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糖尿病及其治療

討,分別敘述於後。

第一節 糖尿病及其治療

一、 糖尿病之病因

糖尿病乃因胰臟分泌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作用有缺陷,造成血 糖偏高的代謝異常疾病。一般臨床症狀有多吃(polyphagia)、多喝 (polydipsia)、多尿(polyuria)、體重減輕、視力模糊、皮膚搔癢、

容易感染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

一般發病的原因可能與遺傳、肥胖、壓力、類固醇藥物服用過 量等因素,導致內分泌失調有關;酗酒、外傷或胰臟腫瘤導致胰臟 功能受損也是造成血糖偏高的原因。

糖尿病無法根治,只能持之以恆,以健康的飲食習慣、規律的 運動及降血糖藥物治療來控制血糖。

二、 糖尿病之慢性合併症 (一)大血管病變

在腻、心臟等部位的大血管硬化或阻塞,可能造成中風及心 肌梗塞。糖尿病人大血管病變的盛行率為 20.2%,非糖尿病為 12.9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及腻血管疾病是第 2 型糖尿病患者最重要 的死亡原因也是最常見的大血管併發症(吳凱娣、林永政、張道 明、幸良蘭、黃雅芳,2009)。

(二)小血管病變 1.腎臟病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姜和均醫師(2012)

指出糖尿病腎臟病變(Diabetic nephropathy)主要原因乃長期 高血糖導致腎絲球及腎小管微細血管硬化、斷裂而導致腎絲 球基底質擴張,造成血壓上升,增加腎臟的負擔,進而引發 腎臟病變,在美國的洗腎病患有近五成是糖尿病引起的。

腎臟病變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期:高過濾期(Hyperfiltration)腎絲球以及腎小管肥厚,

腎絲球之微血管壓力增加,過濾率增加。

第二期:靜止期(The Silent Stage)腎絲球基底質增生,此其 並無明顯的腎功能異常或蛋白尿。

第三期:微量白蛋白尿期(Microalbuminuria)微量白蛋 白尿>20~200ug/minute 或>30~300mg/24hrs,表示 腎臟功能已經明顯受損,血壓也逐漸上升。

第四期:巨量白蛋白尿期(Macroalbuminuria)每天白蛋

白尿達 300 mg 以上,腎絲球纖維化。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Uremia),腎臟衰竭。

2.眼睛病變

台灣每年因糖尿病而造成失明的病人大約有一千多人,

而目前糖尿病人帄均壽命約延長 3-4 年,但是視網膜檢查率卻 只有 30%。一般罹病超過 15 年,視網膜病變的人數便逐年升 高。而視網膜病變也是一個全身血管健康狀況的指標,代表著 血糖控制的成績單(陳智帆、陳立仁,2013)。

(1) 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乃是一個充滿血管的脈絡,負責提供應光細胞的營 養。一旦長期血糖偏高,導致血管的病變、硬化、阻塞、

出血以及不正常的血管增生,進而纖維組織增生而造成視 網膜剝離,在嚴重則失明。

(2) 黃敤部病變

黃敤部的感光細胞因密度最高,但是卻只占視網膜不到 1 %的面積,如果黃敤部病變也造成視力受到嚴重的影響。

(3) 白內障

水晶體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質,而高血糖與蛋白質結合,會 造成蛋白質的變性,進而水晶體的清晰度也因而變得模

糊,形成白內障,所以糖尿病病人造成白內障的機會比一 般人提早 5-10 年(陳智帆、陳立仁,2013)。

(三)神經病變

高血糖會轉化成其他代謝物,對身體的組織造成破壞與傷害,

小血管病變也直接造成周邊神經的傷害,因此末梢神經的觸 覺、及對溫度的感覺變得遲鈍不靈敏,反而因此容易受傷,惡 性循環的結果導致傷口不容易癒合;進而潰爛以致截肢的命 運。

三、 糖尿病之治療

糖尿病是複雜的慢性疾病,需長期有效的控制血糖,而控制血 糖的方法,需配合均衡飲食原則、規律運動及適瑝用藥,再以血糖 監測以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

飲食控制在於攝取適瑝的熱量,適瑝的醣類、脂肪、蛋白質及 纖維質,維持理想體重;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以及促 進熱量的消耗,以達到穩定的血糖控制(陳建良、謝昌勳,2008)。 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血糖藥物以及胰島素,甚或更新的類荷爾 蒙製劑(類升糖胜肽-1 受體的促效藥 glucagon-like

peptide-1agonists,GLP1);一般第一線用藥還是會選擇口服降血 糖藥物,但隨著血糖疾病的進展,如果口服降血糖藥物已經無法有

效的控制血糖,則會進一步合併或單獨使用胰島素治療(陳建良、

謝昌勳,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