖畫書為媒材,自行設計圖畫書導賞教學活動,以中年級學 生為教學研究對象,以圖畫書富有故事性的題材,引導學生對於文本內容外,插畫所 展現的藝術形式表現做更深一步的欣賞、觀察、討論、分析,提昇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及藝術創意思考的能力,並透過多元繪畫作品的呈現,探討學生藝術思考層面評量方 式之歷程。. 7.

(26) 8.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視覺藝術中造形原理的意涵,接著第二節是圖畫書 的特性,第三節是造形要素運用在圖畫書賞析教學之內涵,最後一節是運用圖畫畫導 賞的相關教學與研究。. 第一節. 視覺藝術教育中的造形原理意涵. 一、 造形原理的內涵 「造形」一詞在今日已不再是設計藝術家專用的名詞。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隨 處可見美妙、生動、奇幻的各種造形事物,無論在視覺、感覺、觸覺,甚至是心理知 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或形態上體驗及經歷造形多采多姿和千變萬化的效果,如 果說人類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充滿造形活動,那也不為過。. (一)造形的意義和目的 凡是透過視覺方式所表達的可視、可觸等知覺成形活動,皆稱之為「造形」(邱 永福,1987)。造形在廣義上的詮釋乃是透過人類視覺器官,將由外界所接受到的訊息 或景況轉換成有意義的形。狹義的「造形」是指,經由人類心中的意念或外界的自然 法則,透過媒介完成一個形的過程(林崇宏,1995)。造形也必須使我們在視覺上、觸 覺上、心理上得到某種程度的感受,此亦為造形的內涵。簡單來說,任何一項有形的 作品,均有造形的意義,但並非每一創造的作品均能表現出造形的內涵(邱永福,1987)。 因此,凡是透過創作者在思考過程中,表達出可以用眼睛看,可以手觸摸所形成 的活動,均稱為「造形」 。造形可以滿足人類的生活欲望和需要,為人類現有的生活境 界,塑造更美好的生活水準。 造形的目的有四項,即審美性、實用性、經濟性、創造性。造形的目的在求「美」, 它能鼓舞我們的精神,為心靈帶來喜悅。造形除了達到美的目的外,亦與科學有關, 因而有實用性的考量,如多功能的產品造形;有了經濟性,才能大量生產家具或產品, 9.

(28) 因為有了創造性,才能提高人類生活的品質(林崇宏,1995)。. (二)造形的領域 造形的領域和內容包含的範圍很廣,它不但涵蓋整個造形藝術(繪畫、建築、雕 刻、工藝),也包括任何美的物體。為了方便傳述與整理,乃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分類。 由於分類的方法不同,造形的類別與名稱相當分歧。王銘顯教授認為造形的種類繁多, 但依造型活動的性質可概分為表現(Expression)、傳達(Communication)與生產 (Production)三大類。也可依用途區分為純粹造形與機能造形,就是著眼於造形的目 的和用途的分類方法(蔡清田,1994)。 而呂清夫(1984)基於實用的觀點,從詞義、形成、用途、體積、材料、感覺、地 理、造形要素、形式原理等,區分三十餘種造形類別。依呂清夫在《造形原理》一書 裡將造形的分類,如下表(2-1):. 表 2-1 造形的分類 分類法. 舉例. 詞意分. 造形作品(產品、雕刻等)、造形創作(塑造、構成等). 形成分. 自然造形(鵝卵石、雞蛋、河岸)、人工造形(建築、雕刻、產品等). 用途分. 純粹造形(繪畫、雕刻、插花等)、實用造形(建築、工藝、產品). 體積分. 平面造形(繪畫、攝影、印刷)、立體造形(雕刻、產品)、環境造形(庭園、 都市計畫). 材料分. 紙材造形、木材造形、陶瓷造形、金屬造形、塑膠造形. 感覺分. 視覺造形(繪畫、攝影)、觸覺造形(雕刻、陶瓷)、空間造形(建築、庭園)、 視聽造形(電影、電視). 地理分. 中國造形、埃及造形、法國造形、美國造形. 造形要素 有機造形、幾何造形、質感造形、空間造形、動態造形、光線造形 分 形式原理 平衡造形、對稱造形、比例造形、對比造形、調和造形 分 (資料來源:引自呂清夫,1984,頁 18). 10.

(29) 另外,林書堯教授在談到各種造形分類的特性時舉出,過去的基本造形活動有三 種分類方法: 1.依主體性的活動現象所表現的造形內容 是以人的心理狀態所表現的形態特質為分類基準,偏重思想觀念所表現的形式,如 具象的、抽象的、實用的、純粹的,或造形性、表現性、幻想性的造形等。 2.依視覺性的自然現象所顯像的造形內容 為人的視覺現象,是屬於自然的表面存在現象,包括非物質性與物質性。非物質性 造形如平面、立體的;實質、空虛的;遠、近的;大、小的造形等。物質性造形則 是素材的自然形態之特徵而聯想,如點材、線材、塊材,或木材、石材、金屬造形 等。 3.依客體性的存在現象所構成的造形內容 指以專門性術語,只是客體的存在現象中帶有秩序、形式組合或構成的方式,如統 一、調和、均衡、律動等特徵之造形(蔡清田,1994)。 蔡清田(1994)認為造形分類時應該注意兩項基本原則:1.符合定義;2.以藝術性 特徵為主。其分類如下: (1)依造形來源分:人工、自然造形 (2)依實用性來分:純粹、實用造形 (3)依空間性來分:平面、立體造形 (4)依造形元素分:點、線、面造形等 (5)依製作材料分:紙材、石材、木材、金屬、陶瓷造形等 (6)依構成原理分:平衡、對稱、穩定、律動、統一造形等 (7)依表現形態分:自然性、表現性、幻想性造形等 (8)依造形題材分:人物、動物、花鳥、家具、文字造形等 (9)依造型風格分:巴洛克、抽象主義、包浩斯造形等 雖然造形的領域既寬且繁,且各有不同的分類觀點,但自然界中,各種有形的事 物很難界分完整,各造形都具有雙重類形的特點,彼此互相關聯。本研究則是期望透 11.

(30) 過圖畫書中的造形要素與形式原理為教學目標,因此本研究以造形構成的要素與形式 原理為主要研究範圍。. (三)造形要素 任何事物均有其構成的要素,例如我們畫一個圖形,無論用什麼工具或材料,只 要是用肉眼看得見,它就一定具有形狀和大小,也會顯現出色彩,而其所依託的材質 具有材質感。這些形狀、大小、色彩、質料等性質,就是構成物體或造形的要件,即 所謂的要素(楊清田,1996)。 構成的要素雖然複雜,但有其一定的範圍。呂清夫(1984)在《造形原理》一書 將造形構成要素分為形態、色彩、質感、空間及時間(包括動態及光線) 。形態乃是具 體而微的造形,佔有最重要的地位;而色彩與質感屬於比較具體的要素,可列為物質 性的要素,時間與空間則屬於比較不具體的要素,可列為非物質性的要素。 丘永福(1999)認為造形的探索應由造形要素入手,這是任何造形活動不可或缺 的因素,造形要素之構成包含形態、色彩和材質三者。 林崇宏(1995)則認為造形設計要素可概括區分為形態、色彩及質感等外在的表象 要件,以及屬於內在的空間感與機能等兩個範疇。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研究者將造形要素統整成表 2-2:. 表 2-2 造形的要素 要素. 表現與構成. 形態. 點、線、面、體. 色彩. 色相、彩度、明度. 材質 (肌理). 視覺質感、觸覺質感. 空間. 平面空間、立體空間. 時間. 動態 (研究者整理). 12.

(31) 茲就表 2-2 造形要素中的形態與色彩,依丘永福(1999) 、蔡清田(1996)解釋,羅 列如下: 1. 點:是一種具有空間位置的視覺單位,理論上沒有向度的連續性和擴張性,但在事 實上卻具有相對的面積和形狀。點的判斷完全取決於它所存在的空間,無論他以任 何大小和形狀出現,只要在整體空間中被認為有集中性,並且也是最小視覺單位 時,皆可以認定是點的造形。康丁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1944)認為:「點 可以有無數的造形:它可以是鋸齒狀的圓,傾向於一種幾何形,甚至發展為自由形; 它可以是尖的,傾向於三角形;比較安定的形狀,就傾向於四角形;邊呈鋸齒狀的, 鋸齒可大可小,呈不同形態;圓幾乎沒有界限可定,領域無限。」(吳瑪利,1985) 在圖 2-1 我們可以看見點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圖 2-1 點的形態舉例 (資料來源:引自吳瑪悧,1985,頁 24). 2.線:是一種具有長度的「一度空間」,雖然在理論上沒有寬度和深度的擴張性,實 際上卻具有相對的面積或體積成分在內。康丁斯基認為依線的方向特徵,水平線 給人的感覺是冷而穩定,垂直的線暖而有延伸運動,對角線是冷熱無限運動,而 弧線與波浪線則是張力更大、更有變化。線有兩種基本形態分別是直線和曲線, 直線是點的移動軌跡不變所形成的線,具有明確的方向性。曲線則是點的移動軌 跡恆變所形成的線,沒有一定的方向性。大智浩(1968)指出,直線:強性、明晰、 單純、頑固、直接,具有男性性格;曲線:優雅、柔軟、高貴、間接,女性的纖 細、柔和表現無遺。線也是造形藝術表現的重要基本元素,其單純性僅次於點, 13.

(32) 但造形表現非常強;除了色彩之外,線幾乎能表現造形上的所有形態,包括二次 元的平面形體,以及三次元立體物,都能以輪廓線作為表達的媒介。 3.面:是由長度和寬度二次元共同構成的二度空間。面不僅是線的移動軌跡,也是許 多人為技法所創造的多樣的形。形的決定要素是輪廓線,凡符合這個條件的平面 空間,皆被認為形。大體而言,形可區分為幾何圖形和自由形兩種類型。幾何形 直線給人簡樸、明確、強硬和理性的感覺;自由曲線則給人尖銳、強烈、活潑而 明快的效果。幾何直線給人簡潔、圓潤、確實的感受;自由曲線則具有柔軟、優 雅而抒情的趣味。 4.體:是由長度、寬度和深度三次元共同構成的三度空間。在實際上,立體的形態以 實質占據空間,無論從任何角度皆可通過視覺和觸覺以感知它的客觀存在。從構 成的特性來看,可將「體」分為半立體、點立體、線立體、面立體和塊立體等數 種主要類型。在形態特徵方面,幾何形體給人明快、秩序的感覺,而自由形體則 較複雜與多變。在幾何形體中,圓體感覺豐潤、柔和而流暢;方體堅定、剛強而 穩重 。 5.色彩:是構成形態的要素之一,也是眼睛受到光線刺激所引起的感覺作用。色彩的 種類可分為無彩色(黑、白、灰等)和有彩色(紅、黃、藍等)。色彩還有三屬性: (1)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區別各個不同色彩的名稱和符號。 (2)明度:指色彩明暗的程度。 (3)彩度:指色彩的飽和程度或純粹度。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明度的屬性最能決定色彩的輕重感,彩度次之,色相的影響 力最小。 a.明度方面:高明度感覺輕,中明度次之,明度愈低,感覺愈重。 b.彩度方面:高彩度的感覺輕,中彩度次之,低彩度最低。 c.色相方面:暖色系的色彩感覺輕,而寒色系感覺重。 不同的色彩屬性對人產生的感覺聯想也不同。情感的發生是主觀的,但也具有共 通性,依邱永福在《造形原理》一書裡將色彩要素可以歸納出如下表的反應,如下 (表 14.

(33) 2-3): 表 2-3 人對色彩的感情反應之聯想 色 相 明 度 彩 度. 暖色系 中性色系. 溫暖、活力、喜悅、甜熱、熱情、積極、活動、華美 溫和、安靜、平凡、可愛. 寒色系. 寒冷、消極、沉著、深遠、理智、休息、幽情、素淨. 高明度. 輕快、明朗、清爽、單薄、軟弱、優美、女性化. 中明度. 中庸、附屬性、隨和、保守. 低明度. 厚重、陰暗、壓抑、堅硬、遲鈍、安定、個性、男性化. 高彩度. 鮮豔、刺激、新鮮、活潑、積極性、熱鬧、有力量. 中彩度. 平常、中庸、穩健、文雅. 低彩度. 無刺激、陳舊、寂寞、老成、消極性、樸素、無力量 (資料來源:引自邱永福,1987,頁 73). 然而時間和空間在造形構成元素中較不具體與抽象,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 綱要中對於這兩項元素在第三階段(五、六年級)教學參考內容才提及。因此時間和空 間這兩項造形元素在本研究中不列為教學目標。. (四)造形美的形式原則 造形的美大致有幾個特徵,而這些特徵也可以說是造形表現的目標: 1.獨創性:透過自我做出一個前所未有的造形活動,而產生了全新的個性化造形。 2.完整性:造形具有一個完整的構造。 3.統一性:造形中的一些矛盾要素全被調和起來。 4.快感性:這裡指的並非是官能的快感,而是能感動人心,具有深度的快感。 造形為達到這些目標,從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eles,384-322 BC.)以來, 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等人都有深入探討,到了近代一些心理學的美學家再度加以整理,便將 美的形式原則歸納出許多項目(楊清田,1995;趙惠玲,1995): 1.反覆:又稱「再現」或「連續」。指以同樣的形狀、色彩反覆出現。反覆形式具有 15.

(34) 秩序井然的律動,以及單純、鮮明、清新的感覺。 2.漸層:又稱「漸變」。是同質量、大小、形體、色彩、空間漸次改變其原貌,是循 序漸進的諧和感,能給人輕快生動的感覺。 3.對稱:指視覺上假想一中心軸,在上下左右排列,其質量、大小、形體、色彩組成 皆是固定形式均衡的靜態美。對稱能帶給人感覺和平、安定沉著、莊嚴的感覺。 4.均衡:又稱「平衡」,是指藝術上的質與量的平衡,若安排得當,均衡能帶給人優 美的感覺。 5.調和:圖畫書中形和色的調和是指相近的形和色,因相似且沒有顯著的變化,就會 讓人有閒適安穩的感覺。 6.對比: 在藝術上的運用有不同面向。以線形來說,有縱橫、曲直和方圓等對比;就 色光而言,有黑白、明暗的對比;就色彩來說,在色環上兩兩相對的補色皆是對比。 7.比例:指某一事物部分與部份之間數量比較的關係。如長與短、大與小、高與低、 寬與窄的比較。良好的比例關係具有視覺美感。 8.節奏:又稱韻律或律動。原是音樂上有關的旋律變化。在造形上所謂的節奏,就是 把形狀、色彩反覆、重疊、錯綜變化的靈活安排。節奏可以激發人的輕快、緩慢、 激昂、消沉等感覺。 9.統一:指在複雜紛亂之中的事物,將其共通性集中一起。在多樣中求統一,在多變 中求規律。 10.單純:單純也是藝術形式中的重要法則之一,如以單純的顏色作水墨畫,以單純的 直線雕造簡單的形象等。單純可以表現形式的溫和、平靜、樸素之美。. 二、造形教育的內涵 (一)造形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康丁斯基說:「一幅畫的組合,是把線條、形態、色彩以各種不同的關係來運用, 如同聲音和韻律結合在音樂中一樣,成為精神和靈性的一種反映。」這句話不僅成 16.

(35) 為現代繪畫的名言,更是造形教育中一項有力的啟示(夏勳,1969)。兒童的造形教 育不是為了養成少數的藝術家,而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給予人人都有美感的學習機 會,來啟發其思想和智慧,且擁有豐富的感情,靈敏的手腦以及良好的人格形成, 給於個人的生命增加更多的意義。造形教育是直感和審美能力養成的最佳方法,也 是頭腦和手結合的最佳活動。造形學習著重在點、線、面、調子、秩序、材質等造 形美的要素上作合理的創造活動。目的不是為了訓練兒童的描繪能力,而是基於兒 童愛美的天性,給予造形秩序的陶冶,來增加其美的感受和創造性。對於兒童不必 講理論,但要製造機會讓他們能以實際的經驗體會它。. (二)兒童的造形發展 要瞭解兒童的造形發展,首先必須先對兒童繪畫表現心理的發展做個認識: 1.兒童繪畫表現心理的發展 美國學者羅恩菲爾(Victor Lowenfeld﹐1903-1960)對兒童繪畫心理的發展階 段分為六階段,本研究以中年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因此單介紹與中年級學童有 關的繪畫心理發展之研究。在六階段中,中年級屬於第四階段—寫實萌芽期(九至 十一歲): (1)一般特徵:脫離圖式表現,開始注意外在視覺對象有關聯的表現。對於環境與視 覺對象有較多的知覺,表現也具有寫實的傾向。這時期的學童發現團體的功能, 喜歡結交同性的朋友。 (2)人物表現:以寫實的線條代替幾何線條。表現人物會強調衣服和性別的不同特 徵,且開始注意細節,但不注意動態,因此這時期的人物形象顯得僵硬。 (3)空間表現:由象徵式表現轉而為寫實表現,捨棄基底線,開始注意重疊方式表現 空間。 (4)色彩表現:脫離客觀的色彩表現,而為主觀的色彩表現;使用色彩仍以情緒為主 表現,但尚不能表現視覺對象的光影變化。. 17.

(36) (5)設計表現:能有意識地進行裝飾,並理解重複形象的應用。 心理學家赫伯特.李德(Herbert Read,1943)把兒童繪畫發展階段分為七期: 中年級是視覺的寫實期:由記憶和想像的階段移向自然描繪階段。也就是由「二次元期」 單調的輪廓線進入「三次元期」 立體性的試驗。並能注意到物像重疊、透視以及明暗 的關係。 2.兒童繪畫造形與色彩表現特徵 吳仁芳(1993)提出中年級的學生屬於寫實前期(9 至 11 歲): (1) 造形表現特徵:此時期的繪畫表現不再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由主觀的看法進 入客觀的觀察。對於色彩、形狀、空間等,慢慢接近實物客觀的寫實描繪。例如: 人物的描繪,因性別概念的不同而在衣著上有所分別,空間上的前後概念也漸漸 表現出來了。 (2) 色彩表現特徵:此時期的繪畫色彩表現,由「主觀性」的大膽使用色彩,逐漸轉 為客觀的色彩階段。也就是說孩童在用色方面會選用接近物體本身的顏色,不再 像前期的大膽豐富。這時期的孩童用色也趨向「個性化」,有時候大膽選用自己 喜歡的色彩來表現。漸漸了解色彩的情感,以紅、黃表示溫暖和光明;以青、綠 表示寒冷;黑色表示黑暗。 綜上述學者可知中年級的學生在繪畫表現已經脫離「自我中心」的概念,對於線 條、色彩、形狀、空間等,慢慢接近實物客觀的寫實描繪。. (三) 造形教育的要素與原則教材 造形教育不在於兒童的完成品,而是藉由製作過程,學習體會造形要素與原理的 表現感覺,使兒童在實際的製作中能體會它,活用它並從中獲取美感。有關造形要素 與原則的教材如下(表 2-4):. 18.

(37) 表 2-4 造形要素與原則的教材. (一) 畫 面 的 構 成. 教材. 內容及重點. 1.點的構成. a.集中型 b.放射型 c.疏密等由點產生的力量的變化. 2.線的構成. a.長線、短線、流暢的線、斷的線、直線、曲線、 粗線、細線等所 顯示的力量的表現效果 b.橫、直交叉的線索產生的分割的美 c.比例的美 d.變化的美. 3.面的構成. a.認識圓、方、三角等重要的基本形體 b.由面組成的畫面變化 c.要有律動和安定. (二) 色 彩 的 學 習. 4.各種要素的構成. 點、線、面的構成. 1. 寒暖色系. a.認識寒暖色系 b.體會寒暖色的感覺 c.寒暖色的調和與對比. 2. 對比色 調和色 a.對比色的美 b.近似色的美 c.面積大小與色彩的關係 d.由漸層的色調獲得律動的美 3. 律動 a.同色的大小、濃淡配列 b.近似色的配列 c.近似色和對比色的組合. (三)單純化的學習. 把對象分解成幾個要素的局部,然後以此局部,作為表現要 素的能力. (四)材料與機能的 學習. 各種材料與機能的認識. (五)原理、原則的學 造形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涉及所有造形活動 習 (資料來源:引自劉振源,1996,頁 43) 國小兒童所習得的造形知能,不是繪畫技巧,而是適用於所有造形活動的原理原 則。為了迎合兒童年齡與能力需要,施教者以每一年段的學生能聽懂的表達方式與語 19.

(38) 彙,來傳達造形原理和原則。. 第二節. 圖畫書的內涵與特性. 美國著名畫家沙恩(Ben Shahn﹐1898-1969)曾說: 「要了解藝術的價值需要一種 直覺,而這種直覺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經由不斷的訓練累積而成。群眾的眼睛不是沒 有訓練,只是沒有接受良好的訓練,看了太多低俗的、粗糙的視覺表現」(松居直, 1995) 。因為兒童早期的視覺經驗將會影響其一生的美感發展,所以為兒童慎選風格多 元和表現技法恰當的圖畫書是如此重要。 本節將對圖畫書的定義、特質與價值,探討圖畫書的圖像特質與圖像藝術表現; 並探討圖畫書賞析教學的內涵,以作為本論文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上的理論基礎。. 一、圖畫書的內涵 針對圖畫書的特性,首先探討圖畫書的內涵,先了解圖畫書的定義為何,接著了 解圖畫書所包含的特質,再進一步探討圖畫書的美育功能,以認識圖畫書的相關內涵。. (一)圖畫書的定義 蘇振明(2002)將圖畫書歸納成兩種:一、廣義的圖畫書-有圖畫的書:凡以圖 畫為主體,用來說明或介紹某種事物的書皆可視為圖畫書,這種非文字性的書籍,具 有一目了然的視覺傳達性,所以廣泛的被應用在各種文宣印刷媒體。二、狹義的圖畫 書-給兒童看的畫本:指的是專為兒童閱讀設計的精美畫本,這種圖畫書裡頭,每一 頁或每一版面,以大幅的圖畫和一些簡單的文字相互配合,以便引發幼兒觀賞的興趣, 是誘導孩子探訪知識寶庫的鑰匙,也是先進國家兒童讀物工作者積極開發的精緻文化 產品。松居直(1995)認為:「文字+圖畫=帶插圖的書」,而真正的圖畫書應是「文 字×圖畫=圖畫書」,可見其文與圖不僅相輔相成,還要達到「相乘」的效果。圖畫書 研究者基輔(B.Z. Kiefer﹐1982)將圖畫書定義為,是一種藝術品,它藉著連續數頁來 傳達訊息,這種訊息可完全是以圖畫書方式來呈現,也可以透過文字與圖畫之聯合來 20.

(39) 表達。 綜上所言,研究者認為圖畫書是一種圖文並重的藝術品,透過圖畫和文字的巧妙 搭配,共同述說故事並明確的呈現故事情節的書。. (二)圖畫書的特質 圖畫書是一種講究視覺化效果的兒童文學作品,根據國內學者對於圖畫書的插畫所 具有的特質分析,現代優良的圖畫書,大致上都具有以下特質(蘇振明,1987;幸佳 慧,1997;林敏宜,2000): 1.兒童性:既然是兒童讀物,就應該考慮兒童的需要,從「大人的本位」的思考中 跳脫出來。所謂兒童性是指圖畫書必須是為學齡或學齡前兒童所設計的,文字方 面,應淺顯易懂,具口語感與韻律感,符合孩子的發展與興趣,適合孩子理解的 程度為內容,以孩子關切的事物為題材。插畫方面,則應考慮孩子視覺心理的適 應與表現,運用趣味、動態、具體、鮮明的造型特質,來吸引她們的興趣及注意 力。 2.藝術性:圖畫書中的手繪插畫是畫家將「純粹藝術」的美感特質,結合「美術設 計」的傳達原理,配合文章內容所製作的「有條件、有目的的繪畫」。好的優良 圖畫書,並不因為是給小孩看的,形式就過於簡單粗略;相反的,因為兒童早期 的視覺經驗將影響其一生的美感發展,更應於角色造形、構想、色彩運用、情境 內容上善加教育美學考量。因此,講究藝術性的插畫,畫家必重視:(1)創意的 構想;(2)趣味的情境;(3)新穎的技法;(4)和諧的版面;(5)美感的造形(形象 和造形);(6)獨特的風格;(7)精巧的印刷配合創作要素。 3.教育性:理想的圖畫畫書,不僅止於讓兒童的眼睛享受「視覺口香糖」的樂趣, 且應具有實用性「健素糖」的益身效果。透過圖畫書中的「真、善、美」協助兒 童在身心方面朝向完美的發展。 4.傳達性:插畫作為思想的傳達,比文字和語言能縮短許多時間。插畫所追求的效. 21.

(40) 率是「一眼就能看明白」,而文字和語言則是要「讀進去、聽下去才能了解其意 涵 」。俗語所說「一幅畫勝過千言萬語」,而達到「畫中有話,話中有畫」。 5.趣味性:「圖畫書對孩子而言,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當作教材,只是用 來感受『快樂』的,所以一本圖畫書愈有趣愈能深刻留在記憶中」 (松居直,1995) 。 因為圖畫可以很「具體」的將千變萬化的表情表現出來,有時暗藏玄機讓孩子在 每次閱讀都能有新發現,讓閱讀活動更加趣味化。 綜上所述,好的圖畫書具有兒童發展性、想像創造性、傳達教育性與藝術表現性 的特點。透過美好的圖畫書,孩子將發現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世界,他們能自由發揮 其想像力與創造力,體認有關藝術的美與樂趣,感受圖像語言所創造的奇幻世界。. (三)圖畫書美育的功能 優良的圖畫書不僅能做為欣賞教材,且還能提供兒童對空間藝術的視覺經驗。而 圖畫書的題材通常是兒童所關心的、興趣的、喜歡的,與他們的生活經驗也較接近, 比一般名畫還容易被接受。因此在帶孩子走進美術館前,先讓孩子跨進圖畫書的這道 藝術門是不二法門。 圖畫書要兒童感受到圖畫中的真、善、美,知識類的圖畫書講求正確的輪廓、深 入的觀察、精密的描寫,這種深具求真的精神的圖畫不只是能提供正確的圖像訊息, 也能充滿藝術的感動力達到善的境界。不同風格的藝術家所表現出來的藝術趣味也不 同,除了在技法上的媒材千變萬化運用,在形式上或寫實的、象徵的、誇張的、裝飾 的,不但拓展兒童藝術的視覺經驗,也慢慢養成對美的關心,進而參與藝術活動的興 趣,提高欣賞、品味美的程度。 圖畫書讓人可以輕易擁有一個想像的世界,是一個跨越現實和想像的國界。而且透 過「圖畫書」的欣賞,引導兒童進入圖畫書中的藝術世界,強化由圖像語言傳達出的藝 術表現與其他學門領域的互動欣賞與學習。就藝術上的學習來說,圖畫書的插畫通常是 孩子最早,也是最容易接觸的藝術作品,欣賞圖畫書可說是「藝術上的啟蒙教育」,它. 22.

(41) 是「深入家庭的美術館」(徐素霞,2001)。視覺語言或圖形的傳達是屬於直覺、同時 性、空間性與擴散性智慧。美術活動,無論創作與鑑賞,均包含了知覺、感情與知識的 活動,亦有感性與理性、聚歛性與擴散性、手眼腦、意識與潛意識等綜合活動。所以美 育的最大價值與功能,就是一種多元的教育功能和綜合的教育性質上。. 二、圖畫書的圖像特質與圖畫藝術表現 圖畫書替我們縮小視野,訂出視覺焦點,創造出具體的圖像世界,將不同的事物 清楚而深刻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也就是說圖畫書使我們更清楚的看到,更深刻的感 受到許多事物(松居直,1995) 。圖畫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它不須再藉其他的媒介來傳 達,只用自己的直覺語言來溝通。所以它不僅能傳播文化和知識,也能觸及內心的感 動,是強而有力的傳播工具和媒體。 依據國內學者徐素霞(2002)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一書中對圖畫書的圖像特 質做了介紹,研究者整理歸納簡述如下:. (一) 圖畫書的圖像特質 1.自給自足的圖像角色 人類自古來就用圖像來彼此溝通,圖像因為有具體的形體符號,即使不同的造 形、色彩、質感、空間等視覺元素,這種獨特的角色不會因時空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的。且圖像不需要經過學習,直接由圖像來感受,或靠過去的經驗而認知,是一種 容易掌握的媒體。所以圖像始終擔負最迅速,最有效的傳達媒介。 2.融合所有藝術的表現形式 圖畫書的圖像不全屬於造形藝術底下的一個類別,它應該是聯結「繪畫」 (或 其它圖像媒材)與「戲劇」,並延伸到「其他藝術領域」中的一門獨立而完整的藝 術形式。 3.圖像的語言傳達性 插畫與純繪畫最大的不同在於插畫所具有的傳達功能性較純繪畫更為強烈。圖 23.

(42) 畫因其本身的造形、色彩、質感、肌理變化無窮的特性,在圖像的語言傳達性中是 無法被取代的角色,所以圖畫書的插畫是屬於傳達性的。 4.連結各領域藝術世界 圖畫書所包含的題材極為廣闊,生活中所有的領域幾乎都可在圖畫書中出現, 如歷史、地理、社會、心理、生活與時事等。即使是自然科學也可經由圖象的巧妙 傳達表現方式,帶入原本較屬個人內在感情的藝術成份。 經由這種結合方式,藝術領域的表現擴展了多元的社會教育功能,也普及大眾。 這些不同領域的內容,在圖畫書圖像的特意經營下,除了給讀者以知性的訊息以外, 它們還散發出濃厚的藝術味道(引自:徐素霞,2002,pp.41-43)。. (二)圖畫書的圖像藝術表現 圖畫是一種符號,無論是文學的或知識類圖畫書,其創作者都是藉由圖形、線條、 材質、構圖來說故事;因此,每一本圖畫書都值得細細品味,就能發現研讀圖畫書, 真是一種美好的視覺享受(鄭榮珍,1996)。圖畫書裡的圖,其先決條件是,它必須是 一張不論線條、用色、造形、構圖,都具有美學水準的圖(林真美,1996)。 由於圖畫書的類別包涵廣泛,加上插畫家個人的創作特質,在圖畫書的圖畫藝術 表現領域裡,其形貌風格更是千奇萬變、豐富無窮。 以下就圖畫書所蘊含的視覺元素作整理與分析(曹俊彥,1997;徐素霞,2002; 吳惠娟,2002;周文敏,2004;林美琴,2009) : (1)線條 線條是視覺元素中最基本,也是人類最易認識的元素,然其特性卻是最不易受限 的。創作者開始作畫的第一條線,即能傳遞意念與情緒。圖畫書中的圖畫可以看到許 多不同的線,線條延伸包圍住平面時,就會造成輪廓、形狀。與其周圍的關係,又可 構成空間。利用線條可以畫出人物、景色的形狀,也可以產生動感。例如:水平線傳遞 平靜與安定的氛圍;弧線常有柔和或律動的相關聯想;尖銳的線條則有不安或緊張等. 24.

(43) 心理暗示。 在圖畫書中,線條勾勒景、物輪廓,塑造了場景與角色;或是以疏密製造質感、 明暗;或是透過粗細、剛柔、直曲、正斜、間斷或連續、紛亂或整齊,上揚或下垂等 各種表現,營造了情境的動靜氛圍,並描繪出角色的肢體動態與表情語言,傳達角色 的情緒與感受;或者透過幾筆線條營造動感,帶動畫面的張力。 (2)色彩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04-2007) 曾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一書中說: 「做為一種表達情感的工具,則落日餘暉或蔚藍的天空,沒有任何一種造形能夠比得 上色彩」、「色彩能夠傳達強烈的感情乃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徐素霞,2002)圖畫書 也常藉由色彩的強弱或構圖的變化,以視覺的方式來呈現故事的起承轉合的變化。圖 畫書上的圖畫並非大紅大綠就適合兒童閱讀,而是提供更好、更協調、更多樣性的色 彩,來引導兒童欣賞。 (3)形狀 所謂形狀,可用很多不同方式來呈現,可以用絕對而封閉性的線條來表現出各種 形狀;也可以直接用色塊或肌理來表現出形狀。此外,形狀可分成簡單或複雜、僵硬 或活潑、大或小、自然的或是幾何的、抽像的或是具象的。形狀的表現可以反應出情 感或具有某種象徵意義,重點在於是否能傳達出難以言傳的訊息。 (4)造形 這裡所謂的造形與角色的塑造主要指的是圖畫書中的人物、動物、景物等在插畫 家筆下所呈現的不同形貌。插畫最先吸引人的在於它的各種人、事、物的型態,是否 有著令人賞心悅目或印象深刻的的造形表現,而些人、事、物同時又肩負了文本內容 的傳達任務。插畫家在繪製他的圖畫書的角色時,會以他的藝術創作背景、習慣或喜 好做基點,來構思設計他所要的造形。就我們平常所接觸的圖畫書圖像造形來看,大 致簡略分為下列幾種: 設計性圖像的造形-色彩平塗,人物、動物具有簡化與圖案的 趣味,事物帶有象徵或裝飾性的風貌。漫畫趣味的造形-以線條為主,人或動物肢體、 比例與形態有強烈或些許變形,動態誇張。 寫實的造-注意人物、動物與景物的實際 25.

(44) 外貌,講求比例、色彩、質感、空間、明暗光影的寫實再現。 (5)比例 在圖像的表現上,角色與角色之間互與環境的大小比例,也是創作者表達意圖的 方式。若畫面中同時出現幾種物件或幾個角色,透過大小不同的比例,產生角色卑弱 與豪邁兩種截然不同的氣勢,就能表達主、配角的關係,或是表現兩者地位的差異或 情勢的強弱。 (6)空間 圖畫書也是個空間藝術家,有形體便能表現出空間的變化(大小、遠近、上下、 前後、高低)。有些圖畫書特意將主角位置規畫在畫面的角落,與旁邊遼闊的空間形成 一個對比呼應,營造出特殊的孤寂氣氛。一本圖畫書若能包含各種不同的空間安排, 就能增加視覺上的律動感,也更具有變化性。 除了欣賞圖畫書圖畫本身所蘊含的視覺藝術外,也能從圖畫書的圖畫中找到一些時 代性視覺創造的影子。從圖畫書的圖像傳達藝術表現內容中,不難發現圖畫書提供了 多元的視覺藝術教學資源。. (三)圖畫書的媒材、技法與表現形式 圖畫書具有多樣性的繪畫風貌,凡是一切可以產生圖像的材料都是插畫的運用媒 材,從創作的材料技法來分有:線畫、彩畫、貼畫、噴畫、版畫、水墨畫,而每一類的 媒材都有其特殊性,產生不同的效果。 此外,有許多獨特的,具有中華民族風味的媒材技法形式也常被運用到圖畫書插 畫中,譬如剪紙、木刻版畫、蠟染、水墨、傳統國畫、刺繡、甚至捏麵人、皮影等, 不僅豐富了媒材的多樣性,還創造出獨特的,具有民族風為插畫的圖畫書。有時插畫 家也會選擇綜合運用各種技法、材質與表現方式。從平面的彩繪到刻、剪、塑造、組 合等混合表現在同一畫面上,營造出或樸素、或華麗、或輕巧、或厚重、或細膩、或 粗曠等各種具風貌的作品。. 26.

(45) 從表現風格形式來分有:幽默性的、幻想性的、諷刺性的、象徵性的、裝飾性的等 類別。不同技法或形式的插畫,呈現不同的美感風格,也因此豐富了兒童的視覺經驗。 圖畫書的藝術表現是多采多姿的,有用古典寫實主義;也可以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 更可以用現代拼貼美術的描繪;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等等;剪貼、紙雕、版畫等 等各式各樣的方法和藝術觀念來呈現。兒童受到多元的刺激,也會啟發多元的思考和 創意。 以上係針對圖畫書的媒材、技法與表現形式做一大致分類,從中可見圖畫書內容 與種類真是琳瑯滿目、包羅萬象。現代科技發達,再加上有更多的圖畫書愛好者投注 在這塊園地,相信往後將有更多樣式與內容的圖畫書會陸續呈現。. 第三節. 圖畫書賞析教學的內涵. 本節先探討賞析的定義為何,並了解審美能力在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的意義,最 後探討圖畫書賞析教學的重點與圖畫書賞析教學策略以作為本研究教學設計的理論基 礎。. 一、 賞析的定義 賞析是指欣賞和分析,是從個人對美的主觀感受,進展到知識性對美的元素的分 析;包括認知的和情感的兩部分。圖畫賞析的意義,是透過和圖畫的直接接觸,以審美 的態度融入於圖畫書中,使我們從觀賞的過程中獲得美感價值,拓展美感經驗的層面, 增加對圖畫形式和內容的了解並豐富個人的價值經驗;如此一來,在日後面對圖畫作品 時,才能享受圖畫所帶給我們的感受,並做更正確的評價與分析(呂燕卿,1992)。. 二、 審美能力在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中的意義 美國當代美術教育家艾斯納(E.W. Eisner﹐1857-1933)聲明:「藝術品本身不會說 27.

(46) 話。它們指對那些經過學習與理解的觀眾,才說該說的話。」欣賞一幅畫,不能只是 滿足視覺上的享受,更要進一步領會畫裡的圖像與意境的傳達。在圖畫書的賞析過程 中,不應該忽視圖畫書中的視覺要素、媒材技法、創作者的藝術風格。教師也可以藉 由圖畫書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歷程引導兒童發現圖畫書的潛在意涵,並使兒童對 美學的反應更加深刻。美國造形教育先驅阿沙‧杜(A.W.Dow﹐1912)主張「美術教育 非為提高描繪的能力,而是給予人人養成鑑賞的能力。透過兒童的繪畫學習,給予形、 色、調子和設計的了解,增加兒童對美術的理解和鑑賞。」因此從學校到社會,充分 的欣賞教育活動是不能被忽視的。從一件藝術品開始,不管是知性的鑑賞還是感性的 欣賞,都能讓兒童漸漸關心美術文化的活動,爾後兒童也就會習慣關懷生活環境中視 覺的美。美的欣賞活動本來就存在於生活的許多角落,美術教育可貴的地方在於它能 符合自動學習的原則,在適當的引導下,學生能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發現美,探索美, 關心美,創造美,並生活在美的世界裡。 兒童圖畫書是結合美術與文學的真、善、美綜合表現;圖畫書的作者不只是藝術 家,而且也是孩子的心靈導師。讓孩子從小欣賞圖畫書,不僅可以學習美術的圖像符 號,同時也可以學習文學的語文符號,是培養藝術鑑賞能力的基礎教材。圖畫書可以 說是孩子走入閱讀世界的第一類接觸,圖畫書裡的圖畫更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的藝術作 品。賴玉敏(2003)認為圖畫書最大的特色在其視覺性,圖畫是最佳的「視覺語言」 ,它 能突破時空背景與人種的隔閡。圖畫書的圖,除了可以幫助孩子及早習得閱讀習慣的 方法外;還為孩子建立映像檔案、培養美感經驗的一片好大花園。而學者張湘君(1999) 提出圖畫書有益於提升兒童審美能力理由有:. (一)圖畫書的插畫符合兒童生活的經驗 圖畫書的插畫是為兒童設計的,在內容、形式、色彩、觀點都以兒童發展與需要 來考量。較能接近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想像的事物。. (二)圖畫書富含有多樣性的繪畫形式與風格 現代圖畫書具有多樣的繪畫風貌,從創作的媒材、技法、表現風格可說是五花 28.

(47) 八門。不同形式或媒材的插畫,呈現多變的美感風格,是最能豐富兒童的視覺經驗。. (三)輕便、流通容易 圖畫書雖然不像名畫般的氣勢與震撼力,但因輕便且隨手可得,故能發揮的影 響力遠比於名畫般的魅力。. (四)可以大量生產,利於全民美育的推廣 圖畫書是透過印刷完成的藝術品,可以大量生產。在美術教育推廣發展下,自 然形成一種無遠弗界的力量。不必藉由電子媒體或任何硬體設備就能產生影響力。. (五)呈現畫與畫之間節奏感及整體關係,有獨特的趣味 圖畫書中的插畫,有許多是以連作形式出現,能呈現畫與畫之間的節奏感。透 過圖與圖之間的關聯與互動所形成一種含有時間性的藝術。. 三、 圖畫書賞析教學重點 曹俊彥(1989)認為兒童讀物和課本,幾乎是兒童每天必然會接觸到的一種文化產 品,讀物中的圖畫很自然地成為兒童美術欣賞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分。尤其是 書中的圖畫,許多人一拿到新書時,總會翻一翻看看裡頭有些什麼畫。當兒童透過文 字去欣賞圖畫,或是透過圖畫去欣賞故事內容,都是很自然而然的方式去接近圖畫, 也很自然的欣賞這些圖畫。這和欣賞牆上的名畫不同,因為圖畫書是融合了文學和視 覺藝術的有機藝術結合體。文學藝術和視覺藝術在形式上雖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皆有 傳達意義,引發情感和描述的特質,尤其在視覺圖像上對讀者情緒上更具有影響力。 兒童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從圖像上的線條、形狀、色彩、質料等視覺元素的感受 比文字上的敘述來得快。因此帶領兒童欣賞圖畫書,來拓展其審美知覺和美學是最佳 的藝術活動。圖畫書的賞析教學,賞析者必須透過「文字」與「插畫」兩種符號系統 來探索作者與繪者的創作意念。 (一)文字賞析部分.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確認課程教材重點 擴展教與學的策略

A-1-1參照課程綱要 與學生特質明定教 學目標,並研擬課 程與教學計畫或個

(1)針對具有中子研究專長者,具備下列要件之 一:①物理、化學、核工系所博士畢業,具 二年以上中子研究經驗;執行中子散射、繞

〔備註 1:小學數學科修訂課題有關圓形圖的學習重點雖然只要求學生闡釋 涉及簡單計算的圓形圖,例如每個扇形的圓心角須為 30º 或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一) 所有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課節都納入時間表內,所有班級的數學課節畫 一為七堂,全班修讀相同的課題內容(見圖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