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歐陸三國眼中的福州城之地位

第一章 晚明福州見聞錄:葡、西、荷人筆下的城市描繪

第三節 在歐陸三國眼中的福州城之地位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州作為省城,是解決福建沿海問題的政軍中心。無論是尋求軍事上的合作,或欲 達成政治上的突破、和解,一切的解答就在福州。因此,三人在其紀錄中,篇幅 最大者,是與官員接觸的過程以及明朝的軍隊、武器和福州的城牆與佈防等。接 著才是描述城市錯綜的街道、水道,繁忙擁擠的人群,便宜的物價,多樣的商品,

以及異國奇聞。歐陸三國對福州城市內容的記述,以荷蘭最為簡省。這是由於荷 蘭人以自身之名來到中國之前,早已依附在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羽翼下來到東 方,對中國有一定的了解。

105

所以荷蘭人一開始,便在西葡所建立的亞洲貿易之 基礎上進行破壞並奪取一切利益,再加以壟斷。故布羅代爾稱,荷蘭人的行為可 說是鳩佔鵲巢

106

。因此,雷理生對於福州城的境況介紹甚少,反倒是詳細紀錄了 沿途路程及與商周祚為首的福建地方官員之間的談判過程。

第三節 在歐陸三國眼中的福州城之地位

那麼,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以福建巡撫為首的地方官員,究竟是如何處 理這些外來遠人的對外事務。其處理的手段如何?憑藉著什麼樣的後盾?對於明 代後期的省城福州,我們又應該如何重新地來理解?

福州地方政局在對外事務方面,自明初起,便積累相當豐厚的經驗,這個經 驗來自於中琉之間的封貢關係。琉球對於明帝國的順從,很大的成分是來自於與 中國貿易的渴求。在《歷代寶案》的紀錄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琉球常不按照明帝 國規定三年一貢的貢期,有時二年一貢,甚至每年入貢都有。

107

明帝國並未因此 而責怪,反而盡量地予以通融,對其優待甚盛。

108

琉球透過與中國的緊密關係,

不僅與鄰近的日本進行中繼貿易,

109

貿易對象還包括朝鮮及東南亞的安南、暹羅、

爪哇、滿喇加諸國

110

,自豪地稱其國為「萬國津梁」

111

。也就是說,中琉關係造 就了琉球的繁榮,但也種下了1609 年(萬曆三十七年)起,薩摩藩入侵琉球的根源。

112

福建不僅處理中琉相關事務,也透過琉球獲取日本情報,據以報告朝廷。如,萬 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日(1616 年 7 月 29 日),福建巡撫黃承元(萬曆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 任,萬曆十四年進士)便上奏,琉球國王尚寧遣通事蔡廛至福州告知,日本大造戰船

105 (荷)包樂史(L. Blusse)著,莊國土,程紹剛譯,《中荷交往史(1601-1989)》,頁 23-30;(荷)費莫‧

西蒙‧伽士特拉(Femme S. Gaastra)著,倪文君譯,《荷蘭東印度公司》,頁 1-6。

106 (法)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著,施康強等譯,《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 與資本主義》,第三卷,頁235。

107 據謝必震,《明清中琉航海貿易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頁 74 表示,琉球貢使團在 明代來華次數達537 次之多。

108 (日)赤嶺守,《琉球王國:東アジアのコ一ナ一スト一ン》(東京:講談社,2004),頁 43-48;

(日)邊土名朝有,《琉球の朝貢貿易》(東京:校倉書房,1998),頁 31-32。

109 (日)喜舍場一隆,《近世薩琉關係史の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1993),頁 16-19。

110 徐玉虎,《明代琉球王國對外關係之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2),頁 113-268。

111 (日)赤嶺守,《琉球王國:東アジアのコ一ナ一スト一ン》,頁 12。

112 柳岳武,〈明朝時期中、日、琉球關係研究〉,《安徽史學》2006 年第 4 期(合肥,2006.7),頁 25-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五百餘艘,意圖取得雞籠山。

113

福建地方官員有時候會將涉外事務上報朝廷,但 更多的時候是便宜行事,或者輕許承諾,或者同意貿易。在外國人的眼中來看,

根本不會區分究竟這是地方官員個人的承諾,或是明帝國的承諾。

前述拉達出使福州一事,拉達在返回馬尼拉之後,撰寫了一份報告,並且另 有分為十二章或節的中國簡述,內容翔實而細膩。

114

反觀《明實錄》,劉堯誨上 奏的紀錄卻十分簡略,「廵撫福建僉都御史劉堯誨奏報,把總王望高等,以呂宋 夷兵敗賊林鳳于海,焚舟斬級。鳳潰圍,遁,復斬多級,并呂宋所賫貢文、方物 以進。下所司。」

115

然而西班牙人所保留的紀錄,卻不是這麼一回事。西班牙人 將福建巡撫劉堯誨稱為「大明國副王」

116

,並將他寫給馬尼拉要塞長官,由拉達 帶回馬尼拉的信件建檔,稱該信為「自福建省王室,大明國王寫予吉度‧德‧拉 維薩列茲(Guido de Lavezares)的書信」

117

。這些主要當然出自於西班牙的誤解,但也 可從中得知劉堯誨,或者說是福建巡撫,在西班牙人眼中所代表的政治地位有多 高。

時間推移到十七世紀初期,也就是天啟年間雷理生到福州進行談判的過程。

福建地方官員對於荷蘭的態度,與之前相較更是不同,對於涉外事務的處理更見 純熟。當雷理生在廈門要求要前往福州談判時,雖然當時明帝國已掌握製造紅衣 炮的技術,地方官員仍要求必須提供十門青銅砲充作通往福州的門票;雷理生則 要求,必須派戎克船及使者到巴達維亞。

118

如前所述,雖然紅衣炮已於萬曆四十 七年(1619)起,投入戰場使用,然官員仍有此要求,可見荷蘭人的砲比起中國自製 的砲還要優良。當雷理生與以商周祚為首的福建官員談判時,商周祚等人一致要 求荷蘭人必須撤出澎湖,再來談通商的可能性。福建地方政局以不同官階的官員,

一層一層地與雷理生談判,雖然給了各式建議及承諾,卻一致地要求荷蘭必須撤 出澎湖,最後才由福建巡撫商周祚與之會面。

這些官員們給的建議及承諾中,其中有一位官員甚至跟雷理生說,「如果都督 再度命令我們,我們最好說願意破壞城砦。但是我們可以不必照所說的去做,只 要稍微的破壞一下……之後,我們可以再度修整重建。至於所需要的經費,他們 願意支出。只要滿足大官的需求,讓他們可以寫信告訴國王,城砦已經毀壞就可 以。」

119

而當雷理生與商周祚會面時,商周祚要求雷理生放棄澎湖,並且承諾「他 的居民可以前往與我們貿易」

120

。雷理生在寄給巴達維亞總督的信中,也提到商

113 《明神宗實錄》,卷 546,萬曆四十四年六月乙卯,頁 10352-10353。(萬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 日,1616.7.29)另可參(明)黃承玄,〈題琉球咨報倭情疏〉,收入(明)陳子龍等選輯,《明經世文 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據明崇禎年間雲間平露堂刊本影印,卷 479,頁 5268-5269。

114 (英)博克舍編,何高濟譯,《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紀》,頁 49-50。

115 《明神宗實錄》,卷 54,萬曆四年九月丙申,頁 1264。(萬曆四年九月初七日,1576.9.28)

116 李毓中主編,李毓中,陳柏蓉譯,《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Ⅰ》,頁 172。

117 李毓中主編,李毓中,陳柏蓉譯,《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Ⅰ》,頁 164。

118 林偉盛譯,〈雷理生司令官日誌(1623)〉,頁 243-244。

119 林偉盛譯,〈雷理生司令官日誌(1623)〉,頁 252。

120 林偉盛譯,〈雷理生司令官日誌(1623)〉,頁 2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出掌控中國東南沿海貿易,能與當時西方國家一較高下的鄭芝龍集團出現。

綜上,可清楚知道,若欲與明帝國展開正式通商,必須通過福州。就算是希 望中國海商到馬尼拉、巴達維亞進行貿易,福州也擁有最後的決定權。福州地方 政局完全有足夠的權力決定,福建海商要到哪個城市,與哪些國家進行通商貿易。

除此,如果私自到福建行省擁有管轄權下的處所建立通商口岸,則損失將會大於 所能獲得的利益。既然福州是這麼重要的存在,那麼在西方人的眼中,究竟是怎 麼去理解或描述明帝國治下的福州城?

伯來拉在看到福州城內水道上布滿忙碌運貨進出的小船後,形容福州如同威 尼斯一般。威尼斯雖然在十六世紀日漸沒落,但仍是歐洲主要的大城市。所以伯 來拉為了讓歐洲人清楚知道究竟十六世紀中期的福州,該定位為哪一類型、什麼 規模的城市,而將福州類比為威尼斯。再則,伯來拉將福州比喻為威尼斯,以其 為葡萄牙貴族及傳教士

129

的身份,及他自葡萄牙出發後的經歷,除歐洲之外,

皆是在南亞、東南亞及東亞沿海島嶼度過。其所到過的亞洲諸城市之規模,並無 法與福州相比,故可理解他為何以威尼斯與福州類比。而拉達對於城市水道運輸 的活絡狀態,他則說福州城與墨西哥城很像。何以拉達以美洲的墨西哥城作為比 喻,而不以歐洲諸城市做比喻呢?這實在值得玩味。

圖1-3、19 世紀福州內河水道的小船

圖版來源:據http://commons.wikimedia.org/,“Foochow. Bridge of Thousand Ages across the Min”

修圖。

西班牙雖然於1565 年(嘉靖四十四年)佔領菲律賓群島南方的霧宿,但遲至1571 年(隆慶五年)才佔領北方的馬尼拉,並以其為進入東亞貿易體系的根據地。

130

也就

129 (英)博克舍編,何高濟譯,《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紀》,頁 26-27。

130 李毓中主編,李毓中,陳柏蓉譯,《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Ⅰ》,頁ⅩⅤ。

前,本是阿茲特克人(Aztecs,又稱墨西卡人)的首都

137

,稱為特諾鐵特蘭(Tenochtitlan)。 這座城市是建築在特斯科科(Lake Texcoco)

湖中一個人工島嶼上, 138 創建於 1325

417-434。

133 李毓中主編,李毓中,陳柏蓉譯,《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Ⅰ》,頁 5-8。

134 陳鴻瑜,《菲律賓史:東西文明交會的島國》(台北:三民書局,2003),頁 33。

135 (英)博克舍編,何高濟譯,《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紀》,頁 40-42。

136 (英)萊斯利・貝瑟爾(Leslie Bethell)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組譯,《劍橋拉丁美 洲史》(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5),第 1 卷,頁 286。

137 (英)萊斯利・貝瑟爾(Leslie Bethell)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組譯,《劍橋拉丁美 洲史》,第1 卷,頁 3,14-36。

138 (意)貝納沃羅(L. Benevolo)著,薛鐘靈等譯,《世界城市史》(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頁 657-664。

139 (英)萊斯利・貝瑟爾(Leslie Bethell)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組譯,《劍橋拉丁美 洲史》,第1 卷,頁 14。

140 (美)派克斯(Henry Bamford Parkes)著,瞿菊農譯,《墨西哥史》(北京:三聯書局,1957),頁 36-48。按,據《劍橋拉丁美洲史》,第 1 卷,頁 165 提及,「西屬美洲大陸可以說是在 1519 年與 1540 年間『被征服的』。」

141 George Kubler, “Mexican Urbanism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Art Bulletin, Vol. 24, No. 2 (Jun.

1942), pp. 160-171.

142 (英)萊斯利・貝瑟爾(Leslie Bethell)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組譯,《劍橋拉丁美 洲史》,第2 卷,頁 738,「總之,普埃布拉在早期墨西哥大教堂建築物的繁榮中是最為全面輝 煌的。然而墨西哥城大教堂(建於 1564-1700 年之間),從其規模和壯觀上評斷,應該是最偉大 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人首都原來的模樣。那麼將福州類比為墨西哥城,便不只僅是城市水道如此簡單,

雖然城市水道密佈確實是兩座城市的特徵之一,參見圖1-4。拉達比較的兩座城 市,對他而言都是異文化之城,顯示他將歐洲與美洲及亞洲區隔開來。拉達到墨 西哥城市為了傳教,到東方來,往福州城去,拉達個人的主要意圖也是為了傳教。

同樣的企圖,使得拉達將兩座城市放在一起比較。其次,拉達出使福州的紀錄是 報告性質的文件,這份報告自馬尼拉發出,必須先彙整到墨西哥總督手上,再轉

同樣的企圖,使得拉達將兩座城市放在一起比較。其次,拉達出使福州的紀錄是 報告性質的文件,這份報告自馬尼拉發出,必須先彙整到墨西哥總督手上,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