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糖尿病心理壓力及調適

糖尿病是十大死因第四位,容易合併全身性的血管及神經系統慢性 合併症,不僅個人生活品質受創,也造成家人及社會成本的重大負擔,

因此大部分病人都必頇經歷一連串心理壓力的困擾與衝擊。

糖尿病憂鬱症的盛行率是一般非糖尿病的兩倍,甚至憂鬱症影響糖 尿病人口的四分之一 (盧豐華等,2014)。

更有文獻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憂鬱症的發生率約 41%,心理壓力及社 會困擾的確實普遍存在病人身上,重視這些問題也將有助於有效改善血 糖控制的結果(Stetler & Miller, 2011)。近期研究也指出國內第二型糖尿病 人的憂鬱與衛教困難度呈正相關(Wu et al., 2011)

人類面對壓力時,腎上腺皮質素分泌會增加,也促進升醣素分泌、

肝醣分解、醣質新生,進而造成血糖上升(李淑惠、蔡仲弘,2014)。高 血糖又使壓力增加,進而增加憂鬱症的發生,如此容易惡性循環。社會 心理學專家指出,慢性病患或身體突然變差、缺乏系統支持及社會支持 都很容易發生憂鬱症(張珏、謝佳容,2014)。

吳淑芳等(2007)指出,很多病人並非因為衛教知識或技能不足,而是 因為個人心理因素而導致自我照顧動機不足。也因此血糖控制不佳,導 致合併症發生,所以真正原因來是自於本身的心理障礙,衛教時應該也 要注意病人心理安適狀態。例如:很多病人因為怕同儕知道罹患糖尿病,

唯恐罹患慢性病會影響個人之人際關係,甚至影響升遷,為了擔心低血 糖發生意外漏餡,於是故意攝取高糖分飲食來維持高血糖,或不敢在同 儕間施打胰島素或吃藥以避免被發現是病人;有些病患是因為缺乏關懷 及支持,所以意志消沉甚至失去人生的目標及意義,對於被剝奪自由的 飲食控制或其他持續自我照顧行為的項目完全放棄,覺得不知為誰而 活,人生沒有意思;如此生活方式非常辛苦,造成社交困難與退縮及心 理調適障礙。有些心理調適障礙不一定是病人主動跟醫護人員反映,有 可能透過團體的介入,進行活動中才得知真正的困難與退縮的原因(吳 淑芳,2014)。所以近年來,糖尿病的衛教不斷的提倡,不斷的改善和增 加心理、社會層面的認知因素(吳淑芳、蔡秀鸞,2009)。以增加自我效 能、目標設定、問題解決…等概念應用與介入,進而使病人有動機及信 心自我管理疾病。

本研究即探討糖尿病人壓力、認知及健康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且 壓力的處理因人格特質有所差異,影響壓力調適的原因,李英芬(2007) 分析與性別、年齡、疾病狀況與支持系統、經濟狀況都有很大的關聯。

張珏、謝佳容 (2014)則指出,性別、年齡與壓力處理及正向積極的 態度有相關性,因為隨著年齡增加,具有較好的能力處理日常一般事務 及社會關係。強調壓力調適與生活品質及健康生活型態具相關性。

資深糖尿病衛教師施孟涵(2014)則指出,糖尿病人的年齡、性別、婚 姻、運動情形,都是影響壓力及心理困擾的因素,甚至 BMI 及合併症都 是重要預測因子,尤其運動為重要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