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城鄉差距對於學習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城鄉差距對於學習的影響

壹、偏遠地區小學教育的困境

在2011 年的 PIRLS 國際閱讀報告(PIRLS International Results in Reading)指 出,學校的所在位置與學生的閱讀表現有顯著的相關。該報告將學校所在位置區 分為3 類,第一類是位於超過 100,000 人以上的大型城市;第二類是位於人口數 在15,001 到 100,000 人的中型城市;第三類則是位於人口數少於 15,000 人的小型 城市。結果發現,來自大型城市的學童平均表現是三者之中最好的,其次是來自 中型城市的學童,敬陪末座的則是來自小型城市或是偏遠地區的學童。表2-1 為 學校所在位置與學生平均閱讀表現統計結果。

表2-1 學校所在位置與學生平均閱讀表現統計結果

國家

學校所在城市之人口數

超過100,000 人 介於15,001~100,000 人 少於15,001 人

所占學生比例 學生平均表現 所占學生比例 學生平均表現 所占學生比例 學生平均表現

台灣 56 563 39 542 6 523

國際平均 31 525 27 512 43 500

資料來源:2011 年 PIRLS 國際閱讀報告

另外,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也與其閱讀表現有顯著的相關。該報告將學校依 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富裕型(More Affluent),也就是學校有 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童來自經濟狀況富裕的家庭且有少於四分之一的學童來自經 濟狀況弱勢的家庭;第二類是弱勢型(More Disadvantaged),與富裕型相反,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就是學校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童來自經濟狀況弱勢的家庭且有少於四分之一的 學童來自經濟狀況富裕的家庭;第三類是介於上述兩種情況之間的學校。結果發 現,就讀富裕型的學童其平均閱讀表現得分為530 分,高於就讀弱勢型學校學童 的490 分。表 2-2 為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生平均閱讀表現統計結果。

表2-2 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生平均閱讀表現統計結果

國家

學校學童之家庭經濟狀況

富裕型學校 中間型學校 弱勢型學校

所占學生比例 學生平均表現 所占學生比例 學生平均表現 所占學生比例 學生平均表現

台灣 22 563 67 554 11 525

國際平均 35 530 35 515 30 490

資料來源:2011 年 PIRLS 國際閱讀報告

上述的結果指出,儘管各國的情形各異,城鄉差距是許多國家所共同面臨的 問題。一般而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二個:首先,位於大型城市的學校 往往會被分配到較多的教育經費,有助於提升教學設備與學校硬體設施的品質。

在中國,近年來由於經濟快速的發展,許多沿海城市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迅速的 崛起,公共政策也以城市為導向,不合理地分配包括教育政策(Chuanyou, 2006)、

經費分配等國家資源。Chuanyou(2006)指出,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果,不但阻礙偏 遠地區的發展,也剝奪偏遠地區學童實現自我的機會。在我國,教育部從民國 85 年起開辦「教育優先區計畫」,根據文化資源不足地區及學習弱勢族群學生的 需求,提供所需經費與資源。近年來,教育部也積極辦理「補救教學計畫」,希 望透過「弱勢優先」、「公平公正」及「個別輔導」之實施原則,協助偏遠學習低 成就的學生。教育長期關注弱勢地區學校的努力應該要予以肯定。

當然,造成城鄉差距的因素十分複雜,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即是學童的家庭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況。一般而言,大型城市所能提供的工作機會較多,學童父母具有較高社經地位,

並且家庭經濟狀況穩定的可能性也較高。許多研究指出,當父母的社經地位較高 時,除了更願意指導學童的課業以外,也會對子女有較高的期望(蔡依真,2008)。

而當家庭經濟狀況穩定,才能夠提供規律與穩定的生活,這對學童的成長與學習 有決定性的影響。在研究者目前服務的小學裡,只要學童的家庭有固定的經濟來 源,父母關係良好,在配合學校教育的情形下,孩子就會有高於平均水準的學業 表現。但是,要改善學童家庭的經濟狀況遠非學校教師的能力所及,那麼,學校 教師究竟能為孩子們做些甚麼?

貳、偏遠地區小學該如何走出困境

同樣在2011 年的 PIRLS 國際閱讀報告中,有一項結果應該會令許多關心弱 勢教育的人士感到振奮:儘管PIRLS 施測結果顯示,居住在大城市的兒童,在閱 讀表現上比居住中型城市與偏遠地區的兒童來的好,但是,也有相當數量的中型 城市小學與偏遠地區小學,繳出了亮眼的成績。是甚麼原因,讓他們得以擊敗所 有不利於他們的因素(Against all the odds)?

一、尋找學習夥伴

在南非,許多學校無法提供高品質的學校教育,主要原因就是貧窮。在三餐 都有問題的情形之下,想要有經費維持學校的運作更是難上加難。同樣來自南非 的Jayne Martin 發起了一項名為「Afri Twin」的跨國合作計畫(de Klerk & Nienaber, 2011)。該計畫的運作模式是分別在英國及南非挑選一所規模相近的小學,這兩 所學校的學區都沒有貧窮或是資源匱乏的問題,之後再挑選一所南非貧困地區的 小學,最後三所小學締結為聯盟。位於英國的學校負責的是為南非的貧困小學尋 找資金,位於南非都會地區的學校則是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在計畫的一開始,三 所學校先透過網路或電話彼此熟悉,接下來各校針對相同的主題進行教學,後續 還包括學校互訪、師資交流,以及當地生活體驗等活動。該計畫對於參與的三所 學校帶來了哪些影響呢?對於英國的學童而言,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體驗不同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家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讓他們思考許多攸關社會、國家,乃至於種族的重要議題。

對於南非都會地區的學童來說,能夠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樣是很特別的經驗,

也能夠認識許多新的朋友,還有參與的學童發現了自己原來可以為別人做很多事。

而該計畫對於南非貧困地區學校最大的影響,則是因為有了經費的挹注,學校得 以改善各項硬體建設與設備,學生的學業表現也有了穩定的成長。在2008 年一 共有75 對,共 225 所學校加入「Afri Twin」計畫。

然而,尋找跨國的學習夥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對的,學校內或許就有 可以運用的資源。Ciana (Cianca, 2012)在衣索比亞一所學校的英語課程中,讓該校 3 年級和 8 年級的學生兩兩一組,組成「閱讀夥伴」(Reading Buddies),由高年 級的小朋友選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唸給低年級的小朋友聽。該研究發現,「閱讀 夥伴」制度不但能有效提高參與者的閱讀流暢度,也能讓學童變得更有自信,更 願意主動學習。

另一個例子是在美國,Kelly(2012)利用課後輔導的時間,讓該校需要加強英 文的學生(像是政治難民)與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學生--兩種被視為非主流的學生,

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該研究從參與學童的互動紀錄與訪談資料中發現,不論是從 老師的角度或是從學生的角度,表面上看似需要幫助的學生,實則蘊含無窮的潛 能。另外,相較平日上課時,這些孩子從課堂活動的邊緣走向了中心,他們開始 發出聲音,並且傾聽別人的發言。學生的回饋讓Kelly 對該研究下了一個註解,

那就是讀寫能力的學習是一種社交實踐(Literacy is a social practice.)。針對來自不 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該研究也提出一些教學上的建議。其一是應傾聽孩子的聲音,

因為非主流的學生往往習慣於沉默,教師必須能夠發掘孩子真正的需求;其二是 應建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係,因為學習是一種社交活動,特別當孩子來自 不同的文化背景時;其三是應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當教師退出主導的角色 時,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學習;其四是應陪孩子堅持到最後。

上述的三份研究有幾個共同點,首先,它們的研究對象都被視為是教育體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中的弱勢族群,其次,這幾份研究都成功地藉著讓不同族群的學生進行交流與共 同學習,提升研究對象的學習成就,同時也讓所有參與的學童都有所收獲。

二、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輔助偏遠學童學習

過去,時間和空間是偏遠地區民眾最大的阻礙,現在,隨著資訊與通訊科技 的發達,情況開始有了改變。學生學習成就的城鄉差距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存 在的問題,即使是已開發國家也不例外。美國數學教師諮詢機構(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嘗試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來解決此一問題。他 們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教材,提供給教師使用,而整個計畫的核心在於,該課程的 實施是結合實體與線上的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讓身處不同區域的學 生均能接受相同的課程。參與該研究的對象為分別來自386 所高中的 4,670 名高 中生。該研究將研究對象包括所在區域、性別、平時學校表現、使用網路經驗、

學習動機等背景變項,與他們在參與課程之後所做的形成性評量分別進行相關性 分析,結果發現,學生所在區域與學生學習表現並無顯著相關。再進一步分析上 述研究的意義之前,必須了解美國的教育體制是以州為單位劃分,因此,當NCTM 打破州與州之間的藩籬,讓來自各地的學生接受相同的課程教學時,才發現城鄉 並不是造成差距的主因。過去的研究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其 中,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教學品質,是影響最大的三個因 素(Young et al., 1996),而上述的研究結果則透過資訊與通訊科技,讓身處各地的 學生均有機會獲得相同品質的課程教學。

在台灣,教育部也嘗試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來協助偏遠地區的教育。自民國 95 年起開始推動的「偏鄉地區中小學網路課業輔導服務計畫」,即是讓台灣各縣

在台灣,教育部也嘗試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來協助偏遠地區的教育。自民國 95 年起開始推動的「偏鄉地區中小學網路課業輔導服務計畫」,即是讓台灣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