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妹妹被小魔鬼帶走後只留下一個冰做的假小孩,姐姐此時一反先前的冷 漠,用力抱住妹妹說愛她。此頁的窗景中,平靜的大海起了暴風雨(圖4-7),

下一頁(圖4-8)窗外則雷電交加,冰做的妹妹融成一灘水,姐姐不得不面對現 實,終於願意面對深藏的「惡」。

4-7; 愛達抱住妹妹 圖 4-8 ; 愛達發現妹妹變成冰做的小孩

一般人看來,希望妹妹消失或許是不被道德規範接受的想法,但對隱藏陰 影的當事人愛達而言,就如陰影效應一書指出的:「處理陰影的第一步,就是先 承認它的力量。」140。「承認」這些暗黑感覺的存在,是接納自己情緒的第一 步,也幫助我們「向內」更深地認識自己,那是人類心靈比動物更複雜,最根 本、真實的樣貌,是人原有的動物本能與多樣性:喜怒哀樂、恨、嫉妒、貪 婪、攻擊性等等負面情緒,人需要透過發現自己情緒的過程,去體驗心靈的真 實,逃避只能隱藏,卻無法與之共處。

桑達克以創作來處理自身童年恐懼或陰影:創作並正視陰魂不散跟隨他長 大成人的陰影朋友們。」桑達克認為父母為了保護他而刻意避談林白小鷹的綁 架新聞,但年幼的他卻感受到其中的可怕而產生恐懼,他過創作出生命經驗讓 自己童年的負面情緒──「恐懼」找到出口,壓抑的內心小孩得以重見天日。

亦是桑達克讓愛達幻想妹妹消失,再找回妹妹,處理並發現愛達內心陰影的方 式。

140 迪帕克.喬布拉等著,《陰影效應》,前引書。

69

4-9 ; 愛達穿上黃雨衣去找妹妹 圖 4-10 ; 愛達看見很多長得一樣一樣的妹妹

愛達知道自己闖禍了,披上黃雨衣要到婚禮中尋找妹妹。(圖4-9)但到婚 禮中,卻看到「一群小鬼又踢又喊,看起來和她妹一模一樣」(圖4-10)。愛達 向後一翻到了遙遠的地方,像是在飛翔,桑達克作品中多次出現「飛翔」,《在 那遙遠的地方》、《廚房之夜狂想曲》以及《致我的兄弟》裡皆有飛行的畫面。

莫里斯6 歲時,有一天和朋友洛伊德(Lloyd)玩球, 他把球丟的太高,洛伊 德沒接好,球彈起來滾到街上,洛依德追著球,突然被車撞飛到空中。 70 年 後,在電視台攝影棚內,桑達克仍認為那是他的錯:「我記得洛伊德像是高速飛 到空中,他正在飛翔。」想像力對成年的桑達克起了作用:他將死亡轉為飛 翔,變成不那麼殘忍和傷痛,而是變得模糊,變成漂浮,無比平靜、優雅、緩 慢。其中充滿了神秘的元素、超自然的氛圍141。愛達的飛行像是漂浮,桑達克 創傷事件的片段。

愛達到了雲堆裡,翻進婚禮中(圖4-10),這些小妹妹全都披著小魔鬼的披 風,先是哭泣,接著想逃跑。關於雨衣的象徵,是以桑達克幼時看過黃色雨衣 女孩的照片為靈感,以及蛋殼和格林兄弟的故事《妖精》(The Goblins),故事 是一個女人用蛋殼煮水,驅趕被偷天換日留下來的小孩,並且要回自己的寶 寶。由此可見雨衣雖然對讀者而言有不同解釋,但對作者本人卻具有相當個人 化的意義,若非桑達克與人分享,我們無法得知脈絡142。桑達克說的《妖精》, 故事大意的確與《在那遙遠的地方》的鋪陳相似,都是偷天換日帶走小孩的故 事。

141 凱蒂.洛芙,《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前引書。頁 320。

142 培利.諾德曼,《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前引書。頁 179。

70

4-11 ; 妹妹披著小魔鬼的披風

妹妹披著小魔鬼的披風,意味著在姐姐眼中,妹妹也是小魔鬼,現實中,

人要承認自己的陰影太困難,愛達在接受自我陰影的過程產生了阻礙,結果是 帶著痛苦責怪他人。根據榮格的說法,陰影讓我們無視自己的缺點,而把它們 投射到他人身上143。越是壓抑內在見不得光的思想、不去面對,陰影並不會消 失,反而會爆發性的反噬。愛達承認陰影的拉扯過程中,雖然察覺了陰影卻無 法真正接受自己有陰暗面,而將問題怪罪給妹妹,視「妹妹為另一個身著披風 的小魔鬼」,而非自己有陰暗面。(圖4-11)這是潛意識的心理防衛,表面上看 起來愛達是接受了沒有問題的自己,實則是一種自我接納的假象,是心理學上 所謂的「投射」。處理負面情緒投射的問題並不容易,因為人都會為自己辯護,

除了察覺陰影、面對陰影的存在,到底該如何跨越陰影呢?

143 迪帕克.喬布拉等著,《陰影效應》,前引書。頁64。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