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糖尿病乃無法治癒,且發病人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化的慢 性病,唯有效控制血糖減少合併症發生,針對糖尿病人期待健康促 進的生活型態提出建議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曾接受過衛教的患者占了七成五,表示研究對象本 身的積極度及接受度本來就較高,所以 HbA1C 分布 7-9.5 的人 最多,且又以五年內罹病時間佔了近五成,故無合併症發生的人 就占了三成五。這些條件足以影響病人壓力調適與生活型態之 分布。建議未來類似研究可以找罹病時間大於五年以上或已發生 合併症之病人,進而進行不同模式的研究與探討。

二、本研究屬於橫斷面的調查研究,對於變項與血糖控制情形之間的 因果關係比較主觀且難確定,建議將來可以考慮前瞻性的追蹤研 究,使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更具解釋力,以提高研究的確實性。

三、 糖尿病認知題中,答對率最低為「糖化血色素是指三個月帄均 血糖數值」,顯示病人對糖化血色素的基本認知不足,應加強 認知方面的衛生教育。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美玲、高雅玉、陳靜敏 (2008)。改善民眾規律運動之社區健康促進專 案。

源遠護理, 2(1),44-53。

王佳慧,李碧霞,鄭綺,高靖秋,楊勤熒,蔡仁貞 (2006)。護理人員疲 倦/活力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研究。

新臺 北護理期刊, 8(1),7-16。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 (2014)。102

年全國主要死亡原因, 2015 年 1 月 14 日

取自 http:// www.doh gov.tw/CHT2014. /DM/DM2_p01. asp x? Cla-ss no=25& now_fod _ list _ no=12267& level_no=2&doc_ no=84 788。

吳昭蓉(2012)。

社區老年糖尿病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 -- 以台北市 某行政區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

吳淑芳 (2014)。心理困擾之評估與處置;以糖尿病憂鬱為例。

中華民 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10 (4),11-17。

吳淑芳、蔡秀鸞 (2009)。談糖尿病衛教演進與未來發展。

源遠護理, 3 (2),

5-14。

吳淑芳、李玉嬋、張嘉容、Courtney, M., 張月玲 (2007)。自我效能諮 商技巧訓練於糖尿病衛生教育之運用。

護理雜誌, 54 (1),70-77。

吳凱娣、林永政、張道明、幸良蘭、黃雅芳 (2009)。血漿 Visfatin 濃

度及基因多型性與第 2 型糖尿病有無合併大血管病變之關聯性研 究. Journal of Bio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21(2),51-59。

吳孟玲、薛鳳姬、張淑惠、楊燦 (2013)。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 代謝症候群相關性探討─以南部某區域醫院為例。

澄清醫護管理雜 誌, 9(3),23-33。

李淑惠、蔡仲弘 (2014)。台灣中老年人憂鬱症狀與新發糖尿病關聯之探 討。

台灣衛誌,

33(3),312-321。

李英芬 (2007)。癌症病人之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荷。

馬偕護理雜誌,

1(2),7-15。

李碧雲 (2006)。誰為病人“鼓掌”~支持系統對糖尿病友的重要性。

中華 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2(2),23-24。

邱琪雯、胡芳文、陳清惠、張家銘 (2013)。高齡患者出院後健康生活型 態之探討。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8(3),172-185。

巫菲翎、張媚、周郁文 (2011)。生活型態介入於糖尿病前期之社區照護 系統性文獻回顧與應用。

長庚科技學刊 (14),57-66。

周劍文 (2008)。SMBG 自我血糖監測。

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4(4),6-9。

林子淳、郭富舜 (2008)。花蓮縣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運動傳

播學刊,

(1),51-61。

林易璋 (2015)。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適應與壓力因應之探討。

諮商與輔導

(360),53-56.

林紋麗、陳淑銘、林惠賢、張曉雲、蔡芬卿、林淑卿,吳佩樺 (2012)。

健走計畫促進於健康生活型態之成效。

領導護理, 13(3),28-39。

林啓民、鍾嫈嫈、林建輝、黃麗卿 (2006)。某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門診 糖尿病病患對飲食控制及運動的認知。

中華職業醫學雜誌, 13(4)、

245-252。

林莛濠、黃鈴雅、洪麗真、范淑惠 (2008)。腻中風患者健康相關生活品 質之初探。

健康管理學刊, 6 (2),121-134。

林敬銘 (2006)。探析休閒運動參與對壓力調適之重要性。

彰化師大體育 學報,

(6),214-226。

林素瓊、張媚 (2011)。 第 2 型糖尿病患血糖自我監測與血糖控制的相關 性.

源遠護理, 5(2),43-50。

孟恬恬、許惠恒 (2013)。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血糖監測?

瑝代醫學

(476),459-461。

姜和均(2012)。糖尿病腎臟病變的形成和機轉。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 會會訊, 8 (1),11-13。

胡藍文、何雅芳、林碧珠 (2012)。臨床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 相關因素。

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 8 (4),257-268。

洪榆涵、黃碧華 (2015)。運用個案管理模式提升糖尿病病患自我照顧能 力之專案。

高雄護理雜誌, 32(3),19-31。

施淑梅、吳宛真、劉麗娟、吳彥雯 (2015)。心導管治療之冠心病患者的 飲食及生活型態探討。

臺灣營養學會雜誌, 39(4),112-119。

施孟涵 (2014) 影響第 2 型糖尿病患血糖控制方式、心理困擾及生活品質 相關因素之研究。

臺灣老人保健學刊, 10(1),19-43。

倪麗芬、王瑜欣、戴玉慈 (2013)。食品標示認知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

臺灣醫學, 17(6),595-603。

郝立智、馬瀰嘉、趙建剛、趙海倫、張乃文、周福星, . . . 鄭錦翔 (2010)。

糖尿病共同照護計畫病人代謝指標改善之研究。

臺灣醫界, 53(3),

19-26。

郝立智、趙建剛、趙海倫、洪靜如、王瑞祥、吳達仁, . . . 馬瀰嘉 (2010)。

某榮民醫院糖尿病患者代謝指標改善程度與認知行為關係之研究。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6(3)。

莊武龍(2015)。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5 年的治療只引更新。

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11 (1),8-11。

陳建良、謝昌勳 (2008)。第 2 型糖尿病之藥物。

臺灣醫學, 12 (2),231-238。

陳美燕、周傳姜、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廖張京棣 (1997)。健康促 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之修訂與測試。

長庚護理, 8 (1),14-24。

陳冠宏、紀玫如 (2014)。台灣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病之症狀管理認知與因 素探討。

醫院雙月刊, 47(3),34-47。

陳敏麗、黃松元 (2005)。某社區民眾糖尿病篩檢中血糖值與糖尿病高危 險因子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

衛生教育學報,

(24),1-23。

陳素芬、林美聲、何忠鋒、胡雲雯、黃松元 (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健 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

學校衛生

(60),101-122。

陳智帆、陳立仁 (201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會訊, 9 (3),13-20。

陳柏勳,許惠恒(2010)。第 2 型糖尿病患配對血糖測試之臨床建議。

內科 學誌, 21(5),330-336。

陳翠芳 (2015)。健康促進~以老人族群為例。

領導護理, 16(3),2-12。

傅振宗,謝舜婉 (1987) 評估衛生所糖尿病患對疾病的認知。

中華民國公 共衛生學會雜誌, 7(3)。

黃芊葳、林耀豐 (2014)。健康促進對生活型態影響之探討。

屏東教大體

(17),177-182。

張秀美 (2012)。

社區糖尿病人足部自我照護行為及其相關研究 -- 以彰化

縣各衛生所照護之糖尿病人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

張珏、謝佳容 (2014)。心理健康主流化-促進與復元。

護理雜誌, 61(1),

18-25。

許宏達、李俊達、鄭立福、孫宗伯、王健興、黃介琦…簡守信(2007)。糖 尿病患膝上截肢後的預後。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 16(1),

9-17。

郭怡婷、林時逸、許惠恒 (2013)。糖尿病緩解之定義與新進展。

內科學 誌, 24(5),366-376。

辜美安、李明和、張怡雅、黃志芳、陳尚志、葉月嬌 (2011)。影響中老 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顧行為之相關因子。

護理雜誌, 58 (5),43-52。

彭莉甯、鄭瑜、陳亮恭、童恒新、朱桂慧、梁淑媛 (2015). Cognition and Social-Physi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lnutrition in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in Taiwan.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3(1),1-5.

溫啟邦、衛沛文、詹惠婷、詹益辰、江博煌、鄭丁元 (2007)。從分析運 動熱量談瑝前台灣全民運動政策-比較台灣與美國民眾的運動習 慣、強度與頻率。

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26(5),386-399。

廖淑芬、楊國卿、陳仲達、許青雲 (2015)。帛琉共和國居民膳食營養狀 況調查研究。

長庚科技學刊

(22),131-138。

練淑靜 (2007)。

2 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台中市某診所病人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

劉美惠、楊宜瑱 (2014)。老年人糖尿病與運動。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

會會訊, 10(1),20-22。

劉美蘭、康雅菁、陳俊瑜、張斯蘭 (2011)。某高科技產業代謝症候群盛 行率與員工健康概念、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研究。

健康管理 學刊, 9(1),57-73。

劉哲良、吳珮瑛 (2013)。 健康風險認知與快樂程度對抽菸行為之影響-

論抽菸行為的理性與感性。

農業與經濟 (50),1-39。

劉淑華、陳政友 (2012)。台北市高職夜間部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 因素之研究。

學校衛生

(60),1-30。

劉美吟、戴研光、洪薇雯、謝明家、王瑞霞 (2010)。第二型糖尿病個案 情緒困擾、賦權感受、自我照顧行為與生活品質關係之探討。

護理 雜誌, 57(2),49-60。

鄭其嘉、林孟燕 (2014)。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之相關性探討-以北 部某綜合大學新生為例。

輔仁醫學期刊, 12(4), 227-237。

賴文恩 (2005)。糖尿病患認知之溝通。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1(2),16-25。

賴森堂 (2013)。結合 QR code 的食品成分監控 App 之設計與使用。

電腻 稽核

(28),49-60。

盧佳怡、張美智、林光洋 (2010)。以糖化血色素診斷糖尿病。

北市醫學 雜誌, 7(2),109-118。

盧豐華,林品辰,楊宜青,吳晉祥,胡藝瀚,邱靜如 (2014)。最小心理 介入於降低中老年糖尿病人心理負擔與血糖之效果初探。

台灣老年

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9(3),96-110。

蕭瓊子 (2007)。

利用糖化血色素及微白蛋白來評估中部地區糖尿病病人 的控制成效,

中國醫藥大學。

魏榮男、莊立民、林瑞雄、趙嘉玲、宋鴻樟 (2002)。1996~2000 年台灣 地區糖尿病盛行率與住院率。

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21(3),173-180。

魏榮男、宋鴻樟、林瑞雄、李中一、莊明雄、王博仁 . . . 莊立民 (2002)。

各級醫院糖尿病慢性合併症住院現況探討。

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21(2),115-122。

闕月清、詹恩華 (2013)。美國推動學校運動與健康促進的手段-Let's Move in School。

大專體育

(127),9-15。

蘇世詠、唐正乾、張銘峰 (2011)。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藥品。

家庭

醫學與基層醫療, 26(8),318-325。

二、英文文獻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3). Standard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36(11), 11–66.

Howard, D., Nieuwenhuijsen, E. R., & Saleeby, P. (2008).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ICF in the US and Canada using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Disability Rehabiltation, 30(12-13), 942-954.

Jormfeldt, H., Hansson, L., & Svensson, B. (2011).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importance of elements of health and subjectively

Ollberding, N. J., Wolf, R. L., & Contento, I. (2010). Food label use and its relation to dietary intake among US adults. J Am Diet Assoc, 110(8), 1233-1237.

Sarol, J. N. J., Nicodemus, N. A. J., Tan, K. M., &Grava, M. B. (2005).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s part of a multi-component therapy among non-insulin requiring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1996-2004).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1(2), 173-184.

Saudek, C. D., Derr, R. L., & Kalyani, R. R. (2006).Assessing glycemia in diabetes using 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and hemoglobin A1c.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95(14), 1688-1697.

Schutt, M., Kern, W., Krause, U., Busch, P., Dapp, A., Grziwotz, R., et al.

(2006). Is the frequency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related to long-term metabolic control? Multicenter analysis including 245,000 patients from 191 centers in Germant and Austria. Experimental &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Diabetes, 114(7), 384-388

.

Shaw, J. E., Sicree, R. A., & Zimmet, P. Z. (2010). 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87(1), 4-14.

Stetler, C., & Miller, G. E. (2011). Depression and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ctivation: a quantitative summary of four decades of research. Psychosomatic Medicine, 73(2), 114-126.

St John, A., Davis, W. A., Price, C. P., & Davis, T. M. E. (2010). The value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 review of recent evidence. Jouran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4(2), 129-141.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earch, 36(2), 76-81.

Warburton DER, Nicol CW, Bredin SSD. (2006).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evidence.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74:801-809.

Waryasz, G. R., McDermott, A. Y. (2010). Exercise prescription and the

patient with type 2 diabetes: a clinical approach to optimizing patient outcomes. Nurse Practitioners

22(4), 217-227.

Watanabe, S., Melby, M., & Aiba, N. (2009). Food Safety and Food Label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onsumer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8(4), 532-537.

Welschen, L. M., Bloemendal, E., Nijpels, G., Dekker, J. M., Heine, R. J., Stalman, W. A., et al. (2005).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are not using insulin: A systematic review. Diabetes Care,28(6), 1510-1517.

Wu, S. F., Huang, Y. C., Liang, S. Y., Wang, T. J., Lee, M. C., & Tung, H. H.

(2011). Relationships among depression, anxiety, self-care behaviour and diabetes education difficulties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y, 48(11), 1376-1383.

Yu, N. C., Su, H. Y., Tsai, S. T., Lin, B. J., Shiu, R. S., Hsieh, Y. C., & Sheu, W. H. (2009). ABC control of diabetes: survey data from National Diabetes Health Promotion Centers in Taiwa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84(2), 194-200.

附錄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PLP)問卷授權同意書

附錄二

專家效度名單(按姓氏筆劃排序)

郭熙文 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暨主治醫師

曾治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黃麗珍 新泰綜合醫院資深護理衛教師

張美珍 馬偕紀念醫院資深糖尿病衛教護理師 張斯蘭 內湖國泰診所資深營養師

張鳳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葉國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附錄三 問卷內容

二、糖尿病認知

附錄四 IRB 同意函

附錄五 受試者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