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本握拍能力指標之分析與討論

本節根據羽球基本握拍測驗所得資料,分析難易度與鑑別度,並根據選項特 徵曲線圖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對指標內容的適切性與使用時機提出討論,探究指標 內是否具有迷思概念的存在情形,最後提出教學實務的應用策略。

一、基本握拍能力指標之難易度與鑑別度之分析

本研究利用試題反應理論估計基本握拍能力指標之測驗,在國小三年級學生 所得難易度為 0.58、鑑別度為 0.30;國小五年級學生難易度為 0.63、鑑別度為 0.33;國中二年級學生難易度為 0.51、鑑別度為 0.46,指標平均難易度為 0.57、

平均鑑別度為 0.36,如表 13 所示。整體而言,顯示基本握拍能力指標是一個難 度適中偏易且具有良好鑑別度的指標。

表 13

基本握拍能力指標之難易度與鑑別度指數表

指標 項目與時序 內容說明 年級 難易度 鑑別度

1 基本握拍 虎口正對球拍拍緣 成一直線

國小三年級 國小五年級 國中二年級

平均值

0.58 0.63 0.51 0.57

0.30 0.33 0.46 0.36

二、基本握拍能力指標之特選項特徵曲線討論

本研究利用選項特徵曲線的圖形特性,進行能力指標與迷思概念之分析與討 論,有關三組研究參與者在基本握拍測驗,是以進行正式動作施測時的握拍為 主,其選項特徵曲線如圖 12 顯示,從三年級的特徵曲線圖形可知此一指標屬於 偏易的動作反應,代表國小三年級的學生是可以理解該動作概念,且應越早進行 此項教材的授課安排,越早穩定握拍動作可有利後續能力之發展。

國小三年級 國小五年級 國中二年級

圖 12 羽球運動能力指標 1 之選項特徵曲線圖

註:選項 1 為虎口正對球拍拍緣成一直線;選項 2 為大拇指正對球拍上邊稜角;選項 3 為食指正 對拍面;選項 4 為虎口正對拍面。

從三組參與者的曲線圖形可知,低能力的參與者可能具有「大拇指正對球拍 上邊稜角」及「食指正對拍面」的兩種握拍的迷思概念,該項能力測驗是請參與 者站在原地進行握拍動作,因尚未進入實際的擊球動作,參與者較能有效的做出 以的正確動作,若從其他擊球測驗的影片發現,參與者在擊球的當下,為求能成 功地完成擊球動作,皆已自己偏好的方式進行握拍動作,無心顧及此動作是否符 合握拍時身體應使用的肢段部位與球拍關係的正確與否,從學生訪談資料亦可得 知學生認為在比賽或運動的過程中,只要能有效地將球擊過球網,至於是否使用 正確的握拍方式,便顯得沒有那麼重要。

國中男學生:握拍雖然是很基本的東西,可是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去適 應握拍的感覺,以前不熟的時候,也很常用一指神功來打球,但是到現 在可以有激烈的比賽時,我覺得正確的握拍可以很快速地轉換正反手,

在比賽的時候才不會因為球種不同而要一直改變握拍動作。

(8M-G-B-20121130) 小五女學生:我一直都不知道握拍的時候拍面要立起來(指拍面垂直地 面)的這件事,因為老師都跟我們說握拍就是用跟別人握手一樣的姿勢 來拿球拍,所以我就沒有特別注意拍面這件事。

(5F-G-R-20121122)

能力 能力 能力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小三男學生:我當然知道正確的握拍方式是老師教的虎口握拍方法,

可是如果用虎口的那種握拍方式,可以打到球的機會就會變得很少,

也會覺得好像拍子都歪歪的沒有辦法瞄準球,所以為了能夠在比賽中 得分,我會用食指按住球拍的這個地方,我覺得用這樣的握拍方式,

比較可以把球打出去,而且也會比較有力量。

(3M-G-B-20121113)

此一研究結果與廖焜福等人 (2006) 提出初學者多半是依自己想打出的球 路來決定握拍的方式相同,此外,蘇榮立、陳玉英 (2010) 也指出在以往的教學 經驗中,指導者多著重在與人握手或是持菜刀的手部概念,缺少從器材與學習者 之間的關係,進行動作說明,學習者容易因為不合理的握拍動作影響後續能力的 進步。握拍是羽球運動的學習起點,在擊球之前,要對握拍動作有完整的觀念,

而學習者是否能靈活運拍,則是影響日後球技的主要原因。因此,體育教師或教 育工作者,進行基本握拍的教學策略上,應先從學習者對身體肢段進行介紹與認 識,並說明球拍器材的部位與身體接觸上的關係,可以利用「手持菜刀切東西」

的比喻方式,強調握拍時,球拍要垂直地面,除虎口要正對球拍拍緣外,以大拇 指與食指控制擊球方向,以中指、無名指與小指勾穩球拍保持握拍時的靈活運 用,並多加觀察學習者在動態擊球時的握拍是否正確,如果一出現錯誤的迷思動 作時,要立即進行動作的修正與指導,配合少量多次的反覆練習防止錯誤動作的 出現,盡早穩定基本握拍的動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