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野獸國》的封面沒有阿奇,而是阿奇想像中的野獸和帆船,野獸昏昏欲 睡,好像在做夢,沒有表現出書中張狂發怒的模樣,桑達克未刻意在封面建立 懸疑的氛圍,反而能讓讀者翻開內頁時,感受到異於封面的情緒激盪,封面 是協助一本書建立所要傳達的氣氛,《野獸國》的封面正是在表達一場如夢的幻 境。39《野獸國》開門見山寫著「晚上,阿奇穿上野狼外套,在家裡……大撒 野」。雖然文字沒有說明阿奇是怎麼撒野,但情緒、表情及身體相互影響,可從 阿奇發怒的表情看出他不滿的情緒。值得注意的是桑達克在此頁便以阿奇、小 熊、被單、書為象徵,點出了《野獸國》的所有核心要素:野性與文明、憤怒 的情緒陰影、成人的權力以及兒童的弱勢、母性的愛與包容。(圖2-9)

2-9;圖中點出文明與野性的要素

*漢聲出版的《野獸國》皆無頁碼,因此無法提供本書翻攝頁碼。

在圖畫書中,無不存在著各種象徵,卡西爾在《象徵形式哲學》中指 出,人是象徵(符號)的動物,活動且創造,象徵是思維對象與符號之間的隱 喻關係,也是人們透過精神文化的形式:語言、神話、宗教藝術、歷史,

建立有別於動物的實體。40 圖畫書中的象徵符號會暗示我們在真實世界接觸的 實體,以及抽象的觀念和經驗,41 榮格心理學派相當重視象徵,透過桑達克書

39 培利.諾德曼著(Perry Nodelman),楊茂秀等譯,《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台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0。頁 106-107。

40 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頁 9-10。

41 珍.杜南著(Jane Doonan),宋珮譯。《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Looking at Pictures in Picture Books),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頁 34。

19

中的圖像,我們得以推論桑達克畫中的符號與暗示,解讀作者所傳達的意念。

阿奇追逐小狗,穿著野獸裝,拿著鎯頭(圖2-10)腳踩書本,用布做出秘 密基地般的小帳篷,小熊被綁在衣架上,表情無奈。阿奇的野獸裝,暗示兒童 尚未進入理性秩序的野獸特質,踩著書本代表他對文明與秩序的無視,是阿奇 隨後進入野獸世界的伏筆。阿利斯(亦譯為阿里葉斯)(Philippe Aries) 哀嘆 童年出現,使得兒童必須壓抑好動的邪惡本性,以便受教育、進入文明社會

42,阿奇便是如此,桑達克讓阿奇踩著書本,又是一位穿著野獸服的人,展現 兒童仍在文明與野性之間擺盪的狀態。

2-10;阿奇在家大撒野

媽媽生氣了,不准阿奇吃晚飯,叫他回房睡覺,因為媽媽的懲罰和權力,

阿奇不能吃晚餐而被關進房間。這個橋段來自桑達克的真實經歷,因為桑達克 的母親曾經罰他不准吃晚餐,桑達克小時候對此處罰感到憤怒,所以將這個回 憶畫進《野獸國》裡。有趣的是,媽媽不准阿奇吃晚餐與阿奇生氣對媽媽說

「我要吃掉你!」同樣都是與「吃」有關的描寫。「我要吃掉你」這句話的靈感 源於桑達克的親戚,他們為了表現出對幼小桑達克的喜愛,對他說想吃掉他,

小桑達克覺得這些親友有著大大的牙齒和鼻孔、額頭還冒著汗,令他恐懼不 已,幼小的他真心相信,如果這些人有心的話,可能會吃掉他。可見成人無心 的話語,可能令涉世未深的兒童感到莫名的恐懼,並將恐懼藏在記憶中直到成 年。

另一方面,吃人的行為在人類學者的眼中可能有多種目的。就「人 性」觀點而言,吃人被視為殘酷可議,是人性無法接受的錯亂。

42 Neil Postman,《童年的消逝》,前引書。頁56-58。

20

亦有人將「食人」界定為野蠻與迷信。吃人在文明社會並不被道德與法律所允 許43,阿奇說要吃掉媽媽,凸顯兒童尚未進入文明秩序與道德規範,仍有野獸 性格的狀態。至於桑達克本人,他認為「吃」是兒童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事,格 林童話中就充滿了「被吃下」與「被吐出」的情節。《漢斯與葛蕾特》(Hansel and Gretel)以及《小紅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都有與吃相關的情節。

關於童話或童書中出現的食人行為,亦有不同觀點的解讀,在《童話的魅 力》(The Uses of Enchantment)中,布魯諾.貝特罕(Bruno Bettelheim)指出 必須回到兒童最原始的口欲來分析,兒童不受控制的欲望象徵他們未受馴化的

43 克勞德.李維─史陀著,(Claude Lévi-Strauss),廖蕙英譯,《我們都是食人族》(Nous sommestous des cannibals),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2014。頁 163 。

吃人的目的可能有:食物性(饑荒或為品嚐人肉滋味),政治性(懲罰罪犯或報復敵人),巫 術性(同化死者美德、驅離死者靈魂),儀式性(宗教崇拜、亡靈或成年祭典、確保物產豐 饒),療癒性(古代醫學處方)等等。

44 布魯諾.貝特罕著(Bruno Bettelheim),王翎譯,《童話的魅力》( 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漫游者文化。2017。頁 247-255。

45 許皓宜,:〈《情緒寄生》:伊底帕斯效應——貶抑女性的陽剛力量,以及男性的陰柔特質〉

《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281 。(2019.10.26)

46 呂旭亞著,《 公主走進黑森林》。 心靈工坊出版。2017 年。頁 22-23。

21

48 迪帕克.喬布拉等著,謝明憲譯,《陰影效應》(The Shadow Effect),天下文化出版,2011 年,頁67。

49 雪登‧凱許登著(Sheldon Cashdan),李淑珺譯,《巫婆一定得死》(The Witch Must Die : How Fairy Tales Shape Our Lives),台北市:張老師文化,2001,頁 106-107。

50 艾莉森.詹姆斯、克里斯.簡克斯、艾倫.普勞特等著,何芳譯,(Allison James, Chris Jenks, Alan Prout),《童年論》(Theorizing Childhoo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4。頁 34。

22

窗外原本淡淡的月亮與陰影,變得明顯且對比分明。平凡的窗戶對桑達克而言 卻可能象徵想像,連續 3 張房間的圖像中(圖 2-11 至 2-13),顏色由淺到深,

意謂著想像世界的開啟。

2-11;媽媽要阿奇回房睡覺

2-12;阿奇房間長出了樹

2-13;阿奇準備進入野獸之旅

桑達克兒時體弱多病,常被父母關在家中以免外出受風寒,小小桑達克會 從窗戶看出去,觀察街上人們,或想像窗外的一切,51這段往事成了桑達克的 創作靈感之一。他將窗戶做為重要的機關,引導讀者發現月亮的變化。被禁閉 的唯一出口──窗戶,也就在圖像中逐漸消失,象徵阿奇的想像與憤怒情緒打破 了空間的有形限制。52

51 林真美,《繪本之眼》,前引書。頁 95。

52 培利.諾德曼,《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前引書。頁 182。。

23

這幾頁的窗戶出現了月亮,而關於月亮的變化,有研究者認為月亮是阿奇 到想像國度的象徵,代表心情變好也代表希望53,筆者則認為桑達克作品中頻 頻出現的月亮,背後有更深刻的意涵,月亮的陰性特質在此代表阿奇內心被壓 抑的憤怒陰影,指涉兒童融入成人社會過程中被忽略的、不得不壓抑的情緒。

因為恐懼和憤怒的陰影存在於人性的黑暗面,要當「好人」,代價就是要藏起

「壞人」,否則逃避陰影,只會給陰影更多力量,54月亮是阿奇的陰影寫照,三 張圖中的月亮陰影愈趨明顯,房間的色調隨著月亮的光線增強而偏黃,線條更 加清晰,月亮的陰影面積也逐漸變大,暗示主角阿奇憤怒情緒陰影的現形。

當「天花板掛滿爬藤,四面牆壁都不見了」(圖2-14),故事一開始便存在 的白色邊框漸漸消失,自此頁起,出血的滿版頁面意味著情感的強度,讀者有 如參與了故事的人,而非旁觀者。55 阿奇原本將情緒投射到母親身上,但現在 阿奇卻面向月亮,意味阿奇試著朝向內心的陰影。森林在許多童話故事中頻繁 出現,象徵未知與挑戰,蘊藏野性,於是我們可以推斷阿奇開始正視平日被教 養壓抑的負面情緒,踏上情感探索之旅。

2-14;房間的牆壁不見了

53 黃孟嬌,〈莫里斯桑達克自寫自畫作品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54 迪帕克.喬布拉等著,《陰影效應》,前引書。頁 26-29。

55 珍.杜南,《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前引書。頁 11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