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清鄭交戰下的巨型堡壘

第三章 烽火蔽日:南明與滿清的城市爭奪戰

第二節 清鄭交戰下的巨型堡壘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第二節 清鄭交戰下的巨型堡壘

福州圍城戰告一段落之後,魯王聯軍瓦解,鄭成功的勢力在此時逐漸浮起,

然鄭成功的勢力以閩南為主,尚未擴張至閩江流域,加之遙奉兩廣、西南的永曆 政權,使得鄭成功的戰略是往廣東方面擴展,意圖與永曆勢力合流。

80

滿清方面 則是在這段期間,逐漸地把兵力抽調送往東南及西南兩地集結,對鄭成功與永曆 用兵。福州成為滿清部隊入閩之後的首站,在福州集結盤整後,再投入戰場。福 州的戰略地位因此益形重要,整個城市在這段時期的發展,漸次地朝向軍事堡壘、

要塞化的方向傾斜。當然,省城所有的行政、經濟等機能依然存在,但軍事機能 確實因時勢而大幅增長。福州不僅成為滿清部隊集結之地,也成為銜接地方與中 央各式軍情、軍令傳遞之所。除此之外,一波波自北方而至的部隊,一旦進駐福 州,對於市民生活造成不少的衝擊與影響,且多數影響都傾向於負面,干擾城市 社會日常生活與原有秩序。當然,大量部隊入駐省城,也不全然都沒有好處。在 歷經戊子之亂後,部隊源源不斷地入駐帶給城市居民相當大的安全感。再則,伴 隨著部隊而來的,還包括各式軍事物資、米糧及大量的通貨。

鄭成功當然也清楚福州所扮演的角色,畢竟福州城內仍有許多人與其互通消 息,一同從事海外貿易活動。當鄭成功穩住腳跟,勢力漸增後,加上與永曆政權 之間有尚可喜盤駐於廣東的阻隔,戰略的眼光開始轉向北方,福州便成為其戰略 佈局下所必須面對的城市之一。

壹、 滿清用兵鄭軍的會師之地

鄭成功自其父被擄後,逐漸收拾芝龍麾下部將,時至順治六年四月(1649.5)時,

乃改奉永曆帝,「諸老將皆安之,願為用。諸洋稅亦集。」

81

到了順治七年九月

(1650.10),鄭彩、鄭聯兄弟與鄭成功爭廈門,鄭聯為鄭成功用計所殺,鄭彩投降,

所部皆歸鄭成功,

82

廈門亦轉為鄭成功所有。順治八年的冬天,成功率兵十萬開 始圍漳州府城。

83

浙閩總督陳錦乃帶兵自福州往征,於順治九年三月十三日

(1652.4.20)親自領兵作戰,然其在戰敗之餘,並遭其家丁暗殺,割其首級,往投鄭 成功。

84

陳錦死後,李率泰(1608-1666)受命福建總督。

85

鄭成功圍漳州府城長達十 個月,

86

他的戰略是,「不攻城,築長圍困之,使其糧盡自降。」

87

結果,「自(順

80 (美)司徒琳(Lynn A. Struve)著,李榮慶等譯,《南明史:1644-1662》,頁 142。

81 (明)查繼佐,《魯春秋》(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頁 56。

82 (清)江日昇,《臺灣外記》,卷 3,頁 113-114;(清)翁州老民,《海東逸史》(台北:台灣銀行經 濟研究室,1961),卷 2,頁 11。

83 (清)海外散人,《榕城紀聞》,頁 16;(明)陳鴻,《莆變小乘》,頁 28。

84 (清)彭孫貽,李廷昰,《靖海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卷 2,頁 25。

85 (明)陳鴻,《莆變小乘》,頁 28。

86 (清)海外散人,《榕城紀聞》,頁 16。

87 (清)彭孫貽,李廷昰,《靖海志》,卷 2,頁 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治九年)四月至十月,城中死者十七八。後大清署守道周亮工收髑髏凡七十三萬 有奇。」

88

這段期間,清軍源源不斷地往赴閩南,欲解漳州之圍。之後,固山額 真金勵乃「統浙直滿漢兵萬餘人入閩來援」

89

,其先至福州整軍後,再南下漳州,

並解其圍。最後,鄭成功與金勵於順治十年六月(1653.7)在海澄的會戰,固山額真 金勵大敗,失去半數部隊。

90

此次會戰恰巧被遭遇船難正在廈門的荷蘭人所見,

故得知清軍戰敗,死者三千,脫奔者有一萬兩千人。

91

滿清一連串戰事失利,使順治帝認為當時以武力征服鄭成功有困難,因此轉 而展開招撫鄭氏的策略。鄭成功也把握這個機會,一方面與清方談判,一方面著 手壯大自身勢力。

92

由於成功全無受撫之心,談判進行到順治十一年三月(1654.4)

終於出現巨大裂痕,一直到了十一月(1654.12)清朝斷定招撫鄭成功失敗,雙方戰事 即起。

93

福建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迎來了異常冷冽的冬天,「大霜連下五十餘日,

人物凍死無數。」

94

到了順治十二年正月(1655.2),福州府靠海的連江縣降下大雪,

積雪近一公尺。

95

異常氣候使得該年五月在福州地區出現饑荒,閩省百姓紛紛前 往省城就食。據《榕城紀聞》所述,「五月,福、興、漳、泉四郡皆饑,泉、漳、

興化、福清流民。男女大小,日以千至,官發米濟之。初作廠於南台分給,因至 者多,官府怠玩,分流民於各僧寺,令僧人給之,流離轉徙,鮮有活者。」

96

上 述所謂「作廠」即作辦粥廠,由官方於南台設粥廠,熬粥以供饑民食用。粥廠籌 設於城外,使饑民不至入城,作為區隔以防發生民變。在官方設廠施粥救濟的同 時,福州近郊鼓山著名寺院的和尚同樣也在南台募糧、設廠、施藥,凡一個多月,

主辦的和尚們也因感染饑民帶來的傳染病,全數病死。

97

從材料中的數字來估算,

每日入省城的饑民有千人,時間長達一個多月,那麼湧入福州城的饑民少說也有 三、四萬人之譜。在這段期間,官方救濟情況不佳,導致流民輾轉求食無著而餓 死,又因流民帶來的傳染病,致使城民感染死亡,那麼這場天災人禍,又在福州 添了數萬亡魂。流民就食省城的事件,大概到了六月才逐漸止息。

就在六、七年前,福州還處於被圍缺糧的悲慘世界,但至此時竟成為飢荒流 民就食之地。這之間的反差如此之大,也可想見福州復原的情形有多麼快速。氣 候異常所造成的破壞,包括福建下游四府,福州當然在內。那麼,流民怎麼會選

88 (清)彭孫貽,李廷昰,《靖海志》,卷 2,頁 28。

89 (清)彭孫貽,李廷昰,《靖海志》,卷 2,頁 27。

90 (清)海外散人,《榕城紀聞》,頁 17。

91 (日)村上直次郎日譯,中村孝志校注,程大學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台中: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1990),第三冊,頁 117-119。

92 (美)司徒琳(Lynn A. Struve)著,李榮慶等譯,《南明史:1644-1662》,頁 146-149。

93 顧誠,《南明史》,頁 743-762。

94 (清)海外散人,《榕城紀聞》,頁 17。

95 (清)李菶修,章朝栻纂,嘉慶《連江縣志》,卷 10,〈雜事下〉,〈災異〉,頁 667。

96 (清)海外散人,《榕城紀聞》,頁 18。

97 據(清)海外散人,《榕城紀聞》,頁 18 載,「鼓山和尚發心,托缽濟飢,每日至渡船迎候餓民,

設廠煮粥施之,病者與藥,凡一月餘,主事者染氣皆病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擇投向福州?福州又何以能恢復得如此神速呢?

滿清部隊不斷地進駐福州,盤整後再往赴閩南戰場,當然大批的糧草也隨之 而來。加上省城是滿洲人控制福建的核心,也是閩省政軍中心,加上圍城期間的 影響,這都會促使官方及百姓瞭解到必須維持一定程度的囤糧。其次,福州相對 其他福建地區的城市穩定,無論是興化、泉州、漳州都遭受到鄭成功部隊的「拷 餉」,導致原本百姓就已經糧食不足,一遇天災更無從覓食。福州府縣因離鄭成 功根據地遠,又屬清朝勢力範圍,重軍密佈之區,鄭軍尚未敢到福州府縣征餉,

也確保了福州僅遭天災,人禍部分則較其餘三府為輕。再加上福建上四府本即為 產米之地,且上四府的米糧原本即順閩江而下,以供應省城之所需為主,便如陳 鴻(1618-1698)所說:「省城田少,俱食上遊」

98

。這也是福州存糧多於其他三府,致 使流民就食省城的原因。最後,從所記載的地點來看,興化府緊鄰福州府,福清 即為福州府下轄縣,兩地流民到省城就食,頗合情理。問題出在泉州、漳州兩府 流民,竟也奔赴省城,這種現象明確地顯示鄭氏部隊對於救荒一事,並未積極處 理。無怪乎顧誠認為,鄭成功與地方百姓之間的互動不良,無法得到民心,使得 攻佔的地區,往往很快又淪入清朝手中,「這不僅是兵力對比的問題,稅役的積 重(有時根本不能算賦稅,而是赤裸裸的掠奪)使他難以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

99

這或許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何漳、泉兩府流民至省就食之因。讓我們再回過頭來 說,清兵頻繁地出入省城雖然帶給城市居民多方的困擾與負擔,但相對地也提供 較為穩定的生存環境。這對福州而言,似乎是件相當弔詭的「好事」。

清鄭談判破裂後,清方決意征勦,緊接著清廷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1655.1.23)命和碩鄭親王世子濟度

100

為定遠大將軍,領兵由京赴閩。

101

其任命事 方定,僅過三日,北京便接獲福建巡撫佟國器(順治十年至十二年任福建巡撫)因擔心 省城安危而求援的摺子。其言,「海逆鄭成功,反謀既決,遂襲入漳州,連陷各 邑,復圍泉州,勢及興化。臣思海賊與陸地不同,揚帆所至,隨處可犯。賊眾億 萬,肆行攻掠,閩省孤城單弱,深切臣憂,請迅發滿洲大軍進剿。」

102

此在在顯 示,閩省軍情又趨緊急。時至隔年八月,「清世子濟度至福州,調集綠營馬步伐 鄭成功」

103

。九月,「貝子王同固山額真率滿洲兵披甲及漢軍三萬駐福州。」

104

隔月(1655.11),部隊開抵福州:

十月,滿洲兵至,駐南門、水部、東門各郊外,避兵人紛紛。兵至,住人 家,索酒肉金帛,役使主人飼馬,稍違即捶楚交加。雖小小廝卒,呼喚一 聲,惟其所指,靡敢逡巡。統兵為王世子,以下皆滿洲八旗大人,中有明

98 (明)陳鴻,《莆變小乘》,頁 37-38。

99 顧誠,《南明史》,頁 433。

100 《清世祖實錄》,卷 60,順治八年九月己丑,頁 476a。

101 顧誠,《南明史》,頁 762。

102 《清世祖實錄》,卷 87,順治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乙亥,頁 688a。

103 歐陽英修,陳衍纂,《閩侯縣志》,卷 1,頁 6b。

104 歐陽英修,陳衍纂,《閩侯縣志》,卷 1,頁 6b。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甲、暗甲,馬凡萬五千匹,取鍋萬餘口,鍘草刀萬餘把,馬槽萬餘個,皆 民間辦給。一馬每月支穀六百觔,草若干束。每旗用銼草夫百餘名,每名 工日值一錢二分,或用人,或折銀,隨其所便,一切皆取民間。此外,又 有虛耗。上穀則有收穀官吏,上草則有收草官吏,以致查點馬、槽、刀、

鍋、撥夫等項,皆有賄囑。若不稱意,賠費甚多。

105

這次進駐福州的部隊共三萬人,隨軍有一萬五千匹戰馬及各式軍事物資等。因為 兵須有屋舍居住,馬須有場地圈養,物資須有空間堆放,所以這些全部都由福州 市民負責,無論其意願如何,還必須提供相關軍需物資及力役。由於部隊規模龐 大,因此駐紮處所分布於福州城七門外東南方的三門。從上可知,這次入閩的部

這次進駐福州的部隊共三萬人,隨軍有一萬五千匹戰馬及各式軍事物資等。因為 兵須有屋舍居住,馬須有場地圈養,物資須有空間堆放,所以這些全部都由福州 市民負責,無論其意願如何,還必須提供相關軍需物資及力役。由於部隊規模龐 大,因此駐紮處所分布於福州城七門外東南方的三門。從上可知,這次入閩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