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我國外勞總額之警戒機制

第三節 外勞總額警戒機制之建立

本研究對於外勞警戒機制之規劃主要是參考經建會景氣指標及 對策信號,以及經濟部貿委會貨品進口損害預警機制。基本上,這二 項機制都是先挑選適切的指標,再定期衡量各項指標的分數值,並 予以加總之後,再根據分數值高低給予不同顏色的燈號,以表示不

同的警戒程度。爰此,本研究也將根據過去相關文獻,並參考專家學 者的意見,選擇外勞總額警戒指標,並給予適切的權重,最後對於 加權後的總分訂定各種警戒燈號的範圍。

有鑑於過去以經濟模型或計量方法建構總額控管機制的研究,

無法產生應有之政策回饋效果,本研究將參考上述辛炳隆與劉宜君

(2008)的作法,以政策德菲法蒐集分析國內專家學者的意見集思 廣益,以對於我國外勞總額警戒機制的設計與執行,建立具有共識 性的意見。德菲法適用範圍在於澄清未來不明情境,並針對設定的議 題,利用一連串問卷調查方式,匯集專家專業知識、經驗,達成一致 性具體共識,藉以提昇決策內容品質,是決定優先順序、目標設定及 未來趨勢的最有效方法。

德菲法在國內研究中被廣泛使用於各領域,例如新政策或是計 畫,涉及未來不確定現象的預測,對於計畫達成目標的程度,或在 環境、資源條件、及民眾參與意願等均無充分的參考資訊,故以此德 菲法收集專家的專業知識或實際經驗,判斷計畫實施的可能影響、以 及預測各目標達成效果,作為評估各項政策的依據(陳歆華、陳孝平,

1999)。

德菲法是以一群專家(10-50 人)針對特定主題提供自己意見,經 過多次的回答問卷,分析統計找出對特定事件的共同看法,尤其是 政策的擬定可以透過分享共同看法以凝聚共識,採用匿名的方式可 以讓專家充分表達各種不同意見,並能獲知所有專家意見之回饋 (Beech, 2001;Bowles, 1999)。德菲法主要有三大特性:1. 以問卷方 式間接交換意見以達匿名性(anonymity);2. 藉由反覆式循環問卷的 回饋作為溝通方式(iteration with controlled feedback);3. 以客觀統計

來呈獻專家團體之意見(statistical group responses)。完整德菲法所需執 行的工作內容可分為五步驟(黃俊英,1996):

5-3 德菲法的工作步驟

步驟 工作內容

步驟一:選定專家 選擇各個不同領域專家,針對研究過

程做詳細解說,並對研究主題做清楚 溝通,使專家群(expert panel)順利了解 情況,並掌握問題核心

步驟二(修正版德菲法將此步驟省略改 以文獻探討取代)

第一回合問卷進行。研究者設計開放式 問卷,收集專家們個別意見,以作為 製作第二回合問卷的依據

步驟三:第二回合問卷進行 將第一回合問卷做一整理後,以「是或

否」二分法,等級法(ranking),量表評 分法(Likert’s scale)等來呈現主題,並 請專家群表示意見

步驟四:綜合意見形成共識 將專家意見加以統整,成為具通盤性

而趨於一致的結果

茲就政策德菲法的問卷設計、問卷發放對象與工作步驟,說明如 下:

一、問卷設計

本 研究 的政 策德 菲 法 問卷 內 容 主要 分為 三 個 部份 ( 見 附 錄 三),包括各項警戒指標之適切性、各項警戒指標之警戒值區域、

以及相對權重。在警戒指標的選擇上,本研究依據第一章研究架構 所列評估構面,並參考過去文獻,以及聽取座談會與會者的意見,

列出可參考的指標之後,再召開第二次座談會聽取與會者的意見 加以修正,而歸納出警戒指標項目如表5-4 所列。其中,在產業外 勞部分,由於外勞屬補充性人力,當就業市場缺工人數增加、薪資 成長或總工時數增加時,表示勞動需求增加,故外勞總額宜隨之 增加。因此,「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非專技人力之缺工人數變動 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本國非專技人員薪資成長率」與「製造

業與營造業合計之本國非專技人員總工時變動率」,皆為正向指標,

亦即當這些指標值異常增加時,宜增加產業外勞人數。此外,由於 外勞在台年數至少三年,故除了當前人力短缺之外,「未來三年基 層人力缺口預測」也應列為正向指標。

「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 計之固定資本形成變動率」雖然不是直接衡量勞力需求增加的指標,

但前者表示生產量增加,勞動需求增加;後者則表示投資增加,

而透過規模效果也會造成勞動需求增加。因此,本研究也將這二項 列為正向指標。至於「勞動人口變動率」則是用來衡量國內潛在勞動 力變動情形,,當勞動人口增加,表示潛在勞動力減少,增加外 勞的正當性提高,故也屬正向指標。

在產業外勞的反向指標方面,「本國非專技人員失業人數變動 率」與「原住民失業人數變動率」是用來反映引進外勞對本國勞工就 業機會之排擠效果,當這二項指標值增加時,宜減少外勞人數。

「產業外勞行蹤不明人數變動率」是用來反映政府對外勞的管理效 率,行蹤不明人數增加,表示管理效率降低,則外勞人數宜減少。

「產業外勞職災變動率產業外勞犯罪人數變動率」與「產業外勞所涉 勞資爭議件數變動率」則是用來反映引進外勞的社會成本,這二項 指標值越高,社會成本越大,則宜減少外勞人數。

5-4 原先規劃產業外勞與社福外勞總額之警戒指標

註:正向指標係指當該指標值增加時,宜增加外勞總額;負向指標係指當該指

標值增加時,宜減少外勞總額。

產業外勞警戒指標

正向指標 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非專技人力之缺工人數變

動率、勞動人口變動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本 國非專技人員薪資成長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本國非專技人員總工時變動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 計 之 GDP 成 長 率 、 未 來 三 年 基 層 人 力 缺 口 ( 預 測)、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本形成變動率

負向指標 本國非專技人員失業人數變動率、原住民失業人數變

動率、產業外勞行蹤不明人數變動率、產業外勞職災 變動率產業外勞犯罪人數變動率、產業外勞所涉勞資 爭議件數變動率

社福外勞警戒指標

正向指標 重度身障者人數變動率、因料理家務而未參與勞動市

場人數變動率

負向指標 社福外勞行蹤不明人數變動率、本國居家服務員人數

變動率、長期照護及安養機構床數變動率、社福外勞 犯罪人數變動率、社福外勞所涉勞資爭議件數變動率

針對社福外勞,本研究採用的正向指標有「重度身障者人數變 動率」與「因料理家務而未參與勞動市場人數變動率」。前者用來反 映對照護人力的需求,後者則反映照護人力不足對國人進入職場 的障礙。雖然因照護家中失能者而無法進入職場才是本研究真正要 的指標,但因國內尚無相關統計資料,故以「料理家務」替代。在負 向指標部分,本研究納入的指標有「社福外勞行蹤不明人數變動 率」、「本國居家服務員人數變動率」、「長期照護及安養機構床數變 動率」、「社福外勞犯罪人數變動率」、「社福外勞所涉勞資爭議件數 變動率」。其中,「本國居家服務員人數變動率」與「長期照護及安養 機構床數變動率」是用來反映本國照護能量,能量越高,對外籍看 護的需求越少,故社福外勞人數宜減少。其他負向指標納入的理由,

則與產業外勞相似,故不再贅述。

二、問卷調查執行

本研究預計進行二回合問卷調查,第一回合問卷依據問卷預試 結果與委託單位意見進行修正。問卷調查步驟設計如下:

步驟一:選定專家。選擇各個不同領域專家,針對研究過程做 詳 細 解 說 , 並 對 研 究 主 題 做 清 楚 溝 通 , 使 專 家 群 (expert panel)順利了解情況,並掌握問題核心。

步驟二:第一回合問卷進行。蒐集專家們個別意見,以作為製 作第二回合問卷的依據。

步驟三:將第一回合問卷整理、分析,並呈現專家們的意見,

並根據前一回合之調查結果進行問卷修正。

步驟四:提供第一回合的統計結果摘要,供學者專家們參考,

進行第二回合德菲法問卷。

步驟五:將第二回合問卷整理、分析,將專家意見加以統整,

成為具通盤趨於一致的共識結果。

3、 第一回合問卷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有 93.1%的專家認為政府有必要找一些警戒指標 來監看在台產業外勞人數是否適當,並於這些指標值出現異常時,

採取必要的因應對策,例如調整申請審核標準或外勞核配比例,其 中48.3%的專家認為這是非常必要,且沒有任何一位專家認為沒有 必要建立產業外勞警戒指標。

5-5 第一回合受訪專家認為政府有無必要建立產業外勞總額警 戒指標

單位:人數,括弧內為百分比

非常必要 必要 普通 不必要 非常不

必要

合計 14(48.3) 13(44.8) 2(6.9) 0 0 29(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問卷調查

針對產業外勞的部分,本研究根據前述所訂出之警戒指標,詢 問專家各項警戒指標之適切性並評價其相對權重,其結果如表5-5。

在正向警戒指標方面,29 位專家中10認為各項指標「應列入」的人數 皆超過20 位;其中,認為「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非專技人力缺工 人數變動率」可作為產業外勞正向警戒指標更多達28 位,而認為「未 來三年基層人力缺工率」可作為正向指者亦多達 27 位。由此可見,

「缺工」應是增加外勞總額最正當的理由,也是受調學者專家共識性 最高的正向指標。

相反的,「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 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GDP 成長率」的共識性則比較低。認為前者應該 被納入的專家人數只有20 位,認為後者應被納入的也只有 22 位。究

其原因,可能是二者並非直接反映人力需求或人力短缺的指標,而 且有些受調專家可能認為固定資本增加(即投資增加)可能是用來 取代人力,故不宜作為正向指標。

雖然受調專家對各項正向指標應否被納入的共識頗高,但在相 對重要性方面,除了「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非專技人力缺工人數變 動率」之外,對其餘各項指標的看法則很不一致。

在負向指標方面,「本國非專技人員失業人數變動率」的共識性 最高,有29 位受調專家認為應該納入,而且大家在相對重要性方面 的看法也比較一致。至於其他負向指標,受調專家對其是否應該納入 或相對重要性的共識程度則相對較低。其中,認為「產業外勞職災人 數變動率」應被納入的受調專家人數只有18 位,居所有指標之末。