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預測因素

本節研究以強迫進入方式(Forced entry)進行複迴歸統計與分 析,自變項包括「是否曾接受衛教」、「性別」、「年齡」、「BMI」、「教 育程度」、「職業」、「經濟狀況」、「婚姻」、「居住狀況」、「菸」、「酒」、

「飲食狀況」、「每週運動」、「糖尿病合併症」、「糖尿病罹病時間」、「治 療方式」、「血糖自我監測」、「糖尿病認知」、「心理壓力調適」等 19 個變項,來預測健康促進生型態時,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 58.9%,且 整體迴歸模式達顯著水準(p<.05)。

根據迴歸分析結果,發現主要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變項

「菸」、「飲食狀況」、「每週運動」、「罹病時間」、「血糖自我監測」、「糖 尿病認知總分」、「心理壓力調適總分」等七個變項達顯著影響力,可 解釋總變異量 56%。就個別變項而言,「每週運動」最具影響力,(β

=0.363,t=6.143***,p=0),其次為「心理壓力調適」(β=0.311,t

=6.837***,p=0),第三為「糖尿病認知」(β=0.202,t=3.939***,

p=0)

,第四為「血糖自我監測」(β=0.17,t=3.551***,p=0),第 五是「菸」(β=-0.154,t=-3.198**,p=0.002),第六是「飲食狀況」

(β=-0.105,t=-2.127**,p=0.035),「罹病時間」影響力最小(β=

-0.144,t=-2.876**,p=0.004)

就運動而言,郝立智等(2010)指出,運動往往是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中分數最低及表現最差的,溫啟邦等(2007)指出台灣有一半的民眾 自認為沒有運動的習慣。然而,運動的好處很多,劉美惠、楊宜瑱(2014) 表示,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度,不同程度及持續時間多寡對血糖 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有氧運動有助於自信心提升,改善生活品 質,以更積極的人生態度來面對糖尿病。胡藍文、何雅芳、林碧珠(2012) 及邱琪雯、胡芳文、陳清惠、張家銘(2013)也說明規律運動有助於心 理健康的狀態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提升。

就心理壓力調適而言,疾病與壓力之間的因果關係,就猶如雞 生蛋與蛋生雞的釐不清的紛擾關係,Jormfeldt, Hansson, & Svensson (2011)即強調心血管疾病和壓力調適的能力具有關連性,我們更需 要對慢性病病患同時發展身心健康促進的策略。鄭其嘉、林孟燕(2014) 以大學新生研究其健康行為,發現生活型態較差的人,其憂鬱比例最 高,顯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壓力調適之相關性。張珏、謝佳容 (2014) 也指出,壓力調適乃為健康促進重要的一環,增加正向心理,降低個 人壓力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密不可分。擁有健康生活型態,正 向處理壓力即是健康促進的幸福感。

對糖尿病的認知而言,衛生教育的內容包含飲食控制計畫、運動 行為改變、藥物治療及血糖自我監測。洪榆涵、黃碧華(2015)指出,

多數糖尿病病人缺乏基本認知,提供完整的衛教資訊及加強糖尿病人

的認知,可提高病人定期回診及自我照顧能力,進而落實健康行為。

陳冠宏、紀玫如 (2014)亦指出,69.6% 的慢性病人對疾病認知不足,

而疾病認知對自我照顧及採取的健康行為具相關性。所以,積極提 升認知以加強健康行為,仍是糖尿病管理的一大重點。劉美蘭、康 雅菁、陳俊瑜、張斯蘭(2011)研究高科技產業員工健康與生活型態 即指出,健康概念與認知,可以反映出每個人對健康與疾病的定義,

會影響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生活態度與行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受到健 康概念及疾病認知的影響,健康概念及認知可以有效地預測健康行 為,是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健康概念與認 知越好,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越佳。

至於「血糖自我監測(SMBG)」,可以協助病人檢測其生活型

態對血糖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林素瓊、張媚(2011)研究糖尿病患血糖 自我監測與血糖控制的相關性,發現自我監測血糖頻率愈高者,其糖 化血色素愈低,且自我監測頻率為糖化血色素的預測變項。Sarol et al., (2005)綜合八個隨機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包括1307位糖尿病人,發現執行SMBG的病人其糖化血色素 (HbA1c)

下降0.4%,Welschen et al.,(2005)作系統性文獻回顧也有相同的結 果。St. John et al.,(2010)系統性文獻回顧發現,RCT研究中執行SMBG 的糖尿病人,HbA1c下降0.2%。Schutt et al.,(2006)研究發現,監測

次數每天增加1次可使HbA1c降低0.16%。一般而言,血糖自我監測有 助於血糖控制,尤其是胰島素治療的病人(Saudek, Derr, & Kalyani, 2006)。所以綜合上論,血糖自我監測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工具,藉由 分析血糖數值,進而改變個人生活型態,使治療計畫更趨於個人化與 專一化,也促使病人及其家屬藉此對於治療更有參與感。

針對抽菸行為而言,劉哲良、吳珮瑛(2013)研究指出,抽菸行為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因為抽菸決策及個人疾病風險認知、

幸福感相關,進而影響個人健康行為,而且較注重健康會採取健康行 為的人較不會抽菸及決定戒菸,不抽菸的行為,本身就是健康促進的 行為。施淑梅、吳宛真、劉麗娟、吳彥雯(2015)研究心血管疾病與生 活型態的關係,表示不抽菸的病人有較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

就「飲食狀況」而言,自炊族群較易自行調配健康的均衡飲食,

而外食則較高油脂、高鈉飲食,因此「飲食狀況」與健康的生活型態 息息相關,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健康生活型態重要因素。不健康的飲食 習慣是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發生主因,世界衛生組織強調,以健康的飲 食習慣及規律運動策略,來預防非傳染性的慢性病發生 (廖淑芬、楊 國卿、陳仲達、許青雲,2015) 。陳素芬、林美聲、何忠鋒、胡雲雯、

黃松元(2012)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研究,強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必 頇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2010 年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宣布國

民健康方案,強調健康生活型態中,頇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及身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