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壓力因應的涵義與理論

一、壓力因應之涵義

在二十一世紀講求速度,訊息萬變的社會裡,生活中感覺到壓力似乎 是每個人共有的經驗,適當的壓力,使人表現得更好,過高的壓力,會使 人生病甚至死亡,但過低的壓力也會使人凡事提不起勁,毫無動機。在工 作中,壓力更是常伴隨我們左右,所以處於這個工作壓力大的時代,不但 要了解不同壓力所帶來的後果,更需要學習如何與壓力相處,也就是因應 的方式。壓力因應是指個人在面對壓力時,為減輕壓力所帶來的焦慮、威 脅等負面的感受而從認知和行為上所做改變的歷程。國內外學者對因應的 定義並沒有一定的看法,研究者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壓力因應之定 義,如表 2-10 所示。

30

Launier

因應是個人在行動上和內心上的努力以處理環境和內在的要求或 衝突,而這些要求或衝突是足以對個人資源構成負荷的。

1982 Gmelch 因應是一種決定過程,個人可選擇最有效的技術來減輕壓力。

1984 Bellings &

Moss

因應行為是介於壓力事件與適應結果之間的主要因素,是個人針 對特定事件所作出的行為反應。

1984 Lazarus &

Folkman

因應是指藉由認知與行為的處理方式,以控制超乎個人內外在所

31

2. 因應是個人努力去處理內在、外在的要求,其結果是獨立的,而不 管其努力的成功與否。

3. 因應是積極性的措施。

4. 因應是一種對壓力上或情緒上的處理方式。

綜合上述學者對因應的看法,本研究認為因應是個人面對壓力時,為 減緩壓力帶來的焦慮和威脅,而從個人內在認知和行為上所作一切改變的 動態歷程。

二、壓力因應的理論

本研究針對人格特質導向學派之因應理論、壓力認知評估學派之因應 理論及互動學派之因應理論加以探究,作為本研究中壓力因應的理論基 礎。

(一)人格特質導向學派之因應理論

Pervin(1983)指出人格特質是影響因應行為的主要因素,人格的形 成是極為複雜,且個別差異大,其主要特徵可歸納為四種:

1. 先天遺傳的人格特徵:個人先天的本質受遺傳決定的如基因、智 商、性別、容貌等,這些特徵會影響個人的作為,在面對壓力時也 會做出不同的因應行為。

2. 環境性的人格:在生存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容易產生如緊張、焦慮、

壓力等心理症狀的差異,直接影響其因應的行為。

3. 社會性人格::社會力量也會影響心理的發展,如領導、服從、道 德觀、價值取向等,會影響心理的發展與因應行為。

32

4. 教育性人格特質:教育性的人格容易幫助增進人際關係,具有樂觀 進取、積極主動的人格特質,建構出個人情緒性、認知性、行為性 等的因應方式。

(二)認知評估學派之因應理論

認知評估(cognitive appraisal)是指在環境要求、個人資源和選擇途 徑的連續互動中,個人會不斷地做評估式的判斷,Lazarus 和 Folkman

33

1 可能發生之壓力事件:影響個人重大的生活事件、日常困擾等,如 親人過世、經濟突然發生重大危機。

2 初級評估:即個人評估壓力刺激對個人的福祉的意義,通常會自問:

「我有麻煩嗎?」以對情境做初級的評估。對壓力源評估,無立即 性威脅,即不產生壓力;相反的有威脅性即產生壓力。

3 次級評估:即個人面對壓力的刺激時,會自問「我能做什麼?」。

這時馬上思考有哪些因應資源可運用及支持,可採用的因應方式。

4 因應方式的使用:個體在所有可採行的因應方法中,採取最好的解 決方式,使問題獲得完滿解決並紓解情緒壓力。

5 適應結果:壓力的適應結果可能發揮社會功能,提振服務士氣和增 進個體的生理健康等三方面的效果。

由壓力因應認知評估的過程得知「認知評估」是一切因應的基礎,如 評估錯誤當然會產生不正確的因應。

(三)互動學派的因應理論

Lazarus 與 Folkman (1984)認為,因應行為是個體與其環境互動過程 中的一種結果,即個體會影響環境,環境也會影響個體。如圖 2-6 所示。

34

圖 2-6 「個體、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

資料來源:Lazarus, & Folkman(1984)

Lazarus 與 Folkman (1984),依據「個體與環境互動的壓力因應模 式」,提出八種不同因應策略之因應策略量表,其策略為:

35

8. 正向再評估:尋找新的信念。其結果是當事人的認知能力高,則採 取面對問題的因應策略。反之,則傾向選擇「逃避」的因應行為(陳 青勇,2001)。

三、壓力的因應方式

因應可分為兩大類: 即「問題焦點因應」與「情緒焦點因應」。問 題焦點因應包含尋求支持及解決問題的行動, 是直接處理壓力來源, 其 可能是表現於外的外顯行為,或是表現於內的心智活動。情緒焦點因應包 括覺察情境、控制個人感覺、自責、希望問題演變結果等, 是控制個人 在壓力下的情緒,亦即針對負向情緒作處理(Lazarus & Folkman,1984)。

有關因應的分類,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法,可能因研究的目的、對象不 同而異。壓力因應調查的分類有三種:

(一)Pearlin 及 Schooler(1978)依據因應的功能將其分為三種:

1. 直接改變或消除問題情境,如尋求支援。

2. 改變個人對問題的看法,如把壓力事件視為工作使命感。

3. 處理因為問題所引起的情緒,如藉吃、喝發洩不滿、抱怨等。

(二)Lazarus 與 Follman (1984)將因應分為三種:

1. 問題取向的因應策略:指個體直接面對問題,為改變與環境不良關 係時所作的行為努力,如分析問題的成因、擬定行動計畫並確實執 行、思考一些變通的辦法去處理問題、分析不良的後果做最壞的打 算。此種因應方式為直接行動(direct actions)包括先前防範措施、攻 擊和冷漠。

36

2. 情緒取向因應:指控制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如妄想壓力情境已消 失、對整個壓力情境置之不理、自責、自我隔離式的不與人接觸或 不讓人知道事情有多糟糕、或抽煙、喝酒、用藥等。當個人感覺必 須去忍受壓力刺激時,較易採取此種因應方式,屬於緩和方式是一 種防衛機轉。

3. 折衷取向因應:指尋求社會支持,如與別人商議來獲得更多的訊息 或從親友處得到同情與了解。

(三)Billings 與 Moos.(1984)則依因應的方式將因應分為三種:

1. 主動性認知因應方式,如正向看待事情。

2. 主動性行為因應方式,做計畫並具體行動,乃針對問題所作的因應。

3. 逃避性因應方式,如藉由吐苦水、發牢騷來發洩不滿,乃針對情緒 所作的因應。

林純文(1996)研究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為 1.邏輯分析;2.尋 求支持;3.問題解決;4.情緒調適;5.情緒宣洩。葉龍源(1998)、林昭男

(2001)和宋禮彰(2002)研究學校行政人員之工作壓力因應時,均提出 五項因應方式:「解決問題」、「理性思考」、「尋求支持」、「自我調 適」、「延宕逃避」。林家任(2003)研究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小學教 師的工作壓力之因應策略也為 1.邏輯分析;2.尋求支持;3.問題解決;4.

情緒調適;5.情緒宣洩。吳明順(2002)的研究中提出國民中學主任在工 作壓力因應策略的五個層面為「理性分析」、「問題解決」、「尋求支持」、

「情緒調適」、「延宕處理」。陳慶盛(2003)研究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 壓力之因應策略為:1.解決問題;2.理性思考;3.尋求支持;4.情緒調適。

研究者將上述國內學者提出的研究結果整理於表 2-11,如下:

37

表 2-11 國內學者研究壓力因應層面分析

研究者 問題解決 情緒調適 尋求支持 延宕處理 理性思考 情緒逃離 逃避

林純文(1996)

葉龍源(1998)

林昭男(2001)

宋禮彰(2002)

林家任(2003)

吳明順(2002)

陳慶盛(2003)

合 計 7 7 7 4 7 2 3

教師面對壓力情境時,經認知評估後,選擇可降低威脅、維持身心健 康的因應策略,以維持工作心情的愉悅和提升工作表現。本研究探討台北 縣國小資源班教師面對工作壓力時採取的因應策略時,本研究的問卷採用 李榮妹(2004)所編製之「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及「國小資源 班教師壓力因應量表」,該量表中的因應策略有以下五種:

1. 問題解決:面對壓力情境時,會主動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 付之行動,以解決問題。

2. 理性思考:當面對問題,會用各個角度思考問題,並理性分析解決 問題的方法。

38

3. 延宕逃避:當個人遇到壓力情境,評估其難以解決或感受到很大的 壓力,會以延宕處理或逃避問題的方法,消極的去應付工作壓力。

4. 尋求支持:社會支持對身體健康為有利的影響,也可減緩壓力衝擊 所引起的心理困擾(Chan, 2002 )。當工作遇到困境時,會尋找家 人、有相同經驗的朋友和同事或上司等,尋求支持的力量或精神的 慰藉。

5. 情緒調適:當教師感受工作壓力時,為了讓情緒得以宣洩、心理上 獲得紓解和調整,會參與一些活動如打球、看電影、購物…等或學 習放鬆技巧與情緒管理,以減輕和調適壓力。

四、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的相關研究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的相關研究,將分為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 因應之相關研究與不同工作壓力感受與因應策略之差異之相關研究兩種 來討論。

(一)教師工作壓力因應背景變項的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教師個人變項與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的研究很多,本研究以性 別、婚姻狀況、專業背景、教學年資、學校規模、有無擔任行政工作等背 景因素作探討,茲將過去的研究及發現列舉於下:

39

1.性別因素與教師工作壓力因應之研究

表 2-12 性別與教師工作壓力因應之研究結果

陳青勇(2001)、邱義烜(2002) 1.教師工作壓力因應不受性別影響

林純文(1996)張麗琪(2000)

Lazarus 和 Folkman(1984)

葉龍源(1998)

黃義良(2001)

詹美春(2003)

2.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受性別影響

女性行政人員較常採用「尋求支持」和「情緒調適」的策

女性主任較常採用「尋求支持」的策略

女性兼行政工作教師較常採用「情緒調適」的策略 女性教師整體因應策略使用頻率大於男生

女性兼行政工作教師較常採用「情緒調適」的策略 女性教師整體因應策略使用頻率大於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