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本特性與糖尿病的認知、心理壓力的調適、健康促進生活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基本特性與糖尿病的認知、心理壓力的調適、健康促進生活

為了解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經濟、婚姻、

居住狀況、飲食狀況、每週運動情形、抽菸喝酒習慣、BMI、罹病時 間、治療方式、相關合併症、血糖自我監測情形、一年內是否曾衛教 過等變項與糖尿病的認知、心理壓力的調適、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 係,以獨立 t 檢定以及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如 果有顯著的差異性,則進行事後比較。

一、 基本變項與糖尿病認知的關係

由表 4-3-1 結果得知,研究對象的性別、職業、經濟、居住狀況、

飲食狀況、抽菸喝酒習慣、BMI、罹病時間、血糖自我監測情形、一 年內是否曾衛教過等變項,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而年齡、教育程度、

婚姻、每週運動情形、相關合併症、治療方式等變項與糖尿病認知則 有顯著差異。

就年齡而言,「30-39 歲」帄均得分最高(4.5 分),其次為「40-49」

歲(4.28 分),最低為「80 歲以上」(2.83 分), F=2.91,P=0.009,

再以 Scheffe's 法進行事後比較,得知「30-39 歲」及「40-49 歲」比

「70-79 歲」有較高的糖尿病認知。

教育程度方面,「專科以上」帄均得分(4.22 分)最高,其次為

「高中(」3.97 分),最低為「國小以下」(2.91 分), F=14.24,P

=0.000,再以 Scheffe's 法進行事後檢定比較,得知「高中」、「專 科以上」比「國小以下」及「國中」有較高的糖尿病認知。

婚姻,「已婚」帄均得分(3.87 分)最高,其次為「未婚」(3.86 分),最低為「喪偶」(3 分), F=2.91,P=0.035,再以 Scheffe's 法 進行事後檢定,得知「已婚」、比「喪偶」有較好的糖尿病認知。

在每週運動情形而言,「3-4 次」帄均得分(4.17 分)最高,其次 為「5-6 次」(4 分),最低為「無」(3.36 分), F=3.03,P=0.018,

再以 Dunnett T3 檢定進行事後比較,得知「「3-4 次」、比「無」對 糖尿病認知有較高的概念。

相關合併症方面,以「無」及「1 種」帄均得分(3.96 分)最高,

其次為「2 種」(3.39 分),最低為「3 種以上」(3.25 分), F=3.82,

P=0.011,但進行事後檢定比較,並無發現差異。

治療方式中,以「健康生活型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帄均得 分(4.14 分)最高,其次為「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4.01 分),

最低為「無」(2 分), F=4.03,P=0.008,但進行事後檢定比較,

治療方式對糖尿病認知並無發現差異。

整體而言,糖尿病認知以 30-49 歲、教育程度較高、已婚、有運 動習慣者,優於 70-79 歲,教育程度較低、喪偶、無運動習慣病人。

此結果與陳冠宏、紀玫如(2014)研究結果相同,其研究指出年齡越大、

無配偶、未受教育及無運動者其疾病認知越差。其他研究也指出,教 育程度、年齡及運動習慣與糖尿病認知呈正相關(郝立智等,2010)。

表 4-3-1 基本特性及糖尿病認知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n=239)

表 4-3-1(續 1) 基本特性及糖尿病認知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n=239)

表 4-3-1(續 2) 基本特性及糖尿病認知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n=239)

變項名稱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P 事後比較

自我監測 無血糖機 64 3.55 1.36 1.08 0.374 有血糖機但不測

量 38 3.63 1.15

偶而測量,1-2 次/

月 70 3.91 1.34

測量 2-3 次/週 26 3.73 1.61 測量 4-5 次/週 7 4.43 0.53 1 次以上/天 34 3.94 1.28 一年內曾接

受專業衛教 有 180 3.92 1.33 0.02 0.903

無 59 3.31 1.22

* p < .05 ** p < .01 *** p < .001 N.S.表 No Significant

二、 基本變項與心理壓力調適的關係

由表 4-3-2 結果得知,研究對象除了每週運動情形及治療方式對 心理壓力調適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在統計上皆無顯著差異。

每週運動情形以「每天」帄均得分(24.21 分)最高,其次為「3-4 次」(23.86 分),最低為「無」(21.62 分), F=2.97,P=0.02,事 後檢定改 LSD 進行比較,得知「3-4 次」、「每天」比「無」以及「每 天」比「1-2 次」有較好的心理壓力調適。

就治療方式而言,「無」帄均得分(24.67 分)最高,其次為「健 康生活型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 」(24.14 分),最低為「糖尿病藥 物治療」(21.73 分), F=3.54,P=0.015,再以 Scheffe's 法檢定進 行事後比較,得知「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比「糖尿病藥物治療」

有較好的心理壓力調適。

就整體而言,有運動習慣及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者,其心理 壓力調適優於無運動習慣及單純只靠糖尿病藥物治療的病人。

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者即包含規律運動,而林敬銘(2006) 研 究也指出,規律的運動是心情紓解與壓力調適的最佳選擇。施孟涵 (2014)亦指出,運動為調適壓力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研究強調其他 因素如:年齡、性別、婚姻、BMI、合併症,都是影響壓力及心理 困擾的因素,但本研究這些變項對心理壓力調適並無顯著差異,可

能與受試者及問卷類別不同受試者條件也不同而有所差異。

表 4-3-2 基本特性及心理壓力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n=239)

表 4-3-2(續 1) 基本特性及心理壓力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n=239)

表 4-3-2 (續 2)基本特性及心理壓力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n=239)

變項名稱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P 事後比較

自我監測 無血糖機 64 22.16 4.82 1.09 0.364 有血糖機但不測量 38 23.61 4.62

偶而測量,1-2 次/

70 23.16 5.72 測量 2-3 次/週 26 21.08 5.91 測量 4-5 次/週 7 23.29 4.46 1 次以上/天 34 23.38 5.21 一年內曾接

受專業衛教 有 180

23.17 5.31 0.09 0.765

無 59 21.54 4.88

* p < .05 ** p < .01 *** p < .001

三、 基本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

由表 4-3-3 結果得知,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經濟、

居住狀況、抽菸喝酒習慣、BMI、罹病時間、一年內是否曾衛教過等 變項,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而職業、婚姻、飲食狀況、每週運動情 形、相關合併症、治療方式、血糖自我監測情形等變項與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則有顯著差異。

以職業狀況分析,以「學生」帄均得分(73 分)最高,其次為

「無(退休或家管) 」(59.69 分),最低為「工農漁技」(50.03 分), F

=2.98,P=0.012,再以 Dunnett T3 檢定進行事後比較,得知「無(退 休或家管)」比「工農漁技」有較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在婚姻方面,「已婚」帄均得分(58.71 分)最高,其次為「喪偶」

(58.29 分),最低為「離婚」(48.5 分), F=3.50,P=0.016,事後 檢定以 LSD 進行比較,得知「已婚」比「未婚」及「離婚」有較好 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就飲食狀況而言,「自炊」帄均得分(61.36 分)最高,其次為「自 炊+外食」(54.94 分),最低為「外食」(50.49 分), F=8.38,P=0.000,

再以 Scheffe's 法檢定進行事後比較,得知「自炊」比「外食」及「自 炊+外食」有較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每週運動情形,「每天」帄均得分(69.37 分)最高,其次為「5-6

次」(66.71 分),最低為「無」(44.44 分), F=34.01,P=0.000,

再以 Scheffe's 法檢定進行事後比較,得知「1-2 次」「3-4 次」「5-6 次」「每天」比「無」及「每天」比「1-2 次」有較好的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

相關合併症,「無」帄均得分(60.78 分)最高,其次為「1 種」

(58.23 分),最低為「3 種以上」(50.95 分), F=4.10,P=0.007,

再以 Scheffe's 法檢定進行事後比較,得知「無」合併症比「2 種」有 較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治療方式,「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帄均得分(64.91 分)

最高,其次為「健康生活型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57.29 分),最 低為「無」(34 分), F=19.09,P=0.000,再以 Scheffe's 法檢定進 行事後比較,得知「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比「無」及「糖尿病 藥物治療」有較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血糖自我監測情形,「1 次以上/天」帄均得分(62.59 分)最高,

其次為「測量 2-3 次/週」(60.58 分),最低為「有血糖機但不測量」

(52.66 分), F=2.43,P=0.036,再以 Scheffe's 法檢定進行事後比 較,得知「1 次以上/天」比「無血糖機」及「有血糖機但不測量」有 較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整體而言,無(退休或家管)職業者、已婚、自炊、有運動習慣、

無合併症、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每天測量血糖等的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優於工農漁技、未婚或離婚、自炊+外食、無運動習慣、有 合併症、無治療、無血糖機等病人。

就運動而言,林紋麗等(2012)指出,規律運動除了增加個人自我 實現、健康責任、壓力處力外,更增加了健康的生活型態,是值得推 廣的活動。

邱琪雯、胡芳文、陳清惠、張家銘(2013)針對出院後病人研究其 健康生活型態,性別、年齡、規律用藥、規律運動、無工作、較少的 慢性病、有支持系統協助的病人生活型態較良好,其研究結果與本研 究結果相仿,唯本研究在年齡的變項並無顯著差異,而規律運動及用 藥即本研究之「健康生活型態+藥物治療」變項,有支持系統協助即 與本研究之「已婚」變項相仿,自炊也屬於支持系統的產物。

就測量血糖而言,周劍文(2008)及陳柏勳、許惠恒(2010)提出,

血糖自我監測頻率與改善糖化血色素呈正相關,可降低糖化血色素 0.24%,並達到統計學的意義,但必頇規律使用才有幫助。所以自我 監測血糖不但是糖尿病治療方式之一,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步驟,甚 至是評估治療的指標,測量血糖可以協助病人調整生活型態及調整飲 食,對用藥安全性、減少低血糖的風險、及提高生活品質,進而降低 合併症發生及住院天數,對國家經濟負擔功不可沒。所以與本研究每

天測量比無測量者其健康的生活型態有顯著的差異性結果相同。

飲食狀況中「自炊」影響生活型態的文獻並未查詢到,但飲食控 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也是一般在血糖控制的自我管理成效最差 的。林啓民、鍾嫈嫈、林建輝、黃麗卿 (2006)研究表示,控制血糖最 難的就是控制食慾,65 歲以下的病人多為外食,而外食普遍較重口 味及高熱量,間接影響血糖及讓病人覺得飲食控制格外辛苦,更難維 持良好的生活型態。相對而言,自炊的好處,除了可以自己準備恰瑝 的食物幫助血糖控制外,可能因素也是表示有良好的支持系統,而支 持系統是有助於健康的生活型態的。

表 4-3-3 基本特性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n=239)

表 4-3-3 (續 1)基本特性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表 4-3-3 (續 2)基本特性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獨立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n=239)

變項名稱 類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t) P 事後比較

自我監測 1.無血糖機 64 53.69 17.62 2.43* 0.036 6>1.

2.有血糖機但不測

量 38 52.66 13.43 6>2.

3.偶而測量,1-2 次

/月 70 58.81 16.95

4.測量 2-3 次/週 26 60.58 14.59 5.測量 4-5 次/週 7 59.86 16.66 6.1 次以上/天 34 62.59 13.78 一年內曾接

受專業衛教 有 180 59.93 15.76 0.00 0.995

無 59 48.95 14.71

* p < .05 ** p < .01 *** p < .001

第四節 糖尿病認知、心理壓力調適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