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讀書會在教學上的應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 老師共同參與,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了解;

 外在的獎勵與讚美;

 強調精熟的目標,可以讓學生掌握文本的要義(Guthrie et al., 2006);

Gambrell (2011)整理近幾年來相關的閱讀動機研究,提出了七個有效提升閱 讀動機的做法,說明如下:

 讓閱讀活動與他們的生活有關,例如把閱讀材料和自己的生活連結;

 讓學生接觸廣泛的閱讀材料;

 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沉浸在閱讀活動中;

 讓學生可以決定閱讀的材料和閱讀的方式;

 讓學生可以藉著閱讀和他人進行互動;

 讓學生有閱讀較困難材料的成功經驗;

 讓閱讀的獎勵能夠反映閱讀的價值與重要性;

從上述的兩份研究中可以發現一些共同點,首先是閱讀的材料要能與學生的 生活產生連結;其次是閱讀活動的設計要能凸顯學生的自主性;最後則是將閱讀 活動與學生的社交活動結合。

叁、小結

儘管城鄉差距的存在有其歷史、經濟與社會面的結構性因素,但是許多教育 人員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來縮小教育上的城鄉差距。綜合上述的成功案例,讀書 會這種由來已久的閱讀討論模式,正好呼應了上述的需求。

第二節 讀書會在教學上的應用

壹、讀書會的內涵

從90 年代開始,社會建構論者把學習視為是一種社會性的過程(Raphael &

McMahon, 1994),讀書會也開始被視為一種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活動的讀書會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的是一小群學生針對共同閱讀過的書籍進行較深入的討論,並且由學生主導討論 的進行,討論的內容包括書中的情節或角色、作者的寫作技巧、或是個人的經驗。

讀書會強調的是學生選擇閱讀材料和討論主題的自主性,以及讀書會成員彼此之 間的討論與互動(What Works, 2010)。

貳、如何經營讀書會

Beach 與 Yussen(2011)對於如何經營一個有產出(productive)的讀書會有以 下三個建議:

一、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材料,選書的過程就已經是互動的開始;

二、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當學生逐漸熟悉彼此時,他們就會開始對 彼此的發言有所期待;

三、鼓勵學生共同探討主題,為了避免學生的討論不夠深入,老師可以引導學生 透過確認、延伸、應用或是描述已有主題的方式進行。

Lapp 與 Fisher(2009)以一年的時間和 24 名青少年學生進行讀書會的成功經驗,

歸納出幾個讀書會實施的重點。首先是讓學生選自己要讀的書,他們發現學生選 書的主題,多半與他們即將面臨到的重要人生課題有關,像是家庭、情感、工作 或是死亡,透過書中的角色,學生們會去思考他們自己的人生,因此學生對於書 籍的認同是很重要的;其次是互動,學生必須要和其他同儕及老師針對文本進行 互動,他們會被挑戰,被支持,也會被鼓勵,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說出自己的 想法。此外,為了要讓讀書會成為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Lapp 與 Fisher(2009)

列出了成員需要遵守的規則,說明如下:

 在每次讀書會前,看完指定的章節與完成作業。

 傾聽每一個人的評論

 發言時留意每一個人的感受

 等到別人說完話後才開始發言

 發表正向及有建設性的意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 無論同意、質疑或是不同意都行,但是要能冷靜的表達意見

 對於自己的成長要負起責任

該研究還指出,讀書會的帶領人是另外一個影響讀書會成敗的重要因素,並 且每一個讀書會成員都應該學習擔任讀書會的帶領人。

White(2008)也認為讓學生掌握討論如何有效的進行是讀書會成功的關鍵,在 長達五年的觀察中,White 發現在學校進行的教學通常會要求學生回答「正確答 案」,但是學生往往在停止尋找正確答案之後,才會開始發現自己切身經驗與文 本之間的連結,這樣的連結正是學生在踏出校門之後,還會繼續閱讀的關鍵。

Lapp 和 Fisher(2009)的讀書會是文學課程中的一個環節,整個活動的進行較 為嚴謹,參加的學生有一定的任務需要完成;而White(2008)觀察的是由社區有興 趣的學生自願加入組成的讀書會,對成員沒有太多的要求。儘管兩種讀書會的運 作有一些差異,但是都成功地讓參與者成為一名投入的讀者(engaged reader),

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關鍵就是要營造出友善的氣氛,讓參與者可以說出自己的 想法,而且任何人的想法都會被尊重。

叁、讀書會的相關研究

對於擅於表達的學生,要在一小群人面前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許不是一件難事,但 是對於那些語文程度不佳的孩子呢?Goatley 及 Brock (1995)的研究針對讀書會的 運作提出了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讀書會這樣一個以學生主導的活動中,提 供給程度不同的學生哪些參與的可能?第二個問題是,程度不同的學生如何在讀 書會中培養詮釋文本的各種能力?該研究的對象包括非裔、亞裔、高加索人和西 班牙裔等5 名文化背景不同的五年級學生,這些學生多半來自低收入家庭,有超 過85%的學童接受政府的早餐及午餐補助。該研究蒐集了這 5 名學生所參與為期 3 週的班級讀書會中包括訪談、上課筆記等質性資料,以及入班觀察的紀錄等。

當時美國教育界對於是否應該將程度落後的學生抽離原班進行補救教學有很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的爭議,Goatley 及 Brock 嘗試從社會建構論的觀點,來了解這些學生在班級裡 的表現。儘管研究結果傾向於闡明5 名學生的個人背景和其表現之間的關係,不 過整體而言,程度不同的學生都在團體互動的脈絡之中,和老師與同學共同建構 了文本的意義,而這樣的過程與結果是無法從一般的課程中得到的。此外,該研 究的研究結果也看到學生在活動中所培養的包括澄清疑惑、從討論中擷取需要的 資訊、借助其他同學的知識等能力,這些能力均有助於提升學童對於閱讀文本的 理解。

Kong 與 Fitch(2002)則同樣以關注文化背景與語文程度學習者的角度進行為 期一年的讀書會教學活動研究,該研究以 25 名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這些學 生的文化背景各異,並有超過90%的學生接受餐食補助,在讀書會進行期間,教 學者努力營造出讓每一位學生的想法都能被尊重的氣氛,並提供各種程度不同的 學習者所需要的閱讀指導。舉例來說,像是回應他人時不要答非所問、不要只看 著老師,要和大家眼神交流和提出能讓人思考的問題(Ask fat , juicy questions.)

等,同時,教學者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係以學生的先備知識為出發點,為學生搭 起學習的鷹架,並在課程前後實施口語閱讀測驗(Slosson Oral Reading Test)及 後設理解策略索引(Meta-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dex),研究結果顯示讀書會確 實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上述兩個研究的研究對象都是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的學 生,其中 Goatley 及 Brock(1995)的研究是從學生的背景為出發點;而 Kong 與 Fitch(2002)則是從教學 者的觀點出發,了解學生在不同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從這兩個研究可以發現,由 於讀書會是一種社會性的學習活動,儘管學生的背景和程度不同,但是當對話開 始出現時,閱讀文本的方式就會變得豐富,但前提是讀書會裡的成員要能彼此尊 重,始能各自成長。

此外, Whittingham 與 Huffman (2009)的研究以 60 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分 為兩組,讓兩組成員參加每個星期一天,為期一個學期的讀書會,並在讀書會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始前後進行閱讀態度調查,結果證明讀書會可以改善青少年對於閱讀的態度。特 別是在前測中對於閱讀持有負面態度的學生,在後測中的改變是最明顯的,主要 原因是相較於課堂的作業,讀書會比較像是一個社交活動(social event),為學生 製造了主動閱讀的機會,而其他成員的表現也有示範的作用。

如果從學生的角度,把讀書會看作是社交活動,就不難理解為何學生會希望透過 讀書會發出一些讓其他人印象深刻的話,下面是一位10 歲小女孩對班上讀書會 的看法(Bowers-Campbell, 2011):

「有很多人沒有把讀書會當一回事,一直換主題…女生還好,可是男生就不是,

他們根本不聽別人說話。」

上述的狀況顯然不是老師們想要的結果,而且這不是唯一會出現的狀況,還有像 是學生只念已經寫好的答案;或是當老師一走開,團體的凝聚力就消失,學生開 始吵鬧、互相指責等(Bowers-Campbell, 2011)。要怎麼樣才能減少上述這些狀況的 發生,讓讀書會能確實幫助學生呢?線上讀書會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肆、線上讀書會的相關研究

對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而言,網際網路提供的不只是娛樂,而是一 個可以互動、協同創造、合作學習的平台。所以,如果希望和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交流,網際網路應該會是一個好的開始(Peowski, 2010)。事實上,線上讀書會有助 於 凝 聚 現 有 的 讀 者 以 及 開 發 潛 在 的 讀 者(Peowski, 2010; Rettberg, 2006) 。 Scharber(2009)以兩季的時間,研究公立圖書館如何以 Moodle(www.moodle.org)

為平台經營線上青少年讀書會,希望可以作為學校單位的參考。該線上讀書會以 書籍為單位,每個讀書會持續的時間為一個星期,在這段期間,圖書館員每天會 張貼一則歡迎詞與一個問題,讓讀書會成員可以回應。此外,每天還會有一則民 意調查,或是相關的網站連結及影片。而最受歡迎的就是每週一次的即時聊天時 間(real-time chat),圖書館員只維持聊天室的運作,而不會主導對話的進行,讓 讀書會成員可以自由發言。此舉除了受到讀書會成員的歡迎外,他們的父母也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為這樣的方式提供了孩子一個安全的線上互動平台。Scharber (2009)認為,線上讀

為這樣的方式提供了孩子一個安全的線上互動平台。Scharber (2009)認為,線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