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正手平撲球能力指標之分析與討論

本節根據預備、擊球與跟隨三大動作時序,依序進行能力指標建構之討論,

分析指標難易度與鑑別度,並根據選項特徵曲線圖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在指標內容 的適切性與使用時機提出討論,探究指標內是否具有迷思概念的存在情形,最後 提出教學實務的應用策略。

一、正手平撲球能力指標之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

本研究利用試題反應理論估計正手平撲球預備動作之能力指標測驗,在指標 15 之平撲球預備移位動作的平均難易度為 0.31、平均鑑別度為 0.34;指標 16 之 平撲球預備手部動作的平均難易度為 0.63、平均鑑別度為 0.44,在預備動作能力 指標上屬於偏難的指標;至在於平球擊球動作的測驗中,在指標 17 之平撲球擊 球移位動作的平均難易度為 0.70、平均鑑別度為 0.35;指標 18 之平撲球擊球手 部動作的平均難易度為 0.29、平均鑑別度為 0.32,在擊球動作的指標則為具有良 好的鑑別特性;最後的正手平撲球跟隨動作之能力指標測驗,在指標 19 之平撲 球跟隨移位動作的平均難易度為 0.26、平均鑑別度為 0.29;指標 20 之平撲球跟 隨手部動作的平均難易度為 0.22、平均鑑別度為 0.23,顯示,正手平撲球跟隨動 作是屬於相當困難的動作指標,有關各年級之指標參數如表 16 所示。

表 16

特徵曲線如圖 26 所示,選項 1 代表的正確動作「雙腳平行屈膝,持拍腳略前站 立」其指標曲線,皆落在達成率四成以下,由此可以顯示,該動作對於三組不同 年級的學生而言,是一個較困難也較難達到的動作指標,反觀錯誤選項 2 所代表 的「雙腳成弓箭步,持拍慣用腳在前」動作,是較常出現在學生的動作表現上。

從動作測驗影片發現,學生在面對平撲球的時候,因為已知來球的方向與落下的 距離,所以測驗時,研究參與者會事先擺出弓箭步,持拍慣用腳在前的方式為移 位動作,搶得主動擊球的時機。

國小三年級 國小五年級 國中二年級

圖 26 羽球運動能力指標 15 之選項特徵曲線圖

註:選項 1 為雙腳平行屈膝,持拍腳略前站立;選項 2 為雙腳成弓箭步,持拍慣用腳在前;選項 3 為雙腳成弓箭步,持拍慣用腳在後。

在指標 16 的正手平撲球之預備-手部動作測驗,其選項特徵曲線如圖 27 所 示,選項 1 所代表的正確動作「持拍手臂屈肘舉起,手腕後勾使得拍面朝前」其 曲線圖來看,從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都是穩定成長的幅度,表示該動 作可在國小三年級階段就納入教學安排,但在國中二年級的曲線中,發現錯誤選 項 2 的動作「持拍手臂屈肘舉起,手腕後勾使得拍面朝上」,可能會伴隨正確選 項的動作出現。從測驗影片的觀察可知,學生雖已提前瞭解來球的方向與落下的 距離,但是對於球過網的位置則無敏銳的判斷能力,為了避免來球時,球與網的 距離過近,容易造成擊球掛網的現象,有多數的國中二年級學生則會擺出拍面朝 上的預備動作。

能力 能力 能力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國小三年級 國小五年級 國中二年級

在指標 18 的正手平撲球之擊球-手部動作測驗,其選項特徵曲線如圖 29 所 示,選項 1 所代表的正確動作「擊球時,持拍手肘向前伸直,拍面朝前,閃動手 腕擊球」,從平緩曲線坡度與達成率不超過四成的數值,該動作對三組學生實屬 一個較為困難的動作指標,反觀,錯誤選項 2 所代表的「擊球時,持拍手肘向前 伸直,拍面朝下,手臂下壓擊球」的動作,在三組呈現一個穩定的成長,顯示,

學生對正手平撲球的動作觀念尚未建立完整,在擊球的表現上有著選項 2 的動作 迷思。從測驗影片發現,學生在測驗的當下,為求能有效表現出平撲球的力道與 速度時,多使用前臂下壓的方式來展現撲球的力道,而未能考慮回球時的落點與 距離,導致在進行本項測驗時,未能成功完成平撲球的回擊表現。因此,體育教 師與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平撲球動作的教學時,需強調平撲球的發力是靠手腕閃 動的力量,而非使用手臂的力量,且因球與網的距離,擊球時更要注意手部動作 不宜過大,以求建立一個平撲球動作概念。

國小三年級 國小五年級 國中二年級

圖 29 羽球運動能力指標 18 之選項特徵曲線圖

註:選項 1 為擊球時,持拍手肘向前伸直,拍面朝前,閃動手腕擊球;選項 2 為擊球時,持拍手 肘向前伸直,拍面朝下,手臂下壓擊球;選項 3 為擊球時,持拍手肘向前伸直,拍面朝前,以球 拍輕觸擊球。

在指標 19 的正手平撲球之跟隨-移位動作測驗,其選項特徵曲線如圖 30 所 示,選項 1 所代表的正確動作「雙腳平行屈膝,持拍腳略前」,其指標曲線較不 明顯,從其達成率不超過六成的表現,可知該指標用於評量三個不同年級的參與

能力 能力 能力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者,動作本身偏難且鑑別度不佳,反觀,錯誤選項 3 所代表的「雙腳成弓箭步,

持拍慣用腳在後」動作姿勢,較容易出現在三組的學生表現上。從測驗影片的觀 察發現,多數學生在完成撲球的動作時,未能有回復準備動作的觀念,皆呈現上 一個擊球時的移位動作表現,待下一球發出後,參與者又在往前跨出擊球的那 步,所以在測驗的過程中,大約測驗至第四球時,研究助理則會提醒學生退回到 正確的擊球區進行下一球的動作測驗。因此,在體育教師與教育工作者,在平撲 球的跟隨移位動作上強調回復動作的重要性,是為了下一球所進行準備動作,好 使學生對於擊球時的空間環境有所注意,使其回擊平撲球的時間速度更為提升。

國小三年級 國小五年級 國中二年級

圖 30 羽球運動能力指標 19 之選項特徵曲線圖

註:選項 1 為雙腳平行屈膝,持拍腳略前;選項 2 雙腳成弓箭步,持拍慣用腳在前;選項 3 為雙 腳成弓箭步,持拍慣用腳在後。

在指標 20 的正手平撲球之跟隨-手部動作測驗,其選項特徵曲線如圖 31 所 示,選項 1 所代表的正確動作為「擊球後,持拍手臂舉起,拍面朝前,不落下」,

從其指標的曲線與達成度不超過四成的表現,可知該指標的難度太高,不適宜用 來評量三個不同年級的參與者,反觀,錯誤選項 3 所代表的「擊球後,未有任何 手部動作」是三組低能力者較常表現的動作,而國中二年級高能力學生對於錯誤 選項 2 所代表的「擊球後,持拍手臂下壓,拍面朝下,不落下」動作有其偏好,。

從測驗影片的觀察發現,低能力者在完成撲球動作後,因採用大動作的前臂揮擊 方式,因此在跟隨動作上,尚未回復成預備動作的觀念,而在國中組的測驗中,

能力 能力 能力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發現學生在擊球時,能採用閃動手腕的發力方式進行平撲球的擊球動作,即便如 此,在回擊後的等待時間上,學生亦未能有回復準備動作的觀念。因此,在體育 教師與教育工作者,在平撲球的跟隨移位動作上強調回復動作的重要性,主要是 因為平撲球的回球速度快,球拍若保持隨高舉不落下,在面對下一個來球時,學 生僅需要利用少許的時間反應,就能立即產生回擊反應,使其回擊平撲球的時間 速度更為提升。

國小三年級 國小五年級 國中二年級

圖 31 羽球運動能力指標 20 之選項特徵曲線圖

註:選項 1 為擊球後,持拍手臂舉起,拍面朝前,不落下;選項 2 為「擊球後,持拍手臂下壓,

拍面朝下,不落下;選項 3 為擊球後,未有任何手部動作。

綜整上述,從三組參與者在正手平撲球動作能力指標 15 至 20 的動作分析與 討論可知,正手平撲球是比賽中最重要的得分方式,是初學者最常在比賽中使用 的動作,其動作介於高遠球與殺球之間,從動作測驗可知,平撲球的三個動作時 序要領上是屬於相當困難的動作指標,在預備動作上,多數學生皆作出「持拍腳 在前的弓箭步」、「手腕後勾拍面朝上」的身體與空間迷思;在擊球動作中,則容 易作出「以手臂下壓,拍面向下」與「非持拍腳向前跨步」的身體、空間與力道 迷思;在跟隨動作裡,能力較好的學生多表現出「持拍腳在前的弓箭步,拍面朝 下」的身體、空間與器材關係迷思,而能力較差的學生多表現出「持拍腳在後的 弓箭步,且未有任何手部動作」的跟隨動作。

從學生訪談資料亦發現,平撲球也是學生們認為簡單卻不容易打好的動作能

能力 能力 能力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答 對 機 率

力,因為平撲球的擊球速度較快,反應時間較短,且發力擊球的位置較難被掌控,

多數同學常常會因為過大的動作而造成失誤。此外,平撲球的力量是以移位動作 為其主要動力的來源,透過身體重心的轉移,掌握擊球的時間,在最適當的位置 進行正確的回擊動作。

國二男學生:我覺得打平撲球的時候很刺激,會有一種讓人措手不及 的感覺,好像在比誰的速度快,還有在拚誰可以一直把球打過網。(研 究者:那你可以分享一下你都怎麼打平撲球的嗎?)嗯…我都是在先站 在發球的位置,然後看到球來才往前跨步打球,而且打完就馬上跳回 到發球線的位置,然後趕快把球拍舉起來,免得又被對手給殺回來。

(研究者:那你怎麼會知道打完球還要把拍子舉起來了?) 因為這種球 的速度很快,如果我打完不趕快拿起來的話,對方就會馬上殺過來。

(8M-D-BES-20121221)

小三男學生:我覺得要能打出漂亮的平撲球很困難,因為每次老師在 教我們的時候,都會蹲在網子前面,丟很靠近網的球來教我們打,那 時候,我就站在更靠近網的地方,想說趁他掉下來的時候趕快打,但 卻發現我根本看不到球。(研究者:那後來呢,有人教你怎麼打嗎?) 後來,老師看我一直揮空拍,就說我站的太靠近網子,反而眼睛會被 遮住,老師說等我看到球,再衝出來打都還來得及,後來就比較打的 到球了有變好,不過有一次我在跟別人比賽的時候,我就一直打、一 直往前,在最後一次打球的時候,我的拍子不小心就把網子給打翻了,

害我被老師罵個半死,所以以後只要我又一直往前走的時候,我會提

害我被老師罵個半死,所以以後只要我又一直往前走的時候,我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