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五節 基因醫學新聞的報導品質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小結

整體言之,十一年來台灣媒體對於基因醫學新聞的報導,在報導數量方面並 不多,且有逐年減少趨勢。唯遇到議題出現爭議時,報導數量增加。我們也從基 因醫學議題各時期的報導主題,瞭解議題的變化情形,基本上是以「新知資訊」

主題為主,但在這十一年間報導主題亦隨當時的時空背景有所變動,基因醫學議 題初始進入台灣時,媒體對此加以報導,也因此報導主題較為豐富,除了新知資 訊外,風險爭議、政策法規等主題也多於此時期呈現於媒體版面。

而至議題爭議期間,由於國內外發生基因醫學爭議事件,使得此時期的報導 主題多以爭議為主。當爭議告一段落時,相關的報導也隨之減少,議題進入佚事 期,報導的主題多與病患接受基因治療的消息有關,大多聚焦於病患在接受基因 治療後,病症所得到的改善情況之描述。此外,這段期間的報導也出現針對研究 基因醫學的學者,進行其個人背景之介紹。而進入資訊期,此時期的報導主題顯 得單一,以新知資訊為最主要的報導內容,其他主題的報導比例多未超過一成,

顯示此時期報導特色趨向偏重於新知主題。

第五節 基因醫學新聞的報導品質

本研究第五個問題為評估基因醫學新聞的品質,以瞭解媒體報導科學新聞情 況,以下分別就報導缺點與優點兩部分予以分析、討論。

壹、報導訊息的缺點分布

本研究分析的基因醫學新聞報導訊息缺點方面,由表 4-6 可發現,各項缺點

所佔比例皆低,多在 2.5%以下,其中又以「未整理消息來源話語」(2.4%)與「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邱英明:『不 存在的事,不要人云亦云。』迄今未有國內外科學家將乳牙幹細胞運用 在人體臨床試驗的研究成果報告而得到醫界肯定,並將研究成果論文發 表在具公信力的國際醫療學術期刊。

台中榮總幹細胞中心主任陳甫州:乳牙幹細胞尚在研究階段,醫界 尚未應用乳牙幹細胞治癒疾病。或許還要等候幹細胞醫療科技進步,才 能證實乳牙幹細胞有治癒疾病的希望。

台北醫學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鄧文炳:預存乳牙幹細胞,未來 治癒癌症等疾病,這是國內外醫界的努力方向。乳牙幹細胞研究迄今未 進展至人體試驗階段,也未獲醫界一致肯定具治癒人體疾病效用。..

....

」(中國時報,2009.4.15: 生活)

上述報導中,通篇新聞總共引用七位醫界專家的說法,記者除了堆砌消息來 源話語,却並未在文中加以進一步彙整。

在「用字遣詞誇大聳動」缺點的新聞內容方面,如 2008 年 4 月 26 日《中國

時報》生活版以「小逸安的乳牙 可能讓扁嫂站起來」為標題的新聞,內容提及

「牙醫師豐富強調,初步的動物實驗已證實,幹細胞能夠讓受損神經修復,因而 未來可以用以治療各項絕症惡疾,改寫醫療歷史」,但事實上醫學研究通過動物 實驗,並不代表人體皆能完全適用,且文中表示可治療各項絕症惡疾,具誇大不 實之嫌,同時也未有其他更有力的數據支持與證明這項論點;又如 2002 年 11 月 15 日《聯合報》社會話題版以「改變脂肪代謝 胖瘦隨心所欲」為標題的新聞,

提到「中研院研究員發現一基因治療模式,可直接改造脂肪細胞基因,未來想胖 想瘦便可隨心所欲」,但事實上此模式也僅為一發現,同時尚未通過人體實驗,

新聞卻以胖瘦隨心所欲形容,字詞流於誇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皆存在報別間的統計顯著差異。

審視各媒體的優質訊息特色分布,四報幾乎都有做到「加以解釋重要名詞」

一項,其中《蘋果日報》更是及百分之百,例如 2011 年 4 月 23 日該報頭條要聞 版以「全球首例 臍帶間質幹細胞 救血液病患」為標題的新聞,報導中提到「間 質幹細胞」即以小檔案方式補充說明「間質幹細胞」的特性、來源及用途等。相 較之下,《中國時報》(91.2%)為四報比例中最低者,例如出現「流量細胞測量 法」、「螯合療法」、「嵌合體胚」等專業難懂字詞並未加解釋。

在「清楚說明科學內容」部分,《中國時報》(60.2%)、《聯合報》(59.6%)

及《自由時報》(61.7%)皆於六成左右,三報對於基因醫學的科學內容說明較為 清楚,唯《蘋果日報》對科學內容的說明則較少,近五成(49.5%),以下新聞即 為「清楚說明科學內容」特色報導之一例:

 「再生醫學」出現大突破 中研院團隊發表成果 降低幹細胞移 植罹癌風險

研究團隊的工作如同在繪製胚胎幹細胞在分化過程的醣脂分子圖 譜,把胚胎幹細胞在分化成各種組織及器官細胞過程,分布已分化及未 分化細胞表面的特定醣脂分子找出來後,不但可以用來鑑定每個細胞未 來可能育形成的組織或器官,也可以透過醣脂分子作標記,把未分化的 幹細胞從胚胎幹細胞裡面剔除,再移植到人體內,降低幹細胞移植可能 引發的罹癌風險。(中國時報,2011.12.1: 醫藥保健)。

在上述新聞中,記者針對研究中涉及的科學過程加以解釋,清楚說明研究的 過程。

在「提及事件背景脈絡」特色部分,《中國時報》所佔比例近六成(59.1%),

其他三報則皆於五成以下,其中又以《蘋果日報》最低(22.6%),不到四分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以報導「自體幹細胞療法」的新聞為例,2007 年 9 月 14 日刊登於《中國時報》

焦點新聞版標題為「自體幹細胞治中風 我創首例」的報導,對於事件背景脈絡 的資訊提供較為清楚,例如提及此項研究為台灣神經外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神 經精神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欣榮率領的研究團隊成果,並詳細說明患者症狀與治療 過程等;然而 2007 年 9 月 6 日《蘋果日報》以「自體幹細胞療法 修復神經治中 風」為標題的新聞,僅簡單提及有關中風的症狀,但對於此研究脈絡描述較少。

最後,在「提及風險相關爭議」的優質特色中則不具顯著的報別差異,四 報整體提及此項資訊的比例不到四成(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