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現況與面對壓力 時的因應策略。為達成研究目的的及有關文獻探討的結果,本研究以問卷 調查法,來進行資料的蒐集。本章共分成五節,包括研究架構、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研究步驟與資料處理,分節敘述於後。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進行文獻探討,綜合有關的理論和學者研究 結果後,進而研擬出研究架構,如圖 3-1。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台北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包括 教師的性別、婚姻狀況、任教年資、專業背景、學校規模、是否擔任行政 職務等六個變項;依變項為「工作壓力」的層面及「因應策略」層面,「工 作壓力」層面分為專業知能、工作負荷、角色壓力、同事關係和行政支持 五個層面;「因應策略」層面則包括問題解決、理性思考、尋求支持和情 緒調適。本研究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台北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其工作 壓力感受和採取的因應策略是否有顯著差異;再將教師工作壓力感受分成 高(在工作壓力量表得分最高的 1/3)、低(在工作壓力量表最低的 1/3)

二種程度,分析不同之壓力感受,其因應策略是否有顯著差異。

55

圖 3–1 研究架構圖 個人背景因素

1.性別 2.婚姻狀況 3.專業背景 4.特教年資 5.學校規模 6.是否兼任 行政職務

工作壓力 1.專業知能 2.工作負荷 3.角色壓力 4.同事關係 5.行政支持

因應策略 1.問題解決 2.理性思考 3.尋求支持 4.情緒調適 自變項

依變項

5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擔任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 問卷調查,蒐集台北縣國小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壓力之感受與因應策略採用 情形,再加以分析。

一、母群體

本研究之調查對象以九十六學年度台北縣國民小學擔任不分類資源 班教師為母群體,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者經由教育部特教通報網(http:

//www.set.edu.tw)資料,取得九十六學年度台北縣國民小學已設立之不分 類資源班的學校和班級數,以現職資源班教師人數為母群體;共計 123 班,246 位資源班教師。

正式問卷依全體台北縣之資源班教師的數量 246 位教師,發出 246 份 問卷作為正式調查,問卷回收 188 份,去除答題皆 3 及回答不完全的問 卷共 2 份,得有效問卷 186 份。問卷寄出及回收情形,列表於 3-1。

表 3-1 正式問卷寄出及回收人數表

發出份數 回收份數 回收率 有效份數 有效回收率

台北縣 246 188 76.42% 186 75.6%

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問卷以李榮妹(2004)所編製之「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量 表」及「國小資源班教師壓力因應量表」予以修訂,將問卷內容中的第一 部分:教師個人背景資料中的學校地區刪除,其餘皆不變,問卷內容詳見 附錄。

一、問卷內容與計分方法

(一)本研究之「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問卷」分成三部分:

1.個人背景資料 2.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 3.國小資源班教師壓 力因應量表,說明如下:

1.教師個人背景資料 (1) 性別,分①男②女

(2) 婚姻狀況,分①已婚②未婚。

(3) 特教背景,包含①特殊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所 40 學分班)

②特教組(系)畢業③特殊教育學分班或學士後師資班④其他。

(4) 任教年資,分①不足兩年②滿兩年不足 5 年③5 年以上。

(5) 學校規模,包含①24 班以下(含 24 班)②25-48 班③49 班以上。

(6) 是否兼任行政職務,分成①□是,我的行政職務是 ②□否。

2.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包括專業知能、工作負荷、角色壓 力、同事關係、行政支持等五個層面的壓力來源。

3.國小資源班教師壓力因應量表:包括問題解決、理性思考、尋求支 持、情緒調適等四種層面的因應策略。

58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本問卷中,「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和「國小資源班教師壓 力因應量表」皆採李克特氏總加量表法(Likert- type rating scale)五點量 表模式呈現,工作壓力量表填答向度為個人的「感受程度」,壓力因應量 表向度依「使用頻率」多寡填答,其填答方式與計分方式分述如下:

1.工作壓力量表方面:資源班教師對壓力實際感受程度,採五點量表 呈現,受試者依據題目所描述的問題,在五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其 個人壓力程度感受的項目,計分的原則如下:「極大壓力」(五分)、

「很大壓力」(四分)、「有些壓力」(三分)、「很少壓力」(二 分)、「毫無壓力」(一分)。數字的多少代表壓力感受程度的大 小,亦即數字越大代表壓力感受程度越大,反之,數字越小則代表 壓力感受程度越小。除各題之得分外,各層面各題所得之總和,即 為各層面之得分,代表各層面壓力感受程度的高低;而所有層面得 分之總和,即為整體工作壓力之得分。

2.壓力因應量表方面:資源班教師對壓力因應策略使用的頻率,亦採 五點量表呈現,受試者依據題目所描述的因應方式,在五個選項中 勾選最符合其個人使用的情形,計分的原則如下:「總是如此」(五 分)、「經常如此」(四分)、「有時如此」(三分)、「很少如 此」(二分)、「從未如此」(一分)。數字的多少代表壓力因應 策略使用頻率的多少,亦即數字越大代表壓力因應策略使用越頻 繁,反之,數字越小則代表壓力因應策略使用越少。除各題之得分 外,各層面各題所得之總和,即為各層面之得分,代表該層面壓力 因應策略使用的多寡。

5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回收之有效問卷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12.0 進行統計分 析處理。

一、以百分比分析教師不同背景變項的分布情形。

二、以平均數及標準差,探討台北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 狀況,以回答待答問題一和待答問題三。

三、以 t 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one-way ANOVA),探討不同背 景變項之台北縣國小資源班教師所感受的工作壓力和因應策略的使用是 否有差異情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若達顯著差異,則再以 Turkey 法 進行事後比較,以回答待答問題二和待答問題四。

四、以 t 考驗分析高壓組(工作壓力量表得分最高的 1/3)、低壓組

(工作壓力量表得分最低的 1/3)不同程度工作壓力感受之因應策略的差 異情形,以回答待答問題五。

60

第五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包括 1.蒐集文獻 2.決定研究對象 3.取得研究工具之同意書 4.撰寫研究計畫。

第二階段為實施階:包括 1.問卷的分發與回收。第三階段是資料分析階 段:包括 1.資料分析 2.撰寫研究報告。現就各階段實施步驟簡述如下:

一、 準備階段:

(一)蒐集文獻:

本階段實施時間自九十六年八月至九十六年十二月工作如下:

1.廣泛閱讀資料,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主題。

2.蒐集國內外相關之專書、實證研究與期刊,並進行分析。

3.決定研究架構。

(二)決定研究對象:

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資料,將已設立台北縣國民小學之不分類 資源班的班級數和資源班教師人數,作為本研究的母群體,共 246 人做 為正式施測的人數。

(三)取得研究工具之同意書:

本研究採「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及「國小資源班教師壓力 因應量表」為研究工具,此問卷為李榮妹(2004)所編製,先徵詢李榮妹 同意研究者使用,再取得李榮妹之簽名同意書。

(四)撰寫研究計畫:

61

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與修正後,著手撰寫研究計畫並於九十六年十 二月底提交研究計劃審查,經徵詢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的意見同意後,修 訂研究計劃,再正式展開論文研究工作。

二、實施階段:

(一)問卷的分發與回收:

1.九十七年三月,研究者先以電話請託填答,再用郵寄方式寄出問卷。

2.以寄發時間為準,一週內回收問卷,一週後針對未回收的問卷進行 電話詢問,並進行補寄或再擬補救事宜。

3.回收問卷,篩選作答不良的問卷,並進行初步整理。

三、 資料分析階段:

(一)資料分析:

1 九十七年三月,將問卷回收後,進行編碼。

2 將問卷資料內容輸入電腦資料庫。

3 運用 SPSS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量的統計分析。

(二)撰寫研究報告:

1 九十七年四月起,依據問卷調查資料,歸納研究發現並撰寫研究報 告初稿。

2 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和修正報告後,正式撰寫研究論文。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