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探討以圖畫書賞析來提升中年級學生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本章共 分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研究範 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倪再沁認為藝術教育是造就一個可以成為小畢卡索的假象,還是孕育無數可以欣 賞畢卡索的群眾(林千鈴,2003)。藝術教育的領域大致可分表現活動和鑑賞活動兩大 歷程,但長久以來,台灣的視覺藝術教育多偏重於形式的訓練與學習,媒材的運用與 技法的練習而忽視藝術鑑賞陶冶,以致快速變遷、科技也日新月異進步的後現代社會 失去了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王秀雄,1990)。新的藝術教育,其繪畫的形式隨著時代進 步與現代藝術思潮的演進,在新的藝術教育觀念下,已經由描繪階段走向造形與美的 秩序的尋求。把繪畫當作是遊戲和美的感性活動,從創造與自由發表的學習過程中,

不斷的產生新的經驗和美的感受,來滿足兒童學習的興趣與心靈上的需求。

現代藝術教育家強調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因為在生活環境裡充滿著視覺形象的訊 息,各種視覺形象與符號透過媒體大量傳播或資訊系統的傳達,也傳送了思想、信仰 及價值觀念(夏勳,1969)。而當今的藝術教育不再只是為了要造就學生成為藝術家,

而是能培養出傑出的欣賞家,應透過多元的藝術教學內容,提供視覺美感閱讀的訓練,

以增進兒童的美感感受力,藉由鑑賞作品的過程,透過感性的美感觀察及理性的批評 分析,使兒童獲得鑑賞的樂趣,領略藝術作品所傳達出的情感意念及經驗,進而享受 視覺世界的多樣性(林千鈴,2003)。審美能力與興趣是一種內化的養成,在成長學習 中的深刻感動,將延續到之後的生活中,或應用在其日常生活,或對各類的藝術創作

引發再學習的動機,因此宜落實審美能力與興趣的培養。

所謂的新時代美術統合藝術課程,其統合的意義是要讓學生對創作活動與審美活 動統合為一體,美術課不再只是畫一畫、玩一玩、貼一貼就好,而是讓學生在創作後 有審美與討論的時間,或從藝術欣賞中獲得經驗,再延伸創作與發表活動。(蘇振明,

2000)美術教育不一定要從畫圖開始,也可以從藝術欣賞下手,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說故 事,欣賞圖畫書一樣可以進入藝術。

近年來圖畫書的出版在量的擴展與質的提升下,漸漸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將圖畫 書帶入教室,與孩子們一起分享,圖畫書就是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孩子喜愛、讓老 師熱愛。但教學重點大多是強調內容本文的理解與認識,或是融入故事主題的教學,

往往忽略了圖畫書中的視覺元素所扮演的角色。「看」也是一種學習的活動,而圖文結 構完整的圖畫書,除了具備好的故事內容、多元的繪畫風格,可以說是一種創造視覺 效果的藝術品。所謂的藝術品就是能將意念用具體的形像呈現,而觀賞者也能把自己 的意念依附其上,圖畫書對於兒童的「視覺圖像教育」,更是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兒 童圖畫書的內容題材適合兒童閱讀,且圖畫書上的插畫風格具多樣性,透過兒童圖畫 書的滋養,讓兒童在成長中接觸精美的插畫作品,以成為「審美」教育的捷徑(曹俊 彥,1997)。圖畫書的插畫使用的媒材廣泛、表現形式豐富、風格手法多樣,是一個絕 佳的藝術學習對象。優秀的圖畫書是成人文明給小孩的一份禮物,對他們文字識讀能 力限制下的體貼,讓他們愉悅的進入文學與視覺藝術的殿堂。圖畫書可以觸動閱讀興 趣,更能涵養美學素養,發展藝術教育。

學者蘇振明在一場演講中曾以「圖畫書是永不關門的家庭美術館!」「穿越圖畫的 小門,就可以走進美術館大門。」「想要走進美術館,記得先打造一把審美鑰匙」這三 句話來當開場白(徐素霞,2002)。這三句話說明了圖畫書的藝術表現幾乎涵蓋了所有 美術的表現方式,由於圖畫書取得方便,就像是一個可以隨時參觀的紙上藝廊。每一 本圖畫書都有不同的藝術風格,不但能讓兒童享受閱讀的樂趣外,更能深入造形藝術 的世界,進而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力。圖畫書比文字更能精確的表達場景空間、

造形色彩細節,具有「一目了然」的特性。因此圖畫書具有其他書籍無法表現的長處

和趣味美感。

近十年來以圖畫書為主題之研究有日漸增多的趨勢,主要以圖畫書為本進行不同 領域之研究。關於圖畫書的研究相當多,涵蓋的主題也相當多元。因為圖畫書具有圖 文相搭的明顯特質,輕易就能吸引兒童閱讀,所以圖畫書在國小教育場域的應用非常 豐富。研究者參看國內碩博士論文索引,在有關圖畫書的相關論文中,歸納出研究焦 點。以圖畫書運用在視覺藝術相關研究的研究論述,如探討圖畫書導賞活動引導幼兒 繪畫表現的教學研究(李棉絲,2011;馬曉倩,2010;郇小春,2008;涂金鳳,2007)、

圖畫書導賞活動引導小學生繪畫表現的教學研究(林麗馨,2010;王春秀,2009;林錦 鳳,2006;謝正瑜,2005)、圖畫書引導學童創造力表現(許雅玲,2011;張秀娟,2003;

周文敏,2003;王淑娟,2002)、圖畫書運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研究(黃文英,

2006;徐季筠,2004)、美術圖畫書與超現實圖畫書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研 究(謝宛蓁,2009;朱春昭,2006,孫孟儀,2004)等等。然而從圖畫書中的視覺元素 切入探討「中年級學童視覺藝術造形表現」之相關的研究並不多見。除此之外,研究 者所研究對象是以雲林縣偏遠學區的學童,大部分的學童除了學習領域中藝術與人文 課程外能接觸美術補習學習的機會是微乎其微。況且學童家長對於美術教育並不重 視,學童能接觸的藝術機構與文化刺激較市區學區學童有相當的城鄉差距;導致學童 在繪畫能力表現比同年紀的孩童較薄弱。每當藝術與人文課從事創作時,尤其是繪畫 上,有些學童反應「老師,我這樣畫對不對?」 「老師,我不會畫人!」「我要塗什 麼顏色?」,有些學童相當具有自信,有些則率性發揮或草草了事。當全班作品一同 瀏覽賞析時,大都出現「他的畫好奇怪喔!」「 畫面很亂,不知道在畫什麼。」「顏 色很奇怪!」等反應。繪畫是兒童的本能,創造是天生,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然而 許多兒童卻在學校藝術與人文教育的成長過程中,漸漸喪失了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

是值得省思之處。現代藝術創作具有多種風格內容與多元媒材技法,教師宜提供不同 創作方式的分析作為審美教學,使兒童體會藝術創作的真諦,從細心的觀察活動中,

培養兒童對美的感受力與繪畫的表現能力。幸佳慧(1998)認為教導兒童鑑賞藝術最 美好的途徑便是透過包含各式各樣的風格及技巧之兒童圖畫書(朱雪雲,2004)。

「圖畫書的多樣貌,是開啟美育之門的鑰匙。」因此研究者選擇圖畫書為媒材實施 學童視覺藝術教學,除本身對圖畫書的喜愛與收藏,常將圖畫書運用在各科領域教學 中,學童對於圖畫書的接受度很高。再者,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在今年新建的圖書室,

購買大量的圖畫書,讓在偏遠鄉鎮學區的學童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穿越圖畫書就能 近距離接觸藝術。藉由圖畫書賞析教學,讓圖畫的藝術之美和足以發揮的藝術教育功 能,研究者期望將圖畫書運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以及對藝 術欣賞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在創作上的信心與興趣,以印證所學理論與實務,增進 教學之自我專業成長,而能助益於平日的教學。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以圖畫書為媒材,自行設計圖畫書賞析教學活動,以中年級 12 位學童為教學對象;藉由視覺藝術課程中的圖畫書賞析,讓學生習得視覺藝術教育 中的視覺元素;除可提高視覺藝術之鑑賞興趣與藝術創作能力之成長,進而提升學生 的藝術知覺,並累積學生的美感經驗。由以上所述所知,本研究以質量並重之行動研 究來探討「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 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